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15197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II)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35*2=70分)1“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井田制是宗法关系的依据 B. 制礼作乐导致了宗法制度的形成C. 宗法制确定了权力传承的标准 D. 宗法制度仅适用于天子和诸侯2若你是秦朝丞相,当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 “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 “郡县制”与“元首制”C. “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D. “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 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 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D.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主体是( ) A. 功臣 B. 古代帝王的后代 C. 立功将士 D. 同姓亲族5东周时期,各国相继扩大征兵范围,执行作战任务的军人,不但从“国人”每家一名“正卒”延伸到“余子”,而且还扩大到原只肩负力役的“野人”。各国纷纷在既有城墙外修筑外城“郭”,以扩大城区范围,建立户籍制度。各国也先后颁布成文法律,以普遍、一致的条文保障平民利益。这些变化共同体现了( )A. 战争的频繁 B. 平民的崛起 C. 法治的兴起 D. 专制的强化6“(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驰道的修建( )A. 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B. 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 C. 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 D.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7xx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 )A. 人民习惯了压迫 B. 王朝财力充裕 C. 国内上下一心 D. 实现了中央集权8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 )A. 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B. 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C. 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 D.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9与宋朝地方分权不同,元朝行省制建立了“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但仍然长期发挥了为中央集权服务的作用。主要是因为( )A. 元朝把地方按地形划分出众多面积小而弱的行省 B. 影响元朝中央统治的主要是蒙汉之间的民族问题C. 元朝蒙古族政权主要靠武力镇压地方割据势力 D. 行省具有中央派出机构与最高地方官府两重性10. 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 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 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 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 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11“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据材料可知,中书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 ) A.推翻旧制 B.削弱皇权 C.正确决策 D.分权制衡12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13.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削弱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 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 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14.公元前541年,雅典开始经历庇西特拉图及其子长达37年的僭主统治。后来,为防止野心家复辟僭主政治,克里斯提尼( )A. 实行陶片放逐法 B. 继续扩大公民大会权力 C.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 组建“十将军委员会”15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法庭,负责审判苏格拉底。陪审团经过两轮,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之所以称其为“污点”,主要原因是雅典民主制( )A. 适用范围过于宽泛 B. 不适用小国寡民 C. 过于注重程序正义 D. 参政方式导致权力滥用16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语。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A. 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 B. 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力C. 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D. 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17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真正掌握真理的人都成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牺牲品 B. 雅典民主仅局限于男性公民的民主C.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D. 雅典民主窒息了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18古希腊诗人阿尔凯奥斯说:“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阿尔凯奥斯所言与城邦相关,据此可以说明城邦的一大特点是( ) A. 城邦林立 B. 独立自治 C. 小国寡民 D. 民主政治19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铸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 中西方很早就有法治文明交流C.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D. 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20如表是十二铜表法的目录,由此可见它的特点是( )第一表第二表第三表第四表第五表第六表第七表第八表第九表第十表第十一表第十二表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补充条例补充条例A. 维护罗马居民的合法权益 B. 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谨性C. 体现了罗马法律的成熟和完善 D. 重视诉讼程序、注重保护私有财产21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查士丁尼新敕收编了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上述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 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 B. 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C. 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D. 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22右图为公元l世纪罗马帝国版图。鉴于该时期出现的新问题,罗马帝国在法律方面作出调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颁布公民法以缓和经济矛盾 B. 解放广大奴隶扩大统治基础C. 变通法律使其有更大适用范围 D. 制定更严酷法律镇压各地反抗23在古罗马,指称“法”的有两个词:ius和Lex。ius指自然形成的法与习俗,lex指有关命令和禁止的正确理性。可知,罗马法蕴含了( ) A. 契约精神 B. 民主思想 C. 法不阿贵 D. 制约平衡24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 )A. 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 B. 取消征税特权,尊从议会许可C. 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 D. 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25 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A. 