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选科调研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401073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选科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选科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选科调研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新高考第二次模拟选科调研高一历史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一十必修二专题一、二、三(第1、2节)。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古代社会就有“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不好学者则公卿之子为庶民”的价值观念。这一观念形成的制度因素是A. 世袭制B. 郡县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反映了科举制以才学考试成绩为依据选官的影响,故D正确;世袭制以血缘世袭为特征,故A排除;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制度,故B排除;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官依据,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的选官依据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2.“朱元璋的废相(使)他的子孙在万般无奈中又不得不以一种变相的方式将宰相制度予以恢复了。”这一说法的依据是明代设立了A. 中书门下B. 御史台C. 内阁D. 军机处【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朱元璋子孙以一种变相的方式将宰相制度予以恢复了”反映了明朝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故C正确;中书门下和御史台在明朝之前已经存在,故AB排除;军机处是清朝机构,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以一种变相的方式将宰相制度予以恢复了”,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明代内阁的设立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3.太平天国建立了“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圣库制度,按此要求,农民要把自己在除去口粮之外的劳动所得统统上缴圣库,再由国家统一分配。这一做法A. 有利于激发农民革命积极性B. 推动了人人平等社会的建立C. 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色彩D.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国家统一分配”反映了太平天国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色彩,故C正确;绝对平均主义不利于激发农民革命积极性,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故B排除;绝对平均主义不可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史实和评价,学生应该紧扣材料信息“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国家统一分配”,从绝对平均主义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答案。4.下面是漫画家王贞创作于抗战时期的漫画在泥沼中越陷越深。该漫画A. 揭露了日寇的侵华罪行B. 表达了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C. 唤起了民众抗日积极性D. 讴歌了军民抗战的爱国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在泥沼中越陷越深”反映了日本侵略者陷入泥沼而灭亡,表达了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故B正确;漫画并未涉及日寇的侵华罪行,故A排除;漫画主旨并不是唤起民众抗日积极性,而是说明日军必亡、抗战必胜,故C排除;漫画材料并没有讴歌军民抗战的爱国精神,故D排除。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强调:“我们不能再长征了,我们要千秋万代坐北京,没有党外人士进入政府就不行。安置他们要各得其所,要用大位置才能安置。”由此,新中国实行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中央集权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没有党外人士进入政府就不行。安置他们要各得其所,要用大位置才能安置”反映了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巩固新中国政权,故B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符合“党外人士进入政府”,故A排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平等,共同繁荣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中央集权制度与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没有党外人士进入政府就不行”,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6.1970年,美国政府批准持美国护照的公民访问中国大陆;颁发有选择性的出口到中国的美国非战略物资许可证;1971年,美国又废除了对申请访问中国大陆的美国护照的检查,采取“进一步放宽对华贸易和旅游限制”的措施。这些做法表明美国A. 已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B. 急于垄断中国的对外贸易C. 支持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D. 有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排除;材料并不能反映美国急于垄断中国的对外贸易,故B排除;1971年中国尚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故C排除;材料反映美国在护照、出口、旅游等方面放宽对华限制,说明美国有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故D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时间“1970年1971年”,学生应该抓住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有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7.古雅典伯里克利时代,“人民力量壮大,更多地把政府的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这说明伯里克利时代A. 民主政治正式确立B. 民主政治充分发展C. 民众直接行使主权D. 公民权的范围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人民力量壮大,更多地把政府的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反映了主权在民得到进一步发展,说明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充分发展,故B正确;克里斯提尼时期民主政治正式确立,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民众直接行使主权,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公民权的范围扩大,故D排除。8.“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基于此,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规定A. 总统享有最大的行政权力B. 民主党与共和党联合执政C. 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D. 国会是国家真正权力中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于同一部门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反映了权力的制衡,为此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规定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故C正确;总统享有最大的行政权力无法体现权力制衡,故A排除;美国是民主党与共和党轮流执政,故B排除;美国国会是立法机构,是三权之一,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于同一部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1781年宪法三权分立的制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9.