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一课 气象与水文灾害及其防治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16475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一课 气象与水文灾害及其防治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一课 气象与水文灾害及其防治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一课 气象与水文灾害及其防治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 气象与水文灾害及其防治课标要求(2017版)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江苏课程调整方案(2018版)本内容为“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常见自然自然灾害包括旱涝、台风、寒潮和地震灾害。教材分析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只讲述了洪涝灾害,对于其他灾害涉猎较少,需要教师自行组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知识学情:本课较为驳杂,知识图谱也很复杂,不只是要讲灾害,还牵涉到灾害背后的成因、防治,需地形、气候等知识多管齐下才可。班级情况:高一(1)至高一(4)班学生对于本课只有一个大概的概念,对于灾害的认知也较为浅显,故而应该大讲特讲,讲透讲明!学习目标1.人地协调观2.综合思维学生能根据图文材料,大致判断出灾害类型,并根据初中所学气候、地形、水文等知识,简单列举几条成因,给出几条防治措施。在这其中需树立“环保意识”“危机意识”。3.区域认知学生能大致对应各区域所具有的典型灾害类型、特征及其防治措施。4.地理实践力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针对特定灾害,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学习重点旱涝、台风、寒潮和地震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学习难点大致判断出中国各区域灾害类型及其成因,并给出合理的防治措施。诵读预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情,教师可自主的印制一定的诵读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展示导入教师自行选取合适的文字、图形、动画等材料,自然导入本课。预习与填空自然灾害成因时空分布危害防治措施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北方和西南地区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破坏基础设施,有的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加强暴雨的监测和预报;防洪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台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每年夏秋季节,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掀翻海上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受到严重损害,还会造成河堤决口,水库崩溃,洪水泛滥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干旱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改变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海南逐渐变弱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和建筑受到很大影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备注与笔记合作探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人类活动的合理与否深刻地影响着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与防御。(1)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陡坡开荒、破坏植被等诱发和加剧洪涝、风沙、干旱、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气象灾害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区采空地表沉降、塌陷等水库蓄水、工程建设挖高填低、开矿等诱发地震、人工边坡出现崩塌、滑坡等(2)合理的人类活动利于自然灾害的防御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修建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减少局部地区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制定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进行减灾教育等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兴建水库、加固房屋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强度,减少灾害损失检测与训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A春旱、寒潮、沙尘暴B寒潮、台风、沙尘暴C春旱、暴雪、沙尘暴 D洪涝、寒潮、泥石流2该地区最有可能是()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3(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课后小结由学生自主小结,建议同学们在此处画出本课知识框架图。参考答案:检测与训练:解析:1.A2.D第1题,根据关联图的箭头所示的因果关系来判断。降水总量少,变率大,甲为春旱;接近沙源地,春季降水少,多大风,因此丙为沙尘暴;冬季风强盛,导致较强的降温,乙为寒潮。第2题,根据气候条件降水变率大,春季灌溉用水多,可知春季降水少;接近沙源地,位于北方,植被覆盖率低可以排除B、C选项。四川盆地春季降水多。3.(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纬度位置;地形。(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