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98930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命题人: 第I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1西周时,丞相姜尚被封于山东。后来因为管叔和蔡叔叛乱,周天子允许齐国对附近的“五侯九伯,汝实征之”,齐国“由此得征伐,为大国”。据此可推知A. 齐国始终拥有大国地位 B. 西周在初期借助齐国稳定东方C. 齐国拥有征伐诸侯国的权利 D. 齐国借西周内乱而强大2张集馨,淸朝道光九年进士及第,任职翰林院。道光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经皇上钦点,派任山西朔平知府。五月二十五日,皇上召见张集馨进行行前训话。此亊例反映了在淸朝A. 皇帝亲掌国家的人事大权 B. 地方官选任制度简单高效C. 国家高度重视山西的治理 D. 吏部的选官职能完全丧失3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A. 背景相同 B. 内容相同 C.对象不同 D. 目的相同42017年是安庆建城800周年。时任知府黄榦为了抵御金兵来犯,带兵筑城,时人谓之:“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结合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安庆建城在北宋时期 B. 黄榦为武将,掌握地方军权C. 当时安庆归行省节制 D. 黄榦在地方上受通判的制约5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A. 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 B. 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C. 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 D. 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6朱元璋说:“朕常患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故广言路以求直言。其有言者,朕皆虚心以纳之。尚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如此则所知有限,闻不广。其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朱元璋的真实想法是A. 实行“仁政”以缓和社会矛盾 B. 表达自己虚心纳谏的决心C. 限制朝臣权力实现权力集中 D. 借鉴历史教训以维护统治7新唐书论及昭宗(公元888-9004年)说:“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已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是已。”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昭宗愚庸暴虐导致唐政权的灭亡 B. 唐朝气数已尽,昭宗也无力回天C. 昭宗顺天应民,主张无为而治 D. 昭宗不幸在于有智勇而用人失策8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A. 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 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 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9“火烧阿房宫”的真假在历史上素有争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认为“阿房宫未成”,杜牧阿房宫赋则写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得出结论是“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不存在”,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凡是史学大家司马迁的作品均值得信任 B. 史学作品的价值一定高于文学作品C. 双重证据法是史学考证的重要方法之一 D. 考古太费劲,找到原始记录即可信10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人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未见。秦简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秦国的立法A. 反映政治统治目的 B. 体现依法治国思想C. 形成完整法律体系 D. 服务经济发展需要11战国时期秦国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要把当事人的姓名、身份、籍贯、是否有前科等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做笔录;庭审时要听取当事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决。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来,制作成“爰书”。秦国的这种做法A. 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 B. 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C. 反映了对司法程序的重视 D. 保证了审判公正合理12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B. 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C. 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D. 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13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这说明当时A. 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 B. 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C. 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 D. 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14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来,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A. 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 B. 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 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 D. 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15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A. 背景相同 B. 内容相同 C. 对象不同 D. 目的相同16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避免灾难。与此相比周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A. 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B. 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C. 显示出早期宗教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D. 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1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18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 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 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 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19监护人制度指是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督和保护制度。罗马法实行监护人与亲权人分离,监护人的职责仅限于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而被监护人的教育、抚养等由家长遗嘱或长官选定其生母或其他的亲友负责。这体现了罗马法怎样的理念A. 重视维护伦理道德 B. 保护弱势群体权益 C. 捍卫私有财产观念 D. 体现男女平等平权2019世纪的英国法学家梅因在其著作古代法中指出:“罗马自然法和市民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对个人的重视,它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把个人从古代社会的权威中解放出来。”这说明古罗马自然法A. 以反对一切权威为其立法宗旨 B. 蕴涵了法律至上的原则C. 要求等级身份让位于个人本位 D. 是孕育政治文明的摇篮21在古代雅典和其他希腊城邦中,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是一致的。公民身份是占有土地的前提,而占有土地又是公民身份的基础。农民往往由于拥有一小块土地,才有资格成为城邦公民集体的一员。这说明()A. 农业是希腊城邦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 B. 外邦人可以购置土地获取公民身份C. 继承土地的女性公民可拥有政治权力 D. 城邦公民权以土地多少为衡量标准22“雅典公民当他抓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材料说明古代雅典人A. 充分享受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各项福利 B. 直接民主的好处在于为本阶层谋利益C. 获得平等的同时付出了自由的代价 D. 因个人隶属于社会而享受充分的权利23在古希腊,男性之间的友谊是希腊贵族社会中一种流行的时尚,希腊人普遍把男性的友谊看成是一种最为崇高的行为,这是A. 居民自由的体现 B. 社会环境的产物C. 法律至上的结果 D. 社会矛盾的反映24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材料体现了雅典哪一价值观念A. 