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32729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习目标】1、依据教材知识能说出分封制的对象、权利及义务、发展演变、作用,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2、依据教材识记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并在具体案例中运用、分析解答问题。3、认识宗法制和分封制既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对后世政治制度具有的深远影响。【学习过程】【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预习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分封制的目的:(2)分封制的内容:对象: 诸侯义务: 诸侯权利:(3)分封制的特点:(4)分封制的作用: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含义:(2)目的:(3)内容:(4)特点(5)作用: 【课堂思考】1、 阅读教材第5页“西周分封示意图”,并结合教材知识请回答:材料一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弟子,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左传桓公二年(1)据材料一,西周建立起一种怎样的社会关系?其依据是什么?材料二 三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记(2)据材料二,周太史所尊崇的应是什么制度?他为什么发出“周亡矣。”的感叹?2、(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史记楚世家(1) 此典故中反映了哪些政治制度?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 此典故说明了什么问题?【反馈训练】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此判断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A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B形成森严的等级秩序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目的是为了拱卫王室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它具体反映了先秦时期哪一制度?(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宗法制3左传记载晋国大夫赵简子曾于公元前493年作战时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 (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 D* h5 X# L2 U! ?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4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5. 西周时期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诸侯势力强大 B.周王室势力衰微C.分封制趋于崩溃 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6.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7.辨别正误: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早期政治制度属同一概念。 ( )2).裂土封建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度。 ( )3).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周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 ( )4).西周分封制的对象有三类:即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其中王族是主体,与天子有血缘关系,而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与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5).分封制的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维护天子的权威,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 )6)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中央对地方实现了直接管理。( )【学习小结】依据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