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阶段提升学案 岳麓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419816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阶段提升学案 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阶段提升学案 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阶段提升学案 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阶段提升(一)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政治文明(2017全国,24)考查分封制的影响5年4考1.从模块内容看,政治、思想是考查的重点。政治主要考查政治演变趋势及特点;经济考查相对较少,主要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思想主要考查儒学思想主张及演变等。2.从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是从通史或中外对比角度考查。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重要历史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趋势的结论性认识。(2016全国,24)考查西周对历史传承的重视(2014全国,24)运用周代“雅言”考查分封制、礼乐制的影响(2013全国,24)从文明演变角度考查秦国与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异经济文明(2017全国,24)考查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因素5年2考(2015全国,24)考查小农经济的形成思想文明(2017全国,24)考查先秦时期文字的演变5年4考(2015全国,24)从借鉴角度考查古代儒学思想的治国特点(2015全国,40)从比较角度考查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非选择题)(2015全国,40)从比较角度考查孟子的法制观念及价值(非选择题)主题一商周时期的宗法思想观念封建皇权政治与历史遗存的源头【主题综述】 宗法制是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上尊卑贵贱社会秩序的政治制度。虽然随着周代统治的崩溃而结束,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尊重传统、重视祖先的观念对封建政治乃至当今社会影响至深。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当今,海内外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的体现。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对点训练1】 (2018福建宁德质检)礼记祭统中记载:“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由此可见,当时“鼎铭”()A具有维系宗法制的功用B动摇了分封制的基础C推动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加速礼乐制度的崩溃解析据题干材料可得“鼎铭”的目的是记下祖先的功德,对后世以劝诫,说明了其具有维系宗法制的功用,故选A项;“鼎铭”的出现与祖先崇拜有关,与分封制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鼎铭”通过维系宗法制的稳定来巩固礼乐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A主题二民本、德治、法治、和谐等诸子百家的治国理念【主题综述】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诸子百家提出了各自治国主张,如儒家推崇礼治、德政,强调道德感化,重视民本思想;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道家主张顺其自然的和谐思想;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的和谐思想等。这些治国理念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点训练2】 (2018广东深圳调研)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老子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与材料中“天地万物,都有的道理”相符,故选A项。答案A主题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折射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通史整合】 (1)从政治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主要表现为: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集权的趋势。(2)从经济角度看: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步走向崩溃;新的赋税制度(如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小农经济的形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度确立,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3)从思想角度看: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纷纷登场,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为各国变法及治国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观念。其中,法家大一统思想为秦走向统一提供了思想动力。【对点训练3】 (2017广东湛江测试)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人们的思想活跃,所以为各流派塑造孔子的形象提供了条件,故选D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中墨家不能说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普遍认可,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与墨家没有交叉,故C项错误。答案D主题四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差异【中外对比】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古希腊城邦政治结构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世界经济发展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政治制度各诸侯国权力日益强大,最终发展为君主专制制度出现共和政体,王权衰微,个别城邦建立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文化特征依托大河和农耕创造辉煌的文明,文化具备多元化特征,但不能改变封闭和保守的特点依托海洋孕育灿烂的文明,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特点【对点训练4】 (2018山东济南模拟)1889年,梁启超对比古代中国与欧洲的国体,认为中国周代和古希腊的国体相同点最多。中国周代和古希腊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贵族政治、列国分立解析解答可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古希腊没有分封诸侯,故排除A项;周朝和古希腊均无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故排除B项;周代并非小国寡民,故排除C项;古希腊前期和中国周代都是贵族政治,古希腊城邦林立,中国周朝也是分封的诸侯国林立,故选D项。答案D史料实证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基本方法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核心方法,是历史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史料实证要让学生懂得论从史出,懂得历史需要用证据说话,懂得鉴别史料的真伪和不同来源及价值,并适当规范地引用、运用史料,使其服务于对问题的解释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培养证据意识,从而探寻接近历史的真相。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1)考查依据史料结合所学,说明问题,形成历史结论,理解历史概念。(2)考查选取文献史料、图片、遗址、文学作品,区分史料的不同来源及性质,认识史料对解释历史的价值(例如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学术书籍和文学艺术作品等)。(3)考查运用适当的史料和信息,论述历史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4)考查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5)考查以不同的方式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2017山东济宁检测)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等级乐队乐舞王四面八佾诸侯三面(缺北面)六佾卿大夫二面(缺北和东)四佾士一面(只有南面)二佾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本题考查礼乐制度。材料中没有涉及宗法制,故A项排除。材料中王、诸侯等所用乐队、乐舞规模的大小反映了森严的等级差别,故B项正确。C项材料没有体现。权力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始于秦朝,故D项错误。答案B(1)挖掘教材资源,重视史料实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互证”,认识史料的可靠性,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注意“以图证史”“准确取舍”,认识论据的充分性;注意“由表及里”“史论结合”,理解论证的完整性。(2)解读问题要多元解读信息:一要“咬文嚼字”,从试题主题语中获取有效信息;二要“点石成金”,从材料出处和注释中获取有效信息;三要“删繁就简”,从省略号前后获取有效信息;四要层次分析,去伪存真,灵活迁移捕捉隐性有效信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