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 5年高考3年模拟)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03127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 5年高考3年模拟)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专版 5年高考3年模拟)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专版 5年高考3年模拟)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三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考试内容、考核要求5年考情考查热度真题示例考查角度学科素养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中共八大的召开(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2017浙江4月选考,14,2分三大改造的实质历史解释2016浙江10月选考,14,2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时空观念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b)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d)2018浙江11月选考,31,4分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17浙江11月选考,16,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解释2017浙江11月选考,17,2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解释2017浙江4月选考,15,2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空观念分析解读本专题属于高考中的高频专题。从考查内容的角度来看,重在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如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中共十四大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对外开放以及改革开放的成果等。从试题类型来看,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呈现,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看,着重于对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考查。复习备考时,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加强与现实的联系。【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本专题主要阐述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今天,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巨变。本专题的立意在于,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分析,理解、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实现百年富强的梦想和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途径,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20世纪5070年代在这一时期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遇到了挫折。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确立起来,同年中共八大对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分析,但这一正确探索未能坚持下来。1958年全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文化大革命”使得经济建设进一步陷入混乱,中国经济建设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历史发生伟大的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展开国有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出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第一步,并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通过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浦东,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考点集训】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2018浙江绍兴选考科目适应性试题,15)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本次会议取得的初步成果有()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A.B.C.D.答案B2.(2018浙江杭州重点中学高三期中,1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积累率(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所占比例)为24.2%;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58年积累率为33.9%,1959年为43.8%,1960年为39.6%。这表明,当时我国()A.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B.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C.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D.工业发展投资急于求成答案D考点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2018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市高三期末,16)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西方资本主义造成了严重的阻滞,使其迫切希望通过开辟新的市场来缓解危机,渴望与世界,尤其是与第三世界国家和新兴市场进行接触。受这一国际形势影响,中共中央决定()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进行经济体制改革D.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答案A2.(2018浙江杭州高三质检,1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一创举()是在贵州、四川开始试验推行于1983年初在全国基本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A.B.C.D.答案B探史料探究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史料呈现史料1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选集史料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史料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中共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新中国的重工业极为落后史料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史料3:国家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国家工业化,但不同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史料解读时空定位根据史料2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史料3中的“1953年”等信息可判断出史料背景是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重点阐释表明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重工业落后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从国情出发,借鉴苏联经验的结果表明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要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史料认识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国防实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方针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开展的背景,其制定的依据是什么?答案背景: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主要经济命脉。依据: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2.根据史料2,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特点并分析成因。答案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因: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3.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发展的基本目标,并分析中国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答案基本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工业化强国。不同:不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主张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主义工业化道路。探究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史料呈现史料1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1958年9月1日)史料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3(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的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在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的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史料4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年份产量(万吨)收购(万吨)收购量占产量的比重(%)1958200005876.029.41959170006740.539.71960143505105.035.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史料2: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料3、4:中苏两国粮食收购中出现的问题史料解读唯物史观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重点阐释史料1:1958年,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说明“大跃进”运动强调“以钢为纲”史料2: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变革,以此发展社会生产力。