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文本8~9 断章 错误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400519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文本8~9 断章 错误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文本8~9 断章 错误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文本8~9 断章 错误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本89断章错误学习目标断章1品味诗歌的画面美。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错误1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表现手法。2.体会诗歌的情感。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卞之琳()柳絮()跫音()春帷()窗扉()答案Binxqinwifi(2)多音字予落答案y/ylu/lo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答案(1)窗扉/文采斐然/蜚短流长(2)运筹帷幄/惟妙惟肖/唯美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向晚:(2)跫音:(3)春帷:(4)窗扉:答案(1)天色将晚,傍晚。(2)脚踏地的声音。(3)春天即将过去,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4)窗户。2辨词填空装饰妆饰装饰:a.动词,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如“装饰图案”;b.名词,装饰品,如“这些材料可以作为装饰”。妆饰:a.动词,打扮,如“她对着镜子正妆饰自己那张脸”;b.名词,打扮出来的样子,如“她那漂亮的妆饰引来许多人羡慕的眼光”。(1)据县市政园林区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县城一些立交景观采用爬山虎作为_。爬山虎生命力强,能给城市带来新鲜绿意。(2)从她饰以珠宝的富裕_上,谁可曾想到,每年的那个时候,她都在等待着,来给那些不幸的人传布慷慨的节日慰问?答案(1)装饰(2)妆饰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2)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3)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2课外名句(1)你听,夜风孤零零/走过了窗前,/踉跄的踩着虫声,/哭到了天边。卞之琳夜风(2)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卞之琳无题(3)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一、作者简介(1)卞之琳(19102000),现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作品有诗集鱼目集三秋草十年诗草等。断章是其不朽的代表作。(2)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当代诗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诗作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出版的诗作有梦土上衣钵燕人行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二、背景展示(1)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诗坛,受过新月派的影响,但很快就转向了现代派。他的新诗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中汲取营养,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断章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全诗虽只有短短4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深刻的道理。(2)抗战时,郑愁予的父亲到前线,他独自和母亲住。因战地不停地转移,他从小就懂得流亡,从江南到江北,又从江北到江南,与不停盼望丈夫归来的母亲相依为命。由此可知,错误这首诗是作者捕捉母亲期盼父亲归来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创作的一首真情浓意的佳作。诗人认为这首诗的成功并不在于构思、音韵或警句,而是表达了中国传统闺怨诗的人道精神。三、文学常识新月派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1927年春,胡适、 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新加入的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他们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针对当时新诗形式过分散文化,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篇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断章和错误,细细品读这两首短诗,聪明的你会有怎样全然不同于他人的发现呢?根据图示,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断章写出了哪几层关系?试分析然后填在图中横线处()。(2)错误从背景、心绪、意义三个角度写出了一个思妇的形象,请在图中横线处()填出相关信息。