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1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01485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1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1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1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板块11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着世界的整体发展特征政治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日本、中国的发展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体系化和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等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表现;另一方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广更深的层面发展,同时各种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科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继续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对应学生用书第7273页)一、从两极对峙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1)原因:美苏实力均衡,西欧衰落;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2)表现领域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北约组织华约组织具体事件柏林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夺“中间地带”(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同时军备竞赛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加入联合国,第三世界壮大;中国的崛起。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90年代(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对峙格局结束。(2)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一方面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形势的主流;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宗教纷争、国际恐怖主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不和谐因素。(3)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4)影响: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1.苏联的经济改革(1)原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苏联经济面临困境。(2)概况过程内容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农业上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提倡种植玉米;工业上扩大企业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续表过程内容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重点仍是发展重工业军事力量增强,后期经济发展停滞;未冲破斯大林模式束缚戈尔巴乔夫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管理经济,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经济改革失败后,转向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2.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为应对“滞胀”困局,各国调整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建立“福利国家”: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国家采取社会保障政策,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4)“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三、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标志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形成;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2)评价确立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二战后,世界银行在帮助新兴独立国家恢复发展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盟欧共体:1967年,欧共体成立,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地区稳定、国际地位提高。欧盟:1993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是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4)东南亚国家联盟:发展中国家合作发展的典型。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根本推动力;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发展;两极格局的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跨国公司的发展。(2)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3)评价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处于不利的地位。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空前增强;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4)应对:积极融入,趋利避害,争取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四、现代科技文化1.信息技术的发展(1)过程: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9年,互联网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2)影响: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2.现代世界的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联系密切。(对应学生用书第7476页)美苏冷战与第三世界的崛起角度1美苏对中间地带的争夺【典例1】 (2016全国卷,35)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着重体现了美国通过黑人爵士乐演唱家来起到沟通和宣传的作用,让非洲人民了解美国,对美国产生好感,再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时间,可知这是美苏争霸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择D项。A项没有反映材料的内涵,美国此举不是为了内部问题,而是着重于外部问题;B项错误,这一举动不是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因为这是一场文化交流;C项错在当时的不结盟运动刚刚兴起,而且不结盟运动是国家层面的关系,美国此举是通过文化渗透来达到争夺中间地带的目的。角度2第三世界发展壮大【典例2】 (2018全国卷,35)如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解析:A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联合国成员国中亚非成员国的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A项正确。图片未涉及欧共体成员的变化趋势,B项错误。联合国是二战后成立的最大的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政治组织,从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看不出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C项错误。图片没有体现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情况,D项错误。角度3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举措【典例3】 (2016全国卷,34)成立时间名称1955国际茶叶委员会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推动上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解析:B首先需要根据材料归纳出这些国际组织均是原料生产国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知,近代以来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殖民侵略之下,亚非拉国家沦为单纯的原料生产国。题干给出的这些国际组织成立的时间是1955年至1970年,恰好是殖民体系瓦解时期,因此可以推出这些组织是新兴独立国家的组织,根据所学二战后的国家关系的内容,能够判断出B项正确。A项的主语是发达国家,C项所说史实早已存在,D项所说经济集团化是区域性的,与本题所给史实不符,因此均可排除。【思维深化】第三世界崛起1.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1)万隆会议:万隆会议第一次共同发出了亚非人民要求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和争取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友好合作的响亮呼声。万隆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新局面,宣告了殖民主义者在亚非称王称霸历史的结束。万隆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播下了友谊谅解合作的种子。(2)不结盟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突破了万隆会议的地域限制,面向世界,大大提高了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反对军备竞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利益,为提高它们的经济地位,改善南北关系,促进南南合作,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3)七十七国集团: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权益,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反对西方大国控制掠夺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集团。该集团的活动始于1963年,1992年该集团的成员已经达到132个,但该名称始终沿用。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推动南北对话和合作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就。2.第三世界在政治经济中的作用(1)推动历史的进步与世界格局的转换。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旧殖民体系,第一次打破了少数国家垄断国际事务、主宰世界格局的局面,使整个世界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各国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深刻变化。(2)改变联合国面貌。第三世界在联合国名额的增加,使某些不公正的规定和宪章得到修改,动摇了美国主导联合国的局面,增强其在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的作用。(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第三世界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提出和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和行动,有力地限制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实行和平、中立、不结盟的政策,成为世界长期保持和平与安宁的重要因素。(4)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繁荣的源泉。(5)第三世界是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推动力量。