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结构 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15121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结构 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结构 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结构 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结构(答题时间:30分钟)读“某一区域的发展过程图”,回答12题。1. 关于该区域由阶段1阶段2阶段3交通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加B. 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C. 交通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D. 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变化2. 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 )A. 外围空间范围在扩大B. 区域核心范围在减小C. 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D. 区域经济发展在阶段3最低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示意图,结合下图,回答34题。3. 关于该省产业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B.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C.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D. 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4. 关于该省经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B. 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其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D.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扶持第三产业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56题。5. 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6. 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A. 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B. 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C. 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D. 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完成78题。7. 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 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 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 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 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8. 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 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9. 读“某一区域的发展过程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区域发展早期 区域发展中期 区域发展晚期(1)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图中区域空间结构大致由_、_、_三部分组成。(2)该区域由发展早期发展中期发展晚期,交通条件有何变化?(3)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核心的范围在_,外围空间的范围在_,这说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在不断_。10. 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1)表示的地理事物中,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点状的是_。(2)从总体上看,区域和区域有何区别和联系?(3)请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描述出天津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该变化的原动力是_。1. 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长度、密度都在增加,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2. C 解析: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来看,该区域由区域中心、网络系统、外围空间三部分组成,且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非城市化范围减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3. A 解析:由图可知,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下降,但产值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产值降低。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上升,产值比重略有上升。说明该省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4. B 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会逐步上升;因而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三次产业。5. C 解析:解题关键是搞清城市的发展阶段与社会、经济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并形成了一些卫星城,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6. B 解析:解题关键是明确各阶段城市空间分布的特点,阶段为离散阶段,对应于自给自足式,是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以小城镇发展为主,缺少大中城市,没有核心结构,构不成等级系统,故B项正确。A项,为扩散阶段,对应于工业结构高度化阶段,中心城市的轴向外扩散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点轴系统形成。C项,为强化阶段,对应于工业化兴起、工业迅速增长并成为主导产业的阶段,中心城市强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开始形成。D项,为成熟阶段,对应于信息化与产业高技术化发展阶段,区域生产力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空间结构网络化,形成点轴网络系统,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区域。7. D 解析:图中显示:第一产业产值比例逐渐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例比较平稳,第三产业产值比例稳步提高,这些说明了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8. D 解析:读图可知,除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略有提高外,第一、二产业就业人数比例没有明显变化,A、B两项可排除;由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始终高于第二产业,故C项也错;由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变化都不太明显,说明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9. (1)区域核心 网络系统 外围空间(2)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长度、密度在增加,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3)扩大 减小 提高解析: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区域空间结构由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还没有形成网络;区域发展中期,发展了铁路运输,交通运输线路更加密集;区域发展晚期,交通运输线路形成网络并深入到区域的各个部分。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变为复杂,由线状发展成网络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区域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变少;区域发展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非城市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10. (1)(2)区域为乡村地域,区域为城镇地域。区别:乡村地域的范围远大于城镇地域;乡村地域主要以农业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主要以非农业活动为主。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但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3)天津市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变小;发展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生产力的发展解析:第(1)题,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城市表现为点状。第(2)题,区域为乡村地域、区域为城镇地域,二者的区别主要从地域范围和主要产业活动两个方面归纳;二者的联系主要从二者的相互影响的角度思考。第(3)题,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城市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