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27160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默写(10分,每处2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2、 选择题(40分,每题4分)2.下列对诗词运用修辞格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3.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B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C欲辟土地,朝秦楚 D莫春者,春服既成4.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是(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燕、赵之收藏C韩、魏之经营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图穷而匕首见B又欲肆其西封 函封之C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王还柱而走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使使以闻大王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A素善留侯张良 B范增数目项王C常以身翼蔽沛公D籍吏民,封府库7.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挟太山以超北海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申之以孝悌之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因”字相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因”字不同8.下列各句中的“之”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公从之臣之壮也是寡人之过也 许之邻之厚,君之薄也 行李之往来 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将焉取之 唯君图之A/B/C/D/9.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君既若见录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渐见愁逼迫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高余冠之岌岌兮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B.“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例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史书。11.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D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3、 文言文阅读(5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共24分)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 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 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12. 下列句子中,加线字与其他三个意思不同的是( )(4分)A. 山原旷其盈视 B. 川泽纡其骇瞩C. 闾阎扑地 D. 舸舰弥津13. 下列语句都含有“穷”字,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4分)响穷彭蠡之滨 穷且益坚穷睇眄于中天 岂效穷途之哭A. 与相同,与也相同 B. 与相同,与不相同C. 与相同,与也相同 D. 均不相同14. 找出与例句对偶句结构相同的一项( )(4分)例句:披绣闼,俯雕甍A.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C.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15. 对下列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B.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云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日暮色之美。D.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16. 翻译下列句子。(8分)(1).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2)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共26分)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盍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6分)(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5分)参考答案: 1.略 2.D 3.C 4.B 5.D 6.C 7.D 8.B 9.C 10.D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11.A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12. B 13. C 14. D 15. D16. (1)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 看了惊叹。(2)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17.B 18.A 19.C(不是派使者调解,而是禁止) 20.(1)如果不参加我们皇上赐给您的筵席,这就是对我们皇帝的不尊重。我们的国君有病,如果一定要他亲自参加,您能安然处之吗?(2)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