平等自由 B. 城邦优先 C. 人民主权 D. 法律至上25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 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B. 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C. 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D. 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26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见其()A. 具有注重形式和程序繁琐特点 B. 为民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C. 注重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 D. 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8分)27. 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倡廉、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 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材料二: 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197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刘植荣外国公务员如何公示财产材料三: 1948年8月,国民党高层会议在庐山召开,蒋经国提出“公示高官国外财产”的建议,蒋介石不敢同意。 苏州生评蒋介石父子“官员财产公示”之争请回答:(1) 你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财产公示制度无从推广的主要阻力有哪些?(2分)据材料一指出封建统治者反腐采用的是什么制度?(2分)其反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 材料二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原则?(3分)指出英国能率先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政治前提。(2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财产公示制度能成功推行的原因。(2分)(3) 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蒋经国提出官员财产公示的目的。(1分)蒋介石不敢同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瓦解着古希腊的血缘亲族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摘编自岳麓版历史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顾准文集材料三:中华文化主要发祥于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族,形成君主集权。摘编自岳麓版历史材料四:秦始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统治百姓,此外还有抵御外部的侵扰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利害冲突。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对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是什么?(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作出贡献的三位著名人物。(3分)(3)材料四中提到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它与雅典民主制度对各自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29.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6分)(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6分)(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5分)和诚中学2018-2019学年度8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第一卷1B【解析】根据“周天子允许齐国对附近的五侯九伯,汝实征之,齐国由此得征伐,为大国”,说明西周政权利用齐国等稳定东方的统治,齐国因此成为大国,故B正确;A材料无从推出,排除;材料很明显看出“齐国拥有征伐诸侯国的权利”“齐国借西周内乱而强大”,不是推出的结论,排除C、D。2A【解析】从材料中对进士及第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出皇帝直接参与了官职任免的事务,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清朝官员选拔很复杂。C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D选项说法错误,曲解了含义。3D【解析】明代、清代统治者的分封方法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统治,故D正确;从材料看出两种分封的内容不同、对象相同,故BC错误;根据所学判断,两种分封的背景不同,A错误。4D【解析】2017年-800年=1217年,1217年是南宋时期,作为地方官知府的黄榦要受到通判的监督、制约,A错误,D正确;元朝设立行省,C错误;知府是州郡最高行政长官,不是武将,不掌握地方军权,B错误。5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封驳制度”可知,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中的门下省,“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结合所学可知,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内容的有宋朝的通判、秦朝的御史大夫,综合可知,C项正确;唐朝中书省是决策机构,不具有封驳职能,故A项错误;汉朝的内朝是决策机构,不是封驳机构,故B项错误;明朝的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元朝的行中书省是地方制度,不是封驳机构,故D项错误。6C【解析】注意题干强调的是“真实想法”。根据材料文字“广言路以求直言”“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的真实想法是限制朝臣权力实现权力集中,以加强君主专制,C项正确。AB两项表述都不是朱元璋的真实想法,均排除;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7B【解析】根据“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已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是已。”说明唐朝的灭亡并非因为昭宗愚庸暴虐,而是唐朝“大势已去”,A错误,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昭宗顺天应民,主张无为而治”,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用人失策”,排除D。8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督、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都属于地方官员,他们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说明皇帝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选项正确;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不一定是反映地方官僚腐败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提高地方行政效率的影响,故B选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加强不会扩大地方行政权限,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这一题眼,这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同时,对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应该明确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对基本矛盾。9C10A【解析】从材料中看,秦国的法律涉及到经济的法规是非常庞大的,这也反映出秦国在制定法律的时候格外强调法律的功效性和实用性,这反映出政治统治目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材料无法体现;C选项说法错误,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形成完整法律体系的结论;D选项错在材料只是以经济来举例,因此无法得出秦国立法是为了服务经济的结论。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内容来看秦国对司法审判的过程处理非常详细,反映出对司法程序的重视。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对秦统一的作用,所以A项错误。对审判的全过程都有详细记载,不能说是形式主义,因此B项错误。从材料中也不能得出能够保证审判公正合理这样的结论,D项过于牵强,错误。点睛:这种阅读材料类的问题,一般把范围限定在材料之内,不要过度解读。1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有君无宗状态意在强调西周时期的宗法封建制是以君权为中心,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但宗法制未消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西周时期仍然是分封制度的鼎盛时期,并未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理解有君无宗状态的具体的含义:仍然是宗法封建制,但这个“宗法封建制”却是以君权为中心的。