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5章 第66讲 光的折射 全反射学案(含解析)(选修3-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402293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5章 第66讲 光的折射 全反射学案(含解析)(选修3-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5章 第66讲 光的折射 全反射学案(含解析)(选修3-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5章 第66讲 光的折射 全反射学案(含解析)(选修3-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6讲 光的折射 全反射考点一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如图所示。2折射定律 (1)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2)表达式:n。(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如果让光线逆着原来的折射光线射到界面上,光线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发生折射。3折射率(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的正弦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用n表示。(2)定义式:n。任何介质的折射率总大于1。(3)意义:介质的折射率反映了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4)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即n。(5)决定折射率大小的因素:折射率的大小不仅与介质本身有关,还与光的频率有关。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6)同一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虽然波速、波长不同,但频率相同。1关于折射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n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B根据n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折射角的正弦成反比C根据n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中的光速成反比D同一频率的光由第一种介质进入第二种介质时,折射率与波长成正比答案C解析介质的折射率n由介质本身及光的频率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无关,A、B错误;光在不同介质中光速不同,这正是光发生折射的原因,n与v成反比,C正确;把vf代入n得n,即n与成反比,D错误。2教材母题(人教版选修34 P47例题)如图所示,一个储油桶的底面直径与高均为d。当桶内没有油时,从某点A恰能看到桶底边缘的某点B。当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仍沿AB方向看去,恰好看到桶底上的点C,C、B两点相距。求油的折射率和光在油中传播的速度。变式子题人站在距槽边D为L1.2 m处,刚好能看到槽底B的位置,人眼距地面的高度为H1.6 m。槽中注满某透明液体时,人刚好能看到槽底中央O点处。求液体的折射率及光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答案1.711.75108 m/s解析由题意作图如图所示,连接人眼与B点,延长CD作为法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角2CDB。连接D与O点,则入射角1CDO。因为sin2,又因为sin1,由sin2,得BDOC,CD,代入得CDOC,所以sin1。故液体的折射率n1.71,光在液体中的速度为v1.75108 m/s。考点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用插针法确定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n计算玻璃折射率。2实验器材两侧面平行的玻璃砖、白纸、木板、大头针、图钉、量角器、刻度尺、铅笔。3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1)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2)用刻度尺在纸面上作一条直线aa,过aa上一点O作垂直于aa的线段NN,再过O点作一条线段AO,并使NOA即1适当大些。(3)在AO线上竖直地插两枚大头针P1、P2,并使间距适当大些,在白纸上沿直线aa放上被测玻璃砖。(4)沿玻璃砖的另一个侧面再作一条直线bb。(5)在玻璃砖的bb一侧白纸上竖直地插一枚大头针P3,使P3恰好能同时挡住aa一侧所插的大头针P2、P1的像。接着,在玻璃砖的bb一侧再竖直地插一枚大头针P4,使P4能挡住P3本身以及P1、P2的像。(6)标记下P1、P2、P3、P4的位置,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过P3、P4作一条直线OB,交bb于O点,连接OO就是入射光线AO在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折射角为2。(7)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1和折射角2的大小,记入表格内。(8)用上述方法分别测出入射角是15、30、45、60和75时的折射角,查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记入表格里。(9)数据处理计算法:n,并取平均值。图象法:作出sin1sin2图象,如图甲所示,nk。辅助线段法:如图乙所示,作辅助线AB垂直于OB,量出A、O,作辅助线CD垂直于OD,量出C、O,则sin1,sin2,即可求出:n。“单位圆”法: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适当长度R为半径画圆,交入射光线OA于E点,交折射光线OO于E点,过E作NN的垂线EH,过E作NN的垂线EH。如图丙所示,sin1,sin2,OEOER,则n。4注意事项与误差分析(1)实验时,将大头针尽可能竖直地插在纸板上,并且使P1和P2之间、P3与P4之间距离适当大一些,这样可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时出现的误差。