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连接板冲压模具设计

上传人:QQ-1****6396 文档编号:6403584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底板连接板冲压模具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底板连接板冲压模具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底板连接板冲压模具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底板连接板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XX学院教务处 二一五年 五 月XX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XX学院关于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XX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XX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24页底板连接板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摘 要 模具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工艺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装备制造业在2007年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汽车和电子电器产品的高速增长,为模具工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本次综合实训设计垫片的复合冲压模具,从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到模具结构的设计再到工艺计算,一直到最后的模具装配图。同时,模具也是机械制造业中技术先进、影响深远的重要工艺装备,具有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制件质量优良、工艺适应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航天、航空、轻工、电子、电器、仪表等行业。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性能不断提高,汽车零部件中对高精度、形状复杂锻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锻造新工艺、省材、节能工艺等技术的开发对于新型汽车零件的生产尤为重要。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 本文主要是以底板连接板为例,设计和制定底板连接板的工艺设计和工艺设备的选择以及冲压模具设计。 关键词 模具 工艺 底板连接板冲压模具 设计I Design of stamping process and die plate connection ABSTRACT With development of all kind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global economy, Pneumatic manipulator is a automated devices that can mimic the human hand and arm movements to do something,aslo can according to a fixed procedure to moving objects or control tools. It can replace the heavy labo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and can work in dangerous working environments to protect the personal safety.Therefore widely used in machine building, metallurgy, electronics, light industry and atomic energy sectors.The pneumatic part of the design is primarily to choose the right Firstofall,themathematicalmodelofthedoubleinvertedpendulumisestablished,thenmakeacontroldesigntodoubleinvertedpendulumonthemathematicalmodel,anddeterminethesystemperformanceindexweightmatrix,byusinggeneticalgorithminordertoattainthesystemstatefeedbackcontrolmatrix.Finally,thesimulationofthesystemismadeby.Afterseveraltestmatrixvaluetheresultsarenotsatisfactoryresponse,thenweoptimizematrixbyusingGeneticAlgorithm.Simulationresultsshow.ThesystemresponsecanmeetthedesignrequirementseffectivelyafterGeneticAlgorithmoptimization.Small twisted paper broken machine for ordinary home, not only can be used for minced meat, can also be used with crushed peanuts, crushed ice, spices and otherfood, small power requirements, powered by the motor drive,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Keywords mold cylinder pneumatic loop Fout degrees of freedom 目录第1章 绪论1 1.1模具分类1 1.2冲压模具简介2 1.3我国冲压模具发展现状和趋势4第二章 零件的工艺分析拟定62.1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72.2确定冲压工艺方案72.3选择模具结构形式7 2.3.1 模具的形式8 2.3.2 定位装置8 2.3.3卸料装置8 2.3.4.