秩序的重建与美国全球领导力的兴衰角度1美国建立与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典例1】 (2016海南卷,21)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解析:A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模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马歇尔计划提出于1947年,且两者都不符合“世界财富”这一信息,故可以排除B项和D项;二战后美国大力推动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角度2经济格局与经济秩序的变化【典例2】 (2017全国卷,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即使西方国家也不得不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加强合作,可见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故A项正确。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关贸总协定就已经表明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排除B;题干中并没有提到非洲国家,排除C;题干中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集团的相关内容,排除D。角度3新兴独立国家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冲击【典例3】 (2015全国卷,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解析:A本题考查世界银行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得益于关贸总协定,故B项与世界银行无关;经历“滞胀”后,80年代美欧经济开始复苏,特别是欧共体推动了西欧经济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因此D项错误。【思维深化】二战后美国霸权下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特征及演变1.特征:战后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按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志和需要建立起来的。其主要内容和特征是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受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机构,即资本主义在国际生产和流通领域里的垄断。2.演变过程(1)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国际经济秩序1946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出现于冷战期间,主要是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崛起而形成的。国际经济秩序确立的理论基础:霸权稳定论,即霸权国家必须控制原料、资本的来源、市场以及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竞争优势,其中心命题是国际经济秩序的维持需要霸权国家的存在。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决定因素:a.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资源、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资本流动性和投资效率不断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凭借其有利地位,力图通过维持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将广大发展中国家纳入他们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之中。b.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地位,减少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和贸易摩擦。然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有利地位,与发展中国家争夺世界市场和全球资源,使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边缘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美元霸权。第一,美国通过输出美元向其他国家征收国际铸币税。第二,美国通过增发美元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将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转嫁给其他国家。第三,美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资本市场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美国政府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国际融资。美元霸权战略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国,成为美国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的手段和工具。d.国际分工。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开始向以生产工艺和生产阶段为特色的专业化分工转变。分工领域开始向服务贸易等部门拓展;由国内市场调节的各部门、各企业间的分工逐渐过渡到由跨国公司协调的企业内部的分工。(2)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时代的国际经济秩序。20世纪7080年代由美元危机引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实力对比更为分散,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结束了美国一国主导国际经济运行的时代,建立了主导世界经济、政治、安全事务的七国集团。削弱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国际经济实力分配与国际经济秩序之间的失衡,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实力相对削弱,无力单独承担应对金融危机、恢复经济增长的重任,力邀新兴经济体共同参与世界经济信心的重建,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加强合作,有效遏制了金融危机不断恶化的局面。二十国集团也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合作平台。新兴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投票权和发言权也得到大幅提升,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治理角度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典例】 (2018海南卷,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自由贸易的发展演变时间事件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中包括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国际贸易机会均等1941年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所有国家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后该原则被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确认19461948年美国向联合国提议,成立一个以自由贸易为原则的国际贸易组织。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宗旨和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据金卫星从“门户开放”到世界贸易组织(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提议创建国际贸易组织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贸易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和作用。解析:第(1)问二战后美国提议创建国际贸易组织的目的,据材料“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及所学知识,可得出是避免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贸易战的覆辙,促进本(美)国经济的发展;据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利用经济的优势地位,确立美国贸易主导权,为其商品更畅通的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便利。第(2)问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威尔逊在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中提出自由贸易原则理念,但没有被采纳,到大西洋宪章自由贸易原则“被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确认”,到“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再到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可得出自由贸易原则从少数国家提倡到大多数国家接受;据材料可知威尔逊建立一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仅仅是一种理念,关贸总协定建立,世界贸易逐步体系化、制度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世界贸易不断规范化、法制化,综合可得出由原则理念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可得出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化,同时也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答案:(1)目的:避免重蹈经济危机的覆辙,促进本(美)国经济的发展;确立美国贸易主导权。(2)趋势:从少数国家提倡到大多数国家接受;从原则理念发展到制度体系或者制度化或者法制化或者规范化或者体系化。(任答一个)作用: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化;(任答两点)促进各国经济增长。【思维深化】一、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经济危机。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传导的速度、影响的深度可能远远超过以往的世界经济危机。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也会威胁全球与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2.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国家内部社会矛盾有可能激化。如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大量外移,失业问题突显。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几率都在增大。3.大国对抗。部分大国实行霸权主义,战略扩张,军备竞赛,遏制其他新兴国家。4.地区动荡。全球化中边缘化的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可能使21世纪头20年内地区热点不是随全球化深入逐步减少而是继续增多,使地区热点对全球安全形势的牵动作用增大,使国际形势在总体和平状态下局部动荡继续加剧。5.文化冲突。全球化将使得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消长不等、 凸显不一。这不利于文化的发展,更不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演进原则。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念,有些在相互冲突和撞击中形成了新质世界大文化,有些则会改变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特性。二、逆全球化1.表现(1)自由贸易理念边缘化,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2)全球经济陷入持续的结构性低迷,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美国和部分欧盟国家的移民、投资、监管和社会保障政策等去全球化趋势明显。(3)部分西方国家保守化内顾倾向加重,国家干预和管制极端化。(4)主要大国回归国家主义立场,参与国际发展合作的意愿减退。2.原因(1)部分国家出现治理危机。这是逆全球化的内在根源,突出表现为公共政策减效失灵,国家治理能力、制度活力和创新不足。(2)个别大国的霸权任性和责任缺失。(3)国家间发展更不平衡。(4)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陷入危机。3.危害:一是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贸易风险。二是影响全球价值资源分配。三是激化社会矛盾与政治不稳定。四是冲击和割裂国际政治关系。五是导致经济全球化减速甚至停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