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26201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1、 选择题(24*2=48分)1据国语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B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 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2表1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C古代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D地方行政分级管理中的矛盾与困局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减少行政决策的失误C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D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君主专制遭到削弱C军机处成为皇帝权力制衡的利器 D军机处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5.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由多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xx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监察制度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政治清明追求 B监察制度保障了中央集权C监察官选任演变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 D监察制度的变化是制约相权的理性措施 6科举制的实施使得为官入仕主要通过科举来实现,即所谓“仕无他歧,强由科试”。这样,科场就成为无数士子终身孜孜以求的名利场,而由科举入仕的各级官员则成为官场名利的角逐者。材料意在说明科举制()A氏族门第不再是选官标准 B士子们只能通过科举入仕 C改变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结构 D影响了古代社会的价值理念7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化进程C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8表2 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总督巡抚汉员旗员合计汉员旗员合计1837年3710128201864年731019019据表2可知,当时()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C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 D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9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老百姓对太平军破坏庙宇、毁灭偶像的行为很不满;士大夫们大多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指责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这段材料的主旨是()A太平天国运动失去农民阶级支持 B清政府已经陷人空前孤立的境地C洪秀全的思想完全排斥传统文化 D思想文化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10王韬的瞍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这表明王韬()A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 B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C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D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11袁世凯北洋政府曾经设有肃政厅专门掌理官吏纠弹和提起行政诉讼,先后公布肃政厅处务规则等法规,受此鼓励,许多肃政史亦以铁面御史自居,纷纷上章建言。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肃政史联名上救亡条陈。这最能说明当时()A民族危机推动肃政史上章建言 B北洋政府热衷于恢复古代御史制度C部分官员被袁世凯的肃政举措蒙蔽 D北洋政府监察方面的两面性12.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两者对当日天气说法不尽相同,对此正确的看法是()A 前者是记者的亲历见证,晨报叙述应为准确 B后者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记述应为真实可信C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 D日记具有个人主观色彩,鲁迅记载不能采信13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这说明()A中共中央未肯定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 B湖北省委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中共中央未取得领导地位 D湖北省委存在右倾倾向14下图是我国某时期大陆主要高校迁移图,该图反映出()A文化教育中心不断西移 B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曲折发展C南京政府持续推行教育及人才保护 D抗日救亡运动由此兴起151952年3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一个文稿时写道:“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即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时期”“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的想法,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思想”。这表明毛泽东()A承认当时国内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 B认为资产阶级可以保留自己的立场 C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性 D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大的发展16. 表3 苏格拉底审判情况统计罪名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审判结果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有罪票数 无罪票数 死刑票数 反对死刑票数 怠慢神和蛊惑青年 6000人 501人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281票 220票 361票 140票 据表3,可反映出() A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真正广泛性 B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C公民的政治素养决定民主效果 D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17. 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于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制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由此可知()A群众斗争推动了罗马法治的进步B罗马法一度忽视私有财产的保护C罗马法继承了希腊的民主精神D罗马法的适用对象包括奴隶在内18. 1791年托马斯潘恩的人权论在英国出版,书中提到:“主权作为一种权利只能属于国民,光荣革命之所以好,是因为当时的人民行使了这个权利,推翻了一个暴君。任何一个政府,如果不按共和国的原则办事,都不是好政府,共和政府把为公众谋福利作为其目标。把民主制作为基础保留下来,同时摈弃腐败的君主制和贵族制,代议制就应运而生。”下列解释与材料主旨不符的是()A作者提倡建立代议制共和国B光荣革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C政府目的是为公众利益服务D作者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19. 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在为美国成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2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A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 B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D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21. 