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导练测 第三章 第4讲 铜及其化合物 金属材料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405330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导练测 第三章 第4讲 铜及其化合物 金属材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导练测 第三章 第4讲 铜及其化合物 金属材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导练测 第三章 第4讲 铜及其化合物 金属材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讲金属材料及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 知道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 了解合金的概念及重要应用 3 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及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 4 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作用 考纲要求 考点一铜及其化合物 考点二金属材料及合金概述 考点三金属矿物的开发和利用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练出高分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考点一铜及其化合物 1 单质铜 1 物理性质 紫红色固体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导热性和导电性 2 化学性质 知识梳理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OH 2CO3 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2Cu O2 CO2 H2O Cu2 绿 与氧化性酸反应a 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b 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与盐溶液反应 写离子方程式 a 与硝酸银溶液 Cu 2Ag 2Ag Cu2 b 与FeCl3溶液 3Cu 8H 2NO 3Cu2 2NO 4H2O Cu 2Fe3 2Fe2 Cu2 2 氧化铜和氧化亚铜 CuO 2H Cu2 H2O Cu2O 2H Cu2 Cu H2O 3 氢氧化铜 1 物理性质 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2 化学性质及应用 4 CuSO4 5H2OCuSO4 5H2O为蓝色晶体 俗称蓝矾 胆矾 无水CuSO4为白色粉末 遇水变蓝色 生成CuSO4 5H2O 可作为水的检验依据 递进题组 题组一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 下列有关铜的化合物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uSO4变成CuSO4 5H2O是物理变化B 一定条件下 新制的Cu OH 2悬浊液能与乙醛反应但不能与乙酸反应C CuO是黑色固体 与水反应可生成Cu OH 2D Cu2O遇硝酸可能会被氧化成Cu2 解析CuSO4变成CuSO4 5H2O属于化学变化 A错 Cu OH 2是碱 能与酸反应 B错 CuO不能与水反应 C错 Cu2O中铜处于低价态 能被强氧化剂硝酸氧化 答案D 2 下表中 对陈述 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解析稀盐酸可以与Cu2 OH 2CO3反应 而且稀盐酸不能与Cu反应 所以可用稀盐酸除铜器表面的铜绿Cu2 OH 2CO3 有因果关系 A错误 铜表面不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铜与浓硫酸在一定温度下能发生反应 所以不能用铜制容器盛装浓硫酸 B错误 硫酸铜与氨水生成Cu OH 2 Cu OH 2受热分解生成黑色CuO 均正确 但没有因果关系 C错误 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CuSO4可用作消毒剂 但与前者没有因果关系 D正确 答案D 3 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 反应后再加入水 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B 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CuCl2的生成C 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得到无水CuCl2固体D 将表面有铜绿 Cu2 OH 2CO3 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 除去铜绿 解析A项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 应该是把反应后的溶液倒入水中 故该项错误 B项需要先加热铜才能与氯气发生反应 故该项错误 C项氯化铜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加热蒸干最终得到的是氢氧化铜 故该项错误 D项铜和盐酸不反应 只有铜绿 Cu2 OH 2CO3 与盐酸反应 故该项正确 答案D 反思归纳 熟记铜及其化合物的颜色 题组二铜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应用 4 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 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精制CuO 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 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 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填字母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解析灼烧后含有少量铜 其原因可能是灼烧不充分 铜未被完全氧化 也可能是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ab 解析根据途径 的反应方程式Cu 2H2SO4 浓 CuSO4 