导向零件9 2.3.5.模架9第三章 必要的工艺计算10 3.1排样设计与计算11 3.2计算冲压力11 3.3计算模具压力中心12 3.4计算模具刃口尺寸13第四章 底板连接板冲压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14 4.1落料凹模16 4.2冲孔凸模长度及强度校核17 4.3凸凹模固定板尺寸22 4.4垫板结构与设计23 4.5卸料板的设计24 4.6模座的选择24第五章 压力机校核24 5.1模柄孔的校核25 5.2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25 5.3压力机工作台尺寸的校核25 5.4冲裁力校核26第六章 绘制模具总装配图27第七章 模具的装配28结论29致谢30参考文献31第一章 绪论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基础工艺装备,是一种高附加值的高精密集型产品,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具技术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 模具CAD/CAE/CAM正向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2.模具制造向精密、高效、复合和多功能方向发展。3.快速经济制模技术得到应用。4.特种加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5.模具自动加工系统的研制和发展。6.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发展迅速。7.模具工业新工艺、新理念和新模式逐步得到了认同。 在专用模锻设备上利用模具使毛坯成型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此方法生产的锻件尺寸精确,加工余量较小,结构也比较复杂生产率高。 1.1 模具分类 模具分为冷冲压模具、热锻模具、塑料模具、铸造模具、橡胶模具和玻璃模具等。模锻的分类根据设备不同,模锻分为锤上模锻,曲柄压力机模锻,平锻机模锻,摩擦压力机模锻等。锤上模锻所用的设备为模锻锤,通常为空气模锻锤,对形状复杂的锻件,先在制坯模腔内初步成形,然后在锻模腔内锻造。精密模锻则是在模锻基础上发展而来,能够锻造一些复杂形状,尺寸精度高的零件,如:锥齿轮,叶片,航空零件等。在模锻锤或压力机上用锻模将金属坯料锻压加工成形的工艺。 汽车和电子电器产品的高速增长,为模具工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除了发展速度继续提升外,我国模具行业在2007年还呈现出三大亮点: 一、是模具向大型、精密、复杂方向发展成果突出,如已生产出了单套重量达到100吨的巨型模具及型腔精度达到0.5m的超精模具和能与2500次/分高速冲床相匹配的精密多工位复合模等;模具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如广东模具企业的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大都已达到或超过了80%等;行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如产品结构和进出口结构正在不断趋向合理化等,行业正在形成一个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热潮,发展后劲充足等。 二、是行业骨干队伍正快速形成,集群式生产方式得到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模具行业目前已有80多家重点骨干企业,现在,年产模具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全行业也有100家左右。骨干队伍正在起着带动行业的作用。继2006年之后,全国的模具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模具城的产出要比上年增长25%以上。模具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有10%以上的提高。 三、是国际合作进一步发展,中国模具正在加速融入世界,因而也为中国模具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无论是出展出访还是来展来访,中国模具行业2007年国际合作方面的活动都要比往年更丰富,参与的企业数和人数更多,成效更加显著。在中国模具工业2007年可喜的发展中也有隐忧。 隐忧之一是生产模具的原材料、人工等成本费用不断上涨,2007年又比上年涨了20%左右,致使模具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受挤压,利润率进一步下降,有些企业已出现亏损,显得难以为继。隐忧之二是模具人才,特别是高技能、高水平人才全行业缺乏,这已制约了模具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总数量的供不应求,高层次人才的正常流动现在已变得有一些不正常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也显著增加。同时,人才素质也亟待提高。 1.2冲压模具简介冲压模具(StampingTooling)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冲压模具的形式很多,一般可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分类:根据工艺性质分类(1)冲裁模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2)弯曲模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著直线(弯曲线)产生弯曲变形,从而获得一定角度和形状的工件的模具。(3)拉深模是把板料毛坯制成开口空心件,或使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模具。(4)成形模是将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图凸、凹模的形状直接复制成形,而材料本身仅产生局部塑性变形的模具。