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实务之校对》PPT课件.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398146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实务之校对》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中级实务之校对》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中级实务之校对》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实务五 书刊校对王彦祥Wyx1005 出题分析 2002 2005年试卷涉及本章的出题情况 考试要求分析 本章 考试大纲 的10项要求可归纳为四大类 1 校对基本理论 校对的概念 性质 功能 作用 地位2 校对实务 校对方法 操作程序 校对人员职责 文字技术整理 校对基本制度3 常见差错防范 差错类型 辨识差错方法和技巧4 新技术与校对 计算机排版出错特点 校对软件的应用P179 214 1 了解校对的概念 作用 地位和性质 概念 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 订正差错 提出疑问 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 现代的 校对 是由古代的 校雠 演化而来 校雠 的含义 西汉刘向 别录 解释 一人读书 校其上下 得缪误 为校 一人持本 一人读书 若怨家相对 故曰雠也 以上刘向说的 校 相当于今天的 本校 雠 则相当于今天的 对校 校雠演变示意图 校 先秦 出版方式 甲 金 简牍 校雠 两汉 广义校雠 狭义校雠 出版方式 简牍 缣帛 纸抄本 校勘 南北朝 出版方式 纸抄本 校勘 校对 隋唐宋至清 出版方式 雕版印刷 泥活字排版 近现代校对 出版方式 铅活字排版 现代校对与古代 校雠 已有很大区别 1 古代的校雠通常是编校合一的 而现代校对工作和编辑工作逐渐分离 演变成为现代出版过程中独立的工序并逐渐职业化 2 现在校对工作已成为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 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承担 并且关于校对原理和规律研究也有很大发展 校对的作用 地位 性质现代校对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将各种差错消灭在书刊印刷之前 从而保证书刊的质量 校对在现代出版中处于对编辑工作进行补充或完善的地位 本质上 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必要延续 是一种文字性 学识性的创造性劳动 2 熟悉校对的功能和校对工作基本制度 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首先提出 现已成为出版界共识校异同 段玉裁说 照本改字 不讹不漏 现代学者陈垣认为是 机械法 长处在不参己见 其短处在不负责任 现代既指以原稿为唯一依据 或标准 来核对校样 分辨二者的异同 同则通过 异则以原稿为准对校样进行订正 校是非 段玉裁说 定本子之是非 现代既指校对者凭借自身储备的知识或其他权威资料来判断原稿中的是非 确认其是 是 就通过 确认其 非 就提出疑问 请编辑部门解决 又称作 活校 是一种层次更高 难度更大的校对功能 目的在于弥补作者的疏漏和编辑加工的不足 提高书刊质量 校对工作基本制度新闻出版署1997年颁布的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规定 必须坚持 责任校对制度和 三校一读制度 这两个制度即是校对的基本制度 责任校对制度以集体交叉与责任校对相结合为特点 1 每一部书稿都确定一名专职校对人员担任责任校对 承担文字技术整理 监督检查各校次质量和通读检查工作 2 不同校次分别安排不同专业技术职务 不同专长的校对人员交叉承担 3 校对过程由多人集体完成 三校一读制度是传统的校对工作制度一般书刊都必须至少经过三次校对 初校 二校 三校 和一次通读检查后 才能付印 重点书刊 工具书等 应相应增加校次 终校必须由出版单位内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3 掌握校对人员的职责 校对人员共同职责一 忠实于原稿 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 消灭一切排版上的错误 包括文字 数字 符号 