13D【解析】据材料中“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可以看出材料中主要阐释了各部是内阁的下属,且无法体现六部停止运行机制,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可以得出内阁参与官员的任免,但是官吏的任免权属于皇帝,故B项排除;材料中所述现象时宰相已经废除,故C项排除;据材料中“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表明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故D项正确。14B【解析】材料与“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无关,排除A;皇帝重用身边的近官并且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实质上是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一种措施,故B正确;皇帝重用身边的近官并且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与行政机构效率无直接联系,排除C;D与材料无关。【名师点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概念: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反映的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5D【解析】明代、清代统治者的分封方法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统治,故D正确;从材料看出两种分封的内容不同、对象相同,故BC错误;根据所学判断,两种分封的背景不同,A错误。16C【解析】从材料中来看,周代的祭祀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祈祝祖先荫庇后世,更重要是的是从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总结出的制度与规范,这对于王朝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文因素的体现,故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教化”;B选项没有理解材料中的真实含义;D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结论。17B【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历史事实也可以通过实物证据来呈现。不是所有的历史叙述都不客观,有些历史叙述是可以还原历史事实的,所以C项错误。D项本身不说法不准确,多种历史叙述如果都相同也不一定就是事实,且与题意要求不符合。通过材料内容可知,对于宋太宗是否去过宫中这一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所以B项正确。【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学研究的方法点睛:本题通过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来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学生明确材料内容的真实含义,理解它是在对同一史实描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的史学家在争论什么。历史叙述总是带有作者的主观性,材料中的两种叙述正是反映了这个方面的现象。18C19B【解析】A、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根据“监护人制度指是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督和保护制度”“监护人的职责仅限于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被监护人的教育、抚养等由家长遗嘱或长官选定其生母或其他的亲友负责”表明罗马法注重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B正确;C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监护人制度指是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督和保护制度”“监护人的职责仅限于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被监护人的教育、抚养等由家长遗嘱或长官选定其生母或其他的亲友负责”即可解答。20C【解析】据材料中“它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把个人从古代社会的权威中解放出来”可以得出古罗马自然法以反对一切权威,是最大的贡献,但不是其立法宗旨,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罗马自然法和市民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对个人的重视,它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把个人从古代社会的权威中解放出来”可知古罗马自然法要求等级身份让位于个人本位,而不是法律至上的原则,故B项排除,C项正确;材料中的主旨是罗马自然法对个人的重视,没有涉及到政治文明,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紧扣“在于它对个人的重视”,从个人的角度分析归纳即可。21A【解析】“占有土地又是公民身份的基础”“农民往往由于拥有一小块土地,才有资格成为城邦公民集体的一员”可以看出,合法拥有土地是拥有城邦公民权的基础,据此可以推知农业在城邦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故A项正确;B、C两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22C【解析】从材料中“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可以看出在古代雅典要是想获得公民的平等权要付出自由的代价,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与材料反映的内容相反;B选项不是材料主要叙述的内容;D选项因果关系倒置。23B【解析】当时的古希腊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由男性主宰的社会,妇女被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正是这样的单性环境成为注重男性之间友谊的土壤,故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24B【解析】试题分析:古代雅典人将流放他乡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说明雅典人把城邦看得至高无上,认为离开城邦是莫大的耻辱,而平等自由、人民主权、法律至上,材料没有体现,选择B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名师点睛】陶片放逐法的实施和雅典的公民大会的运作联系紧密。并且充分体现雅典的民主精神。陶片放逐法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的防止雅典城邦中有权势的人成为僭主,并且可以防止僭主的同党进行僭主政治复辟,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限制和解决雅典人的党派斗争。雅典人用它来限制任何声望和权势都很大的领袖,使他们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成为特殊公民。每个公民都可以通过陶片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愿望,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有利于淘汰那些没有维护公民利益的官员,反对有损公民利益的行为,同时可以约束官员的行为,消除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正常民主秩序的维护。25C【解析】根据材料“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可以看出罗马法在针对公共利益时有所偏重。因此可知C项正确;法律具有高度灵活性说法在材料中无体现,因此A项错误;材料中是对公共场所的施工监督而不是政府,因此B项错误;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符合题意,因此D项错误。26D 【解析】材料中对于契约从不同形式进行分类,主要是适应实际生第二卷27. (1)阻力:皇亲国戚、权臣贪官。(2分)制度:监察制度。(2分)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人治色彩浓厚,监察和处罚体现君主个人意志。(2分) (2)原则: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分权制衡;主权在民。(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共6分)前提:英国19世纪议会的改革和责任内阁制的最终确立,代议制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2分) 原因:1787年宪法提供了有力的宪法保障;两党制下政党相互制衡;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官员自上而下带头执行;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执行;民众积极参与监督。(每点2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共8分) (3)目的:为挽救国民党因解放战争不利局面和政治腐败引发的统治危机。(2分) 原因:财产公示会触及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集团利益。(2分)活中的需要,这有利于罗马法在实际操作的运用,故D项正确;A中程序繁琐不符合材料中罗马法特点;B中民主制度没有提及;C中身份平等不是罗马法宗旨和目的。28(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希腊的城邦制度。(2)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或中央集权制)。(4)中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希腊:雅典民主制度铸就了精神文化领域的辉煌成就。29. (1)不得缺席定罪,疑罪从无,(或无证据不定罪);不得因言获罪(或言论自由,思想者无罪);谁主张谁举证;罪责自负。(2)权力: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作用:保证了司法独立,并在坚持宪法的前提下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和立法权。共同点:人们有表达思想的自由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