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经济形势展望和经济政策前瞻.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6425498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经济形势展望和经济政策前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1年经济形势展望和经济政策前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1年经济形势展望和经济政策前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经济形势展望和经济政策前瞻 国家信息中心 主要内容 一 经济形势特点和2011年形势展望二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几个突出问题三 2011年经济政策前瞻四 十二五中国经济前瞻和投资新机会 1 一 经济形势特点和2011年形势展望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取得巨大成功 中国经济已经全面恢复 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常态化转变 1 经济运行形成稳定增长态势 工业回升强劲 1 10月份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 1 比上年同期加快6 7个百分点 6 10月份 分别增长13 7 13 4 13 9 13 3 和13 1 但去年6月份10 7 10月份16 1 基数相差5 4个百分点工业增长仍然保持平稳 说明稳定增长的态势已经形成 前10个月汽车的生产量和销售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 今年10月份的汽车销售量达到了154万辆 经济全面恢复 摆脱金融危机影响 1至10月 我国进出口总值23934 1亿美元 同比增长36 3 进出口规模 出口和进口规模都分别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出口12705 9亿美元 增长32 7 进口11228 2亿美元 增长40 5 贸易顺差为1477 7亿美元 减少6 7 内需外需全面恢复 10月份中国的钢材出口量小幅下降至287万吨 环比下降4 7 2010年前10个月钢材的净出口量为2 280万吨 而2009年同期为净进口60万吨 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4 7 比上月上升0 9个百分点 连续三个月PMI指数上升 购进价格指数为69 9 比上月上升4 6个百分点 进口指数 新出口订单指数 积压订单指数 从业人员指数呈小幅回落 速度是在节能减排 调控房地产 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控制下取得 节能减排 稳定房价和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等调控措施下 三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是10 5 比二季度15 1 回落了4 6个百分点 回落的幅度比较大 受节能减排等政策影响 我国钢铁产量萎缩 对铁矿石的需求也急剧减少 10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4572万吨 比上个月减少688万吨 1月至10月 铁矿石进口量为50330万吨 同比减少2 2 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率分别10 和9 5 左右 在政策引导下 全年经济呈前高后稳走势 预计全年GDP实际增长10 左右 比上年提高0 9个百分点 接近1978 2009年9 9 的长期增长趋势线 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1 9月份 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3 5 2011年是我国 十二五 规划的开局之年 在党中央关于 十二五 规划建议指导下 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要求 欧盟开始征收碳关税等国际动向都将对传统产业形成较大的调整压力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短期增速 清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策规范和限制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 经模型测算 预计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略低于2010年 GDP实际增长9 5 左右 与我们最新测算的本阶段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体相当 2 基本实现年初物价调控预期目标 随着外汇热钱的涌入 10月末 广义货币 M2 余额69 98万亿元 同比增长19 3 增幅比上月高0 3个百分点 连续三个月反弹 控制货币流动性是控制物价总水平的首要工作 随着加息 货币政策已经转向 与美联储分道扬镳 农产品价格上涨明显 受自然灾害比常年偏重和国际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食品等农产品价格上涨明显 1 10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 0 10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 4 环比上涨0 7 翘尾因素为1 4个百分点 新涨价因素推动3个百分点 贡献达68 在新涨价因素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 1 影响占74 居住类价格上涨4 9 占16 6 后几个月 物价上涨翘尾因素有所减弱 但电价 成品油价格调整出台 根据模型测算 全年CPI预计略高于3 可以实现年初物价调控预期目标 原因 前期货币投放的滞后影响自然灾害影响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国外输入性通货膨胀预期加强国内外投机炒作劳动力成本上升 2011年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 农产品价格不确定性增大 发达国家已着手采用 二次政策刺激 来对冲 二次衰退风险 这将严重影响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节奏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将对我国稳定物价总水平不利 国内经济适当减速将促进总量供求平衡 工业品价格受产能过剩影响有一定下行压力 农产品价格受自然气候影响有较大不确定性 服务业价格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有一定上涨压力 经过精心调控可以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4 左右 预计工业品出厂价格也上涨5 左右 3 2010年投资新开工项目得到控制 2010年 四万亿政府投资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落实地方和社会配套资金 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以及加大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等方面 扩大内需的投资项目进展顺利 保障房建设进度明显快于往年 在落实好政府投资项目的同时 出台了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 着力推进从政府投资临危受命向民间投资全面跟进的转变 这是培育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关键举措 信贷 投资趋稳 从信贷 投资项目审批 土地 环保评估等多方面控制政府投资新开工项目的政策取得预期效果 投资恢复常态增长水平 1 10月份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7556亿元 同比增长24 4 比1 9月份回落0 1个百分点 新开工项目280276个 