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国家利益为先 2 晁错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28031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国家利益为先 2 晁错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国家利益为先 2 晁错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国家利益为先 2 晁错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晁错学生用书P15P16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D。A项,研究;对付。B项,升迁;流放。C项, 上奏;进献。D项,痛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C。C项,副词,多次,屡次。A项,介词,给,替;动词,研讨。B项,副词,只;副词,难道。D项,连词,所以;副词,特意。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然奇其材(以为奇,意动用法)B请下廷尉诛(向下,名词作状语)C别疏人骨肉(使离别疏远,使动用法)D吾当先斩以闻(使知道,使动用法)解析:选B。下:交给,交付,名词作动词。4下列各句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错常数请间言事,(景帝)辄听B吾当先斩(晁错)以闻C上令晁错衣朝衣斩(晁错)东市D太常遣错受尚书(于)伏生所解析:选C。此处省略介词“于”。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堧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堧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错乃穿两门南出 穿:越过B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难:反驳C晁错曰:固也 固:本来D吾去公归矣 去:离开解析:选A。穿:开。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具为上言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C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错以此愈贵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解析:选B。B.介词,向,对。A.介词,凭借,用;介词,经由、通过。C.副词,竟然;判断动词,是。D.介词,因为;介词,把。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他经常请皇上单独听取他的意见,法令因之多所改定,丞相申屠嘉心中不满,却无力对晁错加以伤害。B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墙外的空隙地上,为出入方便,晁错就在太上庙南面的外墙上开了两个门。丞相申屠嘉想借此事加害晁错,但没得逞。C晁错因要削减诸侯封地而招致诸侯及大臣们的反对,他的父亲为保全家族也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根本不为所动。 D晁错得到景帝的信任,终于达到了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解析:选D。“终于达到了削弱诸侯的目的”有误。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译文:_(2)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译文:_ 答案:(1)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2)你执掌政权,侵害削弱诸侯的力量,疏远人家的骨肉,人们纷纷议论怨恨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馀,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馀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馀。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上乃许之。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予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选自史记列传第五十二)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 毁:毁坏B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 倍:通“背”,违背C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 谢:道歉D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 拟:比解析:选A。毁:诋毁。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C。C项,以:介词,因为。A项,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乃: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居然;D项,者:助词,的人;助词,附在时间词语后,无实义。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孙弘“城府颇深,善用心机”的一组是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后母死,服丧三年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A BC D解析:选B。表现公孙弘直陈自己的观点。表现公孙弘的孝道。表现公孙弘的谦让。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孙弘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向皇帝报告时因没有使皇帝满意,因而称病免官。B公孙弘生活节俭,盖布被,少食肉;每次在朝廷上商议事情,他总是开陈其端,让皇帝自己选择决定,自己从不当廷争论。C公孙弘曾与大臣们有约,但到了皇帝面前,却背弃先前的约定而顺从皇帝,汲黯因此责备公孙弘多诈而无真情。D元朔年间,朝廷开通西南夷,东边设置沧海郡,北边修建朔方郡,公孙弘屡次进谏,希望停止做这些事情,武帝答应了他。解析:选D。武帝只是答应了“罢西南夷、沧海”。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译文:_(2)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译文:_(3)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译文:_答案:(1)全部对策文章被送到皇帝那里,武帝把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提拔为第一。(2)研习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3)(这是)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没有了贵贱的差别,真像汲黯所说的那样。参考译文:丞相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的人,表字叫季。他年轻时当过薛县的监狱官员,因为犯了罪,被免官。他家里穷,只得到海边去放猪。直到四十多岁时,才学习春秋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他奉养后母孝顺而谨慎。武帝建元元年,天子刚即位,就招选贤良文学之士。这时,公孙弘已经六十岁,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当了博士。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后向武帝报告情况,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发怒,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就借有病(为名),免官归家。武帝元光五年,皇帝下诏书,征召担任文学这一官职的人,菑川国又推荐公孙弘。公孙弘向国人推让拒绝说:“我曾经西去京城接受皇帝的任命,因为无能而罢官归来。希望改变推举的人选。”国人却坚决推举公孙弘,公孙弘就到了太常那里。太常让所征召的一百多个儒士分别对策,(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按等次被排在最后边。全部对策文章被送到皇帝那里,武帝把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提拔为第一。公孙弘被召去觐见皇帝,武帝见他相貌非常漂亮,封他为博士。当时,(皇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在那里设置郡县,人民对此感到困苦,皇帝命公孙弘前去视察。公孙弘视察归来,向皇帝报告,极力诋毁西南夷没有用处,皇上没采纳他的意见。公孙弘为人雄伟奇异,见闻广博,经常说人主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节俭。公孙弘盖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后母死了,他守丧三年。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争论。于是皇上观察他,发现他的品行敦厚,善于言谈。研习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在两年之内,他便官至左内史。公孙弘向皇帝奏明事情,有时不被采纳,也不在朝廷加以辩白。他曾经和主爵都尉汲黯请求皇上分别召见,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兴。他所说的事情都被采纳,凭借这些,公孙弘一天比一天受到皇帝的亲近,地位显贵起来。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说:“齐地之人多半都欺诈而无真情,他开始时同我们一起提出这个建议,现在全都违背了,不忠诚。”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说法。皇上身边的受宠之臣每每诋毁公孙弘,皇上却越发厚待他。武帝元朔三年,张欧被免官,皇上让公孙弘当御史大夫。这时,汉朝正在西南夷交往,东边设置沧海郡,北边修建朔方郡城。公孙弘屡次劝谏皇上,认为这些做法是使中原疲惫不堪而去经营那些无用的地方,希望停做这些事情。于是,武帝就让朱买臣等以设置朔方郡的有利情况来诘难公孙弘。朱买臣等提出十个问题,公孙弘一个也答不上来。公孙弘便道歉说:“我是山东的鄙陋之人,不知筑朔郡有这些好处,希望停做通西南夷和置沧海郡的事,集中力量经营朔方郡城。”皇上就答应了。汲黯说:“公孙弘处于三公的地位,俸禄很多,但却盖布被,这是欺诈。”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有这样的事。九卿中与我好的人没有超过汲黯的了,但他今天在朝廷上诘难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我有三公的高贵地位却盖布被,确实是巧行欺诈,妄图钓取美名。况且我听说管仲当齐国的相,有三处住宅,其奢侈可与齐王相比,齐桓公依靠管仲称霸,也是对在上位的国君的越礼行为。晏婴为齐景公的相,吃饭时不吃两样以上的肉菜,他的妾不穿丝织衣服,齐国治理得很好,这是晏婴向下面的百姓看齐。如今我当了御史大夫,却盖布被,(这是)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没有了贵贱的差别,真像汲黯所说的那样。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越发厚待他,终于让公孙弘当了丞相,封为平津侯。四、语言表达14(原创)请仿照前人为司马迁写的对联“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怨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为晁错写一副对联。答:_答案:(示例)峭直刻深,招致丞相口中怨;贸进削藩,落得朝衣东市斩15将画线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适当增删字词)当初,苹果公司开除乔布斯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看好他在已经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仍然放言要以自己颠覆性的产品去创造一个崭新的IT王国的“壮志”。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是青年时期所遇到的思想上的依托禅,给了他最温暖的安慰,使他很快地从狂躁中恢复了清净、澄澈,找到了任思维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答:_解析:先压缩这个长句,找出主干:很多人并不看好他的壮志。然后把其余成分变成两个独立的短句即可。答案:他已经一无所有;仍然放言要以自己颠覆性的产品去创造一个崭新的IT王国 ;很多人并不看好他的这一壮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