断章错误情意缠绵格调凄婉韵味悠长答案(1)风景明月(2)寂寞等待归人焦急失望(一)断章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体现了什么样的哲理?答:答案(1)上节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图:“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面对着眼前的美景,心醉神迷;“看风景”而来的楼上人,登临高楼,眼里所看的竟不是风景,而是那个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你”是画面的中心人物,是画面的中心视点。诗歌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一样。由此传达出这样的哲理:在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2)下节是一幅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这幅画在“装饰”上做文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成为别人梦中的“装饰”。诗人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人、明月、窗子、梦,既表达了人生互为装饰的悲哀、感伤、飘忽、空寂与凄清,又传达出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平衡相对、彼此依存的哲理。(二)错误2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思妇形象?答:答案(1)刻画了一个因为等待归人、心情也随之改变的坚贞、多情的思妇形象。(2)等待归人、心情也随之改变: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生气,她在失望中将心的门扉紧掩。这时,街上传来达达的马蹄声,这声音给极度失望的她又带来新的希望。但是这希望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错误”,那并不是她盼望的归人,只是一个过客。这使得她由极度的喜悦又重新陷入极度的失望之中。(3)坚贞和多情:心如寂寞的城,如紧掩的窗扉,拒绝任何人进入,只等待远方的游子,体现了女子的坚贞和多情。3诗人是如何刻画思妇形象的?答:答案(1)比喻。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心情,而是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内在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给人以真实之感。把女子心情的变化比作“莲花的开落”。用莲花的高洁、美丽喻意女子的坚贞、高洁和漂亮;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意女子心情的高兴与失落。把女子的心比作“寂寞的城”“紧掩的窗扉”。用城的四面封闭和紧掩的窗扉的封闭状态来说明女子心情落寞、孤独和封闭的状态。把女子的心情比作“青石的街道”。用青石街道让人感到的凄凉和冷意来喻意女子因为久等不至的凄凉。(2)倒装和侧面烘托。“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是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用倒装句式突出强调了这是个“美丽的错误”,也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女子的深深歉意和赞美,从而侧面烘托了女子的高洁、坚贞、多情。4“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中“美丽的错误”应如何解读?答:答案(1)美丽: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响起来了,这声音对她而言无疑是美丽的。(2)错误:因为“我”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这“美丽的错误”残忍地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3)“美丽的错误”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女子的深深歉意和赞美,也为诗歌营造了一种朦胧、优美的意境。你认为断章的主题是什么?答:答案(观点一)爱情说。在桥上看风景的“你”似乎并未以心相许他人,在楼上看“你”的人似乎有什么隐隐的期待,两人之间像有一种若隐若现的心心相印;而从“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来看,又像是在抒发一种单相思。也许这风景中保留了一段短暂的美好记忆,内心深处却蕴含着伤感和惋惜,二人又通过“风景”来看对方,“风景”成了相思的寄托物,有情无缘,长相思却不能长相守;也许看风景的时候,二人目光接触的瞬间便互生好感、互为风景,这一瞬间成了人生最美丽的“断章”,这一瞬间焕发出对未来美丽的幻想。这风景中的心心相印、幽幽相思、有情无缘、瞬间感情的永恒,全都包含在这美丽的“断章”之中,而美丽的心情又使一切都成了美丽的风景。(观点二)热爱生活说。诗人用个性化的手法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情感,将生活的内容风景化,赋予了“断章”无限的时空意义。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时,“你”成了“楼上人”眼中的风景。“装饰了别人的梦”的人既可以是现实中的一位女郎或美好事物的象征,又可以是历来让人追寻的远古伊人或令人神往的文化记忆。(观点三)人际扬善说。只要你欣赏别人,欣赏人间的所有美好品质,那么你同时也会被人欣赏。人间最被人欣赏的品质莫过于能真正地欣赏他人,当你在欣赏别人时,你才能获得人生的最大美感;当你像欣赏风景般地欣赏他人时,你就会处在最有可能被人欣赏的境界之中。这个世界只有人能创造和谐发展的奇迹,只有人能真正地欣赏他人、欣赏大自然。