同比减少13136个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54270亿元 同比增长23 8 其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77950亿元 增长19 2 房地产开发投资38070亿元 增长36 5 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约为22 5 比2009年下降7 6个百分点 2011年投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固定资产投资政策进一步突出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区域经济增长点 民生工程 民间投资等鼓励性投资方向和投资主体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同时 坚决抑制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项目的新开工 但新兴产业尚未发展到企业开始大规模产业兴替型固定设备更新投资阶段 民间投资自主增长意愿不强 预计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20 左右 4 消费实际增幅大体与上年持平 2010年1 10月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13亿元 同比增长18 3 与1 9月份持平 2011年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 近年来就业形势和工资水平变化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储蓄消费型增长模式使我国消费有较强稳定性 但家电下乡 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在2011年出现效应递减现象 预计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8 5 2011年外贸出口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2011年 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高失业率使居民消费增长疲弱 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仍会层出不穷 美国国会酝酿的汇率特别关税法案正在审议过程中 人民币一定幅度的升值对贸易结构调整有较大影响 预计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将比2010年有所回落 初步预测 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2 左右 进口增长16 左右 顺差1400亿美元 同比下降19 左右 二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 一是国际环境的外部风险较大 政治经济军事压力明显增强 二是结构性矛盾为主 体制改革滞后 经济发展方式隐患无穷 三是处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难度加大 1 转变发展方式面临诸多体制性结构性深层次障碍 2006年至2009年累计单位 能耗降幅达15 69 今年一季度高耗能行业生产加快导致万元GDP能耗反弹3 2 4 5月份工业用电量增幅分别高于工业增加值增幅7 8和5个百分点 转方式调结构面临财税体制 资源价格管制 政府过度介入投融资领域等体制性障碍 也受到高耗能行业产能总规模过大的结构性限制 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 更为甚者是各地对资源密集型高能耗产业投资热情不减 1 9月份有色金属 非金属等行业从采矿到冶炼压延加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29 3 37 不等 均高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平均速度 有些地方 十二五 时期仍然规划建设许多高耗能投资项目 从高耗能行业的生产和投资动向看 到2020年 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 的任务压力也很大 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 针对一季度情况 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一 是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 二 是 国十条 给房地产降温带动产业链下游相关产业降温 三 是取消406种产品出口退税发出高载能产品限制出口的重要政策信息导向 四 是取消对高耗能行业优惠电价 五 是停止部分行业新增产能投资项目审批 核准 高载能行业减速已经扭转节能形势 2010年为完成 十一五 节能约束性目标动用了许多行政性非常手段 节能减排的体制性保障尚未建立健全 相关配套改革亟待破题和推进 进一步扫除体制性约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节能减排的核心环节 不然 一旦行政性高压措施减弱 能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极易反弹 2 各地投资冲动强烈 财政金融系统性风险加大 一方面 应对危机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不断膨胀 截止2010年6月末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7 66万亿元 其中 划分为风险级别的贷款占23 这意味着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敞口约在1 8万亿元 已超过了目前整个银行业约1 3万亿元的拨备水平 另一方面 各地投资冲动依然强烈 纷纷公布天文数字的投资计划 而投资内容不少是产能严重过剩的重化工业 高碳 项目 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的隐患较大 如果世界经济根本好转 主要经济体可能全面推出 碳税 和 碳关税 政策 这些新增 高碳 产能无法出口 同时国内也难以消化 结果将有一批企业倒闭 一些投资项目损失惨重 由此造成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金融风险必然传导为财政风险 将给我国财政和金融系统带来系统性风险 3 房价与居民收入之间 保障房建设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8 9月份 在房地产价格尚未出现明显调整的情况下住房成交面积呈回升态势 9月份 90个重点监测城市中 有61个新建住房成交面积环比上升 9月份 新建住房价格同比上涨11 3 连续5个月同比涨幅回落 但环比上涨0 5 10月份 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 6 涨幅比9月份缩小0 5个百分点 环比上涨0 2 表明成交面积回升已经带动房价环比回升 房价反弹将招来更大力度调控 市场在预期房价难以深幅调整的情况下 刚性需求在沉寂了几个月后大批入市 部分城市成交量回升推动房价回升 将明显加大下一阶段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难度和压力 4 处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难度加大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复苏水平可能前低后高 但通货膨胀水平将高于前十年的平均水平 原因 一是凯恩斯主义政策后遗症 回收货币流动性各国不敢太急 不然经济温和复苏受挫 二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 过去二十年给发达国家提供廉价消费品的时代过去了 其它发展中国家没有如此大规模生产和配套能力以降低成本与过去的中国一样为全球供给 三是资源富集国家财政状况良好 不急于多卖资源 不会提供廉价资源给国际市场 四是上帝造的自然资源产品价格越来越具有金融属性 炒作和大幅波动是常态 世界经济复苏水平五年前低后高可能决定炒作方向是震荡向上 4 处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难度加大 通货膨胀水平越来越不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可能决定的 