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438270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一、请说明下列工具书之间的差别。(1)字典与词典。字典主要是以解释单个字的形、音、义为出发点的。“字典”一词出现在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为字书。词典是以词为解释对象的工具书。词典的类型有多种,如普通词典、专科词典、分类词典。(2)类书与政书。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种资料的工具书。其体例都是先分大类,后标子目,各种材料类聚于子目之下。类书的内容无所不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类书的大类或子目,所以有人将其比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政书是记载历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沿革变化的书籍。政书原本是一种历史著作,由于其中集中记载了典章制度,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人们就当做工具书来使用了。政书的特点是分门别类地加以叙述。一种典制系统是一个门类,每个门类之下再区分子目,与一般类书相同,只是一般类书门类子目无所不包,而政书的门类子目一般局限在典章制度的范围内。(3)“十通”与会要、会典。“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等十部书。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4)会要与会典。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重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事例。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二、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有以下几部,其标音方法如下所述;(1)说文解字。部分字用“读若”这一术语注出了读音。(2)康熙字典。其释字体例是先列本音本义,再列别音别义。注音以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古代韵书中的反切为主,辅以直音。(3)中华大字典。在注音上,它以集韵的反切为准,每音只加一个反切,集韵中没有的字,再用广韵或其他韵书中的反切。反切之后加注直音和平水韵韵目。(4)汉语大字典。其中对每个字,依次注出了今音、中古音和上古音。如一字多音则分列。其中,今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中古音用广韵或集韵的反切标注,同时表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采用的是近人考订的古韵三十部。(5)王力古汉语字典。注音中不仅标出了上古的韵部,同时标出了中古的韵部、声母和声调。(6)辞源。其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7)汉语大词典。单字的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8)中文大辞典。注音先列反切,后列平水韵目,最后列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9)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以汉语拼音标注其本音。三、请简要说明下列工具书的主要内容和编排体例。(1)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全书按字汇首创的二百一十四部首列字,同部首的字以比划的多少为次,共分十二集,以子、丑、寅、卯名之,每集又分上中下。书前附有部首索引。其释字体例是先列本音本义,再列别音别义。注音以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古代韵书中的反切为主,辅以直音。释义以引用古书及专注中的解释为主,所引一般都属于时代最早的用例,且标明书名和篇名。凡别音别义均以“又”字标明。(2)辞源。辞源是我国现代第一部规模较大的语文词书,不仅收录普通词语,而且广泛收录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名词术语,因重在溯源,故名辞源。后来根据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的分工,修订本辞源成了一部阅读古籍的专用工具书,故专收文言、古代文化知识方面的词目,而删去了旧辞源中有关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方面的词语,收词下限是鸦片战争。修订本辞源共收单字一万二千八百九十个,词语八万四千一百三十四条。编排采用康熙字典的二百一十四部首列单字字头。说解包括注音、释义、书证。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释义比较简明,引例标注了作者、篇目和卷次等。全书采用繁体字排印,附有部首、音序和四角号码三种索引,使用方便。(3)辞海。辞海的内容、体例当初与辞源基本相同,属于兼收百科知识的大型综合性语文工具书。并且增收了一些新名词,引文也都标出了篇名。后来修订版的辞海仍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除收汉语一般词语外,同时兼收人名、地名等百科词语。辞海用简体字排印,按部首比划编排,单字注音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比较冷僻的字又加直音,释义和引证都很准确。书中附有“比划查字表”和“汉语拼音索引”。(4)词诠。词诠是近人杨树达著,十卷。这是一部专门解释古汉语虚词的词典。其中共分四百八十六个条目,含各类虚词五百四十五个。全书用注音字母编排,书前附有部首目录。一九五四年中华书局用原版重印时在书后增附了汉语拼音索引。词诠释词范围包括古籍中常见的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及部分代词、内动词和复词的用法。释词体例是先指出词性,其次释义,最后举例。(5)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专为初学古汉语的人掌握常用字的常用义而编写,其第四版收字六千四百多个,另酌收双音词约二千五百多个。其义项基本上按本义、近引伸义、远引伸义、假借义的顺序列次,释义简明,用例典型,对用例中的有关词语随文作了注释,释义中指明了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等等。另外,在一些字条之后还对同义词进行了简要的辨析。字头按拼音音序排列。(6)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共收列单字五万六千左右。全书按部首比划排列,所用部首同汉语大词典,共二百部。同部首的字按除去部首以外的笔画数排列,同笔画的字再按起笔横、竖、撇、点、折五种笔形的顺序排列。各卷之首列有该卷的笔画检字表,末卷附有全书的笔画检字表。