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401467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选择题1跟神权或上帝“套近乎”是一切王权加强自己权力合法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只不过不同的王权“套近乎”的方式不同罢了。这种状况在英国终止于()A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B“光荣革命”的爆发C权利法案的颁布 D王位继承法的颁布答案B解析“光荣革命”前,君权神授,“光荣革命”后,君主的权力来自于议会,故王权跟神权或上帝“套近乎”的情况在英国终止于“光荣革命”。故选B项。2“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答案B解析从材料看,内阁大臣的遴选权还在国王手中,同时大臣的意见还是必须向女王报告,说明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B项正确。光荣革命的成果主要是确立了议会主权,从材料看,国王的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说明议会的权力没有动摇,光荣革命成果没有受到侵蚀,A项错误;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于18世纪中叶,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王专权,D项错误。3丘吉尔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一书中记载到:“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继承了传统,照顾了民众的心理C对国际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D导致了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答案B解析国王被处死时,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反映人们对国王的崇敬及对国王被处死的悲痛,说明长期的君主制使得国王在民众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为克伦威尔举行最欢乐的葬礼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后来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也是考虑到了历史传统和民众心理,B项正确;A、C、D三项观点虽然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4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A君主 B议会C内阁 D最高法院答案C解析自18世纪起,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完善。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对议会负责,由此可见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内阁,故选C项。52018银川一中月考1782年,英国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下面评论正确的是()A此时国王行政权力仍然很大B小皮特破坏了民主化的进程C行政权扩张打破了议会制约D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正当行为答案D解析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国王行政权力转移到内阁,故A项错误;根据英国责任内阁制,首相可以请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B项错误,D项正确;C项表述错误。62018南京摸底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提出:“1689年,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虽然这些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直到19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这体现了英国民主进程的()A革命性 B和平性 C渐进性 D妥协性答案C解析材料中英国民主进程是削弱而非彻底废除国王的权力,没有体现出革命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民主确立进程中削弱国王权力的方式,体现不出和平性,故B项错误;根据“直到19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可知,英国民主政治确立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体现出渐进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民主进程是否有各派利益的妥协,故D项错误。72018内蒙古鄂尔多斯模拟英国学者指出:1689年至1716年是国王和下院“确定关系”的时期;1716年至1783年是两者关系保持“均衡”的年代;而在1784年至1832年,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遭到破坏。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准确的是()A国王在18世纪初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18世纪国王和下院在治国权力方面势均力敌C议会改革打破了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均衡关系D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答案D解析在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完善之前,英国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并非“统而不治”,A项排除;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议会权力高于王权,而非“势均力敌”,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英国议会改革主要针对议会选举权进行改革,与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均衡无直接关系,且材料无法体现该内容,C项排除;根据材料中不同时间段国王和下院权力关系的变化,如从“1689年至1716年”确定关系,到“1716年至1783年”保持均衡,再到“1784年至1832年”均衡关系遭到破坏,说明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D项正确。82018衡水中学调研威廉布莱克斯通在其英国法释义中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者主张严格限制王权B英王和议会相互“制衡”C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答案B解析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在立法权方面,国王和议会之间的制衡关系,故选B项。材料中“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表明不是严格限制王权,故A项排除;材料中“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说明国王的批准权受到限制,故C项排除;材料中“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表明国王仍有一定的行政权,故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92018合肥重点中学联考“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在作出了种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材料二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君王”仍是英国的国歌。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革命是如何实现“议会至上”的。(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妥协”的。答案(1)实现: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王权;以立法的形式限制了王权;通过代议制政体确立了议会的最高立法权。(2)妥协: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妥协;通过权利法案,既保留了君主,又确立了议会主权。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王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种种限制”“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分析。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两个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