人际扬善不仅是人现实的选择,也会将人带入理想的境界。一定距离的欣赏会令你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秀品质。在诗情的升华中,你会觉得假如人人都这样想、这样做,这世界将无限美好。(观点四)“相对”主题说。在桥上欣赏风景的“你”来到窗前悠闲地享受月光,却无意中惹得别人心荡神摇、魂牵梦绕。对于别人的梦境而言,“你”就是一轮皎洁的明月,前两行诗的相对意蕴由此获得进一步丰富。本诗艺术地揭示了一种无穷尽的多元开放的系统现象。世界上许多人和事,貌似彼此独立无关,犹如“断章”,实际上却构成了一个互相关联、统一不可分的整体。“断章”本身也是相对的,任何一个系统既是“断章”,又是更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衬托手法错误并没有直接去描写人物的心情,而是用了比喻、衬托的手法,把内在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之真实可感。如用“莲花”“寂寞的城”“窗扉”喻指女子的形象和心境。“东风”“柳絮”是春天的象征,诗人以春天的烂漫反衬思妇的落寞。技巧点拨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作画是这样,写文章也是如此。作文时,为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常常要用其他人物或事物来陪衬、对照,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作衬托(或烘托、映衬)。衬托是对描述对象采用的一种间接表现手法,是通过对其他人物或事物的记叙,从侧面形容、渲染,以达到突出主要描写对象、深化主题、提高文章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衬托主要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1)正衬: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如松坊溪的冬天,文章一下笔并不是就写松坊溪冬天的美景,而是用了很多笔墨去描绘松坊溪平时的优美景色,然后再写雪后松坊溪的美景。这就衬托出雪后的松坊溪更美。(2)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小站中写列车经过小站的这一瞬间,“你也许看到一间红瓦灰墙的小屋而这一切又立即消失了,火车两旁依然是逼人而来的山岩和巨石”。这是用“逼人而来的山岩和巨石”来反衬车站的“小”。衬托除有以上两种形式外,还有“以虚衬实”“以静衬动”等形式。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着力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产生的美妙幻景,及“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冻死街头,以她的幻景衬托现实,幻景愈美好,愈能突出现实的冷酷、小女孩的悲惨;观潮一文,写潮来之前钱塘江江面平静、薄雾笼罩,完全是为了反衬大潮来时钱塘江的奇特与排山倒海的气势。在具体写作时,衬托手法还有以下几种使用形式:(1)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故乡中,写“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作者强调“我”空虚、知识贫乏,目的就是与闰土形成对照,反衬闰土知识丰富,表达自己对闰土的羡慕和敬佩之情。(2)以景物、环境描写,交代背景等来衬托人物。如草原一文,开头着力描写草原的美丽景色,这与下文描述蒙古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和热情欢迎、殷切款待客人有密切的联系。作者以写草原之美,生动地衬托出蒙古族人民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使用衬托时需要注意:衬托不同于对比,它有主次之分;作陪衬的事物、人物,总是用来说明或突出被陪衬事物、人物的。因此,运用衬托手法,要宾主分明,作陪衬的事物或人物与被陪衬的事物或人物,要让读者一看便清楚;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了被陪衬的事物或人物。迁移运用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与太子在“易水诀别”时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请你发挥想象,运用衬托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文字,来描写当时送别的场景。答:答案(示例)残阳如血,斜挂在西天,余晖洒在易水上,如同血染一般。群山如铁,静默无语,山的轮廓被夕阳染得殷红。不一会儿,秋风萧萧,搅动了漫天的阴霾,天空变得灰蒙蒙的,白日里,几只乌鸦发出“呀呀”的叫声,传得很远很远。易水波涛翻滚,巨浪拍打着水岸,水鸟在低空盘旋。这时,一队人马渐渐出现在易水之滨,在空旷的天幕下,白马素衣与灰暗的天地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风更猛烈了,波涛更大了,枯树枝丫被摇得像喝醉的酒鬼一样,快要支撑不住了。这一队人马就这样出发了,渐渐消失在天边。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运用示例唯美的文字,温柔的惬意,多情的等待。等待?是怨妇,抑或是路人?也只有这丝竹缭绕、细雨绵绵有着小桥流水的江南,被人们吟诵了千万遍又叹惋了千百年的江南,才能孕育出如此动人的风景,甚至,如诗一般的等待。“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也许,郑愁予就是这样梦入了江南,想到一个在一座被遗忘的小楼里等待归人的女子与莲的花开花落。多少路过的行人,带来多少深情的期盼,又带走多少动人的失望,一直都是过客,一直都不见归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无声地流逝,岁月无声地散去。回首,沉淀,却是一晌无限的温柔与等待!