如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等。 1.3我国冲压模具发展现状和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 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 。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的“模具之乡”;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科龙、美的、康佳等集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现已有几千家。 随着与国际接轨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产品质量、成本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的重要性。而模具制造 整个链条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 模具制造技术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空间。 近年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CAD,并陆续开始使用UG、Pro/Engineer、I-DEAS、Euclid-IS等国际通用软件,个别厂家还引进了Moldflow、C-Flow、DYNAFORM、Optris和MAGMASOFT等CAE软件,并成功应用于冲压模的设计中。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的大型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东风汽车公司模具厂、一汽模具中心等模具厂家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此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模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CAD/CAE/CAM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例如,吉林大学汽车覆盖件成型技术所独立研制的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型分析KMAS软件,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注塑模、汽车覆盖件模具和复合模CAD/CAE/CAM软件,上海交通大学模具CA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模CAD软件等在国内模具行业拥有不少的用户。 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比较低;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依赖进口。模具技术的发展应该为适应模具产品“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的要求服 务。达到一要求急需发展如下几项: 第二章 零件的工艺分析拟定 2.1 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 (1)材料为SECC,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2)工件结构 该零件形状简单。孔边距远大于凸、凹模允许的最小壁厚,故可以考虑采用复合冲压工序。(3)尺寸精度 零件图上尺寸未标注公差,属自由公差,按IT14级确定工件的公差,一般冲压均能满足其尺寸精度要求。由于该图纸未标注尺寸公差,所以此次设计孔中心距公差等级取12级,其余的尺寸公差等级全部取14级。由公差等级表查得:-公差等级IT4IT5IT6IT7IT8IT9IT10IT11IT12IT13IT14基本尺寸/mm/m/mm336610101818303050508080120120180180250250315315400400500344567810121416182045689111315182023252768991316192225293236401012151821253035404652576314182227333946546372818997253036435262748710011513014015540485870841001201401601852102302506075901101301601902202502903203604000.100.120.150.180.210.250.300.350.400.460.520.570.630.140.180.220.270.330.390.460.540.630.720.810.890.970.250.300.360.430.520.620.740.871.001.151.301.401.55工件厚度为2.6mm,适于冲裁。结论:该产品用冲压工艺完全可以得到。2.2 确定冲压工艺方案 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弯曲等几个基本工序,可以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在弯曲。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弯曲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率低,难以满足该零件的年生产需要。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容易保证,且生产率也高。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方案三也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率也高,但模具制造、安装较复合模复杂。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其三种工序的性能见表2-2。