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二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401267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二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二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二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秦汉时期的经济汉代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1汉代铁业官营的影响2汉代田庄经济的发展3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董仲舒“大一统”思想4东汉政府社会控制范围的扩大5秦汉时期汉字字体演变的意义6综合7一、选择题1.(2018山西太原月考)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这说明汉代()A.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C.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向解析:C跨区域长途贩运发展较快是在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民间手工业,故B项错误;平民墓葬中出土的漆、陶器上有“市”“亭”等戳记,表明市场上出售的产品部分出自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作坊和商业机构,说明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故C项正确;贵族和平民在汉代不可能破除身份等级,故D项错误。2.(2018福建厦门模拟)西汉时期,先前大量使用的青铜兵器逐渐被铁制兵器取代,退出历史舞台。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A.经济发展导致铸币铜料紧缺B.农耕工具革新推动兵器革新C.火药应用改变传统战争样式D.铁业官营促进冶铸技术进步解析:D汉武帝时期实行铁业官营政策后,大大促进了冶炼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优质铁制兵器的发展,最终取代了青铜兵器,选D项。A项中“铸币铜料紧缺”与史实不符,排除;铁农具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故B项表述不当,排除;火药在唐末才开始应用于军事,故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3.(2017湖南十校调研)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这反映了当时豪强地主经济()A.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C.破坏了自然经济自给性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解析:B后汉书只是描述了东汉时庄园经济的存在,没有说明其在社会中所占的份额,故A项错误;通过“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可知庄园里面各种经济模式都存在,故B项正确;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本身就是自然经济的一个典型现象,故C项错误;这种自给性庄园对对外交往是不利的,不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故D项错误。4.(2017山东潍坊二模)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解析:A由“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可以看出董仲舒批判孟子、荀子的不同思想,最终给予统一的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主要是通过此措施来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故A项正确,B、D两项错误;董仲舒此举是为君权服务,但“神化儒学”材料没有体现,C项错误。5.东汉章帝时进一步确立了“三纲六纪”的伦理规范,“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这表明东汉()A.儒家伦理开始融入社会生活B.礼仪规范已经得到严格遵守C.社会秩序维护以道德为主导D.政府社会控制范围逐步扩大解析:D西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伦理就开始融入社会生活,A项错误;材料指的是伦理规范,不是礼仪规范,B项错误;“三纲六纪”是伦理规范,不是道德观,C项错误;“三纲六纪”思想发展完善了儒家社会秩序观,将儒家着重调整的社会关系由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延伸到以君臣、父子、夫妇为主,包括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在内的九种关系,进一步扩大了社会控制的范围,D项正确。6.(2017河北张家口期末)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减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解析:B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强调“隶变”与现实政治之间的联系,A项单纯从汉字发展演变的角度分析,不合题意,故排除A项;另据题干中隶书易书写、辨认的特点可以判断,隶书便于书写和掌握,故秦始皇采用隶书,比小篆更有利于下层人士书写和掌握,更有利于中央政令的贯彻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由此可知“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故选B项;C项表述与事实不符;D项与材料没有关系,故排除。二、非选择题7.(2017江西名校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统治者实行“上本除末”的政策,正式把商人及商业活动贬为末等之民和末业。秦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家为了加强对商人的监管,将城市商人户口进行专项登记,列入“市籍”,以区别一般编户齐民的“户籍”。秦朝多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目的在于彻底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使反抗者失去经济基础。同时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秦朝统治地区咸阳、巴蜀一带,允许他们继续经营手工业,也有加强秦朝统治的目的。这与摧毁六国经济势力并不矛盾。另外,商人被抑制还表现在徭役征发上。此目的也在于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由于秦朝短祚,富商们只是受到暂时的压制,很快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迅速复兴。材料二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排除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同时朝廷任用商贾子弟东郭成阳、孔仅、桑弘羊等,相继“以赀”入朝为官,就是利用其固有经验,从商贾发财致富的经济活动中获取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民争利的措施,但到昭帝时,文学言:“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秦、汉两朝抑商的手段及其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加强对商人的监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商人被抑制还表现在徭役征发上”进行概括即可;材料二中汉朝的手段包括“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主要表现在“实行盐铁酒专卖”“改币制”“朝廷任用商贾子弟”等。第二小问,材料一表述是“彻底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使反抗者失去经济基础”,“也有加强秦朝统治的目的”等;材料二的表述是“从商贾发财致富的经济活动中获取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等。第(2)问,材料一秦朝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是“由于秦朝短祚,富商们只是受到暂时的压制,很快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迅速复兴”; 材料二汉朝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是“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虽垄断经营,但社会上仍不乏众多经商者。答案:(1)手段:秦朝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加强监管、严刑重罚、人口迁徙、征发徭役等措施抑制商业;汉朝则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主要表现为改革币制、政府垄断经营、任用商人为官等。目的:秦朝时为保证农业的发展,摧毁六国的经济基础,增强秦朝的经济实力,维护秦朝的统治;汉朝则是为打击商人势力的膨胀,增强政府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等。(2)结果:富商们在秦朝受到暂时的压制后,随着秦朝的灭亡迅速复兴;汉朝政府虽垄断经营,但社会上经商者亦不在少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