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422314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十四县(市)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1. 俞森荒政丛书卷5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 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B. 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C. 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D. 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农妇每天纺棉织布,可以到市场上卖出换钱,可以供给家庭用度,或者交税给政府。小农经济是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但是在满足家庭自身需求之后,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对外有交流,这说明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其他选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政策,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B;小农经济是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并不具有近代化的曙光,排除C。点睛:本题设问比较新颖。一般认为,小农经济的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实际上,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所以选择题一定要结合材料来判断。2.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A.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B. 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C. 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答案】A【解析】材料“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表明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活动的同时,兼做小商业和雇佣劳动,有利于弥补农业活动的不足,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存在和发展,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地主土地所有制问题,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的自由问题,C不正确;D说法不正确。3. 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美观精致,多用于官府文书。这反映了A. 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B. 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C. 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D. 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答案】B【解析】材料中“宣州产的宣纸”“浙东产的藤纸”“益州产的麻纸”类型不同,作用也不同,说明当时造纸业地区特色比较明显,故B正确;材料说明是造纸业发展,不是文化水平的提高,故A错误;材料中属于私营手工业,不是官营手工业,故C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地区特色,故D错误。4. 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宋真宗咸平五年,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说明A. 草市墟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B. 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C. 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D. 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答案】B【解析】从材料“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中可以看出,宋代“侵街现象”的屡屡发生及屡禁不止,也就是商业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对城市的基本管理制度提出挑战,故B项正确。“草市”“墟市”都是在乡村的,故A项排除;C项中的“欠缺和疏漏”一词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豪强地主,D项排除。点睛:对材料“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侵街现象”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5. 下面是唐宋时期茶叶产地数量变化表(单位:个),从表中可以推出时间类型中唐晚唐宋贡茶州17176产茶州4369582贡茶州所占比重3935%2464%103%A. 饮茶习惯日益平民化B.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 区域分工渐趋合理D. 奢侈品茶叶更受欢迎【答案】A【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贡茶州所占比重到宋代大幅下降,贡茶指进贡给皇室的茶叶,贡茶州所占比重大降说明饮茶日益平民化,故A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B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区域分工渐趋合理,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奢侈品茶叶更受欢迎,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表格数据变化内容,同时,正确理解贡茶指进贡给皇室的茶叶,据此即可从数据变化的趋势,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饮茶日益平民化”的结论。6. 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A. 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耕织户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说明当时手工业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故A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耕织户的分工更细化,不是强调农产品的商品化,故C项错误;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且材料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7.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A. 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B. 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C.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D. 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了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是有必要的,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日本商人也不全是由海盗组成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对外政策是海禁政策,是不会加剧倭患的严重性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并不完全在政府也在于商人和海盗,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海禁政策,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的理解,进而把握材料的主旨。8.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A. 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B. 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C. 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答案】C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光绪年间”“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切入,结合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进行思考。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应,不是为了交换,而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可简称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它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9. 19世纪60年代,在从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淮军集团到洋务集团的权力演变过程中,以总理衙门成立为代表,清廷呈现出权力外移的趋势,最终形成了整合各种新势力和新制度的洋务体制,与王朝旧体制并存。这种二元化体制A.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起步B. 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C. 抑制了半殖民地化的发展趋势D.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当时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属于民主政治,A错误;军阀割据是20世纪20-30年代,B错误;清政府的残局并没有遏制住晚清半殖民化趋势,C错误;洋务运动的出现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D正确。10. 下图是青岛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甲段上升是因为受到洋务企业刺激B. 乙段上升是因为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C. 丙段下降是由于政府限制民间设厂D. 丁段下降是由于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破产,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错在“停止对华商品输出”;丙段下降主要由于官僚资本的压制,故C项错误;丁段下降是由于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故D项正确。11. 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这一现象反映了A. 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B.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C. 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D. 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答案】A.12. 民国初年颁布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共和国无阶级之分,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主要体现了A. 