标点 图表 公式等错误及格式错误 二 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差错或不妥之处 用铅笔在校样空白处提出疑问或填写 原稿疑问单 提请编辑部门解决 各校次校对员职责初校职责依据原稿核对校样 完成第一个基本职责中的各项任务 毛校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差错率1 1000 前提下 灭错率 即本校次所消灭的差错与实际差错数之比率 为85 或留错率 即本校次遗留差错数与所校字数之比率 在规定值之内 一般为1 5000上下 同时兼顾第二个基本职责 各校次校对员职责二校职责依据原稿核对校样 完成第一个基本职责中的各项任务 继续消灭初校遗留的差错 并核对初校所改之处是否正确 做到灭错率为80 或留错率规定值之内 一般在1 15000之内 同时兼顾第二职责 各校次校对员职责三校职责依据原稿核对校样 完成第一个基本职责中的各项任务 消灭一 二校遗留的差错 做到留错率在规定值之内 一般在1 45000上下 同时兼顾第二职责 各校次校对员职责通校职责通读是校对过程中的最后一道校次 校对员需脱离原稿阅读 检查校样 必要时可核对原稿 完成第一个基本职责中的各项任务 并努力完成第二个基本职责的任务 通校时要消灭校对过程 包括誊样 校次间核红 中所遗留的所有错误 包括格式差错 图表与文注不符等 尤其要注意隐性的政治性 思想性等差错 以及似是而非的病句与其他语法错误 还要注意人名 地名 书刊名 组织机构名等前后统一 通校对全书的编校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责任校对职责责任校对通常应由具备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1 参与各校次的校对 校对的校样不少于全书总篇幅的三分之一 2 进行文字技术整理 保证体例 格式方面的规范和统一 3 检查校改质量 监督检查各校次的教改情况 并汇总校对员提出的问题 及时与责任编辑和出版部门协商解决 4 通读付印样 也可延请专业编辑或资深校对员帮助通读 以保证质量 4 掌握校对的方法 要求和操作程序 校对的基本方法对校法陈垣 对校者 即以同书之祖本与别本对读 其主旨在校异同 不校是非 点校 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 先看原稿 后看校样 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平行点校 将原稿折叠后 覆在校样需校对的文字或图表上进行点校 对校法折校 把校样放在桌子上 再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校样上 并把原稿上的字句对准校样相应位置的字句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读校 两人以上合作的校对方法 即一人朗读原稿 另一人 或两人 对照校样并改正校样上的错误 本校法陈垣 本校者 以本书前后互证 而抉摘其异同 则知其中之谬误 现代校对的通读检查采用的便是本校法 校对人员在无原稿 或脱离原稿 的情况下 集中注意力辨别校样上文字的形态 理解文句的含义 通过比较 前后互证来发现错误 运用本校法进行的通读检查 更能体现 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 这一特性 在电子原稿大量涌现的今天 充分发挥本校法的长处 可以在互补的基础上弥补作者的失误或者编辑在加工编辑上的不足 保证和提高出版物质量 他校法陈垣 他校者 以他书校本书 使用与所校对的稿件内容相关的比较权威的其他图书 包括工具书 来进行具体的校对工作 他校法常与本校法交叉运用 他校法的功能在于释疑 通常用于解决引文 数据 习语 术语 公式 日期之类的异同问题 理校法陈垣说 所谓理校者 遇无古本据 或数本互异 而无所适从之时 则须用此法 理 即推理判断 理校 即通过推理分析作出是非判断 在本校发现矛盾而又无他书可供参照时 便只能通过推理分析来判断是非 并提出疑问 由编辑部门解决 理校也常与本校结合使用 理校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必须是学有所长 知识面较广的校对人员才可运用 负责容易出现 以不误为误 或 以误改误 的差错 校对方法比较对校法主要用于校异同 即消灭排版差错 要求从校样与原稿 或前次校样 的对照中分辨出它们的异同 主要依靠校对人员的视觉分辨能力 本校法 他校法 理校法主要用于校是非 也有校异同的因素 即着重于在检查校样的同时发现原稿的差错 主要依靠校对人员的丰富经验和广博知识 校对要求校对的要求与校对的职责和功能是统一的 查出校样与原稿在内容和格式批注方面的不相符合之处 