美联储作为世界央行可能近期容忍美元贬值 中国政府紧缩国内货币效果大打折扣 新难题还没有新的解决办法 保证实体经济有足够货币抓住战略机遇期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引导国际热钱造成的多余货币在 蓄水池 里有限活动是惟一选择 加快新股发行 推出国际板 实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标准 创业板直接退市 运用 刑法 赋予的法律空间打击欺诈 在国内和香港发行更多人民币债券 利用热钱 双刃剑 的有利一面加快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 同时 保证我国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 三 2011年经济政策前瞻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 世界经济还没有进入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 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 中国先于发达国家进入新一轮上升期 面临一些国际性不确定性 多数机构预测 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低于2010年 2011年经济政策前瞻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确保 十二五 规划开好局 起好步 是2011年的基本政策取向 要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来大力促进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的恢复和强化 通过实施 十二五 规划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增强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的可持续性 1 维持适当的财政赤字规模 保持相应的增量调控能力 2011年 随着经济增速和价格水平回落 税收增速将有所回落 初步预测 2011年财政收入增长15 左右 但财政支出方面 完成在建项目需要后续资金 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 加强 三农 教育 科技 社会保障和就业 医疗卫生 保障性住房 节能减排等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环节 以及对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的支持 也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 建议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下降 2 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 不必如美国 日本一样出台二次刺激计划 将减税从而启动企业投资积极性和居民消费积极性作为下一步培育经济自主增长动力的主药方 而不是进一步向政府手中集中财力 个人所得税 企业用于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方面的开支等都可以考虑减税 支出结构要进一步向保障房倾斜 向农村水利 交通 流通 农田等基础设施倾斜 3 货币政策立足稳健 在有保有压 优化贷款结构 确保贷款投向实体经济的前提下 货币政策要为经济的持续复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合理宽松的资金条件 通过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并用 坚守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 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同比增长率15 左右 新增贷款规模全年保持6万亿元左右 企业从证券市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规模大于2010年 全社会资金宽松有度 央行的艰巨任务是将国际热钱引入蓄水池 不让它冲击实体经济和CPI 4 房地产调控要转向构建促进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对于商品住房价格过高 上涨过快 供应紧张的地区遏制投机性需求的政策必须坚持 不能让调控前功尽弃 同时 要高度重视税收 法制改革等长效机制的建设 尽量避免行政手段对房地产市场短期造成过强的冲击 要充分考虑普通居民的生活成本和居住成本 重点增加90平米以下的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合理供给 供需两方面工作并重 坚持几年就可建立起有利于房价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 解决好保障房建设资金的长期制度安排 此轮的房地产调控过程中 中央政府已经将保障性住房作为调控的重点 将保障性住房纳入地方政府问责范围 2011年要制定各城市保障性住房五年规划 加大投入力度 加快建设进度 将房地产税的一定比重作为保障房建设的主要来源 土地出让金作为补充 房地产税率作为调控市场供求的杠杆 对遏制投机性住房需求将有重要作用 5 加快节能减排相关体制改革 减少对行政性手段的依赖 加快推进资源类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做好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 推进西部地区以及全国资源税改革 扩大资源类产品市场定价范围 减少政府对资源能源类产品价格的行政管制 稳步推进居民用电 用水阶梯价格改革 将建筑节能列为节能重点 推进居民家庭热力分户计量和阶梯价格改革 提高新建住宅节能强制性标准并明确热力分户计量强制性设计要求 政府加大对旧有住宅热力分户计量改造工程的补贴力度 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范围 健全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 四 十二五 中国经济前瞻和投资新机会 今年GDP将总量超过日本 位居世界第二 人均GDP将超过4000美元 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我国即将开始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行程 面临很多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 我们关注怎么避免所谓的 中等收入陷阱 国际经验表明 在这一阶段一个国家不能简单复制从低收入迈向中等收入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这也是所谓 中等收入陷阱 的含义 我们现在面临的许多难题 用过去的办法难以解决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从国际上看 从人均GDP4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过程中 既有成功的经验 如日本 韩国 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港地区等 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跨越 也有失败的教训 如南美的阿根廷 巴西 墨西哥 智利 亚洲的马来西亚 泰国 印尼等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 却陷入长期的停滞徘徊 因此 要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就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如果我们在现阶段真正实现了转方式 调结构的目标 我们就能够再保持30 40年的平稳较快发展 就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十二五 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内环境 从国内看 