SO2 2H2O和途径 的反应方程式2Cu O2 2H2SO42CuSO4 2H2O 可以看出途径 的优点是 产生等量的CuSO4 比途径 消耗硫酸少 途径 不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SO2 2 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纯净CuO 与途径 相比 途径 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耗酸少 无污染性气体SO2产生 废铜综合利用的常见流程框图模式 反思归纳 考点二金属材料及合金概述 递进题组 知识梳理 1 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 知识梳理 2 合金 1 概念 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 或金属与非金属 熔合而成的具有的物质 2 性能 合金具有不同于各成分金属的物理 化学性能或机械性能 熔点 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 硬度和强度 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 金属特性 低 大 3 常见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 1 重要的黑色金属材料 钢钢是用量最大 用途最广的合金 2 几种有色金属材料 铝及铝合金 铝 性能 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用途 制导线 铝合金 性能 密度小 强度高 塑性好 易于成型 制造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 用途 主要用于建筑业 容器和包装业 交通运输业 电子行业等 铜合金 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 常见的还有黄铜和白铜 铜及铜合金 铜 性能 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用途 主要用于电器和电子工业 建筑业 递进题组 题组一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1 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属元素的单质只有还原性 其离子只有氧化性B 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固体C 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均相同D 大多数金属元素的单质为电的良导体 解析金属离子中的中间价态离子 比如Fe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A错 常温下金属汞呈液态 B错 有的金属元素存在变价 比如Fe Cu等 C错 答案D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铁是人类在生产 生活中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B 金 银 铜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C 钛被誉为 21世纪的金属 应用前景很广阔D 铜是导电性 导热性最好的有色金属解析铜是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材料 A错 铁 铝及铝合金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 B错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 D错 C 题组二合金的性能特点及应用3 2015年底将在上海首飞的C919大型飞机采用了大量新型材料铝锂合金 下列关于铝锂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铝锂合金是铝与锂形成的混合物B 铝锂合金的硬度比锂大C 铝锂合金的熔沸点比铝低D 铝锂合金耐酸碱腐蚀解析铝锂合金中的铝能与酸和碱反应 锂能与酸反应 故铝锂合金不耐酸碱腐蚀 D 4 合金与纯金属制成的金属材料相比 优点是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 一般地 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更低 改变原料的配比 改变生成合金的条件 得到有不同性能的合金 合金比纯金属的导电性更强 合金比纯金属的应用范围更广泛A B C D B 题组三合金组成的分析5 现代建筑的门窗架常用电解加工成的古铜色硬铝制造 取硬铝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每一步试剂均过量 由此可以推知硬铝的组成可能为 提示 Si 2OH H2O SiO 2H2 A Al Mg Si ZnB Al Fe Zn NaC Al Na Cu FeD Al Cu Mg Si Mn解析通过反应 知合金中必须含有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H之前的金属和H之后的金属 由反应 知合金中必须含有Si及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之后的金属或其他非金属 答案D 6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测量mg铜银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低 通常比成分金属具有更优良的金属特性B 铜银都能与稀硝酸反应 收集到的VL气体一定全为NO C 操作 是过滤 操作 是洗涤 操作 是烘干D 根据反应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可以计算铜和银的质量分数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没有告诉硝酸的浓度 合金与硝酸反应放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O2 Wg固体应该是干燥纯净的AgCl 由此确定三步操作 答案D 方法指导 1 定性分析型形成合金的各种成分的特殊化学性质仍按单一组分的性质 例如铝合金中的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的性质不变 铜能溶于稀硝酸 且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气体等性质不变 一般是将合金酸溶或碱溶 根据反应中的特殊现象或根据溶解后所得溶液继续加沉淀剂产生的现象判断其成分 此类试题常以流程的形式呈现 解答的关键是理清每一步加入的物质和生成物质的成分 