予以订正 即校异同 对照原稿仔细查看校样 是校对工作的基本要求 发现原稿上存在的错讹或格式批注疏漏 提请编辑解决 即校是非 凭借自己的学识并善于作综合判断才能做到 是校对工作的较高要求 校对要求校对人员应在确保校样与原稿一致的基础上 注意发现原稿在政治性 思想性 科学性 知识性等内容方面的差错 以及在语言文字表述 图表公式排列 体例格式统一 字体字级批注等方面的差错 及时负责地提请编辑部门解决 校对人员应该在校样上使用国家标准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GB T14706 1993 所规定的规范校对符号 以准确传递信息 方便编辑人员核正和改样人员改正 校对操作程序校对工作的基本操作工序包括 初校 二校 三校 通读 誊样 核红 文字技术整理等各环节 誊样又称 过红 过录 一般是把副样 著译者看的校样和编辑看的校样 上所修改的文字 符号等誊录到正样 校对者的校样 上 如果正样改动少 副样改动多 也可以将正样过录到副样上 誊样时对改动部分不是简单地过录 还要判断改动是否合理 若有疑问 则提请责任编辑解决 有时因校样改动较大 如删去篇幅较大的图表 或增加大段文字 公式 图注等 要变动版面 就要精心安排 调整版面 尽可能地减少捅版 并保持版面美观 誊样工作一般由责任校对负责 核红又称 对红 复红 即检查核对前次校样上色笔批改之处在后次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 核红分校次间核红与付印清样核红两种 校次间核红是将初 二校校毕由编辑审改后退厂改正的校样 与工厂改好后的校样进行核对 一般由三校人员在核对原稿前进行 付印清样核红是将三校 通读完毕由编辑审改后退厂改正的校样 与工厂改好的校样进行核对 校正其未改或错改之处 一般先由专人核对一次 再由责任校对 或其他把关的校对人员 复核一次 页码或版面如有变动 要检查目录 书眉 索引中是否已作相应改动 在计算机排版的付印清样中 尤要注意仔细核对 有时前样并无错 后样却可能会因计算机兼容性不够好或者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错误而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谬误 一旦发现一处 就一定要作全面检查 看是否还有其他的差错 胶片核对 看片样 按照付印清样输出的胶片 必须再与付印清样核对一次 以防止在出片过程中由于机器原因或操作人员失误而出现差错 核对的方法是 把胶片覆在清样上逐行 逐段比照 这项改正既可以由责任校对进行 也可以由出版科的责任技术编辑进行 校对基本流程模式连校模式初校 作者自校 二校 三校 誊样 技术整理 退厂改样 核红 通读 技术整理 退厂改样 清样核红 付印分校模式初校 作者自校 二校 誊样 技术整理 退厂改样 核红 三校 通读 技术整理 退厂改样 清样核红 付印 校对通读连续模式初校 作者自校 二校 三校 通读 誊样 技术整理 退厂改样 清样核红 付印人机结合校对模式是计算机运用于出版业后所形成的模式 原稿载体不同 具体流程也有所不同 故而一般可再分为纸质原稿方式和电子原稿方式两种 5 了解文字技术整理的意义 文字技术整理 简称 技术整理 整理 是指由责任校对主要从体例 格式方面检查和整理全书 刊 校样 意义是 一 弥补版式设计人员的疏漏 二 改正排版造成的差错 三 防止多人校对时产生的不统一 6 掌握文字技术整理的要求 一 核对相关文字 二 检查版面格式 三 处理标题 四 检查图片 五 整理表格1 表格转行2 栏头互换3 表格跨面或接排和合表续表 六 检查复核校改之处 7 掌握原稿 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与查改差错的方法和技巧 原稿 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1 一 内容差错 05年教材已取消下面的三点内容 1 政治性差错2 知识性差错3 事实性差错 原稿 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2 二 汉字差错1 错字 笔画 结构写得不合标准的字 又称 破体字 P196 1 增加笔画 2 减少笔画 3 错误简化部件 原稿 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32 别字 误用的字 即该用甲字却用了乙字或反之 P197 1 音同形似 如 和霭 蔼 稠 惆 怅 2 音同形不同 如 再接再励 厉 渲 宣 泄 3 音近形似 如 给于 予 气慨 概 4 音近形不同 如 再 在 乎 查 察 言观色 5 形似音不同 如 沾 玷 污 遂 逐 渐 原稿 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43 