表2-2 单工序冲裁、复合冲裁和复合冲裁性能比较项目单工序模复合模复合模生产批量小批量中批量和大批量中批量和大批量冲压精度较低较高较高冲压生产率低,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只能完成一个工序较高,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可完成二个以上工序高,压力机在一次行程内能完成多个工序实现操作机械化自动化的可能性较易,尤其适合于多工位压力机上实现自动化制件和废料排除较复杂,只能在单机上实现部分机械操作容易,尤其适应于单机上实现自动化生产通用性通用性好,适合于中小批量生产及大型零件的大量生产通用性较差,仅适合于大批量生产通用性较差,仅适合于中小型零件的大批量生产冲模制造的复杂性和价格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价格低冲裁较复杂零件时,比复合模低冲裁较简单零件时低于复合模 2.3 选择模具结构形式 2.3.1模具的形式 此工件有多个孔,若采用正装式复合模,操作很不方便;另外此工件无较高平直度要求,工件要求精度也较低,冲孔废料由冲孔凸模冲入凹模洞口中,积聚到一定数量,由下模漏料孔排出,不必清除废料,操作方便,应用很广,但工作表面平直度较差,凹凸模承受的张力较大。因此凹凸模的壁厚应严格控制,以免强度不足。所以从操作方便、模具制造简单等方面考虑,决定采用复合模。 按照复合模工作零件的安装位置不同,分为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两种两种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见表2-2。 通过对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两种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的分析比较,正装式复合模适合于冲制材质较软或板料较薄的平直度要求较高的冲裁件,还可以冲制孔边距离较小的冲裁件。表2.3.1正装式复合模、倒装式复合模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比较项目正装(顺装)式复合模倒装式复合模结构凸凹模装在上模,落料凹模和冲孔凸模装在下模凸凹模装在下模,落料凹模和冲孔凸模装在上模优点冲出的冲件平直度较高结构较简单缺点结构复杂,冲件容易被嵌入边料中影响操作不宜冲制孔边距离较小的冲裁件适用范围冲制材质较软或板料较薄的平直度要求较高的冲裁件,还可以冲制孔边距离较小的冲裁件不宜冲制孔边距离较小的冲裁件,但倒装式复合模结构简单、又可以直接利用压力机的打杆装置进行推件,卸料可靠,便于操作,并为机械化出件提供了有利条件,故应用十分广泛 2.3.2定位装置 采用挡料销横向定位,安装在卸料板上,并在凹模板开设让位孔。 2.3.3卸料装置1.条料的卸除 采用弹性卸料板。因为是倒装式复合模,所以卸料板安装在下模。2.工件的卸除 采用打料装置将工件从上模落料凹模中推下,落在模具工作面上。3.冲孔废料的卸除 采用下模座上漏料孔排出。冲孔废料在下模的凹凸模内积聚到一定数量,便从下模座的漏料孔中排出。 2.3.4导向零件 导向零件有许多,如用导板导向则在模具上安装不便,而且阻挡操作者视线,所以不采用;若用钢珠式导柱导套进行导向,则虽然导向精度高,寿命长,但结构比较复杂,所以不采用;针对这次加工的产品精度要求不高,采用滑动式导柱导套进行导向即可。而且模具在压力机上的安装比较简单,操作又方便,还可降低成本。 2.3.5模架 若采用中间导柱模架,则导柱对称分布,受力平衡,滑动平稳,拔模方便,但只能一个方向送料。若采用后侧导柱模架,则可三方向送料。操作者视线不被挡住,结构比较紧凑,本设计决定采用后侧导柱模架。第三章 必要的工艺计算 3.1排样设计与计算1、单直排a、搭边。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确定搭边直a、a1t = 2.6 mm,工件间a1 =7 mm。 侧搭边 a = 6mm。b、条料宽度。采用无侧边装置,所以B=(D+2a)= (160+7+7)= 174mm式中条料宽度的单向偏差,mm,查表得=-0.15mmc、送料步距:S = L + a =100 +6 = 106 mmd、材料利用率利用CAD软件,查得其面积为1163.542mm条料一个步距内的面积为4534=1530 mm=100%=100%=76.04%排样图如下: 3.2计算冲压力冲裁力公式为P= P+ P式中 P 冲裁力;P 冲孔冲裁力;P落料冲裁力。(1) 冲孔冲裁力P孔。P= Pt式中 L 冲孔周长;t 材料厚度,t=2.6mm;材料抗拉强度,MPa,查手册,2A14,=375460MPa,取=400MPa。所以 P = Lt=(232+22.6)1400=35168N(2) 落料冲裁力P落。P= Lt所以 P= Lt=(+264)1400 =77605.3N(3) 卸料力P。P= K P式中 P卸料力;K卸料系数,查表K=0.040.05,取K=0.04。所以 P= K P=0.0477605.3N=3104.212N(4) 推件力PP = KPn式中 K推料系数,查表取K=0.055; n同时卡在凹模洞孔内的件数,取n=3。所以 P = KP n=0.055351683N=5802.72N(5) 总冲压力P总。冲裁时,压力机的压力值必须大于或等于冲裁各工艺力的总和,即大于总的冲压力。总的冲压力根据模具结构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当采用弹压卸料装置和下出件的模具时,总的冲压力为 P =P+ P+ P= P+ P+ P+ P=77605.3+3104.212+35168+5802.72 N=121680.26N122KN初选压力机型号为:JH2325。该压力机的主要参数:公称压力250KN滑块行程75mm最大封闭高度260mm封闭高度调节量55mm工作台尺寸560370模柄孔尺寸4060 3.3 计算模具压力中心由于该零件关于中心对称,所以模具的压力中心在几何图形的中心点上。 3.4计算模具刃口尺寸落料 设工件的尺寸为,根据计算原则,落料以凹模为设计基准。首先确定凹模尺寸,使凹模的基本尺寸接近或等于工件轮廓的最小极限尺寸;将凹模尺寸减去最小合理间隙值即得到凸模尺寸。=() D=(D) =(D)冲孔 设冲孔尺寸为,根据计算原则,冲孔时以凸模为设计基准。首先确定凸模尺寸,使凸模的基准尺寸接近或等于工件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将凸模尺寸增大最小合理间隙值即得到凹模尺寸。 d=(d+x) d=(d+z)=(d+x+z)孔心距 孔心距属于磨损后基本不变的尺寸。在同一工步中,在工件上冲出孔距为L两个孔时,其凹模型孔中心距可按下式确定。L=L上述式中: 、D 落料凹、凸模尺寸; d、 d 冲孔凸、凹模尺寸; D 落料件的最大极限尺寸; d 冲孔件孔的最小极限尺寸; L、 L 工件孔心距和凹模孔心距的公称尺寸; 工件制造公差; z最小合理间隙; x 磨损系数; 凸或凹模的制造公差,可按IT6IT7级来选取,也可查选取,或取(),()。