(2)入射角1应适当大一些,以减小测量角度的误差,但入射角不宜太大,太大会导致反射光太强、折射光太弱,不易确定P3、P4的位置。(3)在操作时,手不能触摸玻璃砖的光洁光学面,更不能把玻璃砖当尺子画界线。(4)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1)小朱同学在实验桌上看到方木板上有一张白纸,白纸上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他认为除了缺刻度尺还少了一种器材,请你写出所缺器材的名称:_。老师将器材配齐后,他进行实验,图乙是他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个状态,请你指出第四枚大头针应在图乙中的位置_(填“A”“B”或“C”)。(2)小红利用方格坐标纸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如图丙所示,AO是画在纸上的直线,她在直线AO适当位置竖直插上P1、P2两枚大头针,放上半圆形玻璃砖,使其圆心与O重合,然后插上P3、P4两枚大头针,以确定折射光线。其中她确定P3大头针位置的方法应当是_。操作完成后,她用圆规作了一个以O为圆心、半径与玻璃砖半径相同的半圆(如图丙中虚线所示),则她测出玻璃的折射率n_。解析(1)实验器材还缺少大头针;依据光的折射定律,及玻璃砖上下表面平行,那么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互平行,因此第四枚大头针应在图乙中的位置B处。(2)透过玻璃砖看,P3大头针挡住P1、P2两枚大头针的像;如图,作出法线,过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交点作法线的垂线CA和DB,由数学知识得,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分别为:sini,sinr,其中CODO,则折射率n1.5。答案(1)大头针B(2)挡住P1、P2的像1.5方法感悟(1)平行玻璃砖的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2)对半圆形玻璃砖,入射光线若沿半径,则折射角和入射角均为0,即光线进入玻璃砖时方向不发生变化。(3)过出射点作出法线,运用数学知识求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再由折射定律求出折射率。(2018浙江模拟)在用插针法做“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先在白纸上画出一直线并让待测玻璃砖一界面ab与线重合放置,再进行插针观察,如图所示。梯形abcd是其主截面的边界线,而A、B、C、D为该同学在某次实验时插入的4枚大头针的位置情况。(1)请在图中完成测量玻璃砖折射率的有关光路图,并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2)用和写出计算折射率的公式n_;(3)若所画的cd线比实际界面向外平移了一些,则测得的折射率将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答案(1)图见解析(2)(3)偏大解析(1)连接AB作为入射光线,入射点为E,连接CD作为出射光线,出射点为F,连接EF,即为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光路图如图所示:(2)根据折射定律得:n。(3)根据光路图可知,若所画的cd线比实际界面向外平移了一些,折射角偏小,入射角不变,根据n,可知测得的折射率将偏大。考点三光的全反射1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例如从水中或玻璃中射入空气中。(2)入射角必须大于或等于临界角。2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若光从光密介质(折射率为n)射向真空或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则sinC。3全反射现象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去理解: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这时就发生了全反射。光导纤维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4解决全反射问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光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2)应用sinC确定临界角。(3)根据题设条件,判定光在传播时是否发生全反射。(4)如发生全反射,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的临界光路图。(5)运用几何关系或三角函数关系以及反射定律等进行分析、判断、运算,解决问题。1在自行车的后挡泥板上,常常安装着一个“尾灯”,其实它不是灯,它是用一种透明的塑料制成的,其截面如图所示。夜间,从自行车后方来的汽车灯光照在“尾灯”上时,“尾灯”就变得十分明亮,以便引起汽车司机的注意。从原理上讲,它的功能是利用了()A光的折射 B光的全反射C光的干涉 D光的衍射答案B解析全反射可以让反射光的强度更大一些,故B正确。2教材母题(人教版选修34 P53T6)如图是一个用折射率n2.4的透明介质做成的四棱柱的横截面图,其中AC90,B60。现有一条光线从图示的位置垂直入射到棱镜的AB面上,画出光路图,确定射出的光线。注意:每个面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不能忽略。变式子题(2018吉林长春质检)如图所示是一种折射率n1.5的棱镜,用于某种光学仪器中。现有一束光线沿MN的方向射到棱镜的AB界面上,入射角的大小为i(sini0.75)。求:(1)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2)此束光线射出棱镜后的方向,写出推导过程并画出光路图(不考虑返回到AB面上的光线)。答案(1)2.0108 m/s(2)见解析解析(1)由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知v2.0108 m/s。(2)光路图如图所示,设光线进入棱镜后的折射角为r,由n得sinr0.5解得r30。光线射到BC界面的入射角i190(1806075)45。由sinCC,光线在BC面上发生全反射,光线沿DE方向射到AC边时,与AC边垂直,故此束光线射出棱镜后方向与AC界面垂直。考点四光的色散与光路控制1光的色散(1)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本讲只讨论光的折射中的色散,光的干涉、衍射中也有色散现象,详情见下讲内容。(2)光折射时的色散现象: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屏上会形成彩色光带。