多字 这是一个词语中多出了一字 如 黄帝内经 错成 黄皇帝内经 4 漏字 这是一个词语中漏了一字 如 洋洋得意 错成 洋得意 5 错分字 这是一个字分成了两个字 如 知 错分为 矢口 原稿 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56 错合字 这是两个字变成了一个字 如 女生 错成 姓 7 颠倒字 这是两字次序颠倒 如 儿女 误为 女儿 郎中 误为 中郎 上述多字 漏字 错分字 错合字 颠倒字的现象 都是因为著译者笔误或录入员打字失误所致 需要校对人员通过校异同和校是非而辨别改正 原稿 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68 简化字 异体字和繁体字对应使用不当 1 在简化字本中除了人名 地名之外的地方夹杂使用一些繁体字或者异体字 2 因不了解人名和地名中简化字 繁体字 异体字的使用规则 对于在简化字本中必须保留的繁体字 异体字未予保留 如将元代书画家赵孟頫 扬州八怪之一李鱓 北宋词人晏幾道 汉末哲学家徐幹等写成 赵孟俯 李鳝 晏几道 徐干 原稿 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78 简化字 异体字和繁体字对应使用不当 3 因不了解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对应规则 在将简化字本转为繁体字本时 将那些古代就有 现在作为简化字的传承字也全都改成相应的繁体字 如 长徵 征 人雲 云 亦雲 云 窗明幾 几 净 允準 准 萬 万 俟 等 4 因不了解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常常存在 一对二 一对三 的关系 在繁体字本中将所有简化字机械地一律按照 一对一 个规则转换 从而出现诸如 理發 髮 盡 儘 管 等错误 原稿 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8 三 汉语语言差错1 误用词语 两个相近的词语 因含义相似而被互相替代使用 1 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词语被互相替代使用 2 概念意义相同但修辞色彩区别很大的词语被不当地互换使用 原稿 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9 三 汉语语言差错2 词形选用不当3 误用成语4 语法差错 原稿 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10 四 字母差错1 大小写差错2 分写或连写差错3 转行差错4 字体差错5 标音符号差错6 上下位置差错 原稿 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11 五 数字及量和单位差错1 数字用法方面常见的差错P2012 量和单位使用方面的常见差错P202 六 标点符号差错常见的标点符号差错有 一逗到底 长句无逗 顿逗不分 错加顿号 如相邻的数字连用表示一个概数却用顿号隔开 引文末尾标点位置混乱 省略号与 等 等等 并用 书名号使用范围扩大化 如对商品 商标 课程 证件 单位 组织 奖项 活动 展览 集会 称号等也用书名号 原稿 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12 七 图 表 公式和算式差错1 图片差错2 表格差错内容差错格式差错3 公式和算式差错 原稿 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13 八 版面格式差错1 全书各个部分的规格 体例不统一 相同级别的引文 注文 标题的字体字级不一致 2 目录中的标题 作者名 页码与正文不一致 索引与正文页码不一致 注释的注文与注码不对应 3 书眉 中缝与正文章节标题文字不一致 或者未按双面所排标题的级别应高于单面的规定排书眉 中缝 4 全书标题的字体 字级 占行 位置未体现隶属关系 较长标题转行时割裂了词汇 产生了歧义或相反义 有 背题 或单行成面现象 查改差错的方法和技巧1 一 联系字义 字音辨别字形1 联系字义来区别字形2 联系字音来辨别字形 1 根据字音声母来判断字形正误 2 根据字音的韵母来判断字形正误 3 根据汉字的正确读音来判断字形正误 查改差错的方法和技巧2 二 善于联想思维1 接近联想2 相似联想3 对比律联想4 关系联想 查改差错的方法和技巧3 三 留心四角相同而中间不同的字 四 善于识辨潦草字1 揣测2 比较3 意会 五 勤于查阅工具书及有关规范 六 大胆质疑 8 熟悉计算机排版校样出错的特点 一 拆分字根差错导致别字 二 击键差错导致别字 三 出现错字的概率增高 四 