汉语大字典对单字的说解一般包括解形、注音、释义、引证四项。各字头之下首先列出该字可能有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及出处,接着引说文说明其本义和构形,然后依次注出该字的今音、中古音和上古音。如一字多音则分列。其中今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中古音用广韵或集韵的反切标注,同时表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采用的是近人考订的古韵三十部。释义一般按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的顺序排列义项。所分义项较细,兼收了一些生僻字的义项和常用字的生僻义项以及复音词中的语素义。(7)汉语大词典。这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词典,共收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汉语大词典的编辑方针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在词目的收录上,突出语文性和历史性,只收古今汉语的一般语词,人名、地名等专名不收,以与其他专科辞书相区别。全书单字条目按部首比划编排,不受采用的是与汉语大字典商定的二百部首。多字条目按以字代词的方式列于单字条目之下。并且采用了繁体字、简体字并用的排印方式。立目、引用古代书籍用繁体;释义行文、引用现代书籍(1912年以后的)用简体。单字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8)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这是一部汇释有关古汉语常见名词术语和著作的专科工具书。内容包括总说、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附词汇及古方言)、语法学、修辞学、文体学、文献学、历代与文学家、附录等。其中文献学又分目录、版本、典籍注本。词目排列大致以类相从,同类相关者,又按先总条后分条、先主条后辅条的次序排列,其中设有四角号码和汉语拼音两种索引。(9)王力古汉语字典。全书共收汉语常用字一万二千四百六个,同时酌收了一些双音词,以连绵词为主,书前没有拼音检字表。它的特点在于:a、扩大了词义的概括性;b、僻义归入备考栏;c、树立历史观点,注意了词义的时代性;d、标明古韵部;e、注明连绵词;f、在每部的前面先写一篇部首总论;g、辨析同义词;h、列举一些同源字;i、释义中指出了古今字、通假字,注音中不仅标出了上古的韵部,同时标出了中古的韵部、声母和声调。(10)艺文类聚。其内容是将经史子集中的材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排比,事类居前,诗文居后。诗文又根据题材的不同区分为“诗”、“赋”、“铭”、“箴”、“赞”、“启”等类。这部书开创了类书“事”、“文”合编的体例。(11)佩文韵府。这是一部专为写诗提供用韵、词藻和借鉴的词语汇编式的韵书。其编排体例与一般类书“以类相从”的特点不同,它是以韵隶字,即按照平水韵一六韵的顺序将同韵的字集中在一起。每字之下,先注音释义,然后按韵藻、增、封语、摘句四部分排列其内容。(12)通典。共二百卷,全书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刑、州郡、边防八大类,分门别类地记载了从远古到唐天宝末年的历代典章制度。(13)通志。共二百卷,其中帝纪十八卷,后妃传二卷,年谱四卷,世家、列传一百二十四卷,略五十二卷。其价值主要在略。“略”即“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共有二十个门类。(14)文献通考。共三百四十八卷,记载了自上古至南宋宁宗嘉定末年间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情况。体例与通典基本相同,共分二十四个门类,即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等。(15)唐会要。宋王溥撰。全书共分五百一十四目,详细记载了唐代典制的沿革,保存了许多不见于其他史籍的资料,学术价值较高。四、五题略。六、翻译以下古文:(一)晏子出使晋国,到中牟,看见一个戴着破旧的帽子,翻穿着皮衣,背着一捆柴草在路边休息的人,晏子认为这个人是君子,就叫人去问他说:“您是干什么的呢?”那个人回答说:“我是越石父。”晏子问:“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越石父说:“我到中牟来做人家奴仆,如果见到齐国的使者,我就准备回齐国去。”晏子问:“为什么来做奴仆呢?”越石父回答说:“我不能避免自身的饥寒交迫,因此做了人家的奴仆。”晏子问:“做奴仆有多长时间了?”越石父回答说:“三年了。”晏子问:“可以用钱把你赎回去吗?”越石父说:“可以。”晏子就解下在左边拉车的马,用来赎出越石父,让越石父坐在自己的车上一同回齐国。车到了晏子居室时,晏子不与越石父告别就进了屋,越石父很生气,要求同晏子绝交。晏子派人回答他说:“我不曾同您有什么交往,您做了三年奴仆,我今天才见到,把您赎了出来,我对您还不算可以吗?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越石父回答说:“我听说,贤士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蒙受委屈,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心情舒畅,因此,这就是君子奉行的不因对别人有功就轻视人家,也不因别人对自己有功就自己贬低自己的道理。我在人家做了三年奴仆,却没有什么人了解我。今天您把我赎了出来,我以为您是了解我的。刚才,您坐车的时候,不向我打招呼自己先上了车,我以为您是忘记了礼节;现在又不跟我告别就独自进屋去了,这跟把我当奴仆看待的人是一样的。我还将做奴仆,请您把我卖给世人吧。”晏子从屋里走出来,请越石父来相见。说:“刚才,我只见到您的外貌,而现在看到了您的内心。我听说,反省言行的人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体察实情的人不会讥笑人家的言辞,我能够因为言辞不当而不被你嫌弃吗?我真心实意地改正错误。”于是,晏子让人洒扫厅堂,重新安排席位,向越石父敬酒,很礼貌地对待越石父。越石父说:“您对我以礼相待,我真不敢当啊!” 于是,晏子把越石父当做上等客人。君子说:“世俗中的人们总是把功劳当作德行,以为有了德行就骄傲起来。晏子救人于苦难之中,分明是有功劳的,却能够对那人表示谦恭,真是大大的超越了世俗啊。这才是保全功劳的方法呢!”(二)郗超与谢玄相处得不好。苻坚将要侵犯晋国,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歧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时,大臣中间很有不同的看法。只有郗超说:“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见他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由此推论,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赞赏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