冷战时期是“2+3”格局,美、苏为超级大国,中国、日本和欧共体是三个大国;冷战结束后是“1+4”的“一超数强”格局,美国为超级大国,中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斯是大国。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 美苏争霸B. 不结盟运动兴起C. 欧共体成立D. 苏联解体【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冷战结束后一超数强美国为超级大国,中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斯是大国”反映了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故D正确;美苏争霸处于冷战时期,当时苏联并未解体,故A排除;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1967年欧共体成立,都不符合题意,故B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范围“冷战结束后”,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0.在河南辉县发掘的战国魏墓中,发现58件铁农具,有犁、铧、锄、铲.镰、斧等,其中有两个“V”形的铧,构造虽然还很原始,没有翻土镜面的装置,但已能起破土划沟的作用。这些发现可用来说明战国时期A. 铁农具得到普遍推广B. 耕犁体系已得到完善C. 农业生产力有了提高D.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战国魏墓中,发现58件铁农具已能起破土划沟的作用”反映了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提高,故C正确;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铁农具得到普遍推广,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耕犁体系已得到完善,故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工具,不是农业生产技术,故D排除。11.明朝末年,四川一个普通的地主就占有几家佃户,浙江和福建为人佃作食力的劳动力占9/10,北京、直隶(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广等地的绝大部分的腴田,都被王公贵族和地主豪绅侵占。这反映出明朝末年A. 农业劳动力较充盈B.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 经济发展极不平衡D. 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四川一个普通的地主就占有几家佃户绝大部分的腴田,都被王公贵族和地主豪绅侵占”反映了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现象非常严重,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农业劳动力较充盈,故A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而是说明土地兼并,故C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艰辛,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绝大部分的腴田,都被王公贵族和地主豪绅侵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兼并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2.下图是1957年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百福村南出土的战国时期器物。两面刻铭:正面为“十八年,漆工朐,丞巨造,工正”,背面为“上郡武库”。该器物A. 属于民营手工业品B. 在市场上流通较广C. 由官营手工业制造D. 由个体生产者锻造【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战国时期器物十八年,漆工朐,丞巨造,工正上郡武库”反映了该产品由战国时期官府管理生产,故C正确;民营手工业品由私人经营,产品面向市场,不符合题意,故A排除;官营手工业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该产品由个体生产者锻造,故D排除。13.文献通考曾记载,宋朝物产类租税中,仅布帛丝绵之品就有10种,分别为罗、绫、绵、纱、丝、纳、杂折、丝线、锦和葛布。据此可知,宋朝A. 纺织业较为发达B. 农民赋役负担沉重C. 丝织品种类齐全D. 官营手工业水平高【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仅布帛丝绵之品就有10种,分别为罗、绫、绵、纱、丝、纳、杂折、丝线、锦和葛布”反映了当时纺织品种类繁多,说明纺织业较为发达,故A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农民赋役负担沉重,故B排除;仅凭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丝织品种类齐全,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官营手工业的水平,故D排除。14.从洪武帝到崇祯帝,明朝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商税征收的法令和法规,其内容涉及税种的开设与停征、税目的增减、税率的调整、纳税定额、征税细则、税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这可以说明明朝A. 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不足B. 重视商税征收的法律管理C. 社会经济秩序非常混乱D. 强化了商税机构的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明朝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商税征收的法令和法规,其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反映了明朝政府重视商税征收的法律建设,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不足,故A排除;重视商税征收也不能说明社会经济秩序非常混乱,故C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法规管理,不是商税机构的管理,故D排除。15.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提出了“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的税率观点。这种观点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 重商主义B. 黜奢崇俭C. 宏观调控D. 重农抑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反映了对商业征收重税的政策,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重商主义,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黜奢崇俭思想,故B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宏观调控的思想,故C排除。16.有明朝官员指出:“(倭)寇与商同是人,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该言论揭示了明代A. 海禁政策的弊端B. 海外贸易的萎缩C. 社会矛盾的根源D. 外来势力的危害【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反映了明代海禁政策导致“商转为寇”,体现了海禁政策的弊端,故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海外贸易的萎缩,故B排除;材料并未揭示社会矛盾的根源,故C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外来势力的危害,而是强调海禁政策的弊端,故D排除。17.乾隆年间,河南林县有集十一处,凡无业之人,早晨赴集,受雇于人,“主者得工,雇者受值,习焉称便”,类似这种市场在其他省区也很常见。这种市场的出现A. 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B.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 阻碍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D. 巩固了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主者得工,雇者受值,习焉称便”反映了雇佣关系的形成,这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故B正确;雇佣关系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没有直接联系,故A排除;雇佣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故C排除;雇佣市场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这并不能巩固传统社会经济结构,故D排除。18.下面是近代中国某时期茶叶出口数量变化图(单位:万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A. 自然经济已经丧失统治地位B. 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C. 经济作物在国内种植较普遍D. 