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9周周测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99366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9周周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9周周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9周周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9周周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在古代,老百姓只能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臣下当上皇 帝。这些服装文化的字眼折射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文 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A.BCD2.xx1月23日,“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这是继前两年“和合家风”xx 文化主题公益活动之后,中华世纪坛对中华家风以及传统文化更进一步的寻根问源。这次展览通过海内外各类型华人家庭的家教、家风故事,展示出中华家风在新时代的风采。“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 )创新了文化传 播途径,展示了中华家风的生命力、凝聚力发展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发挥了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A B C D3.中国人习惯于“一圈一圈向外递推”的“差序结构”,这使得同族、同乡、官场等“圈子文化”盛行。你的、我的、他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多圈子,小圏子,大圈子,圈圈相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形形色色的圈子就像一个“文化怪胎”恣意的舞动。材料意在强调(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圈子文化”容易滋生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等丑恶现象A B C D.4.“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积极地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使其成为世界主流价值观ABC.D5.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是( )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 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ABCD.6.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以及精神境界,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定是美丽的精神家园。然而在我国,没时间阅读,阅读的快餐化、碎片化、 娱乐化、功利化已成为种普遍现象,青少年热衷于数字化阅读,老年人喜欢的纸质图书被边缘化。针对这种现象,文化生产企业要引领阅读、吸引阅读应( )承担社会责任,变公益为根本关注不同群体要求,丰富图书品种提高图书品味,打造文化精品提高文化鉴赏水平,远离文化糟粕AB C D 7.xx4月,第十一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法国预选赛圆满落幕。参赛选手们首先进行自由演讲,讲述自己与汉语和中国的故事,并在才艺表演环节通过声乐、舞蹈、乐器演奏、武术、太 极拳等展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理解。目前,法国有超过10万人学习汉语,在中国学习法语的人数也已达到13万人。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将汉语作为初高中生的正式学习科目,是因为(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汉字的传播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A B C D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建设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指导将有利于( )建设和谐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文化普及,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徳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BCD9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休现着国家认同和民族情怀。xx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国家标志制度。国歌立法的文化意义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A B C D10xx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惩治亵渎英烈的行为,明确保护英烈的责任主体、强化英烈事迹和精神宣传教育。保护英雄烈士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必将推动形成捍卫英烈、学习 英烈的良好社会氛围。该法的制定( )提升了全体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在全社会树立了崇尚英烈的鲜明导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得到完善有利于在全社会强化保护英烈的文化认同A B C D11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深情感慨:“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为理想活着的人,就是这种精神被高度唤起的人。”坚定的信仰、牢固的信念,绘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从嘉兴南湖一叶开启未来的红船,到井冈山上播撒革命的燎原星火;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的铿锵誓言,到改革开放“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的求真务实,正因为胸中有对人民的责任、心底有对理想的激情,我们才能在追求信仰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跨越障碍,推动时代的前行。由此可见(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当代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发的行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教育A B C D12xx11月26日,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然而,相关部门认为此研究过程缺乏透明,基因的代际传递结果尚不可预知,有违相关法规和科学伦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科技创新并非一帆风顺,应对各种科学研究持有包容态度科技是文化中意识形态的部分,代表着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科学家应该坚持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发展科技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才能助推社会发展A B C D13.xx1月16日教育部发布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新课标注重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革命传统教育,还注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这一改革的依据是( )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基石,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课程标准修订与完善体现了国家人才战略,反映了国家意志展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和大国自信,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感颁布新的课标意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AB C D14.在全国各地艺术舞台上活跃着一批农民艺人,他们在庄稼地上辛勤耕作。用原汁原味的词语写做,用真心全力表演,表达他们对生活对土地、对生命的朴实情感和真实感受。这说明(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是由其地理环境所决定的文化创作需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 B C D15.当今世界,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西方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文化帝国主义”,造成其母语流失、文化传统瓦解面对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 )构筑文化长城抵制西方文化传播与渗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避免文化多样性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A B C D16文化既有“魂”,也有“体”。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是体。“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魂健体”。之所以要“强魂”,是因为(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1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因为意识形态( )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决定因素A B C D18.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 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 B C D19.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活动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xx5月,国务院召开推进“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xx2月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xx9月,第四届中国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绵阳举行xx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A. B. C. D. 20.“伴随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的清王朝,中国文化也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这句话告诉我们A. 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 文化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C. 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的发展 D. 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必然代替旧文化21.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了全国各族观众,抒发亲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演变成全方位的“去哪儿体”,人们开出了长长的去哪儿了清单,有戏谑,有吐槽,有感伤,更有真真切切的疑问。这说明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各民族文化逐步走向趋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A. B. C. D. 22.xx5月4日,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在谈到青年的价值观的形成使,他生动地形容,青年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因此,要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在青年时期就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因为A.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B.