2 定量分析型定量测定合金的成分常用量气或沉淀两种方法 1 定量集气法定量集气法是指收集合金中某种物质溶解时所产生的气体的量 应用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来判断合金的组成 其原理的关键点是根据某组分的特殊性质 特别是与酸或碱反应能产生气体 其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有 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注意收集气体的读数方法 2 沉淀法沉淀法测定物质含量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采用沉淀法时 涉及到的基本实验操作和主要问题有 称量 溶解 溶解试剂 沉淀 重点是沉淀试剂的选择 过滤 沉淀洗涤 沉淀的干燥 称量 数据的处理 包括测定结果的误差分析 递进题组 知识梳理 考点三金属矿物的开发和利用 知识梳理 1 金属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除了金 铂等极少数金属外 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这些金属化合物中 金属元素都显正化合价 2 金属冶炼的实质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电子被还原为金属单质的过程 Mn ne M 3 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 4 金属冶炼方法 1 热分解法 用热分解冶炼法冶炼金属的特点 金属元素的金属性 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 其金属离子得到电子 该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 不易 容易 较差 弱 2 热还原法冶炼金属 焦炭还原法 例如 C还原ZnO CuO 其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一氧化碳还原法 例如 CO还原Fe2O3 CuO 其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氢气还原法 例如 H2还原WO3 Fe3O4 其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活泼金属还原法 例如 Al还原Cr2O3 V2O5 其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3 电解法冶炼金属例如 电解Al2O3 MgCl2 NaCl 其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深度思考 1 能否用电解AlCl3和MgO的方法冶炼Al Mg 答案不能 因为AlCl3是共价化合物 熔融时无法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导电 而MgO虽是离子化合物 但其熔点太高 熔融会消耗大量的电能 成本较高 2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为什么人类对铝的使用比铁 铜晚得多 答案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 铜强 难于冶炼 古代人们的技术条件达不到 不能冶炼铝 故铝的发现和大量使用比铁 铜晚得多 3 铝热反应的本质是利用铝的还原性 将难熔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 关于铝热反应思考下列问题 1 是否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能和铝发生铝热反应 答案否 判断铝热反应能否发生 应首先看金属的活动性 例如MgO和Al不能发生铝热反应 2 在铝热反应中 镁条 KClO3的作用是 3 做铝热反应时 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 要保证纸漏斗重叠时四周均为四层 且内层纸漏斗一定要用水润湿 以防止高温物质从四周溅出 同时损坏纸漏斗 蒸发皿中的细沙要适量 既要防止蒸发皿炸裂 又要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 实验装置不要距人群太近 应远离易燃物 引燃 助燃作用 递进题组 题组一金属冶炼原理的考查1 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 A 制钛 用金属钠置换四氯化钛 TiCl4 溶液中的钛B 炼铁 用焦炭和空气反应产生的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C 制钠 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 再电解纯净的NaCl溶液D 炼铜 用黄铜矿经电解精炼得到纯度为99 9 的铜 解析A中不能用TiCl4溶液 要用熔融态的TiCl4 电解NaCl溶液得到NaOH Cl2和H2 电解法精炼铜的原料是粗铜 答案B 解析金属冶炼的方法很多 由于金属离子得电子的能力不同 因此必须采取不同的冶炼方法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 位于氢后面的金属 Hg Ag等 的氧化物受热就能分解得到单质 位于前面的几种金属 如K Na Ca Al等 的还原性太强 这些金属都很容易失去电子 只能用通电电解其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冶炼 答案B 1 选择金属冶炼的方法要依据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和金属的活动性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 金属的位置越靠后 越容易被还原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 越难被还原 2 化学性质很稳定的金属如Au Pt等 在自然界中呈游离态 用物理方法即可得到 归纳总结 3 有些活动性很强的金属也可以用还原法来冶炼 如 在此主要运用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利用K Rb沸点低 汽化离开反应体系 使化学反应得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题组二对铝热反应的定性及定量考查 3 粉末状试样A是由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 进行如下实验 取适量A进行铝热反应 产物中有单质B生成 另取20gA全部溶于0 15L6 0mol L 1盐酸中 得溶液C 将 中得到的单质B和溶液C反应 放出1 12L 标况 气体 同时生成溶液D 还残留有固体物质B 用KSCN溶液检验时 