伴随着逝去的青春,承载着憔悴的容颜。三月的东风换不回逝去的容颜,“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谁说“我达达的马蹄是错误”?至少,它带来等待的希望。美丽等待,美丽错误。走过江南,走进郑愁予,一种温柔与惬意逐东风涌出。飘飞的柳絮,渐响的跫音,敞开等待与绝望的心扉,是否还迷惘于等待的美丽?是否还徘徊在绝望的边缘?不是,不想,泪水竟不觉涌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美丽竟绽放得如此美丽,如此摄人心魄!美哉!悲哉!却有如此抒情诗的绝唱!(引自错误郑愁予的美丽)二、课外素材两个人的普利兹克奖2012年,王澍获世界建筑学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人士,也是继1983年贝聿铭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建筑师,是世界第四年轻的普利兹克获奖者。在第一时间得知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时,王澍向美国媒体表示“你们是不是颁错了,应该颁给我和我太太两人”。王澍的太太陆文宇是他的同学,也是他“业余建筑工作室”唯一的合伙人。她几乎包揽了王澍所有干不来或不愿意干的事,比如,开车、电脑、答记者问。在他失业的六七年里,在西湖边整日长坐或者与建筑工人们一起做工的岁月,靠陆文宇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了一家人。“我和太太在工作上的分工,就是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有那些设计图,而如果没有我太太,所有的设计就不会实现。”王澍在后来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解释:“每次画完草图,她都是第一个看的人,如果她觉得不好,我会重画。我太太身上温润的性格,实际上对我现在的设计风格影响非常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她是我的老师。”选材感言亲人应该互帮互助、相濡以沫、共创辉煌,不要让对方等待,不要让对方牵挂,这才是相处的最佳境界。错误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张晓风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诗人郑愁予有首诗,题目就叫“错误”,末段那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四十年来像一支名笛,不知被多少嘴唇呜然吹响。三国志载当时民间有首歌谣唱道:“曲有误,周郎顾。”后世诗人多事,故意翻写了两句:“欲使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真是无限机趣,描述弹琴的女孩贪看周郎的眉目,故意多弹错几个音,害他频频回首,风流俊赏的周郎哪里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的机关。 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想想如果不错它几个音,又焉能赚得你的回眸呢?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需了。我们先来讲红楼梦吧,女娲炼石补天,偏偏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本来三万六千五百是个完整的数目,非常精准正确,可以刚刚补好残天。女娲既是神明,她心里其实是雪亮的,但她存心要让一向正确的自己错它一次,要把一向精明的手段错它一点。整部红楼梦原来恰恰只是数学上三万六千五百分之一的差误而滑移出来的轨迹,并且逐步演化出一串荒唐幽渺的情节。世上的错误往往不美丽,而美丽又每每不错误,唯独运气好碰上“美丽的错误”才可以生发出歌哭交感的故事。水浒传楔子里的铸错则和希腊神话中的“潘朵拉的盒子”有些类似,都是禁不住好奇,去窥探人类不该追究的奥秘。洪太尉一念之差,放走了三十二座天罡星和七十二座地煞星,合共一百零八个魔王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便是这样来的。一部镜花缘又是怎么样的来由?说来也是因为百花仙子犯了一点小小的行政上的错误,因此便有了众位花仙贬入凡尘的情节。犯了错,并且以长长的一生去截补,这其实也正是部分人间故事吧!这一段段美丽的错误都好得令人艳羡称奇!从比较文学的观点看来,有人以为中国故事里往往缺少叛逆英雄。像宙斯,那样弑父自立的神明,像雅典娜,必须拿斧头开父亲的脑袋自己才跳得出来的女神,在中国是不兴有的。还算捣蛋精的哪吒太子,一旦与父亲冲突,也万不敢“叛逆”,他只能“剔骨剜肉”以还父母罢了。中国的故事总是从一件小小的错误开端。不是叛逆,是可以理解的小过小犯,是失手,是大意,是一时兴起或一时失察。“叛逆”太强烈,那不是中国方式。中国故事只有“错”,而“错”这个既是“错误”之错,也是“交错”之错,交错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只是两人或两事交互的作用在人与人的盘根错节间就算是错也不怎么样。年轻有许多好处,其中最足以傲视人者莫过于“有本钱去错”。年轻人犯错,你总得担待他三分有一次,我给学生定了作业,要他们每人念几十首诗,录在录音带上交上来。不知怎么回事,有好几个学生将苏东坡的“一年好景君须记”念成了“一年好景须君记”,我听了,一面摇头莞尔,一面觉得也罢,苏东坡大约也不会太生气。本来的句子是“请你要记得这些好景致”,现在变成了“好景致得要你这种人来记”,这种错法反而更见朋友之间相知相重之情了。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岔路亦有其可观的风景,“曲径”似乎反而理直气壮地可以“通幽”。生命和人世在其严厉的大制约和惨烈的大叛逆之外,又何妨理睬中国式的小差错、小谬误或小小的不精确。岔路可以是另一条大路的起点,错误是中国故事里急转直下的美丽情节。(有改动)读后启悟文章认为,在中国,错误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有时是善意而美丽的。