为了保证初始间隙不超过Z即+,和选取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外形由落料获得, 10由冲孔同时得到:查表得:Z=0.1mm,Z=0.14mm,则 Z-Z=(0.14-0.1)mm=0.04mm由于尺寸为自由公差,均为IT14级,所以=0.5mm设凸、凹模分别按IT6和IT7级加工制造,则冲16孔:d=(d+)=(16+0.50.43) =16.215mmd=( d+ Z)=(16.215+0.1)=16.315mm校核:+ 0.011+0.0180.14-0.10.0290.04(满足间隙公差条件)落料D=(D- )=(30-0.50.15) =29.925mmD=( D- Z)=(29.925-0.1)=29.825mm校核:+0.012+0.0080.14-0.10.0020.04(满足间隙公差条件)符合精度要求。材料厚度 08、10、35、09Mn、Q23516Mn40、5065MnZminZmaxZminZmaxZminZmaxZminZmax小于0.5极小间隙(或无间隙)0.50.60.70.80.91.01.21.51.752.02.12.52.753.03.54.04.55.56.06.58.00.0400.0480.0640.0720.0920.1000.1260.1320.2200.2460.2600.2600.4000.4600.5400.6100.7200.9401.0800.0600.0720.0920.1040.1260.1400.1800.2400.3200.3600.3800.5000.5600.6400.7400.8801.0001.2801.4400.0400.0480.0640.0720.0900.1000.1320.1700.2200.2600.2800.3800.4200.4800.5800.6800.6800.7800.8400.9401.2000.0600.0720.0920.1040.1260.1400.1800.2400.3200.3800.4000.5400.6000.6600.7800.9200.9601.1001.2001.3001.6800.0400.0480.0640.0720.0900.1000.1320.1700.2200.2600.2800.3800.4200.4800.5800.6800.7800.9801.1400.0600.0720.0920.1040.1260.1400.1800.2400.3200.3800.4000.5400.6000.6600.7800.9201.0401.3201.5000.0400.0480.0640.0640.0900.0900.0600.0720.0920.0920.1260.126第四章 底板连接板冲压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 4.1凸凹模1)厚度HH=K式中 K修正系数,查表K=1.25;P落料冲裁力,N,P=77605.3N=78KN。代入 H=1.25=24.7mm取H=20mm2)长度和宽度L、BL=l+2W式中 W垂直于送料方向的凹模型孔壁间最大距离。 W1.2 H=1.520=30mm所以 L= l+2W=252+12+1602=270mmB= B+2W=230+152=260mm取 L=270mmB=260mm由于凹模内要设置推件块,为了使模具加工简单,将凹模分成两块:凹模板和空心垫板,每块板的厚度各为10mm。其零件图如下: 4.2 凸模长度及强度校核1)凸模长度L.L=H+lH=(0.60.8)HH=Kl= H以上各式中 H凸模固定板厚度;H凸模厚度;P冲裁力;K系数;l凸模自由长度;H落料凹模厚度,H=40mm。所以H=K=1=15.2mm,取H=16mmH=(0.6+0.8)H=(0.60.8)16 = 9.612.8mm,取H=10mml= H=37mm所以L= H+l=25+20=45mm 2)凸模强度压应力校核校核公式为:式中 P冲裁力,N,P=7536N,F凸模最小断面积,F=r=3.1433=28.26mm,凸模材料的许用压应力,MPa,材料为Cr12,查手册,=(10001600)MPa,取=1200MPa.因为 =266.7MPa所以凸模强度符合要求。 4.3 垫板结构与设计 理论上,确定是否需要垫板的方法如下:条件:冲裁时,如果凸模的端部对模座的压应力超过模座材料的许用压应力,这时需要凸模端部与模座之间加上一块强度较高的垫板。即下列情况需要加垫板。式中 凸模端面压应力,MPa; 模座材料许用压应力,铸铁约为100MPa,钢约为200MPa; P冲裁力,N; F凸模上端面面积,mm; D凸模上端面直径,mm。垫板形状和凸模固定板一致,矩形,垫板厚度一般为310mm。垫板材料常用T7或T8工具钢,热处理硬度为4852HRC。垫板淬硬后两面应磨平,表面粗糙度R0.320.63um。本例中上模部分已有垫板。下面确定凸凹模与下模板之间是否需要垫板:本例中,由于凸凹模和固定板的配合为过盈配合,所以其表面积按固定板面积计算,很显然不需要加垫板。因为加垫板之后与没加之前(下表面积)没有区别。 4.4卸料板的设计 1)卸料板的形状和尺寸。卸料板取矩形板,厚度为H=10mm,卸料板材料选A3或(45钢),不用热处理淬硬。2)卸料板上成形孔的设计。取弹压卸料板与凸模的双面间隙为0.10.3mm。 4.5 模座选择由于模板周界为400300mm,所以选: 上模座40030030 GB/T2855.51990 下模座40030030 GB/T2855.61990 材料 HT200 GB943688 闭合高度最小140mm,最大180mm。 导柱25180 GB/T2861.11990 导套4080 GB/T2861.61990第五章 压力机校核 初选压力机型号为:JH2325.该压力机的主要参数:公称压力250KN 滑块行程75mm 最大封闭高度260mm,封闭高度调节量55mm 工作台尺寸560370 模柄孔尺寸5075。 5.1 模柄孔的校核 模柄的尺寸为9085,上模座厚度为40mm,则模柄伸出上模座的高度为50mm60mm,因此合适。 5.2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 模具的闭合高度H=30+15+10+10+10+50+55=180mm,而压力机的最大封闭高度260mm,其调节量为55mm,则压力机的最小闭合高度为205mm,大于模具的闭合高度,可以在模具下模座下加垫板,所以此项也可满足要求。5.3压力机工作台尺寸的校核 查手册,该型号模座的外形尺寸为:4003000mm,压力机的工作台尺寸为560370mm,符合每边留出60100mm的要求,用来安装固定模具用的螺栓、垫块和压板,所以合适。5.4冲裁力校核冲裁合格产品所需的冲裁力P为122KN压力机的公称压力250KN,所以合适。综上所述:型号为JH2325的压力机符合要求。