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市场化 国际化深入发展 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 经济结构转型加快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资金供给充裕 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 劳动力素质改善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体制活力显著增强 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预测 2011 2015年年均增长9 10 2006 2010年年均增长11 预期 2015年人均GDP6600美元左右 2020年超过10000美元 新定位 新优势 目前 世界的GDP总量约60万亿美元 中国占全球的8 5 但中国消费只占世界的5 4 我国希望通过实施 十二五 规划 在全球GDP份额比重上升的同时 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也能位于全球前列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国内消费大市场成长为世界第一是必然的 正常的 成为引导世界消费潮流的市场是更高要求 世界级大市场 2008年 美国 印度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分别为92 88 而同年我国这一比重仅为72 8 在各大国中是较低的 同时 投资率偏高 消费率偏低 据测算 我国的资本形成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32 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46 8 最终消费率则由同期的67 左右下降到48 6 消费不足又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相关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影响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 长期主要依赖投资 外需拉动经济增长 会加大经济的不稳定性 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发展型 享受型市场爆发力强 食品 服装 家电等早已是世界第一大市场 生存型消费市场 食品 服装 家电 日用品等市场发生质变 中高端需求成长性大 开始与文化结合 如中国高端白酒也要加入奢侈品文化 中国主题酒庄 酒吧和收藏等将推向国外 服装 家电 日用品更加追求高端品质 设计 品牌 与日本 德国当年一样 中国产品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将不再是原来形象 开始走上 中国货 优质品 的起步阶段 寻找爆发力强的行业和企业 改革空域管理体制 航空产业大发展有了体制保障 全国性航空客货运公司将发展成世界级航空公司 全国性商业连锁企业将进一步扩展国内城乡布局并开始向国外进军汽车零部件企业将先于整车走向世界市场新一代电子信息消费品文化创意新产品 电影电视 艺术品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 世界级人口最多的都市圈即将形成 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按照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完善功能 以大带小的原则 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 以大城市为依托 以中小城市为重点 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 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 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 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 通信 供电 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 同城化的交通设施 轨道交通爆发式增长 相关机车和信息产品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规模市场 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 过去 投资与出口联动 今后 投资与城市化 消费联动 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 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 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 创造最终需求 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 投资需求还有很大空间 要把重点放在投资结构的调整上 使投资进一步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 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 向自主创新倾斜 向节能环保倾斜 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 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优化投资结构 完善投资体制机制 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新兴产业优势在规模经济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 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 增强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在现代农业 装备制造 生态环保 能源资源 信息网络 新型材料 安全健康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在核心电子器件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 系统软件 转基因新品种 新药创制等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加强基础前沿研究 在生命科学 空间海洋 地球科学 纳米科技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 将世界可能引进的最高技术规模化应用降低成本 形成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是最务实的路径 打造世界级产业基地和跨国公司 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 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政策 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国家将集中发展几个世界级石化 钢铁等生产基地 重要央企将加快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 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拥有巨量进口能力和对外投资能力的央企将更有机会成为世界级跨国公司 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建设 十二五 将实行能源总量和单位能耗双控制 能源需求总量将可控制在40亿吨标煤以内 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由2009年的70 下降到66 左右 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提高到11 以上 能源效率进一步提高 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 节能减排将是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