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以下推断符合当时德国史实的是()A帝国宪法规定的选举制没有实行B帝国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C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是君主专制D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22. 为了解决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的吃饭问题,4月10日的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规定公共伙食标准为每人每餐2法郎。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公共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公社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该规定()A巴黎公社是廉价政府的践行者 B公社委员经选举产生,加强人民监督C保证人民主权,发展民主政治 D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型政权23.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24. 1952年,马林科夫在苏共“十九大”上将缅甸、印度、埃及等国列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范围。同年,周恩来强调要根据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来分清敌、我、友,中国外交要争取亚非国家在战时保持中立,在和平时同帝国主义保持距离。中苏的这种分歧表明此时()A中国放弃了“一边倒”外交战略 B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中国外交政策的思路出现了局部调整 D中苏关系恶化2、 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受宗教影响,19世纪以前英国提倡一夫一妻且反对离婚,法律单方面维护男性在婚姻中的统治权。19世纪初,英国许多文人和思想家开始积极鼓吹女权。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前期,随着一系列法案的出台,英国妇女的法律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时间 法案 内容选摘 1857年 婚姻及离婚法 离婚合法化;如果妇女没有任何过错被丈夫抛弃,她可以像未婚女性一样拥有财产权;行为清白的母亲可以监护14岁以下的孩子。 1870年至 1908年 多部 已婚妇女财产法 已婚妇女能够独立拥有各类财产;独立订立契约;独立作为原告或被告;处理自己的财产无需丈夫同意。 1895年 地方法官有权允许妇女抚养、监护孩子,直到他们年满16岁。 1918年 人民选举法 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获得选举权。 1928年 平等选举法 21岁以上女子和男子有平等的选举资格。 据潘迎华19世纪英国现代化与妇女家庭法律地位的演变等 材料二 维新运动期间,男女平权的观念传入中国。民国初年的婚姻立法基本沿袭前清刑律相关内容。1930年颁布的民法赋予女子与男子同等的离婚权利,并规定配偶有相互继承遗产之权,承认女儿与儿子有相等的继承权。但农村依然盛行否定女子继承权的传统习俗,素恨女子离婚的韩复榘主政山东时还对诉讼离婚案横加干涉。婚姻法虽然规定一夫一妻原则,但没有明确禁止纳妾,以前的纳妾契约也没有废除。 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兴起,但社会舆论多认为女子参政属“光怪陆离”,袁世凯复辟后妇女参政呼声暂退。到了20年代初,多省建立女界联合会,再次争取女子参政权。还有人提出与革命的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对抗封建军阀;与革命的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对抗帝国主义。20年代后,各省新宪法先后承认了妇女参政权。 据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妇女法律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7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英妇女法律地位变化内容的共同之处。(8分)(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中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的进程。(10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不同报刊对五四运动的历史叙述新闻来源地及报刊报道的主要内容 北京晨报 学校之学生以其同学因爱国之故竟被拘留.,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 天津大公报 青岛问题至今形式大变,我国朝野均奋起力争,而北京学界尤为激愤。日本大阪朝日新闻 北京烧打起排日学生的暴动 北京人民日报面对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仁人志士们在苦苦求索:中国向何处去?中华民族向何处去?五四先驱们率先奋起,第一次燃起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火炬,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不顾身地奔走呼号。这场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表格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27.(15分)材料 有论者指出:“宋代商税和田税截然分离,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地方政府定期公布商税则例及其变动情况,各地州、县、墟镇广置税务机构,这些情况表明商税征收到宋代首次进入了自身的制度化时期,”这标志着“原来超经济强制性质的抑商政策开始向经济性强制的征商政策转化”。同时,商税征收制度化,也是对商品生产者私有产权保护的制度化。因为比起唐末五代对商税的横征暴敛,商品生产者缴纳一定的商税,以换取政府承担对商品产权的保护,从成本上来讲是合算的。北宋初年,全国各地曾努力革除五代十国时期苛刻的征商制度,并严格约束各级理财机构和征商机构,防止其过度苛征暴敛,使商品生产者的交易费用降低,商税征收制度化,说明“当私人收益的潜在增长超过交易费用时,便会为建立这种所有权进行种种尝试,政府承担对所有权的保护,因为政府为此付出的成本低于私人自愿团体所付的成本。“宋代允许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达到了政府“商旅晚安,课利自厚”的目的。摘编自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特点及表现。(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原因及作用。(8分)桃江一中xx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DCCADACDCA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BBBADCCDACC二、材料解析题25、(1)保障妇女法律地位的一些列法案的出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文人、思想家积极鼓吹女权主义。(7分)(2)社会风俗:妇女人格尊严受到保护,日趋独立;经济权利:财产权进一步扩大;政治权利:都拥有了一定的民主权利。(8分)(3)要求男女平权的主张受西方影响;妇女法律地位的变化起步较晚;妇女法律地位的变化城乡不均;与本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相关联;受本国封建势力和传统习俗阻碍明显;改善妇女法律地位的司法实践效果有限。(10分)2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第一等:1112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概括对五四运动的解释并能完整分析出历史解释的不同角度;文字通顺,逻辑严谨。第二等:710分。要求:观点正确,基本能够运用材料说明问题;概括对五四运动的解释并能分析出历史解释的不同角度;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第三等:46分。要求: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对五四运动的解释有所说明;表述较为清楚。第四等:03分。要求: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27、【答案】(1)变迁特点:商税征收制度化(或出现了完整的商税制度)。(3分)表现:商税与地税分离;定期公布商税及变动情况;广泛设置税务机构;加强对商品产权的保护等。(4分)(2)原因:商品生产者吸取唐末五代对商税横征暴敛的教训;政府严格管理各地商税征收的结果;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战争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作用:促进了宋代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