为了说明这一点,先从诗作错误写起,再用中国故事来阐释,然后和外国文学进行比较,最后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解释,人生中无心的过失也可以出现美丽的情节。1名句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于道而以赞稽物。壹于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荀子解蔽篇大意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可以让他来治理这一类事物;精通于道的人,却可以治理各种事物。所以君子专一于道,能够用道帮助考察万物。专心于道,心志就纯正不偏,用它来帮助考察万物,就能明察,用纯正的思想、明察的行为去对待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得到治理了。2名句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荀子解蔽篇大意虚心、专一、安静,才能达到认识上的极其透彻、没有遮蔽的境界。进入这种境界,世界万物没有不显现出来的,显现出来的都能加以归类、排列次序,能排列次序的都会让其各得其位。3名句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荀子解蔽篇大意思想分散就不能获得对事物的了解,心思不专一认识就不精深,三心二意就会疑惑。专一于道,并用来帮助考察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被认识了。一个人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尽力去做了,就能做到身美,凡万事万物的道理,都不能执两端而得,所以明智之人选择一端而专心以赴。4名句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荀子解蔽篇大意人天生有认识的能力,有认识的能力就有记忆。有记忆就是贮藏,然而也有所谓虚,就是不因为已经获得的去妨碍将要接受的。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错误运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东风”“柳絮(x)”“春帷(wi)”“马蹄”,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体现了诗人中国性的根本所在。B“瀑布叹道:我得到自由时,便有歌声了。”这是著名诗人泰戈尔写的。是啊!最雄伟的瀑布只有得到自由,才能向世人展示它的气势磅(pn)礴(b),才能唱出浑厚潦亮的歌儿。没有自由,瀑布便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C孩子的失踪让6个原本平凡而圆满的家庭分崩(bn)离析。有人结束了自己的事业,全心寻子,生活拮(ji)据;有老人含恨离世,父母只盼孩子回来,能给老人上一柱香。D古文观止是由康熙年间两位名不见经传的选家所编的。他们披沙捡金,遴(ln)选了二百多篇琅琅(ln)上口、百读不厌的佳作。答案A解析B项潦嘹。C项“崩”读bn,柱炷。D项捡拣,琅琅朗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甲屠呦呦、黄晓明这两个没有交集的人物,却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乙一生努力与一场秀!丙以身试药,历尽坎坷,默默无闻,终获诺奖,一场婚礼,全国围观,全民羡慕,尊为楷模。我不敢想象,勤恳努力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价值观上的伤害。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却 B轩然大波C默默无闻 D楷模答案D解析应改为“典范”。“楷模”是褒义词,“典范”是中性词。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答案C解析最后一个逗号应改为分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受英国浪漫派与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卞之琳的诗不但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又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B在艺术上,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表现,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含蓄深沉,颇具情调。C诗人解释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D李健吾认为,这首诗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认为是“诗人对于人生的解释”,“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的看法。答案C解析A项搭配不当,“不但又”不搭配,可改为“不但尤其”。B项缺少主语,在“通过”前加“诗作”。D项句式杂糅,把句末“的看法”删去。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现代人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周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了(1)请在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例子。答:答案知道“刘昊然”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孟浩然”的人越来越少了。(类似均可)解析要注意补中有仿,内容上一个是流行的,一个是经典的。(2)请你对此社会现象做简要点评,不得少于40字。答:答案这反映了传统、经典文化遭冷遇而流行、时尚文化受青睐的社会文化现象。