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 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C. 美国应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 D.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26xx年美国总统大选,围绕佛罗里达州选票计算的有效性,共和党与民主党经历了36天的“世纪司法大战”。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决定重新点算选票的过程属于违宪。对此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 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 最高法院法官由民主选举产生C. 最高法院判决该任总统大选无效 D. 体现国家权力分权制衡271999年10月,英国议会两院经过激烈辩论,最终通过上院法案及其修正案,取消了所有世袭贵族拥有的作为上院议员的特权。这表明英国( )A. 代议制民主发展落后 B. 专制制度的残余已经消灭 C. 修补政治体制的缺陷 D. 民众获得了参政议政权利28“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但国王依然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法律意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根据所学知识,英国国王扔保留的权力是( )A. 筹集税款 B. 干预立法 C. 招募军队 D. 任命大臣29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 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 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30标语口号是唤醒民众集体运动的纲领。“保护新教”、“保护我们的财产和自由的议会”、“我们不要天主教”“国王詹姆士二世是暴君”。上述口号出自于( )A. 启蒙运动 B. 光荣革命 C. 法国大革命 D. 文艺复兴31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基于对 “人性黑暗”的认识,1787年宪法( )A. 推行两党制 B.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C. 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 D. 实行三权分立3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侯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这一规定( )A. 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 B. 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C. 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 D. 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33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34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种政体的核心是( )A. 公民的参与程度高 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 公民的整体素质低 D. 政党之间的合作35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 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C. 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D. 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二、非选择题(两大题,共30分)36. (9分)材料一: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雅典还一度盘剥附属国居民甚至对退盟国公民进行大屠杀。材料二: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以上材料均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请回答:(1)材料一中雅典民主存在的不足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4分)(2)与材料一相比较,罗马法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分)(3)据材料一、二,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民主制有何共同点?(3分)37.民主与法制如一对并蒂莲,在古代东西方都开出了文明之花,但近代以来民主成为时代潮流。(21分)材料一: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材料三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回答问题:(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2分)指出图二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分析图二所示制度形成的政治原因。(4分)(2)17世纪晚期,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2分)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从1649-1832年中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3分)并分析这些制度得以实行的法律依据。(2分)xx第一学期高一级第二次质检历 史 试 卷(答案)一、选择题(2*35=70分)15 CDCDB 610 DDDDD 1115 CDBAD 1620 CDDCD2125 BCACD 2630 DCDAB 3135 DCCBB 二、非选择题(第36题9分,第37题21分,共30分。)36. 【答案】(9分) (1)享有民主的人数太少,外国公民和外来移民没有民主权利;窒息、限制了社会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4分)(2)罗马法对待外来民族比较开明,外来人享有一定的公民权。(2分)(3)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民主制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建立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基础之上;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3分)37. 【答案】:(21分)(1)图一:审议,(2分) 图二:民主政治;(2分) 政治原因:城邦体制。(2分)(2)政体:君主立宪制。(2分)事件: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8分)(3)制度:联邦制;三权分立制;总统共和制等。(3分)依据:1787年宪法。(2分)xx第一学期高一级第二次质检历 史 试 卷(答案)1. 【答案】C2.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和罗马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从治国原则来看,秦朝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皇权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立元老院作为国家的决策机构,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是秦朝和古罗马治国原则的最大不同之处,故答案为D。ABC三项与题意无关。点睛:十二铜表法颁布在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的“元首制”始于公元前23年,终止于三世纪的末期。中国秦朝统治时期是公元前3世纪末,此时罗马的元老院是国家的决策机构,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确立了皇权至上的治国原则。审题中注意“治国原则”。3. 【答案】C点睛:材料中“封建”指的不是划分社会性质时所说的“封建社会”,而是“分封建国”的意思。从“封建”到“帝制”的过程,便是指战国末期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型期,即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这一时期,从国家格局角度看,是从割据诸侯转向统一;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是从青铜文明转向铁器文明;从政治体制角度看,是从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4. 【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指周王把土地分封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广建封国,拱卫周王室;从题干“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排除ABC,所以选D。5. 