说明两者在类型上是不同的,毛泽东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料3、4:中苏两国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表明人民公社时期粮食收购量大,这种做法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史料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和政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两者反映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但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超越了生产力的实际,导致我国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史料应用1.史料1表明“大跃进”的核心是什么?其反映了“大跃进”的特点及影响如何?答案核心:大炼钢铁。特点: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影响:不仅造成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而且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2.史料2体现了哪两种生产经营形式?试分析其异同点。答案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同: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不同:前者实行集体劳动,后者以家庭为生产单位。3.依据史料3、4,归纳中苏两国农业政策的共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背景。答案共性: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下降。背景: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通过牺牲农民、农业利益筹集工业建设资金。4.结合上述史料,说明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答案经济建设应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注意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等的协调发展;注意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等。过专题【五年高考】A组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1.(2018浙江4月选考,12,2分)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答案B2.(2017浙江4月选考,14,2分)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D3.(2017浙江11月选考,16,2分)下图所示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农村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B.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第三产业C.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D.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答案A4.(2017浙江11月选考,17,2分)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答案C5.(2017浙江4月选考,15,2分)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答案C6.(2016浙江10月选考,14,2分)取消农业户口,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展开,有学者誉称这是改革的里程碑。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依时序排列是()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A.B.C.D.答案B7.(2016浙江10月选考,15,2分)漫画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下图所折射的当时存在的资源配置问题,在下列哪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框架()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答案C8.(2015浙江10月学考,15,2分)下列漫画表现了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改革开放的成效答案D9.(2018浙江11月选考,31,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年(部分)1月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摘自历史必修一、二、三(1)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根据上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6分)答案(1)政治:“一国两制”构想进入实践阶段;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科技:空间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10.(2016浙江4月选考,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针对急切期望实现“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想法,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65)等材料二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的一种治理模式引自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研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模式所体现的企业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适应了什么经济体制的要求?概括指出该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对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答案(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果:正确判断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思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2)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课标,31,4分)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2.(2018课标,31,4分)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B3.(2017江苏单科,13,3分)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答案B4.(2017海南单科,13,2分)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答案A5.(2017北京文综,18,4分)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6.(2016课标,31,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7.(2016江苏单科,13,3分)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D8.(2017课标,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政府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答案(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组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2014课标,31,4分)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C2.(2014山东文综,20,4分)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大跃进】dyuj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C3.(2014北京文综,18,4分)“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答案C4.(2014大纲全国,19,4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记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答案D5.(2016天津文综,13,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6分)(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4分)答案(3)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4)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考点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2016课标,31,4分)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2.(2016天津文综,10,4分)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C3.(2014四川文综,2,4分)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B.C.D.答案D4.(2014天津文综,10,4分)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B.C.D.答案C5.(2014安徽文综,18,4分)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C6.(2015广东文综,39,9分)(节选)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9分)答案(3)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思想解放。(6分)注意的问题是:持借鉴态度,不能照搬,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坚持唯物史观。(3分)7.(2015山东文综,39,14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4分)答案提取历史信息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历史表述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词不达意。8.(2014广东文综,39,12分)(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2分)答案(3)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6分)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6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三年模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浙江“五校联考”高三第一次考试,14)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政府取缔B.产品质优,供不应求C.经济困难,物资匮乏D.计划经济,无须广告答案D2.(2019届浙江台州9月选考评估,12)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同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其共同主题是()A.家庭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B.建立了股份制企业C.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D.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答案D3.