这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文化价值观逐渐失衡造成的,我们应大力提倡人们重视传统文化。(意思对即可)解析要通过列举的现象揭示出本质,然后再谈如何应对。 6阅读下面的语段,在文末横线处补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语。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准确简明,不超过25个字。庄子中有一则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一个烟雾弥漫的早晨,有一个人划着船逆流而上。突然间,他看见一只小船顺流直冲向他。眼看小船就要撞上他的船,他高声大叫:“小心!小心!”但船还是直接撞了上来,他的船几乎就要沉了。于是他暴跳如雷,开始向对方怒吼,口无遮拦地谩骂。但是当他仔细一瞧,发现是条空船,于是气也就消了。如果你被楼上的人洒了一身水,你很可能会对他大声叫喊,甚至大骂。如果天空忽然下雨把你淋湿,即使你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也不会大发雷霆。所以,你会渐渐懂得:很多时候,事情本身不会伤害你,_!答案(示例)伤害你的其实是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与想法而已二、课内阅读强化(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题。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1935年10月7下列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答案A解析参看其他选项的分析理解。(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10题。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1954年8诗人用比喻写思妇心情,写得极妙,试举例作一分析。答:答案作者将思妇之心比作“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和“紧掩”的“窗扉”,而且还用“小小的”“向晚”等词语加以修饰,化无形为有形,巧妙新颖,优美的意境中带着些许惆怅。9“不来”“不飞”“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式对诗歌表达起什么作用?答:答案“不来”“不飞”“不响”“不揭”这些否定句式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婉性,又有助于音调的和谐。10从作者选取的意象看,这首诗具有怎样的风格?答:答案在意象的选择上,错误体现出一种古典美。“容颜”“莲花”“柳絮”“青石”“跫音”“春帷”都是古典诗歌中积淀甚久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具有一种唯美主义的风格。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赋别郑愁予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念此际你已回到滨河的家居,想你在梳理长发或是整理湿了的外衣,而我风雨的归程还正长;山退得很远,平芜拓得更大,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你说,你真傻,多像那放风筝的孩子本不该缚它又放它风筝去了,留一线断了的错误;书太厚了,本不该掀开扉页的;沙滩太长,本不该走出足印的;云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一切都开始了,而海洋在何处?“独木桥”的初遇已成往事了,如今又已是广阔的草原了,我已失去扶持你专宠的权利;红与白揉蓝于晚天,错得多美丽,而我不错入金果的园林,却误入维特的墓地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念此际你已静静入睡。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这世界,我仍体切地踏着,而已是你底梦境了11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答案(1)恋爱就是放飞的风筝,风筝飞上蓝天,却有线断的遗憾;恋爱又如在漫长的沙滩散步,不到尽头又何必开始;恋爱又如厚厚的书本,不想看到结局就不该掀开扉页的;这正如“云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此后云水飘渺,难以预料。“独木桥的初遇”意指两人最初邂逅即一见倾心、情投意合,“如今又已是广阔的草原了”,爱情飘忽,渺茫难寻。(2)通过七组各不相同的意象组合表达了失恋者的相思之苦。分手的女友的话说得洒脱、坦然,然而失恋者的相思之苦被这转一层的手法转述得更深、更长。“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愈是如此说,愈是显出这位“维特”欲爱不得的痛苦。1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答:答案(1)多愁善感、忧郁感伤的失恋者的情郎形象。(2)失恋者:诗歌开头就点明分手时的情景: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然后用七组各不相同的意象组合表达了失恋者的相思之苦。最后点明自己的决心: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多愁善感、忧郁感伤:中间七组各不相同的意象组合,“我已失去扶持你专宠的权利;/红与白揉蓝于晚天,错得多美丽,/而我不错入金果的园林,/却误入维特的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多愁善感、忧郁感伤。(3)这首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失恋的痛苦和对美好恋情的向往与留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