成因:棱镜材料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红光通过棱镜后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紫光通过棱镜后的偏折程度最大,从而产生色散现象。(3)各种色光的比较2平行玻璃砖、三棱镜和圆柱体(球)对光路的控制(2015重庆高考)虹和霓是太阳光在水珠内分别经过一次和两次反射后出射形成的,可用白光照射玻璃球来说明。两束平行白光照射到透明玻璃球后,在水平的白色桌面上会形成MN和PQ两条彩色光带,光路如图所示。M、N、P、Q点的颜色分别为 ()A紫、红、红、紫 B红、紫、红、紫C红、紫、紫、红 D紫、红、紫、红解析由题图可知,射到M点的光线进入玻璃球时的折射角小于射到N点的光线进入玻璃球时的折射角,所以玻璃对射到M点的光的折射率大于玻璃对射到N点的光的折射率,故M点的颜色为紫色,N点的颜色为红色;同理可得P点的颜色为红色,Q点的颜色为紫色,所以只有A项正确。答案A方法感悟 根据白光中七种色光的频率大小关系、在介质中的折射率大小关系,并结合折射定律及全反射等知识进行分析,常常是解决光的色散问题的关键。1(多选)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细束白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侧是红光,b侧是紫光B在真空中a侧光的波长小于b侧光的波长C三棱镜对a侧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侧光的折射率D在三棱镜中a侧光的速率比b侧光小E在三棱镜中a、b两侧光的速率相同答案BCD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a侧光偏折得较厉害,三棱镜对a侧光的折射率较大,所以a侧光是紫光,波长较短,b侧光是红光,波长较长,因此A错误,B、C正确;又v,所以三棱镜中a侧光的传播速率小于b侧光的传播速率,D正确,E错误。2(多选)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平行玻璃砖,单色光1、2在玻璃砖中折射角分别为30和60,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出射光线1和2一定是平行光B单色光1的波长大于单色光2的波长C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D图中单色光1、2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相等E单色光1从玻璃射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射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答案ADE解析光线在平行玻璃砖上表面的折射角等于在下表面的入射角,由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出射光线的折射角等于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因此出射光线1和2相互平行,A正确;在上表面,单色光1比单色光2偏折程度大,则单色光1的折射率大、频率大、波长短,B错误;根据v知,单色光1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小,C错误;设入射角为i,玻璃砖的厚度为d,单色光1、单色光2折射角分别为r130,r260,由n,光在玻璃中传播距离l,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v,可知光在玻璃中传播时间t,又sin2r1sin60,sin2r2sin120,所以单色光1与单色光2通过玻璃砖所需时间相等,D正确;根据sinC知,单色光1的折射率大,则临界角小,E正确。课后作业 巩固强化练1(多选)如图所示,MN是介质1和介质2的分界面,介质1、2的绝对折射率分别为n1、n2,一束细光束从介质1射向介质2中,测得160,230,根据你所学的光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介质2相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为B光在介质2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介质1中的传播速度C介质1相对介质2来说是光密介质D光从介质1进入介质2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E光从介质1进入介质2,光的波长变短答案ABE解析光从介质1射入介质2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介质2相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所以有n21,A正确;因介质2相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为,可以得出介质2的绝对折射率大,因n,所以光在介质2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介质1中的传播速度,B正确;介质2相对介质1来说是光密介质,C错误;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D错误;光从介质1进入介质2,光的频率不变,速度变小,由vf可知,光的波长变短,E正确。2.一束只含红光和紫光的复色光P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侧面射入,后分为两束沿OM和ON方向射出,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OM为红光,ON为紫光BOM为紫光,ON为红光COM为红光,ON为红、紫色复色光DOM为紫光,ON为红、紫色复色光答案C解析因紫光的折射率大于红光的折射率,紫光全反射的临界角小于红光的临界角,入射角相同,发生全反射的一定是紫光,所以OM为红光,红光折射的同时有一部分要发生反射,所以ON应为含有红光和紫光的复色光,C正确。3.(多选)一束光从某介质进入真空,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介质的折射率是B该介质的折射率是C该介质相对真空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于45D光线按如图所示的方向入射,无论怎样改变入射方向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E如果光从真空射向介质,则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答案BCE解析上面是介质,下面是真空,入射角i30,折射角r60,则折射率n,A错误,B正确;sinC,则C45,C正确;光线按如图所示的方向入射,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D错误;光从真空射向介质,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E正确。