(2018浙江温州8月选考适应性测试,14)1958年,毛泽东在修改中共八大政治报告时提出:“不可能设想,社会主义制度在各国的具体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只能有一个千篇一律的格式。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该观点旨在强调()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B.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突出成就C.社会主义建设要探索自己的道路D.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是中心任务答案C4.(2019届浙江“五校联考”高三第一次考试,15)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下列口号最能体现讲话精神的是()A.“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D.“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答案C5.(2019届浙江名校协作体9月联考,15)下表为某学者对中国1952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的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1980年1984年1987年粮食163.42195.05194.53304.77320.56407.31420.41棉花1.301.642.092.162.076.254.19油料作物4.194.193.625.217.6911.9115.25甘蔗7.1110.3913.3921.1122.8039.5146.85A.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核心B.五十年代以来粮食产量逐步提高C.“文化大革命”推动农业快速发展D.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答案D6.(2019届浙江宁波“十校联考”,14)下表为中国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下列无法从该表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有()时间从业人员(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1957年2377181.23%9.01%1958年2666058.23%26.60%1959年2617362.17%20.64%1960年2588065.75%15.89%1961年2559077.17%11.16%中国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持续上升中国人迫切想要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中国从落后农业国成为先进工业国三大改造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A.B.C.D.答案C7.(2019届浙江衢州、湖州、丽水三地检测,1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基本的形式是“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但后来中央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绝大多数地方的农民采用的是“包干到户”。这是因为()A.“包产到户”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B.“包产到户”并未改变所有制形式C.“包干到户”更能调动生产积极性D.“包干到户”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答案C8.(2019届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10月联考,16)围绕着温州是否是“资本主义大本营”的争议,一直到1992年才烟消云散。温州的经济增长在1990年和1991年几乎为零,1992年猛增到18%,1993年达到31%,1994年为42%,而且这一切的背后中央政府没有花一分钱。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A.温州人民拥有开拓创新进取的精神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后市场扩大C.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政策的保证D.中国成功加入世贸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C9.(2019届云南昆明高三模底,16)1990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621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改善了自1984年以来连续逆差的状况。到1991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B.已形成典型的外向型经济C.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D.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答案C10.(2019届江苏南京高三调研,9)1952年3月,南京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召开,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2442个,农户达到17983户,占全郊区农户总数的55.9%,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这表明南京地区()A.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改造运动B.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C.农业发展走上了集约化的道路D.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答案B11.(2019届河北唐山摸底考试,30)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明确提出,当前全党要着重抓好的两项中心工作是大量精减职工和城市人口,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切实加强农业。并据此大幅度地加大了精减工作的力度,决定将中央财经小组原建议减少职工900多万、城镇人口1300万的计划上调为1000万和2000万。这说明()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B.人民公社化运动方兴未艾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完成D.经济调整的工作正在展开答案D12.(2019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14)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4篇署名是“皇甫平”的文章,文章批评了“一些同志”把市场说成资本主义,提出计划和市场只是利用资源的两种方式,不是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标签。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文章的背后,竟是邓小平。这主要说明了当时()A.上海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龙头B.社会主义本质已被充分认识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D.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2分)13.(2019届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10月联考,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邓小平1984年1月视察深圳时题词材料二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习近平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7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为地区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新贡献。今天,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摘自新华网青岛峰会(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深圳在“计划与市场”探索方面的特色,并简述该年我国为加快对外开放所采取的具体新举措。(6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上海合作组织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所做出的贡献。(5分)答案(1)经济活动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2分)1984年5月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在这些城市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4分)(2)开创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分)为地区和平与发展做出新贡献,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2分)14.(2018浙江温州8月选考适应性测试,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以来,上海成功地沟通了欧美这一外洋贸易与中国大陆广阔市场这一内向贸易扇面。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的二十年间,长江流域的贸易变化还局限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域,上海与长江中上游沿岸城市之间的贸易仍未直接沟通。1864年至1890年中英烟台条约续订专条签约以后,上海与长江中上游的直接贸易才逐段地贯通,这一贯通,意味着上海已相当充分地成为中外贸易与国内埠际贸易的啮合点。通过交通、商品、贸易方式,以及蕴涵于商品及其运动模式之中的科学与技术乃至城市文明的辐射,使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作用得以发挥,它的内外贸易中心地位基本确立。据熊月之上海通史整理材料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国再次发出扩大开放的时代声音。从“烂泥地”到“领头羊”,28年时间,浦东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更重要的,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初步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发展软环境,触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难啃的硬骨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看来,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案例。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4月23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上海贸易中心地位确立的主要过程。(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及其反映的改革开放精神。(7分)答案(1)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较早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此后二十年间,上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域贸易的中心;18641890年,上海成为中外贸易与国内埠际贸易的啮合点(或与长江中上游的直接贸易逐步贯通);不断发挥作为中心城市的作用。(4分)(2)意义:推动浦东的经济迅猛增长;初步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发展软环境;为改革开放提供成功案例;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4分)精神:敢为人先、与时俱进、敢闯敢试、开拓进取。(3分,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