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C. 优秀文化能够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2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为了理想信念不畏牺牲、无私奉献,我们才能不断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材料说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发挥模范共产党员的榜样作用,培育社会文明风尚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为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有利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A. B. C. D. 24.所谓“草根文化”属于在一定时期内有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潮流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它有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草根文化”的风起云涌从一定意义上看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补充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使文艺体现出了真正的“雅俗共赏”之特点。由此可见“草根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草根文化”就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健康文化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A. B. C. D. 25.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说:“科学在每个时期都和当时的哲学体系互相影响,它向哲学体系提供观测事实,同时从它们得到思想方法。”可见,玻恩主张哲学的发展要把科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科学的发展往往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哲学能够为科学研究活动提供具体方法 具体科学知识是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 B. C. D. 26.由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大型中国青少年团队竞技公益励志节目极速少年,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团队意识,增强合作精神,提高身体素质,强健少年体魄,展示赛场上孩子们紧张激烈的角逐,获得了观众好评。极速少年的成功启示我们,应该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以优秀作品鼓舞人 积极发展大众文化,满族大众各种文化需求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以正确舆论引导人A. B. C. D. 27.夸美纽斯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这说明A. 知识比道德更重要 B. 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C. 知识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 D.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能够统一28、中国舞协副主席在点评创新舞蹈时指出,有的作品,别说观众,甚至连评委也看不出是哪个民族的。他强调,虽然理解编导求新求变的努力,但是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风格属性不能丢,基本的民族音乐属性不能推翻,因为这种改动会导致民族舞蹈的文化属性、民族地域属性不清。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立足于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要辩证地看待文化创新的社会作用 A B C D2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是“甛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的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的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了“青蛙村”,搞起了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30、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想象反映了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 B C D31、xx5月1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文化自信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决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文化自信表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信心ABCD32、“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曾经的丝绸之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依据是( )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影响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认同,共同发展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追寻普遍的规律A. B. C. D. 33、“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首乡愁,寄托了台湾作家席慕容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这反映出( )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故乡寄托了人们的乡思乡情,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故乡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34、几十年面朝黄土背朝天,袁隆平用杂交新技术重新定义了水稻生产,“一个人干了两亿农民的活儿”,累计增产粮食数千亿公斤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王选教授在激光照排领域的创新,让我们这个发明活字印刷的国家再次引领时代潮流,在出版界掀起了一次新的革命。这表明(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发展先进技术是文化创新的目的A. B. C. D. 35、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分敬民、为政、修身、任贤、天下、法治等13个篇章,该书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该书从文化角度阐述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这表明(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思想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文化创薪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 B. C. D. 36、兰州二十四中教师最美新娘李成环放弃去南方度蜜月,不远千里赶赴玉树为孩子们送去爱心棉鞋,却在返兰途中遭遇车祸于xx年12月4日不幸身亡。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推举她为xx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国家之所以长期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因为( )先进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宣传优秀健康的文化就能促进个人的成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动力和智力支持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A. B. C. D. 37、以匡世济民、惩恶扬善为核心的黄大仙文化是金华山独有的宝贵财富,近年来金华全力打造黄大仙文化园,打响“大仙圣地金华山”品牌,促进金华山旅游经济发展。可见( )A.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推进作 B. 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C. 文化与经济亦步亦趋、协同发展D.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38、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材料主要说明了( )A.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 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D.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证39、中医药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并陆续制定颁布10余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下列可能成为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医药认可的因素是( )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提升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国发布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加强了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中医药注重整体性和实用性比西药更科学规范,受到国际社会青睐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A. B. C. D. 40、自古以来我国婚姻的缔结,都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彩礼的习俗。它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向“财物”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上述现象说明()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我们要积极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发展磨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A B C D二、非选择题(1小题,共20分)41. 孙中山是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现代政治家,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孙中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对传统文化要“究其源流,考其利病”。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停留于口头,而是身体力行,对传统文化从理论内容上进行改造,对“仁义礼智信” 等进行创造性转化,赋予其全新的意义。对于西方文化,则反对盲从,照搬,注重结合中国的国情汲取外国文化的精华,在汲取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早在100年前,孙中山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为世界最古之国,承载千年文化,为东方首出之邦,为什么到近代却停留不前,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在深入反思后,孙中山先生既注重从因袭传统文化、规抚(仿效)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取得创获,又竭力主张保存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除去糟粕,强调在恢复中华传统文明的同时学习外国的长处。这样的构思,为构建中国的新文化提供了启示。联系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孙中山之问”? (12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345678910BDDCDDABBD11121314151617181920ACCDCCCBCC21222324252627282930CBADDBDBAC31323334353637383940BADDCDDCAA二、非选择题4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