自由思想B. 民主思想C. 平等思想D. 共和思想【答案】C【解析】由材料“共和国无阶级之分,受治于同一之法律”、“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可以得出材料意在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自由、民主和共和思想等,ABD不正确。13. 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的漫画。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 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B. 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C. 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D. 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答案】D【解析】注意漫画下边的文字:“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反映出这个家庭推崇西方的教育和产品,结合漫画本身的特点可以看出这一漫画的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故D项正确;1926年中国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下,能享受这种生活的绝对非普通民众,故A项错误;西化并非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故B项错误;材料中也无法反映出中国市场在西方各国海外市场中的分量问题,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中国人之福耶祸耶?的漫画为内容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考查近代中国存在媚外现象,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识图、抓住关键信息“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结合漫画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理解。14. 民国元年颁行新历书,以授时为主旨,凡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新历(阳历)下附星期,旧历(阴历)下附节气。影响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 政治革命的不彻底性B. 北洋军阀掌控国家政权C. 社会改良缺乏群众性D. 适应社会转型时期要求【答案】D【解析】“民国元年颁行新历书,以授时为主旨,凡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结合所学,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改用公历纪年,“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体现了纪年法适应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代要求,D正确;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统治开始,B错误。15. 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A. 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B. 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C. 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D. 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答案】C【解析】“有什么买什么。”说明当时货物的极度缺乏,1948年是国民党统治通货膨胀时期,故C正确;A和B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美国货材料中没有信息说明。16. 1900年,蔡元培之妻逝世,多人登门说媒。蔡元培贴出“征婚启事”: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第四,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这反映出当时A. 婚俗观念发生彻底转变B.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显现C. 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D. 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说明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新的挑战,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说明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C符合题意;A中“彻底转变”说法错误,排除;“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排除B;“近代报刊”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相关内容,本题的关键在于说媒的人对“启事”的态度,反映了传统思想对新思想传播的阻碍。17. 小说白鹿原产生于以追求历史、改写历史为宗旨的新写实历史小说思潮盛行的年代,白鹿原做为皇权制度下的一个典型的自然村落,自清末民初以来随着现代国家的兴起,诸如耕织、家政、祭祖、婚礼、认干亲、伐神取水、治丧、迁坟等礼俗都遭到了破坏。对此解读的史观角度是A. 文明史观B. 社会史观C. 近代化史观D. 整体史观【答案】B【解析】“耕织、家政、祭祖、婚礼、认干亲、伐神取水、治丧、迁坟等礼俗都遭到了破坏”反映了从社会生活方面入手的史观,是社会史观的体现,故B正确;文明史观主要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不同文明形态来展开,故A错误;近代化史观指经济、政治等方面由传统到近代的转型,故C错误;整体史观指世界各地区由分散到整体,故D错误。故选B。18. 1950年中财委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A. 适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B. 表明上海工矿企业的落后C. 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D. 表明私人资本抵制工业化【答案】C【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了1950年,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在原有工业分布比较集中的上海、天津等等地,暂时不在建设大规模企业,体现了国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工业布局的战略,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材料没有涉及到经济重心转移的信息,A不正确;上海的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B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政策,不是私人抵制,D不正确。 19. 中共中央在某时期一份文件中规定: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人口,减轻农民负担,充实农业劳动力。这些政策A. 体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B.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C.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 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答案】C【解析】据材料“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人口,减轻农民负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局部调整,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人口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对“左”倾错误的局部调整,故A项错误;材料“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说明当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在1953年到1956年,发生于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前,故D项错误。故选C。20. 20世纪50年代,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推广良种、密植等,麻城县就出现了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人们对此异常惊喜,相信经济建设可以创造奇迹。这说明A. 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B. 科学实验的成就促进了农业的发展C. 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失误D. 农业的变革与发展催生了跃进思想【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集体化之后,就有可能抽出少量土地和劳力,专门从事科学实验,“试验田”就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了,农业生产条件、生产关系的这种变化,必然要出现大跃进运动,可以说这才是大跃进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故D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不高,故排除A;B说法片面,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点睛:本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背景,关键信息是“人们对此异常惊喜,相信经济建设可以创造奇迹”,本题材料设置新颖,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总体难度适中。21. 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下面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计划管理,排斥商品市场关系,属于封闭体制,故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D,故D正确;计划经济不属于手工劳动,故AC项都错误;计划经济不属于开放体制,B应该属于现代市场经济,故B错误。故选D。22. 1982年,上海文汇报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其后,登载了痛哉!租地章程,这两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借古讽今,映射建立经济特区。这表明建立经济特区A. 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B. 未得到中央政府大力支持C. 对国家主权形成威胁D. 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1982年这两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借古讽今,映射建立经济特区。”,结合教材可知,材料主旨在于强调经济特区的建立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故A符合题意;经济特区的设立正是政府支持的结果,B不正确;CD说法本身不正确。 23. 1978年12月26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几天后,“文革”之后首批向外国美国派出的五十二名留学生乘坐飞机从北京出发,飞往华盛顿,开始他们的留学生活。中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停滞终于结束了,这A. 是教育要三个面向的体现B. 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C. 是“211工程”计划的一部分D. 