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17周易错题定时训练.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21283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17周易错题定时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17周易错题定时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17周易错题定时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17周易错题定时训练一、 选择题(4x10分=40分)11965年在浙江温州市市郊白象塔内发现了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印本残页。经专家考证定为1103年前后的活字印刷本,美国芝加哥大学钱存训博士称此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该残页证明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B温州具有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客观条件C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佛经D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印刷佛经的唯一方法2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3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A依据正确,结论错误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4张集馨,清朝道光九年进士及第,任职翰林院。道光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经皇上钦点,派任山西朔平知府。五月二十五日,皇上召见张集馨进行行前训话。此事例反映了在清朝A国家高度重视山西的治理B地方官选任制度简单高效C皇帝亲掌国家的人事大权D吏部的选官职能完全丧失5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商品经济发达,“市”在固定空间内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ABCD629个烟花打成的“大脚印”从天安门沿着古都中轴线向“鸟巢”走来,以四大发明闻名于世的文明古国,以她特有的方式奏响了第29届奥运会的序曲。下列有关四大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B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末开始用于军事C隋唐之际,我国已掌握了活字印刷技术D指南针用于航海始于北宋7史书记载,北宋名将李纲镇守开封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明朝将领曾铣镇守陕西时,发明了被誉为定时炸弹雏形的慢炮清初军械制造家戴梓发明了连株炮,在抗击沙俄侵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A北宋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B军事将领是火药武器的主要发明者C火药武器能影响战场局势D古代中国火药武器一直领先于世界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9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A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D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10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本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B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D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二、 综合题(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老子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三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墨子材料四 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请回答:(1)归纳以上材料中各派的基本主张。(2)材料四与材料二中的“德”有何不同?12.论述宋明理学的特点及意义。(15分)13论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及特点。(15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C根据材料可知,该残页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并不能说明我国是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国家,排除A。从该残页无法看出温州应用活字印刷术的条件,而是强调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佛经,排除B。该残页内容为佛经的活字印刷本,且1103年前后为宋代,故该残页可证明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佛经,故C项正确。该残页为活字印刷本并不能证明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印刷佛经的唯一方法,当时还存在雕版印刷,排除D。【点睛】本题涉及我国古代的印刷术,根据材料可以提取两项关键信息,其一该残页为1103年前后即北宋时期的遗物,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其二,该残页的内容与佛经相关;结合提炼的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理论,旨在考查对史料价值的正确认识能力。考古发现属于第一手史料,能佐证相关文献史料的真伪,故本题应选D项;A项中“更真实”、B项中“不存在”、C项中“必须经过”的表述均过于绝对化,故排除。3D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籍,我国东晋时期才有火药配方的明确记载,唐朝后期火药应用于军事,因此材料“车中原来皆是火药”的依据错误,“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的结论错误,故D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三国演义”“车中原来皆是火药”,结合所学火药的发明和应用的史实分析解答。4C从材料中对进士及第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出皇帝直接参与了官职任免的事务,说明皇帝亲自掌握了官吏任免大权,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皇帝选官饼干任命的程序,不能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山西的治理,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官员选拔和任用程序的复杂化,并不是简单高效,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皇帝进行殿试,并不是说吏部的选官职能完全丧失,故D项错误。5C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属于宋代政治文明,不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故错误,宋代坊市界限被充分打破,并不是在固定空间内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故错误;纺织业自由劳动力市场出现是在明朝中后期,故错误;北宋时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成型,故正确,不符合题意,选择C项正确。6C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已经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相对粗糙,故A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故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故C错误,符合设问,所以选C。北宋时期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故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7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唐代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药武器的主要发明者是道士,中国古代火药武器并非一直领先于世界。故ABD错误,由材料来看,火药武器能影响战场局势。故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火药8A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欧洲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三个有力的武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实现了社会转型,所以,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故A正确;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不符合史实,排除;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结合所学我国三大发明的重大影响分析解答。9D材料“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赦免其死”反映了儒家重视孝道的伦理对法律判决的影响,故D正确;轻侮法的制定并不能说明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无法体现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故B错误;轻侮法的制定体现了儒家伦理渗透到法律,而不是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赦免其死”,再紧扣题干关键词“本质”,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伦理影响法律判决的角度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0D李时珍在“仲景未用”的前提下,主张“牵牛“入药,这充分体现出他的求实创新精神,故D项正确;材料为涉及选材,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李时珍对古人的批判,故B项错误;观察求真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11(1)材料一主张实行愚民政策,使民无知无欲;材料二主张以德治民,反对刑杀;材料三主张从下层人民中选举贤能,治理国家;材料四主张君主利用刑、德控制臣民,加强君主的权威。(2)材料二中的“德”主要指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德政”,反对过分的“暴政”;材料四中的“德”是指君主对臣民的一种控制手段,是相对于“诛罚”而言的,但并不反对“诛罚”。(1)从材料一“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使民无知无欲”可以分析出老子主张实行愚民政策,使民无知无欲;材料“为政以德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反映出材料二主张以德治民,反对刑杀;材料“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反映出材料三主张从下层人民中选举贤能,治理国家;材料“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反映了材料四主张君主利用刑、德控制臣民,加强君主的权威。(2)从材料“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中可以分析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