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一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99368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一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一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一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检测(一) 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解析:选A根据材料“河南”“山东”“北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分封王族成员,使得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有了共同的文化底蕴,这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周不存在君主专制,秦朝时建立君主专制制度,B项错误,排除;C项错在“直接控制”,排除;材料并未体现“世袭特权”,排除D项。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维护了宗法制C导致分封制崩溃 D促使礼崩乐坏解析:选B中央集权到秦朝才正式确立,A项排除;根据题干中的“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再结合春秋战国的时间,可知是维护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B项正确;题干没涉及分封制,C项排除;材料以条约、家庭为内容,并未涉及礼乐制度,D项排除。3(2019徐州一中检测)学者徐增阳在流动与农民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中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观念C中央集权意识 D民族传统美德解析:选B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结合,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故B项正确;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宗法制虽然消亡,但这种“家国一体”的宗法观念却延续下来,A项只强调了“血缘”这一“家族关系”的信息,而国家政治未概括在内,故A项错误;材料中信息未体现中央集权意识,故C项错误;民族传统美德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4(2019扬州中学质检)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两者相同之处在于()A职位世袭的权力 B建立武装的权力C行政管理的权力 D设置官员的权力解析:选C分封制下的诸侯和郡县制下的官员均需要拱卫中央,二者的行政管理权力相同,故C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世袭,郡县制官员是由皇帝任命,故A项错误;郡县制长官没有建立武装的权力,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有权力任命封国内的官员,郡县长官均有皇帝任免,故D项错误。5(2019苏州调研)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性和异性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解析:选C根据题干可知,古代中国四次封建反动都是因为分封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为诸侯导致的,分封制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崩溃,但还是深深影响到后世,C项正确。6(2019海门调研)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 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 D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认同解析:选A“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意思是说要遵从旧典,管束商臣民,拥戴周王室。“保民”说明要从民本思想出发,体现出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统治,故A项正确;分封制促进了西周疆域发展,故B项错误;诸侯独立,王权衰弱是分封制后期的影响,故C项错误;分封制有利于文化交流和认同,故D项错误。7(2019常州一中月考)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这本质上说明()A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B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C各国想借此继承周王权威D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解析:选D战国时期,诸侯国模仿西周时期的封王,显然是对于礼乐制度不予遵守,体现出分封制维系的宗法制的崩溃,故D项正确;材料不是体现对于先王的尊崇,故A项错误;B项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的意图;C项中“各国”说法绝对。8(2019海安中学月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周官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史记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按照等级的高低来分封诸侯封地的大小,故C项正确。9(2019泰州中学月考)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A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周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以及对异姓诸侯王通过联姻的方式加以笼络,体现了其利用血缘关系巩固统治的特征,C项符合题意;西周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A、B两项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姻亲关系笼络异姓诸侯,而不是打击,D项不正确。10(2018盐城调研)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材料主要表明西周()A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 B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C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 D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解析:选B“阴阳五行”说是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材料的内容是官员分工明确,故A项错误,B项正确;西周确立森严的社会等级与材料的内容官员分工明确不符,故C项错误;官僚政治是从秦朝开始的,故D项错误。11(2018苏州调研)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B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C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解析:选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不错,但材料中未涉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2(2018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唐代杜佑通典云:“天生丞民(百姓),树君司牧(统治),人既庶焉,牧之理得;人既寡焉,牧之理失建国利一宗,列郡利万姓,损益之理,较然可知。”可见他主张()A贵族政治 B分封制C郡国并行 D郡县制解析:选D“建国利一宗,列郡利万姓,损益之理,较然可知”表明他反对分封制,赞成郡县制,故D项正确。13(2018常州一模)秦统一后,全国“文字异形”,秦始皇指定官员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统一了文字。下列对此举措评价不合理的是()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C有利于实现文化专制 D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统一文字,文字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和推动文化传播,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统一文字是如何书写文字,与实现文化专制无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14(2018南通一模)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解析:选C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故C项正确。15(2018南京调研)史记秦始皇本纪:“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A由秦王嬴政创立 B春秋战国已出现C全面取代分封制 D加强了君主专制解析:选B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故A项错误,B项正确;秦朝建立后,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全面取代分封制,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5分)16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古代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汉书材料四顾炎武:“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刘绍玢:“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封”和“郡”的字形结构来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主要区别?(3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汉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4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4分)(4)有人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试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并以秦汉时期的郡县制为例加以说明。(4分)解析:第(1)问,“封”的金文字形,左边像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可知分封制是封疆建国,割据一方。“郡”字从邑,君。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结合所学得出郡县制是为君主管理地方。第(2)问,从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和维护统治两方面分析。第(3)问,据材料四中顾炎武和刘绍玢的言论分析其对“封建”和“郡县制”的认识;结合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时代诉求”。第(4)问,秦以法家思想立国,而汉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结合两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即可。答案:(1)区别:分封制:封疆建国,割据一方。郡县制:为君主管理地方。(2)因素:吸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3)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弊端;调和郡县制与分封制矛盾。诉求:顺应潮流改革创新;批判君主专制。(4)说明:郡县制初为秦朝法家所倡;汉代为儒家采用,适应“大一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