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数据反映了1843至1871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故D正确;材料数据并不能说明自然经济已经丧失统治地位,故A排除;材料数据未涉及对外贸易逆差,故B排除;材料数据也无法体现经济作物在国内种植较普遍,故C排除。19.18951913年,我国新建的460余家私人资本企业中,轻工业占85%以上,其中纺织业、面粉业占资本总额的58.8%。据此判断,近代中国民族工业A. 生产规模大B. 资本较雄厚C. 结构不合理D. 设备较先进【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我国新建的460余家私人资本企业中,轻工业占85%以上”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轻工业发展比重很大,说明经济结构不合理,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规模,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民族工业资本较雄厚,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设备较先进,故D排除。20.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了统税署,将卷烟、麦粉、棉纱、火柴、水泥等项并征统税,一税之后,通行全国,不再征收其他税捐。这一措施A.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B. 大幅提升了国民政府财政收入C. 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D. 为全面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统税署并征统税,一税之后,通行全国,不再征收其他税捐”反映了国民政府在税收方面废除其他税捐,这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故C正确;并征统税与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A排除;废除其他税捐也不能大幅提升国民政府财政收入,故B排除;1931年全面抗战尚未开始,故D排除。21.下面是有关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总产值分布情况统计表(单位:%)。与图中变化相关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工业(自产自销部分)公私合营加工订货1953年57.55.722.814.01954年62.812.319.65.31955年67.716.113.23.01956年67.532.5A. 改革开放的实行B. 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数据反映了到1956年新中国工业总产值当中社会主义工业比重最大,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次之,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确立公有制的结果,故B正确;当时尚未实行改革开放,故A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C排除;“文化大革命”爆发于1966年,故D排除。22.有学者指出:“把(中国)大跃进描述成一个仅由极左政策造成的灾难实在过于简单,以致歪曲了历史经过。这一说法无视水利、乡村工业和资本化副业三方面的巨大进步,而这些正是后来乡村发展的关键。”该学者意在说明A. 应理性审视“大跃进”运动B. 中国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繁荣C. “大跃进”运动的成绩巨大D. 中国城乡经济的联系增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这一说法无视水利、乡村工业和资本化副业三方面的巨大进步,而这些正是后来乡村发展的关键”反映了该学者认为“大跃进”运动在水利、乡村工业和资本化副业三方面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说明对于“大跃进”运动应该理性审视,而不是一味地批判其错误,故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国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繁荣,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大跃进”运动的成绩巨大,而是理性看待,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城乡经济的联系增强,故D排除。23.自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后,国务院曾明确提出:“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由此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 发展工业企业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 增强企业活力D.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反映了增强企业活力,让企业自主经营的政策导向,这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发展工业企业,故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排除。24.这一决策能够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许多“左”的思想、传统的思维定式还束缚着人们头脑的情况下提出并实施,以至于西方评论家称其为“致力于现代化的大胆行动和创造性的决策”。这里论述的是A. 设置经济特区B. 开辟经济开放区C.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D.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现代化的大胆行动和创造性的决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设置经济特区,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的“现代化的创造性决策”,故A正确;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4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时间都晚于设置经济特区,故BC排除;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故D排除。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I2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魏晉御史台脱离少府后,中央监察主体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组成独立的监察机关。地方监察机构和监察机关一般也不隶属于地方衙门。这有利于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察权,排除同级或上级的干扰,给予级别低的监察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但对监察官要求县严,宋代就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在明朝,兄监察御史所办文卷,由都察院复查,如有迟错,即便举正;如中间确有错误枉法之事向皇帝如实汇报。摘编自杨伟民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之探讨及启示材料二 经过两百多年发展,西方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监察经验并建立了完善的行政监察制度。以议会监察专员为例,它归属于议会,只接受议会的指示和监督,工作对议会负责。除议会外,不接受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的指示和干预。议会给予它的“指示”往往是原则性的,不干涉监察专员的具体工作。从人事上看,监察专员由议会选举产生,其人选必须是德高望重的高级法律专家中的无党派、非政治性人物,公共部门的一切都要公开,接受市民和媒体的监督。摘编自樊曼莉西方国家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监察制度的认识。【答案】(1)特点:监察机构与行政机构相分离;监察权力相对独立;以小驭大:自上而下垂直监察;对监察官员要求严格;注重监察系统内部监督;最高监察权归于皇帝(2)认识:古代中国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监察官员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实际效能极为有限。近现代西方,监察机构的独立性更强,政务活动公开透明,对于遏制腐败以及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央监察主体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组成独立的监察机关。地方监察机构和监察机关一般也不隶属于地方衙门如中间确有错误枉法之事向皇帝如实汇报”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监察权力相对独立、垂直监察、监察系统内部监督、最高监察权归于皇帝等方面概括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特点。