溶液D不变色 请填空 1 中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 产物中的单质B是 解析此题将实验操作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巧妙结合在一起考查 增大了试题的容量 增强了试题的测试能力 铝热反应是指单质Al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的反应 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热 但该反应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引发 在混合物上加少量KClO3固体并插上Mg条 点燃Mg条后放 出热量 使KClO3固体分解放出O2 进一步加剧Mg的燃烧 可在短时间内使混合物温度迅速升高 引发反应 发生的反应为Fe2O3 2AlAl2O3 2Fe 所以产物中单质B为Fe 答案加少量KClO3 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Fe 2 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Fe2O3和MgO都是碱性氧化物 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 6HCl 2FeCl3 3H2O MgO 2HCl MgCl2 H2O Fe2O3 6HCl 2FeCl3 3H2O MgO 2HCl MgCl2 H2O 3 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解析混合物中只有Fe2O3能和Al发生铝热反应 生成Fe单质 C溶液中有反应生成的FeCl3 还有未反应的HCl 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 2H Fe2 H2 Fe 2Fe3 3Fe2 Fe 2Fe3 3Fe2 Fe 2H Fe2 H2 4 若溶液D的体积仍视为0 15L 则该溶液中c Mg2 为 c Fe2 为 解析假设步骤 用去的20g固体中 MgO的物质的量为x 则Fe2O3的物质的量也为x 则40g mol 1 x 160g mol 1 x 20g 解得 x 0 1mol 根据MgO MgCl2的关系 则溶液中MgCl2的浓度为0 1mol 0 15L 0 67mol L 1 步骤 说明溶液中没有Fe3 也就是溶质为FeCl2和MgCl2 根据Cl 守恒的关系 可知MgCl2和FeCl2的总的物质的量等于 0 45mol 所以 FeCl2的浓度为 2 3mol L 1 答案0 67mol L 10 23mol L 1 1 2 3 4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012 广东理综 10B B 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 钢材是合金 2009 广东 5 C 金属材料都是导体 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2008 山东理综 9A D 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2009 山东理综 9A 1 2 3 4 C 2 2013 上海 26 用铝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制备金属单质是工业上较常用的方法 如 2Al 4BaO3Ba BaO Al2O3常温下Al的金属性比Ba的金属性 选填 强 弱 利用上述方法可制取Ba的主要原因是 A 高温时Al的活泼性大于BaB 高温有利于BaO分解C 高温时BaO Al2O3比Al2O3稳定D Ba的沸点比Al的低 1 2 3 4 弱 D 3 2013 山东理综 28 1 2 金属冶炼与处理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 由下列物质冶炼相应金属时采用电解法的是 a Fe2O3b NaClc Cu2Sd Al2O3解析Na K Mg Al等活泼金属的冶炼均采用电解法 Fe Cu的冶炼采用热还原法 1 2 3 4 bd 2 辉铜矿 Cu2S 可发生反应 2Cu2S 2H2SO4 5O2 4CuSO4 2H2O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当1molO2发生反应时 还原剂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镁条时有气体生成 该气体是 解析在辉铜矿和H2SO4 O2的反应中 O2作氧化剂 所以1molO2得到4mole 还原剂失去4mole Cu2 2H2O Cu OH 2 2H Mg 2H Mg2 H2 所以放出的气体应为H2 1 2 3 4 Cu2S 4 H2 4 2013 广东理综 32 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 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如下 1 2 3 4 1 电解精炼银时 阴极反应式为 滤渣A与稀HNO3反应 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红棕色 该气体变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解析根据电解原理 物质的性质及工艺流程 氧化还原反应 守恒计算等分析 电解精炼银时 阴极反应式为Ag e Ag 气体变色发生的反应为2NO O2 2NO2 1 2 3 4 Ag e Ag 2NO O2 2NO2 2 固体混合物B的组成为 在生成固体B的过程中 需控制NaOH的加入量 若NaOH过量 则因过量引起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固体B含有Cu OH 2 Al OH 3 若NaOH过量 则Al OH 3会转化为NaAlO2 1 2 3 4 Al OH 3 Cu OH 2 3 完成煅烧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 Al2O3 CuAlO2 解析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原子守恒确定缺项物质 然后配平化学方程式 1 2 3 4 4 24O2 1 2 3 4 4 若银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3 5 理论上5 0kg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 molCuAlO2 至少需要1 0mol L 1的Al2 SO4 3溶液 L 解析生成CuAlO2的物质的量为 50mol 据Al元素守恒可知 至少需要Al2 SO4 3的物质的量为25mol 则需溶液体积为25L 50 25 1 2 3 4 5 CuSO4溶液也可用于制备胆矾 其基本操作是 过滤 洗涤和干燥 