4.(多选)a、b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光束从玻璃进入空气时,其折射光束如图所示,则关于a、b两束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B增大入射角时,a光首先发生全反射C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D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E分别用这两束光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在光屏上都能出现干涉条纹,a光的相邻条纹间距大于b光答案ADE解析a光的偏折程度小于b光,所以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增大入射角,b光首先发生全反射,A正确,B错误;折射率大的光频率大,所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C错误;根据cf知,a光的波长长,再由x,a光的相邻条纹间距大于b光,D、E正确。5.(多选)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答案ABD解析从光路图看,入射角相同,a光的折射角较大,所以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a光的频率较大、波长较短,B正确,C错误;根据n知vavb,A正确;随着入射角增大,a光的折射角先达到90,所以a光首先消失,D正确;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由x知a光的波长短,干涉条纹间距小,E错误。6.如图所示,在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有一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周的柱状玻璃体OPQ,OPOQR,一束单色光垂直OP面射入玻璃体,在OP面上的入射点为A,OA,此单色光通过玻璃体后沿BD方向射出,且与x轴交于D点,ODR,求该玻璃体的折射率是多少。答案解析如图所示,设入射角为1,折射角为2,则sin1,即130。过B点作OD的垂线交于E点,BOE130,又cosBOE,可得OEOBR,所以EDODOER,则tanBDE,可得BDE30,由几何关系可得260,折射率n。7.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直径AB的单色光照射到玻璃球上,从N点进入玻璃球直接打在B点,在B点反射后从P点射出玻璃球(P点未画出)。已知玻璃球的半径为R,折射率n,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1)入射点N与出射点P间的距离;(2)此单色光由N点经B点传播到P点的时间。答案(1)R(2)解析(1)在B点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NB关于AB对称,则可知从P点射出的光线与原平行于AB的入射光线平行对称,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光路图知122,由折射定律得n,解得cos2,即230,160,则dRsin1,所以入射点N与出射点P间的距离为2dR。(2)该束光线在玻璃球中的路程s2N22Rcos22R,光在玻璃球中的速度v,光在玻璃球中的时间t。真题模拟练8(2018全国卷)如图,ABC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30。一束红光垂直AB边射入,从AC边上的D点射出,其折射角为60,则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_。若改用蓝光沿同一路径入射,则光线在D点射出时的折射角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60。答案大于解析根据题述和图示可知,折射角i60,入射角r30,由折射定律,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n。若改用蓝光沿同一路径入射,由于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大于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则光线在D点射出时的折射角大于60。9(2018福建省毕业质量检查模拟(一)如图所示,一束平行的绿光从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垂直入射,OC为中心线,已知在半圆弧上的入射点A的入射光线经折射后与OC的交点为点B,AOB30,ABC15,则绿光在该玻璃中的折射率为_,圆形玻璃砖中有光从半圆面透射区域的圆心角为_;若将入射光改为红光,则光从半圆面透射区域的圆心角将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答案90变大解析在A点,由几何知识可得入射角iAOB30折射角rAOBABC45则绿光在该玻璃中的折射率为n。设光线恰好射到半圆面上D点时发生全反射,其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由sinC得C45在D点以下有光从半圆面透射而出,则由对称性可知,圆形玻璃砖中有光从半圆面透射区域的圆心角为90。红光的折射率小于绿光,临界角大于绿光,则若将入射光改为红光,则发生全反射的临界点向边缘移动,即光从半圆面透射区域的圆心角将变大。10(2018全国卷)如图,ABC是一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A90,B60,一细光束从BC边的D点折射后,射到AC边的E点,发生全反射后经AB边的F点射出。EG垂直于AC交BC于G,D恰好是CG的中点。不计多次反射。(1)求出射光相对于D点的入射光的偏角;(2)为实现上述光路,棱镜折射率的取值应在什么范围?答案(1)60(2)nnsini3式中C是全反射临界角,满足nsinC1由式知,棱镜的折射率n的取值范围应为n2。11(2018全国卷)如图,某同学在一张水平放置的白纸上画了一个小标记“”(图中O点),然后用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ABC的三棱镜压在这个标记上,小标记位于AC边上。D位于AB边上,过D点作AC边的垂线交AC于F。该同学在D点正上方向下顺着直线DF的方向观察,恰好可以看到小标记的像;过O点作AB边的垂线交直线DF于E;DE2 cm,EF1 cm。求三棱镜的折射率。(不考虑光线在三棱镜中的反射)答案解析过D点作AB边的垂线NN,连接OD,则ODN为来自O点的光线在D点的入射角;设该光线在D点的折射角为,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有nsinsin式中n为三棱镜的折射率由几何关系可知60EOF30在OEF中有EFOEsinEOF由式和题给条件得OE2 cm根据题给条件可知,OED为等腰三角形,有30由式得n。