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406412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II)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道2分,共60分)1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为了买到一张终点叫“家”的车票,人们想尽各种办法。随着经济 的发展和智能手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一向“含蓄”的 中国人在“一票难求”的春运期间又多了一个新选 择拼车回家。选择与陌生人拼车,体现了中国人对 于“共享”文化的认同,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想 的进一步开放。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决定 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传统节日对人们的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经济决定文化,文 化是经济的反映ABCD2校园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 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整洁、幽雅、文明的校园环境会激发人的上进 心和求知欲。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 话。”这是因为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布置墙壁可以美化环境校园文化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ABCD3当前,一些国家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输出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另一些国家则充当无条 件接受强势文化产品的倾销地,并逐渐失去自己的文 化。这启示我们要树立文化安全意识,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加强文化 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增 强中国文化竞争力顺应世界潮流,全面与世界先进 文化接轨ABCD4诗经小雅有云:“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寝床弄璋,寝地弄瓦”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本是封建 社会的思想意识,但直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 些人的头脑中。这说明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着人ABCD5在交通阻塞的情况下,有些司机因开车压力与挫折而情 绪愤怒、暴躁,会不耐烦地按喇叭、闪灯、爆粗口,甚至会 作出攻击性行为,这被称为“路怒症”。消除“路怒”现 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 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汽车文化 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 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驾驶 员的精神世界,提升其文明行车素养 A BCD6“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李白的小桃源道出了安徽黟县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 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醇厚从容的民风人情。材料 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ABCD7一书一世界。多藏一本书,就多拥有一个精神世界,多 拥有一方自由天地;多看一本书,思想境界就高一层,人生视野就宽一度。这句话蕴含的文化道理有书香飘溢的文化环境有利于促进人的成长优秀 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有形的、强制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BCD8.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 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诗句能够体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的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 其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BCD9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慎终追远、緬怀逝者的日子。同时,清明节还有“清白做人、明理修身”的 “励志节”意义。这说明民族节日蕴含着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应通过民 族节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弘扬时代新风庆祝 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通过民族节日,可 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BC D10.习近平用典热销全国,其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展望中法关系。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 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求同存异,促进两 种文化相互包容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ABCD11.在G20杭州峰会期间,最忆是杭州音乐晚会受到了中外嘉宾的高度赞誉。晚会不仅有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我国传统经典曲目,更有天鹅湖欢乐颂等国 外经典文艺作品,再加上炫酷的舞美、灯光等现代演绎, 整台晚会如梦似幻,精彩绝伦。这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 的源泉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ABCD12.“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这是央视xx猴年春晚歌曲六尺巷。这首 歌来源于康熙年间宰辅张英对安徽桐城邻居“让出三 尺”的故事。歌曲传唱后,人们纷纷前往实地领悟,体会 其互敬礼让、和谐包容、进退有度的文化内涵。这告诉 我们 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文艺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 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且享用文化ABCD13巴勒斯坦青年哈比巴拉在中国留学,毕业后将中医及诊疗方法带回家乡悬壶济世。巴西老人塔瓦雷斯孜孜不 倦研究中国,撰写了关于中国的8本书籍和500多篇文 章,做了数百场关于中国的演讲,让众多巴西人在认识 上走近中国。材料表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国传统文化博采众长中华文化逐渐 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ABCD14.xx12月,60多位人权专家学者在“第五届跨文化文权国际研讨会”上表示,要重视文化多样性,反对单一文化化霸权主义人权解读,在各种不同文化传统的平等对 话和交流中形成人权国际共识。这是因为尊重文化多 样性能使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BCD15.xx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埃塞俄比亚宣布,将中国申报的 “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 是因为它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能 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表明文化是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因为它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不属于哪个民族ABCD16.xx央视狗年春晚播出期间,亿万观众通过电视、网络多台全景观看、参与,真正实现了荧屏内外全球联欢。这表明,大众传媒 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渠道多、方法灵 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是当今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BCD17在谈到中美之间文化差异时,一位美国媒体人曾说,美国文化是“横”的,历史短,电影中喜欢谈未来;中国文化是“竖”的,历史悠久,电影中喜欢讲历史,如果“横”“竖” 加在一起将会很有力。如果“横”“竖”加在一起,更有 利于 中美文化相互学习借鉴,丰富两国文化内涵促进 中美文化交流,相互融合、走向同一消除中美文化 差异,推动两国文化创新与发展增进中美人民相互 理解,促进两国合作与发展ABCD18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以“请进来”和“走出去”作为两大主线,通过举办演出、展览、论坛、电影展映、图书节、经典互译等文化交流活动,在文明互鉴中增进了中拉友 谊。这启示我们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要主动推动中 华文化走向世界要积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要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基础性作用ABCD19.“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 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 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前提科技的发展 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互联网+教育”决定 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 个性化需求ABCD20民本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本理念。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民本思想总是被人论说或践行,时至今日,它仍 如我们头上的星云,闪烁着智慧之光,给我们带来历久 弥新的启迪和坚定自信的力量。这表明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思想具有一定的继承性A BCD21匾额,在中国古代被称为“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匾额的文字凝聚了中华人文的要义,承载着传统文 化中仁、义、礼、智、信等优秀道德,与中华文明的神、魂、 道血肉相融,持久地散发着核心价值观中筋骨与温度的 正能量。这启示我们A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B对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发扬C要呵护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D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22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深度潜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社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使得网络空间治理达到前所未有的紧迫程 度,我国正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而资源 共享、联合共治已经成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新态势。 