解析CuSO4从饱和溶液中结晶生成CuSO4 5H2O 胆矾 由CuSO4溶液制备胆矾需要的操作为蒸发结晶 过滤 洗涤和干燥 蒸发结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B 工业上金属Mg Cu都是用热还原法制得的C 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D 越活泼的金属越难冶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合金的化学性质与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相似 物理性质略有不同 A正确 Mg在工业上用电解法冶炼 Cu用热还原法冶炼 B错误 金属冶炼的实质是Mn ne M C正确 金属越活泼 则金属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越难被还原 D正确 答案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钓鱼岛群岛的东海海域及部分太平洋海域探明为海底热水矿床 海底热水矿床是沉积着由岩浆热气从地底喷出的金 铜 锌 稀有金属等区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不溶于任何溶液B 铜 锌在空气中均能被氧化成对应的氧化物C 铜锌合金的熔点低于铜或锌的熔点D Cu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差为3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金能够溶于王水 A项错误 铜在空气中被腐蚀生成铜绿 主要成分是Cu2 OH 2CO3 B项错误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成分金属的都低 C项正确 Cu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差为 63 29 29 5 D项错误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下列制备金属单质的方法或原理正确的是 A 在高温条件下 用H2还原MgO制备单质MgB 在通电条件下 电解熔融Al2O3制备单质AlC 在通电条件下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单质NaD 加强热 使CuO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制备单质Cu解析制备单质Mg应该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 制备单质Na采用电解熔融NaCl的方法 制备单质Cu用热还原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4 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应用于金属的冶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冶炼铁的主要原料有铁矿石 焦炭 空气 石灰石等 其中石灰石的作用是除去铁矿石中的脉石 二氧化硅 B 湿法炼铜与火法炼铜的反应中 铜元素都发生还原反应C 工业上Mg可由电解熔融的MgO制取 Na也可由电解熔融的NaCl制取D 铝热法还原铁的反应中 放出的热量能使铁熔化 解析工业上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冶炼金属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所谓合金 就是不同种金属 也包括一些非金属 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 下表为四种金属的熔 沸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以上数据判断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 A Cu和AlB Fe和CuC Fe和NaD Al和Na解析两种金属若形成合金 一种金属的熔点不能超过另一种金属的沸点 C 6 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 2Cu Cu2 Cu 由于反应温度不同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 可能产生Cu或Cu2O 两者都是红色固体 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做了验证 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 A CuB Cu2OC 一定有Cu 可能有Cu2OD 一定有Cu2O 可能有Cu解析H2还原CuO生成红色固体 可能是Cu和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 产物中加入稀H2SO4溶液变蓝和得到红色固体 证明产物中含Cu2O 在酸性条件下2Cu Cu2 Cu 故不能证明产物中是否含有Cu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 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A和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B 溶液A和B均可以选用稀硝酸C 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 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D 实验方案 更便于实施解析铜铝混合物与盐酸或NaOH溶液反应时 均只有Al参加反应 因此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若A B均选用稀HNO3 则两种金属均可反应 方案 中无固体剩余 B错误 当B选用浓HNO3时 铝钝化生成氧化膜 所测铝的质量偏大 则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C正确 方案 需收集气体 并需要将其转化为标准状况 不如方案 称固体质量方便 D正确 答案B 8 氢化亚铜 CuH 是一难溶物质 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 反应物 在40 50 时反应可生成它 CuH不稳定 易分解 CuH在氯气中能燃烧 跟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 下列有关推断中错误的是 A 这里的 另一种反应物 具有还原性B CuH可作氧化剂 还原剂C CuH Cl2CuCl HClD CuH HCl CuCl H2 