第六章 绘制模具总装配图第七章 模具的装配 7.1 模具的装配过程可归纳为 模柄装配-导套装配、导柱装配模架-装配下模部分-装配上模部分-试模 7.2 装配的技术要求有 (1)装配好的冲模,其闭合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模柄装入模座后,其轴心线对上模座上平面的垂直度误差,在全长范围内不大于0.05mm; (3)导柱与导套装配后,其轴心先应分别垂直于下模座的底平面和上模座的上平面,其垂直度误差应符合表的规定; (4)上模座的上平面应与下模座的底平面平行,其平行度应符合规定; (5)装入模架的每对导柱和导套的配合间隙(或过盈)应符合规定; (6)装配好的模架,其上模座沿导柱上、下移动应平稳,无阻滞现象; (7)装配好的导柱,其固定端面与下模座下平面应保留12mm距离,选 用B型导套时,装配后其固定端面应低于上模座上平面12mm; (8)凸模和凹模的配合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沿整个刃口轮廓应均匀一致; (9)定位装置要保证定位正确可靠,卸料、顶料装置要动作灵活、正确出料孔要畅通无阻,保证制件及废料不卡在冲模内; (10)模具应在生产现场进行试模,冲出的制品应符合设计要求。 7.3 选择冲压设备根据总冲压力F总=97.7 (KN),模具闭合高度H=245mm,冲床工作台面尺寸等,并结合现有设备,查表选用J2363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其主要工艺参数为:标称压力:630 kg 滑块行程:130mm行程次数:50次/min连杆调节长度:80mm最大装模高度:360mm电动机功率:5.5 kw工作台尺寸(前后X左右)480 X 170 模柄孔尺寸(直径X深度)30 X 70 7.4 试模冲模装配完成后,在生产条件下进行试模,通过试冲可以发现模具的设计和制造缺陷,找出生产的原因,对模具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理后再进行试冲,直到模具能正常工作,冲出合格的制件模具的装配过程即告结束。结论通过最近的一段时间所做的毕业设计,使我们充分把握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不仅复习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获得新的经验与启示,在各种软件的使用找到的资料或图纸设计,会遇到不清楚的作业,老师和学生都能给予及时的指导,确保设计进度本文所设计的是底板连接板冲压模具的设计,通过初期的定稿,查资料和开始正式做毕设,让我系统地了解到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做一门学问不易,需要不断钻研,不断进取才可要做的好,总之,本设计完成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在大学研究的最后,感谢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是大家的帮助才使我的论文得以通过。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向我的导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这期间,导师在学业上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在生活上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人生的启迪,使我在顺利的完成学业阶段的学业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确了人生目标。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实事求是的作风,平易近人、宽以待人和豁达的胸怀,深深感染着我,使我深受启发,必将终生受益。 经过近半年努力的设计与计算,论文终于可以完成了,我的心里无比的激动。虽然它不是最完美的,也不是最好的,但是在我心里,它是我最珍惜的,因为它是我用心、用汗水成就的,也是我在大学四年来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体现。 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而且锻炼了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从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们身上潜移默化的学到了许多。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与美好的祝愿。参考文献1王孝培主编. 冲压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0.11 2王一梅主编.典型实用模具图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83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主编. 冲模设计应用实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4丁松聚主编.冷冲模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105徐政坤主编.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6付宏生主编. 冷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制造.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7K.Stoeckhert/G.Menning 编著.模具制造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8杨占尧主编.现代模具工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79高军、李嘉平、修大鹏等编著.冲压模具标准件选用与设计指南.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10杨占尧主编.冲压模具图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11周本凯编著.冲压模具设计实践.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1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模具设计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5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