(2)认识,根据材料一“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察权,排除同级或上级的干扰,给予级别低的监察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材料二“丰富的监察经验并建立了完善的行政监察制度监察专员由议会选举产生公共部门的一切都要公开,接受市民和媒体的监督”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防止官员腐败、实际效能有限、监察机构独立性、政务活动透明、政治民主化等方面回答对中西方监察制度的认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代)长安城内分为160个居民区(里),每个居民区都有自己的墙和门,月由一个低级官吏(里正)管理。除了各个独立的皇宫和行政区,还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市场区,即所谓九市。九市之中最重要的是东市和西市,商人被组织在同一个地点进行同一种货物的交易。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料二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城内形成几个繁华的商业街区。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大街称为御街、天街,自州桥“出朱崔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域内还有“酒楼”,“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两寒署,白昼通夜”营业。摘编自白寿彝著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长安与北宋东京商业发展的不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制约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1)不同:汉代长安居住区和商业区严格区分,北宋东京打破了居住区和商业区的界限;汉代长安的交易时间固定,北宋东京的交易时间不固定。(2)因素:国家政局的相对稳定;政府的政策;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程度;交通条件;货币的发展。(答出其中或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解析】【详解】(1)不同,根据材料一“长安城内分为160个居民区还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市场区商人被组织在同一个地点进行同一种货物的交易”、材料二“城内形成几个繁华的商业街区白昼通夜”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坊市制度、交易时间等方面指出汉代长安与北宋东京商业发展的不同。(2)因素,根据材料一“一个低级官吏(里正)管理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市场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局稳定、政府政策、农业手工业、交通、货币等方面概括制约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是近代中国三种产业资本主要年份估计数(单位:万元)。年份合计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18948,95265,433.560.7%2,796.631.25%722.58.1%1913154,096.6123,709.480.3%17,887.59.7%15,498.710.0%1920236,825.0166,745.870.4%27,091.811.4%42,987.418.2%1936821,000.1643,400.078.3%44,100.05.4%133,500.016.3%摘编自姜铎(略论旧中国三种资本主义根据上面的表格材料,围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1看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阐释: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后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在夹缝中生存与艰难地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得到了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但战争结束后很快就萧条下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出现了短暂的发展,后期则陷入了困境。所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艰难的。示例2看法: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严重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阐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以至于出现了短暂发展的春天。但是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很快萧条下去了。所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和束缚。(评分说明:“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如答出其他合理的“看法”,“阐释”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亦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看法,根据材料“近代中国三种产业资本主要年份估计数18941936”,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围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阐述,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夹缝中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较快发展、陷入困境等阶段对其进行阐释。注意史论结合。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数,1954年还只有2%,1955年上升到14.2%,1956年后升96.3%,1957年冬和1958年春,一个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在这一建设的过程中,各地普遍出现了并社或超出社、乡、甚至于县的范围来进行协作的浪潮。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提出了把小型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建议,中央同意了这一建议。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 下面是19781984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品产量围。摘编自马晓河等农村改革40年: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事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54年至1958年我国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作物产量持续增长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调整中得出的认识。【答案】(1)变化:从合作化运动转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业科技的发展。(3)认识:农业政策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业政策;注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答出或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1957年冬和1958年春各地普遍出现了并社或超出社、乡、甚至于县的范围来进行协作的浪潮”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合作化运动转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角度指出从1954年至1958年我国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分析其影响。(2)原因,根据材料二“19781984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品产量”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等方面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作物产量持续增长的原因。(3)认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水平、实际情况、农民积极性、农民利益等方面回答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调整中得出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