常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C项中Cl2具有强氧化性 产物应为CuCl2和HCl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右图是三种稀酸对Fe Cr合金随Cr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稀硝酸对Fe Cr合金的腐蚀性比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弱B 稀硝酸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 6HNO3 稀 Fe NO3 3 3NO2 3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Cr含量大于13 时 因为三种酸中硫酸的氢离子浓度最大 所以对Fe Cr合金的腐蚀性最强D 随着Cr含量增加 稀硝酸对Fe Cr合金的腐蚀性减弱解析根据图可知 Cr的含量不同 三种酸对Fe Cr合金的腐蚀性不同 当w Cr 较小时 稀硝酸对其腐蚀性最强 A不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而不是NO2 B错 三种酸的质量分数相同 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最大 C错 根据图中稀HNO3的曲线变化 可知D正确 答案D 10 铜有两种常见的氧化物CuO和Cu2O 某学习小组取0 98g 用精密天平测量 Cu OH 2固体 将其加热有铜的氧化物生成 其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另外 某同学绘制了三条表示金属氧化物与其所含金属元素质量的关系曲线 如图2所示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1中产物a b的化学式分别为Cu2O和CuOB 图1整个过程中共生成0 26gH2OC 图2三条曲线中 表示CuO和其中所含Cu元素质量的关系曲线是曲线AD 图2中绘制错误的曲线共2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0 98gCu OH 2的物质的量为0 01mol 若全部生成CuO 则质量为0 01mol 80g mol 1 0 80g 所以a点是CuO 若全部生成Cu2O 则质量为0 005mol 144g mol 1 0 72g 所以b点是Cu2O A错误 根据化学方程式4CuO2Cu2O O2 该过程中有氧气产生 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uO和其所含铜元素的质量关系 以CuO的质量为10g计算 为10gCuO中含8g铜元素 观察图2知 曲线B符合上述质量关系 表示的是CuO 而曲线A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金属氧化物的质量小于其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 这是错误的 曲线C不符合Cu2O和其所含的铜元素的质量关系 所以C错误 D正确 答案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铜是生命必需的元素 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铜的生产和使用对国计民生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完成下列问题 1 在西汉古籍中曾有记载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即曾青 CuSO4 跟铁反应生成铜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Fe CuSO4 FeSO4 Cu 2 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 请写出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这层铜绿可以用化学方法除去 试写出除去铜绿而不损伤器物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2Cu O2 H2O CO2 Cu2 OH 2CO3 要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 考虑选择盐酸 因盐酸不和铜反应 且盐酸具有挥发性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Cu2 OH 2CO3 4HCl 2CuCl2 CO2 3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Cu O2 H2O CO2 Cu2 OH 2CO3 Cu2 OH 2CO3 4HCl 2CuCl2 CO2 3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 试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铜常用于制造货币 铜的熔点是1183 4 铁的熔点是1534 8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以及做货币的实际要求 选择铜做货币是因为铜的熔点比较低 容易冶炼铸造成型 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不易被腐蚀 选择铜做货币是因为铜的熔点比较低 容易冶炼铸造成型 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不易被腐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2012 天津理综 9 1 2 3 4 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某 变废为宝 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 得到含70 Cu 25 Al 4 Fe及少量Au Pt等金属的混合物 并设计出如右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第 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 解析根据制备路线可知 Cu Al Fe Au Pt的混合物中加入稀H2SO4 浓硝酸 则可以将Cu Al Fe溶解 Au Pt不溶解 所以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Au Pt 滤液1中含有Cu Fe Al的离子 根据滤液2和CuSO4 5H2O可知 滤液2为CuSO4溶液 滤渣2中含有Fe OH 3和Al OH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第 步加H2O2的作用是 