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04983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2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3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A“精耕细作”特点 B“重农抑商”思想C“自给自足”形态 D“靠天吃饭”观念4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发展。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工商业市镇兴起C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化、规模化 D农产品日益商品化5唐朝后期出现了“食券”和“飞钱”。府兵可在家乡用粮食交换食券,然后在服役地区用它买食物。“飞钱”亦称“便换”“便钱”,商人在京城购买政府发放的凭证,把它们递交给各地方财政部门时,就可以拿到相等数额的钱。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A具有交易凭证功能的纸币产生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金融业务 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髙6唐大中九年,卢求在成都记序中对扬州、益州进行了比较:“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人物繁盛,悉皆土著,江山之秀,罗锦之丽,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下列与“其”繁盛密切相关的是A大运河的开通 B南诏的影响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都江堰的作用7“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是A秦都咸阳 B汉都长安 C唐都洛阳 D宋都东京8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篇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汉代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关税的数额相当高C数学知识相当发达 D对“市”的严格管理9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种情景说明A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 B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C西方商品涌入冲击自然经济 D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10阅读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表中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是由于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951900100450016.7750A洋务运动的诱导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欧洲列强忙于一战11汉阳铁厂“不仅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钢厂,也是远东第一家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在其建成投产的第一年(1890年),生产钢铁制品即达8860吨,其中该厂自身用去3870吨,湖北枪炮厂用去300余吨,外售1000余吨。这反映了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近代企业掌握国家经济命脉C洋务企业成功抵制了外资 D中国出现了现代工业的曙光12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关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工业首先在内地产生C重工业发展迅速 D传统手工业趋于稳固131914年1月,袁世凯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对于棉丝业、制铁业、制糖业等资本在20万元以上的新设企业,自开机制造之日起的三年内,政府按实缴资本给予保息5厘或6厘。这一措施旨在A鼓励私人投资实业 B减轻企业税收负担C打压中小工商企业 D扩张官僚资本势力14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 400多吨、工人2 100多名。有学者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 “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上述材料表明A中国形成了平衡的工业布局 B官僚资本干预经济发展C战争使中国工业布局发生了改变 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15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的推动C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D第一次世界大战16下表为1873-1947年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变动表(单位:%)。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187381919190315085019202857151947528472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C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 D居民消费更加理性17下表是1952年与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三大改造完成 B重点发展重工业C国民经济恢复 D工农业均衡发展18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19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年21.8%26.1%52.1%1965年37.3%32.3%30.4%A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0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的变动情况表,根据表格可知新中国初期19491957年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年末非农业人口变动情况(不包括市辖县)单位:万人A建立国营经济促进了城市发展 B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C一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 D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21某一时期的国民经济成分有公有制经济、私有经济、三资企业(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这一时期最有可能处于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2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旅行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政府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23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说:“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中国在“赶超”思想指导下的直接后果A制定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B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进行改造C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241979年初,邓小平在美访问期间,会见了多名美国内阁部长、议员、州长、市长,以及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对媒体人士也来者不拒,对记者的提问均予以答复。邓小平这些做法旨在A宣传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B肯定美国的现代建设成就C传递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D表达对美国新闻自由的欣赏25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完善二、材料分析题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摘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材料二 亚当斯密曾说:“中国历来是世界上最富,也是一个最肥沃、耕耘最得法、最勤奋而人口最众多的国家然而,马可波罗在500年前游历这国的记述,与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能迟在当日之前,这国法律与组织系统容许她聚集财富的最高程度业已到达。”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特点。(5分)(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传统经济存在什么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7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是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始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4分)(2)全面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6分)(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2分)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年份国民经济比例(%)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21.826.152.1材料二1978xx年我国三大产业GDP变化的比较(%) 1955xx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年份GDP相对构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828.2047.923.9199519.947.232.9xx11.748.939.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5-19594.43956.61965-1969337.259.81980-19842.632.864.619991.624.773.7(资料xx年国家统计年鉴)(资料世界经济编辑部等)材料三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主要发达国家相继经历了战后以来规模较大的结构性调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美国最先进入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后工业化发展时期。马莉莉战后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比较(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针对当时的产业结构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2) 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3) 依据材料二,对比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该如何应对。(5分)29(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0年)1978年12月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12月18日至22日,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979年7月,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1980年4月,四川广汉向阳公社率先改社建乡。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材料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要求:线索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xx第二学期会昌中学与宁师中学月考联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 案DDAACDDACBDAACD题 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 案CBBACDCCAD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6分,29题10分)26题: (12分)(1) 经济模式:自然经济(小农经济)。(1分)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规模较小、相对封闭等(4分)(2)现象:中国传统经济处于停滞状态。(1分)原因:农业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有重大改进;(6分)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商业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等。27题:(12分)(1)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4分)(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6分)(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2分)28题:(16分) (1)特点(或趋势)工业增幅大,农业生产下降;农轻重比例失调。(2分)原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答“左倾”错误、苏联模式影响亦可给分)措施: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2分)(2)趋势: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发展尤为迅速。(1分)原因:改革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4分)(3)问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1分)应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继续优化产业结构。(4分)29题:(10分)示例一线索: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的改革促进了城市的改革。说明:从1978年起,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1983年,中央决定在农村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从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评价: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示例二线索:我国的对外开放始于经济特区的设立,逐渐形成全面的对外开放格局。说明: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设立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相继开辟长江三角洲等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逐渐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使其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评价:对外开放使我国在引进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