12(2017全国卷)一直桶状容器的高为2l,底面是边长为l的正方形;容器内装满某种透明液体,过容器中心轴DD、垂直于左右两侧面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容器右侧内壁涂有反光材料,其他内壁涂有吸光材料。在剖面的左下角处有一点光源,已知由液体上表面的D点射出的两束光线相互垂直,求该液体的折射率。答案1.55解析设从光源发出直接射到D点的光线的入射角为i1,折射角为r1。在剖面内作光源相对于反光壁的镜像对称点C,连接C、D,交反光壁于E点,由光源射向E点的光线,反射后沿ED射向D点。设光线在D点的入射角为i2,折射角为r2,如图所示。设液体的折射率为n,由折射定律有nsini1sinr1nsini2sinr2由题意知r1r290联立式得n2由几何关系可知sini1sini2联立式得n1.55。13(2017全国卷)如图,一玻璃工件的上半部是半径为R的半球体,O点为球心;下半部是半径为R、高为2R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镀有反射膜。有一平行于中心轴OC的光线从半球面射入,该光线与OC之间的距离为0.6R。已知最后从半球面射出的光线恰好与入射光线平行(不考虑多次反射)。求该玻璃的折射率。答案1.43解析如图,根据光路的对称性和光路可逆性,从半球面射入的折射光线,将从圆柱体底面中心C点反射。设光线在半球面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由折射定律有sininsinr由正弦定理有由几何关系,入射点的法线与OC的夹角为i。由题设条件和几何关系有sini式中L是入射光线与OC的距离。由式和题给数据得sinr由式和题给数据得n1.43。14(2017全国卷)如图,一半径为R的玻璃半球,O点是半球的球心,虚线OO表示光轴(过球心O与半球底面垂直的直线)。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现有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半球的底面上,有些光线能从球面射出(不考虑被半球的内表面反射后的光线)。求:(1)从球面射出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到光轴距离的最大值;(2)距光轴的入射光线经球面折射后与光轴的交点到O点的距离。答案(1)R(2)2.74R解析(1)设光线在球面上发生折射时的入射角为i,当i等于全反射临界角ic时,对应入射光线到光轴的距离最大,设最大距离为l。iic设n是玻璃的折射率,由全反射临界角的定义有nsinic1由几何关系有sinic联立式并利用题给条件,得lR(2)设与光轴相距的光线从A点入射,在球面B点发生折射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为i1和r1,由折射定律有nsini1sinr1设折射光线与光轴的交点为C,在OBC中,由正弦定理有由几何关系有Cr1i1sini1联立式及题给条件得OCR2.74R。15(2016全国卷)如图,在注满水的游泳池的池底有一点光源A,它到池边的水平距离为3.0 m。从点光源A射向池边的光线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水的折射率为。(1)求池内的水深;(2)一救生员坐在离池边不远处的高凳上,他的眼睛到池面的高度为2.0 m。当他看到正前下方的点光源A时,他的眼睛所接受的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为45,求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答案(1)2.6 m(2)0.7 m解析(1)如图,设到达池边的光线的入射角为i。依题意,水的折射率n,光线的折射角90。由折射定律有nsinisin由几何关系有sini式中,l3 m,h是池内水的深度。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h m2.6 m。(2)设此时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为x。依题意,救生员的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由折射定律有nsinisin式中,i是光线在水面的入射角。设池底点光源A到水面入射点的水平距离为a。由几何关系有sinixlah式中h2 m。联立式得x m0.7 m。16(2016全国卷)如图,玻璃球冠的折射率为,其底面镀银,底面的半径是球半径的倍;在过球心O且垂直于底面的平面(纸面)内,有一与底面垂直的光线射到玻璃球冠上的M点,该光线的延长线恰好过底面边缘上的A点。求该光线从球面射出的方向相对于其初始入射方向的偏角。答案150解析设球半径为R,球冠底面中心为O,连接OO,则OOAB。令OAO,有cos即30由题意MAAB所以OAM60设图中N点为光线在球冠内底面上的反射点,所考虑的光线的光路图如图所示。设光线在M点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在N点的入射角为i,反射角为i,玻璃折射率为n。由于OAM为等边三角形,有i60由折射定律有sininsinr代入题给条件n得r30作底面在N点的法线NE,由于NEAM,有i30根据反射定律,有i30连接ON,由几何关系知MANMON,故有MNO60由式得ENO30于是ENO为反射角,NO为反射光线。这一反射光线经球面再次折射后不改变方向。所以,射出玻璃球冠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的偏角为180ENO150。17(2018抚顺模拟)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折射率为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R的扇形OAB。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入射角照射到OA上,OB不透光。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AB上的光,则AB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多长?答案R解析由sinC,可知光在玻璃柱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45,所有光线从AO进入玻璃柱后的折射角均为r30,从O点入射后的折射光线将沿半径从C点射出,假设从E点入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到达D点时刚好发生全反射,则ODE45。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45,故AB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