标志着“左”倾错误彻底结束【答案】B【解析】“教育要三个面向”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中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科技人才,故B正确;“211工程”是指21世纪重点建设100多所高等学校和学科,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错误;中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并不能说明“左”倾错误彻底结束,故D错误。故选B。24. 昊然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农村的新变化等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 从复关到入世C. 中国举办博鳌论坛D.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所要增加的栏目应与材料中所列栏目均为并列关系,入手的角度应为中国国内的“改革”,只有A项符合题意,而BCD项均属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题干所列项目不存在并列关系,排除。25. 歌曲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以上歌词最可能选自A. Again1977B. 我生在1978C. 恋曲1990D. 相约1998【答案】B【解析】从材料“讨论真理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相对应的事件为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0分。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2分。)26. 我国工商业发展在不同时期受到了不同的重视态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宋)陈亮四弊材料二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材料三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犹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原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数倍。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选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材料四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2010年3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习美李绍钻编著马云教你创业赚大钱(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结合材料三,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3)据材料四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经济因素。【答案】(1)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变化: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商人的轻视,变为重视和推崇。(2)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入超越来越严重。解决:在中国建立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3)特征:网络经济或知识经济或开放、透明、分享。因素: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入世贸组织;全球步入信息化。【解析】(1)第一问,据材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可以得出:农商并重,相辅相成。第二问,据材料“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的观念由传统的抑制轻视商业变为重视和推崇商业。(2)第一问,据材料“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第二问,据材料“臣拟选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可以得出其主张在中国建立机器生产的企业。(3)第一问,据材料“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加以归纳概括。第二问,据材料“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并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相关信息加以回答。27. 在落后于世界潮流的情况下,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曲折又漫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杨宁一现代化理论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摘自历史学家茶座材料三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属于“原发型”与“传导型”国家的哪一类型?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这些条件的其中两个是如何实现的?【答案】(1)类型:“传导型”国家。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近代企业产生,资本主义经济诞生、发展;(2)条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政治清明:新中国初期建立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人民当家作主;农村繁荣:建国后通过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解析】(1)第一小问,“类型”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并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传导型国家”的结论;第二小问,“变化”,据材料“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即可得出。 (2)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及其实现,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第一小问,“前提条件”,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即可得出“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的结论;第二小问,“实现”:“民族独立”结合相关所学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一角度思考作答;“政治清明”结合相关所学可从新中国初期建立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人民当家做主,这一角度思考作答;“农村繁荣”结合相关所学可从建国后通过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这一角度思考作答。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土地制度的变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材料二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会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摘自百度百科材料三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件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的根源。简述宋朝“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材料三概括我国上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答案】(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私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原因:宋初“藏富于民”指导思想的影响;顺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合法性的需要;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2)主要特征: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开(土地集体所有,农民个体经营)影响:有利于农业摆脱落后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有利于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解析】(1)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得出,土地兼并根源于土地私有制。第二问,依据材料“藏富于民”、“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结论:宋初“藏富于民”指导思想的影响;顺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合法性的需要;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土地商品化。(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即可得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或土地集体所有,农民个体经营)。材料三并未涉及土地流转的积极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经济体制的变革等方面加以回答。29. 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考察一个王朝,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三、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科度)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分别打分,其中“经济”是必选要素)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答案】本题为开放题型,学生按照要求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任选一个朝代从表格中选取三个要素打分得,对三个要素进行的论述说明按照史论结合的标准得分段为0-3、4-6、7-数段。其中一个要素必须是经济,若没有选取经济要素则给分不得超过。满分。示例:宋朝得分:制度;科技;经济说明:北宋初期实行一整套制度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如设置转运使将财权收归中央,但也压抑了地方的自主能动性。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极大发展,实行糊名誊录法,扩大了科举录取官员规模,官制复杂,形成冗官局面。北宋在科技上有大发展,新式火药武器层出不穷,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将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货币方面开始出现纸币,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经济重心于南宋时期完成难移。政府财政来源中商业税成为重要部分。城市经济功能凸显,出现瓦肆勾栏等娱乐场所。【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综合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涉及范围广泛,难度较高。学生首先应对材料列出的相关信息进行正确分析。按要求选出题干涉及的任意三个要素,结合相关朝代历史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学生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要求学生做到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