使用H2O2的优点是 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 生成沉淀 解析第 步操作中加H2O2的目的是将Fe2 转化为Fe3 从而将Fe3 转化为沉淀除去 防止对CuSO4晶体的制备产生干扰 H2O2的优点是还原产物为H2O 不引入新杂质 同时对环境没有污染 调节pH的目的是将Fe3 和Al3 转化为沉淀而除去 将Fe2 氧化为Fe3 不引入杂质 对环境无污染 Fe3 Al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用第 步所得CuSO4 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 解析用CuSO4 5H2O制备无水CuSO4 只要除去结晶水即可 在加热过程中CuSO4发生水解 但是因为硫酸不挥发 所以最终得到的仍然是CuSO4 所以只要加热脱水即可 加热脱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由滤渣2制取Al2 SO4 3 18H2O 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l2 SO4 3 18H2O上述三种方案中 方案不可行 原因是 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 方案更合理 解析甲中制备的Al2 SO4 3晶体中含有Fe2 SO4 3 乙 丙两种方案中 乙方案的原子利用率更高 甲 所得产品中含有较多Fe2 SO4 3杂质 乙 13 某厂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3 Cu2 Au3 等离子 有人设计了图中的工艺流程 利用常用的酸 碱和工业生产中的废铁屑 从废水中回收金 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填写下面空白 1 图中标号处需加入的相应物质分别是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用废铁屑 常用的酸和碱从废水中回收金 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 而废水中含有Fe3 Cu2 Au3 因此加入废铁屑首先将Cu和Au都置换出来 Cu和Au的分离可以利用Cu与稀硝酸能反应而Au不能将其分离 Cu2 和Fe2 分别加入碱使其转化为沉淀 灼烧分别生成它们的氧化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铁屑稀硫酸稀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钠 2 写出 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由于废水显酸性 又含有Cu2 Au3 Fe3 因此加入铁屑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H H2 Fe2 Fe Cu2 Cu Fe2 3Fe 2Au3 2Au 3Fe2 2Fe3 Fe 3Fe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Fe 2H Fe2 H2 2Fe3 Fe 3Fe2 Cu2 Fe Cu Fe2 2Au3 3Fe 2Au 3Fe2 3Cu 8HNO3 稀 3Cu NO3 2 2NO 4H2O 3 铁红的化学式为 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铜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 铁红 氧化铜 解析铁红的化学式为Fe2O3 铁红常用作红色颜料 氧化铜常用作制铜盐的原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Fe2O3 用作红色颜料 用作制造铜盐的原料 14 铜器久置 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固体 为了解铜在空气中的腐蚀情况 某化学兴趣小组收集家中铜器表面的绿色固体进行探究 查阅相关资料后 猜想该绿色物质可能是铜的碳酸盐 该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部分夹持仪器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试管内的绿色固体进行加热 至完全分解 观察到A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取少量加热后生成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 加入稀硫酸 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 溶液变成蓝色 取少量上述蓝色溶液于试管中 浸入一根洁净的铁丝 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绿色固体中含有的元素是 2 加热后试管中剩余的黑色物质是 3 假设该绿色物质是一种纯净物 则其化学式可能是 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4 上述实验步骤 中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根据无水硫酸铜变蓝 可知反应中有水生成 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可知有CO2生成 根据黑色固体溶于稀H2SO4 插入铁丝后有红色物质析出 知黑色物质应是CuO 若该绿色固体是纯净物 根据组成元素和各元素的化合价分析该物质应是碱式盐 化学式可能是Cu2 OH 2CO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Cu H O C 2 CuO 3 Cu2 OH 2CO3Cu2 OH 2CO32CuO H2O CO2 4 Fe Cu2 Cu Fe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实验装置最后的干燥管的作用是 解析该实验装置中最后的干燥管中装有碱石灰 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广口瓶 干扰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广口瓶 6 如果将B C两装置对调 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填 能 或 不能 为什么 解析若将B C对调 气体先通过石灰水 则无法证明绿色物质分解时是否有水生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不能 因为对调后无法说明反应中 有水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