由此可见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的需要来 自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在于实践 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 B C D23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差异,将思考隐于绚烂的影像之中,一经播出就 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文化是民族性与世 界性的统一实现文化繁荣必须消除民族间的文化A BCD 24青年作家马娜获得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后坦言,作家就 要投入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融入波澜壮阔的时代文 化中,带着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和责任去思考,也只有这 样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好作品。这说明,要成 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必须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关注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 的各项需求如实再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 ABCD25xx10月12日,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拉开帷幕。开幕大戏是上海民族乐团以“传承、创新、融合” 为主题呈现的民乐音乐会,这也是艺术节首次使用民乐 作品作为揭幕大戏。从文化生活角度看,确立上述主题 的依据是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文化富 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利于文化创新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ABCD26.近日,商务印书馆推出了官方版新华字典APP手机软件,完整收录了纸质版第11版内容,并提供数字 版、纸质版对照,受到用户欢迎。对此,有人感慨技术 进步之快,有人指出书籍电子化是大势所趋,有人则回 忆起与字典相伴的学生时代。这说明传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汉字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有利于汉字传播传统的纸质媒体能够更好地寄托人们的情感ABCD27xx2月,大型文化类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风 靡全国,“圈粉”无数。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文化 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 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文化自信离不开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中国的前行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ABCD28近年来,相声、快板等曲艺从业者借助微信公众号、直播台等媒介,进行传统艺术门类的活态传承,拓宽了曲 4艺术从业路径,增加了受众接触曲艺的途径和方式, 使日渐衰落的传统曲艺焕发了新的魅力,赢得了年轻人 的青睐。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播方式的创新比内容的创新更能够满足人民大众 的需要借助新的传播手段是传统曲艺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 重妻办法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 途径ABCD29xx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开始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本次“部编本”教材 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上述做法是基于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承袭传统文化是实现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发挥着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功能 ABC D30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情景,在书写书信传统逐渐远去的今天,见字如面 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 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 可以体味到 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倶进地发展 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 广度 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可以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A BCD第II卷(共40分)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上无效。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我国百年漫画史中,若论漫画艺术的影响力,恐怕没方哪一个时代能与抗战时期漫画的波澜壮阔、尖锐愤慨相比。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广大爱国漫画家以笔为枪,投入到这场“殊死的漫画大战中”。漫画随着炮火发展到全国,漫画家们把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作为绝好的创 作资源。他们饱蘸着辛酸、血泪和愤怒描画那些作品,铸就了抗战漫画这一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他们不 顾自身安危,采用壁画、布上漫画、招贴等形式使漫画走近民众,推动了抗战救亡运动的发展。抗战漫画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满民族自信,将抗战必胜和侵略者必败的信念,表现得非常充分。抗战让漫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改变,空洞的题材被抛弃,对外国技巧的模仿被改变,漫画家在战火中更加明白了漫画艺术的使命,从而成长为为民族而战的文化战士。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抗战实 践与抗战漫画的关系。3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字是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主要工具,汉字的演变史, 也始终与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史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汉字传承经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 书,总趋势是从繁到简。繁体字把字形同字义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起来,书写时以形表意,认读时见形知意,用于艺术创作时传统韵味妙不可言。现今习惯于使用繁体字的港澳台同胞加上海外华人有几千万之众。简 体字是以繁体字为基础,源于历史上人们自行简化的 手书体,笔画少,形体清晰,绝大多数有约定俗成的历史基础,顺应了群众使用的需要,提高了书写效率,便于计算机造字和认读,联合国把简体字作为中文的规 范字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外国人学汉字受益匪浅且学者日众。材料二 近年来,一些学者和知名人士呼吁,“亲”要相见,“爱”要有心,而简体字的“亲”、“爱”恰恰是亲不见、 爱无心,丢失了对汉字传统文化的传承,建议选择 50100个最有含义的繁体字重回中小学课本。你是否赞同该建议?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33(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要从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 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 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政治关系的知识说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必要性。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 强调,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 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 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的意义。辉县市一中xxxx下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高二政治试卷 参考答案15 BBACB 610 DBCDD 1115 ADADB 1620 BBCDB2125BAAAC 2630 CDCAB 31. (12分)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抗战漫画产生于抗战烽火中,漫画家在抗战实践中创造出特有的漫画形式2、社会时间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抗战实践让漫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改变,推动了抗战漫画的发展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抗战漫画对抗日救亡运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2.(8分)示例一赞同。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繁体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为书写和传承中华 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繁体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选择部分繁体字进课本,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示例二不赞同。简体字绝大多数有约定俗成的历史基础,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依然传承着中华文化。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简体字笔画简单,形体清晰,提高了书效率,顺应了群众使用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简体字更加便于计算机造字和认读。简体字的使用有利于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33. (8分)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34. (12分,答出任何3点可得满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向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有利于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有 利于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有利 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越来越成为 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 的重要因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有利于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