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阶段测试一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docx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28489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4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阶段测试一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阶段测试一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阶段测试一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阶段测试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全国卷,68)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第13题。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答案1.D2.A3.B解析第1题,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泛滥区被肥沃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刀耕火种方式出现前,土地若有茂密的乔灌植被则无法直接耕种),故选D项。第2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是东非高原,这里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故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此外,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也可以推断出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第3题,注意题目中“周边区域引入”和“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材料可知,尼罗河的泛滥期为每年的610月,故作物的生长期应为11月至次年5月,引入植物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并且是从周边地区引入,地中海气候区的植物最有可能,故选B项。(2018天津红桥二模)下图为极点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第45题。4.此时()A.A地的白天比B地短B.当B地为5日19时,A地为4日5时C.C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A地D.A、B、C、D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D地5.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2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A.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变大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C.北极圈范围缩小,南极圈范围增大D.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答案4.C5.A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此时北极点周围出现了极昼,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A地较B地纬度高,故A地的白天比B地长,A项错误;由于向东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A地的白天比B地长,故当B地为5日19时,A地为6日,B项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直射点与C地纬度差较小,C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A地,C项正确;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C、D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C地,D项错误。第5题,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21,即黄赤交角变小。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与黄赤交角互余,由于黄赤交角变小,故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变大,A项正确;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的最大纬度数,黄赤交角变小,则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减小,B项错误;极圈纬度与黄赤交角互余,黄赤交角变小,则北极圈范围缩小,南极圈范围也缩小,C项错误;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始终等于90,D项错误。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翠玉白菜(图甲)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图乙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第68题。甲乙6.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A.B.C.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年代不同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下降运动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生A.B.C.D.8.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答案6.C7.D8.A解析第6题,根据题目信息“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可知,翠玉白菜为变质岩。岩石靠近岩浆岩,容易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第7题,a、b分别为背斜和向斜构造,其形成是地质作用的差异;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表面有沉积岩分布,说明其地势较低,故而经历了下降运动,故D项正确。第8题,根据沉积岩下层岩石形成时间早于上层岩石年龄可知,岩层形成时间早于岩层;根据岩浆岩侵入关系可知,岩层早于岩层,而且整体晚于岩层形成时间,故A项正确。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完成第911题。9.湿润系数可能指()A.降水量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C.蒸发量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10.题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岩石退化过程土地退化过程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荒漠化过程A.B.C.D.11.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导致其自然植被的覆盖也有很大差异。图中甲地、乙地和丙地的植被差异,反映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答案9.B10.D11.B解析第9题,湿润系数是个比值,应该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据“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可知,湿润系数可能指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故B项正确。第10题,根据题目土地退化概念可知,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荒漠化过程、土地退化过程、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第11题,图中甲地、乙地和丙地湿润系数逐渐变小,说明降水越来越少,这种因降水差异而引起植被差异的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二、综合题(共56分)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下图甲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下图乙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甲乙(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8分)(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分)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解析第(1)题,攀枝花位于河谷中,北部有高山阻挡冷气流,所以受冷气流影响小;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使河谷处气温升高。第(2)题,应从气温、阴晴、风等方面描述。攀枝花位于背风坡,云雨天气少,晴天多;受到北部山脉阻挡,风力弱;气流运动弱,气温较高且变化小。第(3)题,应从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污染物扩散两方面分析。工业以重污染的钢铁工业为主,且城市交通尾气排放多;河谷地形封闭,位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空气质量不佳。13.(32分)滦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河流,外沟门子(多伦附近)以上为河源,张百湾以上为上游,从张百湾到滦县为中游,滦县以下为下游。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1滦河流域简图图2滦河流域地形图(1)说出滦河流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并说明地势特点。(8分)(2)阐述滦河源头河段和下游河段的主要流水作用过程及其塑造的地貌名称。(8分)(3)据图分析滦河入海口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10分)(4)阐述滦河下游地区沼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6分)答案(1)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中部为燕山山脉,南部为华北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源头河段流经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开阔,水流平缓,河床凹岸不断遭受侵蚀,泥沙在凸岸不断堆积,发育有河漫滩等地貌。下游河段进入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流上中游所搬运的大量泥沙,不断发生堆积,形成三角洲地貌。(3)变化:河道变窄,分汊减少(或河道数量减少)。原因: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滦河口入海水量和沙量大幅度减少;修建了引滦入津工程,滦河的径流量减少;滦河流域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流域内森林(或植被)减少,对径流调蓄作用减弱;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河道被人为地任意填埋,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4)河流:使河流来自地表、地下的补给减少,水位下降得更快,加剧旱情;湿地面积减少,降水集中时分洪、滞洪能力下降,使水灾频发。气候:沼泽湿地可以调节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调节空气湿度。面积减小,调节气候的能力将减弱。生物:适于水生动植物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减少,导致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减少。生态: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等功能下降,环境污染加剧。解析地势特点根据河流流向和图示分析即可;主要的流水作用过程及其塑造的地貌要注意不同河段的差异;入海口河道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包括上游拦水、河流取水量大、流域内植被破坏以及湿地破坏等;沼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对应湿地的生态功能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