【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东周各国对平民力量的重视与维护:扩大征兵范围(平民成为战士代表平民地位提高),扩大城区范围(修筑城郭保护更多平民),建立户籍制度(户籍是对平民身份的确认),故答案选B。AC项题干没有体现;专制王权的强化出现于明清,排除D。6. 【答案】D点睛:B为误选项。秦朝驰道以都城为中心,四通八达,目的是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维护统治,加强中央集权。7.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是中央集权,政令能够畅通无阻,所以就会出现征发很多人服徭役的现象,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秦王朝财力并不充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朝也出现农民起义,国内并非上下一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8. 【答案】D【解析】“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指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D正确;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A错误;B不符合史实;秦朝打破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建立了封建官僚制度,C错误。9. 【答案】D10. 【答案】D【解析】材料中“必须送内阁”“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拒绝拟旨”说明明代内阁对于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D项正确;明代君主专制是强化,不是削弱,故A项错误;明朝皇权较大,不需要内阁牵制大臣,故B项错误;明朝内阁和英国近代内阁有本质区别,故C项错误。11. 【答案】C 【解析】12. 【答案】D13. 【答案】B 【解析】14. 【答案】A【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时为了防止有人破坏民主制度设立了陶片放逐法,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15【答案】D16【答案】C【解析】雅典城邦的妇女地位低下,无权参政,但不是所有妇女都属于奴隶阶层,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奴隶、外邦男性都不是城邦的公民,所以不是全体男性皆为公民,故B项错误。修昔底德此处将男人等同于城邦,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男人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另一方面是要承担社会义务,故C项正确。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只强调了男人的社会义务,没有说明男人的政治权利,理解不准确,故D项错误。点睛:引文的意思是:公民皆为男性,他们是城邦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希腊属于奴隶社会时期,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没有公民权,不属于公民范围。17【答案】D点睛:雅典民主政治从参政方式上看,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相同的国家管理权,这样的极端民主化很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18【答案】D【解析】据材料“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反映了民主政治的特点,故D选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城邦林立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城邦的独立自治,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说明城邦的小国寡民的特点,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学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这是雅典直接民主的特点,据此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19【答案】C20【答案】D【解析】可以知道十二铜表法不是维护罗马居民的合法权益,而主要是维护罗马公民的21【答案】B【解析】皇帝的敕令可以成为法律,但皇帝的命令不等于法律,故A项错误。皇帝的敕令被收入法典说明法律最终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故C项错误。皇帝敕令只是罗马法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故D项错误。22【答案】C【解析】由材料“公元l世纪罗马帝国”,可知当时罗马颁布的是万民法以调整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的关系,排除A,选C;罗马法代表奴隶主的利益,并不保护奴隶利益,排除C;D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3【答案】A24【答案】C25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权力需要制约机制。麦迪逊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不是天使,因而需要政府的管理,有必要加强政府的权力;但是,并不是天使管理人,因而可能面临着严重的专制的现象出现,所以需要对政府进行监督。故选D。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原则,这部宪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联邦制原则,确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牵制,保障了民主;实行民主的原则,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ABC表述错误。26【答案】D27【答案】C28【答案】D【解析】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不得组织常备军,因此国王还保留任命大臣的权力。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权力已被权利法案剥夺或限制,排除ABC项。权颁布后,国王仍掌握大部分行政权,包括任命大臣的权力。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的行政权也被剥夺。29【答案】A【名师点睛】英国首相、国王、内阁及议会之间的关系(1)首相是内阁首脑,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国家立法权;实际掌握国家大权。(2)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3)英国议会包括上院和下院。英国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即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30【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国王詹姆士二世是暴君”可知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口号,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在法国达到高潮,猛烈抨击封建制度、教权等,排除A。法国大革命与题干中口号不符,排除C。文艺复兴时期不可能 出现“保护新教”“我们不要天主教”等口号,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保护新教”、“保护我们的财产和自由的议会”、“我们不要天主教”“国王詹姆士二世是暴君”即可知道答案。31【答案】D32【答案】C33【答案】C【解析】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3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魔鬼”指的是权力,“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指的是权力与权力之间既要相互制约又要相互平衡,综上所述这种政体的核心只能是B。3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美国的联邦宪法只适用于美国而不能简单的加以移植或复制,否则必然会失败,说明了美国的民主制度立足于本国实际而不能简单抄袭和模仿,故选B。AC与题干主旨无关。D说法错误,美国联邦宪法有受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36. 【答案】:(9分) (1)材料一:人民主权;材料二:轮番而治。(4分)(2)享有公民大会的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分)有权进入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和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2分)37.【答案】(1)图一:审议,(2分) 图二:民主政治;(2分) 政治原因:城邦体制。(2分)(2)政体:君主立宪制。(2分)事件: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8分)(3)制度:联邦制;三权分立制;总统共和制等。(3分)依据:1787年宪法。(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