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22140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生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面文本框内的文字是某位学生编写的历史故事独白,据此判断,他是为哪一事件编写的独白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的是 ( )A. 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禹建立夏朝 D商汤灭夏4.汉朝实行的察举制有多个科目,如孝谦、茂才异等(才学出众)、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等。由此可见,察举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 ) A. 品行、才学 B. 家庭背景 C. 个人声望 D. 考试成绩5. 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丞相权力 B监察权力C专制皇权 D. 地方权力6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科学性错误的项是( )A浅议我国王位世袭制度的创立者黄帝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谈谈清雍正帝与军机处的设置7. 190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 (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8. 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观察下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 ( )A. 中日甲午战争 B明治维新 C巴黎和会 D抗日战争9.右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漫画。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 )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D“弱者”被肢解瓜分10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A. 中华民族的奋起 B西方列强的入侵C. 晚清政府的改革 D近代的民主革命11.“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描述的是 ( )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B长征时期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C.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积极参加抗战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12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1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响)应。”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1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被推翻B此后中国开始废止阴历实行公历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D孙中山正面临着袁世凯的有力挑战151912年春,下列所示文献相继发表,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考虑 ( )A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B筹备建立中华民国C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共和政体D确立美国式的总统制16“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是20世纪初中国戏剧运动的旗帜,目的是借“轻歌妙舞,招还祖国之魂”。这场戏剧运动的开展主要是因为 (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辛亥革命的影响C五四运动的爆发 D改革开放的进行17鲁迅先生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落人袁世凯手中18“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 )A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D爱国学生团体纷纷建立19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个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写道:“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该报报道的事件应该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共同纲领的制定C三大战役的胜利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0.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些说法最能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21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交付全国人民讨论以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全国各”界共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的讨论,又提出了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材料反映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 )A分权制衡 B人民民主C平等协商 D“大鸣大放”22.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D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自由平等23. 阅读1992年和xx年全国法院行政案件统计表,表中的现象反映的是 ( )A. 法律在规范政府行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B中国已建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C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完全得到保障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24.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知名人士傅朝枢时说:“搞第三次国共合作,我们是赞成的、愿意的。”争取“第三次国共合作”,主要是为了 ( )A.消灭北洋军阀 B抗击侵华日寇C收回香港、澳门 D实现两岸统一25. 春节贴对联是我国流传至今的一个传统习俗。右面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 )A.50年代末60年代初B60年代末70年代初C70年代末80年代初D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II卷二、材料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宰相制度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在新形势下进行有效统治。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君主和宰相的协调统一是主流,是基本方向。权力之争确实导致诸多变化,但是最终结果是以是否有利于整个统治作为标准来衡量的。材料二 内阁是兼具秘书型、顾问型和学术型等职能特点的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构。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因此,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权不同于相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材料三 西汉以丞相总百官,而九卿分治天下之事。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尚书始重,而西汉公卿稍以失职矣。及魏武(指魏武帝曹操)佐汉,初建魏国,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丈帝(指魏文帝曹丕)受禅,改秘书为中书,有今有监,而亦不废尚书。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后,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独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降及南北朝,大抵皆循此制。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宰相制度的积极意义。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内阁制度与前朝宰相制度的区别。(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规律。(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众所周知,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的东西,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的主题 摘编自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材料三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为改选及选举各级参议会的指示信指出,“民主政治选举第一”“如果有人轻视选举,或者说不要选举,那就是等于不要民主。不要民主,就等于不要革命。”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指出:边区各级选举,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投票选举制。(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4分)(2)根据下表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4分)大事件主要领导人革命性质A洪秀全反封建侵略的农民运动辛亥革命BC五四动力陈独秀、李大钊D(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造了怎样一条符合中国革命的道路。(4分)(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二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人民至上-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xx年)材料三 “一国两制”构想中的战略原则是:争取港、澳、台地区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之内,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两制”构想中的策略原则是:在统一的国家内部,实行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允许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只要这些差异不损害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振兴,都允许存在。 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又有哪些具体表现。(8分)(3)据材料三,指出实施“一国两制”构想的政治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4分)射洪中学高xx级xx下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1-5:BDBAC 6-10:AABBB 11-15:CDADC 16-20:BCCAC21-25:BAADC 26、解析:第(1)问,关于宰相制度的积极意义,可主要从有利于限制君主,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君权具有制衡作用,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第(2)问,关于二者的不同,可从性质、职责、任命方式、与皇权的关系等方面分析。第(3)问,关于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规律,主要强调君主专制的强化,相权的削弱与消失。答案:(1)积极意义:相权和君权相辅相成,既合作又斗争;相权对君权具有制衡作用;宰相在政府机构中起到协调各方利益的作用,有利于不同部门间的合作。(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从机构性质来看,宰相是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顾问机构。从职权来看,宰相对国家大事做出决策,并贯彻执行各项法令、政策;内阁仅仅是作为皇帝的顾问,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从任命方式看,宰相通过一定的选拔方式加以任命;内阁成员则由皇帝直接任命。从与皇权的关系来看,宰相具有决策权,所以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内阁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演变规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掌握相权的机构发生变化,相权不断被分割、削弱,直至消失,皇权进一步强化。27、(1)主题:独立与民主。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民族独立,政治民主)。(6分)(2)A太平天国 且孙中山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分)(3)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政权的革命道路)。(4分)(4)启示: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独立、民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人民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6分)解析1本题从革命史观与近代化史观角度考查近代中国民主苎命的探索历程。(1)主题可依据材料“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直接归纳;依据材料“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主要的东西,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归纳出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2)根据材料及所学回答即可。(3)革命道路依据所学即可得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4)应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不同阶级或阶层关于民族独立与民主探索的历程等回答。 28、夕1)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4分)(2)“基本的制度框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分)“民主增量”具体表现:通过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以及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进一步完善基本制度;修订宪法,并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法律化、制度化;通过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建设。(4分)(3)政治前提:一个中国原则,在国际上唯一代表中国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分)历史意义: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的范例。(6分)解析本题从政治文明史观与近代化史观角度考查中国近现代民主与法制的发展、祖国统一大业。(1)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权利根本得不到保障,这其中主要包含两个因素,一个是民族矛盾,一个是阶级矛盾。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致使中国人民无权利可言。(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在民族关系上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政党制度方面,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6字方针,扩大民主的范围方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3)“一国两制”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之后才可能有“两种制度”。它的历史意义可以结合香港、澳门的回归以及两岸关系的变化来作答,需要用史实来进一步加以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