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 )2020版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讲义.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425097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 )2020版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用版 )2020版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用版 )2020版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课 文化创新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培养考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培养考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树立创新意识,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发展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法治意识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文化创新的途径,培养考生积极投身群众的文化生活实践,推动文化创新复习集成块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基础自修快通关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1。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文化创新的作用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问题上要理解两对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2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3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文化创新的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1辨清: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渊源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另外,文化创新的源泉、基础、动力、根源、决定因素、根本目的、根本途径等都指的是社会实践。2拓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基本标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这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3辨清:文化创造主体文化工作者(1)实现文化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并不等于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2)文化工作者只是对人民群众分散、零碎的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或者是直接依据群众提供的比较系统的经验进行整理和加工,从而使文化得以保存、流传并发扬光大。1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他吞服曼陀罗,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这说明()A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我们应积极进行社会实践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解析:选D材料中李时珍行程万里实地考察,注重亲自试验,吞服曼陀罗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等信息,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因此D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A、C两项只分别说明应重视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均未直接说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党的十九大会议召开以后,各省市区都把文化创新放在了一个比较突出的位置,全国掀起了一个文化创新的高潮。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决定力量ABCD解析:选C如果脱离传统文化,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故错误;分别站在实践、文化等角度正确分析了文化创新的原因,故符合题意;错误,过分夸大了文化创新的作用。 3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解析:选C“偏爱画马”是情感因素,“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是生活感悟,C项入选,排除A项;B、D两项均否定了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人民群众才是文化创造的主体。4(2018朝阳期末)文学大家叶圣陶在谈创作体验时曾提到:写文章就是生活本身,车间码头工人、乡野田间农人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自的生活。文章若是溪流,生活则是泉源,泉源丰盈,溪水长流。这说明( )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学创作要坚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文艺工作者要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作品绽放生活的光芒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学创作无需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ABCD解析:选A题目中,叶圣陶创作体验说明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学创作要坚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作品绽放生活的光芒,入选;与题意不符。复习集成块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重难强化精讲练1全面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12正确认识文化创新2内容要求(或理论依据)根本途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主体人民群众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还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自己文化的民族特色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辨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区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内涵不同指的是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指的是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革除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强调的重点不同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侧重于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巧记:通过两个“一”、两个“两”把握文化创新两个“一”:一个主体,即人民群众;一条根本途径,即社会实践,且二者之间是统一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两个“两”:两条基本途径,从文化继承的角度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从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角度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3注意: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是相对的,都涉及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封闭主义表现为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民族虚无主义表现为根本否定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不加分析一味地“拿来”。 典例(2016全国卷)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ABCD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引起巨大反响”。由题眼可知,“华阴老腔”能够焕发新的生机是因为其不断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满足了人民大众的需要,故符合题意;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说法错误;认同并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说法错误。答案A1(变选项)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ABCD解析:选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说法错误,排除;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但不是前提,说法错误,排除。正确,入选。2(变材料)当前的文艺演出,经常采用3D全息投影技术,使歌曲等节目在动静对比中,实现传统与时尚、手艺与演艺的混搭,带给人们极大的精神享受。这体现了( )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因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大众传媒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ABCD解析:选A 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错误。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强调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符合题意。探规寻律(一)考向引领本题以“华阴老腔”为载体切入,考查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传统文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创新性发展。这启示考生,一要关注传统文化具体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及如何促使其发展;二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考生树立科学精神,用创新意识,推动文化发展。(二)技法归纳辨别文化创新的途径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如在材料中看到“深入基层”“采风活动”等关键信息时,可以从社会实践角度分析。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如在材料中看到“传统文化”“新旧对比”等关键信息,或者材料涉及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时,可以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角度分析。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如在材料中看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交流、借鉴与融合”等关键信息,或者材料涉及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可以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角度分析。考法一文化创新的途径1国家主席习近平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以及中央电视台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指出,只有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ABCD解析:选C题目中,习近平强调“只有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故入选。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表述与题意无关。2梁祝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用西方乐器和音乐形式诠释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是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这说明()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民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于以为我主,为我所用中华文化只有广泛汲取世界文化中的精华,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ABCD解析:选A根据题干梁祝实现了文化创新,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说明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故符合题意;梁祝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体现了继承传统,用西方乐器和音乐形式诠释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这体现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进行了文化创新,故符合题意;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说法错误,应排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有效排除,快速抉择。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说法错误,排除。只有才,说法太绝对,排除。考法二文化创新的主体和方向3当前,文艺工作者只有走得出、沉得下、蹲得住,把丰富的想象与脚踏实地的感悟结合起来,把充沛的才情与鲜活的体验结合起来,才能挖掘出真善美,才能深层次地反映大众心声。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群众生活,是基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要发挥文艺工作者的文化创造主体作用文化创新应该适应基层群众的文化需要ABCD解析:选D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群众生活是基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要更好地适应基层群众的文化需要,故正确且符合题意;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说法错误。 4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随意取洋名,真叫人犯晕指出,国内许多城市都散布着“洋地名”,“曼哈顿”“泰晤士”扎堆出现,“维也纳”“地中海”层出不穷。对洋地名的追逐,不仅容易迷失自我,还反映了一种懒惰思维,更折射出一种文化的不自信。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借鉴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做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BCD解析:选B一些地方崇洋媚外,热衷于追逐“洋地名”,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启示我们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坚持正确的方向,并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故入选;中“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说法错误;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与题意不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