前校样对而后校样出错 五 简化字 繁体字转换差错 六 计算机系统不兼容出现差错 9 了解校对软件及其应用的知识 校对软件的基本操作1 打开待校文件2 进行校对参数的设置3 开始校对先校后改边校边改 校对软件的优势1 校对范围广 查错率高 2 校对速度快 功能多 3 开放性能好 校对软件的缺点误报率高不能校是非毕竟这是一种比较 死板 的电子系统 辨错功能的多少和强弱完全取决于人们事先所输入资料的多少和正误 如果事先没有输入相应的资料 校样上的有关差错 它就辨别不出来 如果事先输入的资料有误 那么辨别也会跟着出错 目前的校对软件仅适用于一般的普及类 社科类书刊 而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书刊 如古籍 科技书刊 和一些语法现象较复杂的文艺类稿件 就常常显得无能为力 屏幕上常常会出现一片 红 即表示疑问点 的现象 反而给校对人员增添麻烦 10 了解人机结合的校对方式 人校和机校的相结合可以实现最佳的校对模式 纸质原稿的人机结合校对模式人工初校 技术整理 誊样 退厂改样 核红 计算机二校 人工三校 人工通读 退厂改样 清样核红 付印人工初校可核对原稿及进行全书的技术性整理工作 以避免计算机校对时因差错太多而误报率过高 人工三校和通读则可以起到最后把关的作用 电子原稿的人机结合校对模式计算机一校 主要校文字性差错 人工二校 主要校是非 技术整理 退厂 或退责任编辑 改样 核红 计算机三校 主要校改动后的差错 人工通读 退厂 或退责任编辑 改样 清样核红 付印 电子原稿校对特点操作过程无纸化 校是非 上升为主要功能 通读 成为主要手段文字技术整理难度增加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一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二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三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四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五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六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七 校对符号应用实例 2002年试题讲解 单选题16 校对是根据原稿或定本 核对校样 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 A 作出修改 进行加工B 订正差错 提出质疑C 改正错字 消除疑点D 找出差错 加以改正B 2002年试题讲解 单选题17 在通常情况下 校对操作程序的基本模式有三种 它们是 A 连校模式 通读模式 校订模式B 分校模式 通读整理模式 订正模式C 连校模式 分校模式 校对通读连续模式D 连校模式 分校模式 校订整理模式C 2002年试题讲解 多选题57 校对的基本功能是 A 校原稿B 校异同C 校清样D 校是非E 校疑问BD 2002年试题讲解 多选题58 现代校对工作的实践 除了运用四种基本方法外 还创造了新的校对方法 它们是 A 核红B 计算机校对C 技术整理D 誊样E 人机结合校对ACE 2002年试题讲解 综合题84 请通读下面一段文字 纠正其中的错误 明代未年 在反对文字覆古主义逆流的斗争中 以李贽 袁宏道 郎中 为首的公安派功不可默 袁中郎反对 文必秦汉 诗必胜唐 的主张 大声急呼 提倡舒发性灵 认为作诗作文 只要独抒巳见 便是嘉作 他晚年不得志 钟情山水 琅跻江湖 放荡形赅 有人还说他曾出境到印度 香港 越南 台湾等国游玩云 2003年试题讲解 单选题11 一人读书 校其上下得谬误 的含义是 A 用朗读的方法校对B 检查图书成品的编校质量C 由一人包揽一种书的校对D 通过通读 发现前后内在矛盾 进而作出是非判断D 2003年试题讲解 单选题12 付印清样核红时 如页码或版面有变动 要检查 是否已作相应改动 A 目录 章节名 索引B 书眉 表格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 目录 书眉 索引D 书眉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章节名C 2003年试题讲解 单选题13 计算机排版中 如要将简化字转化成繁体字 往往会出现类似将 的错误 A 前赴后继 转换成 前赴後繼 B 后来居上 转换成 後来居上 C 前后呼应 转换成 前後呼應 D 皇天后土 转换成 皇天後土 D 2003年试题讲解 多选题46 责任校对的职责是 A 参与各校次的校对B 登记各校次人员的工作量C 负责通读校样D 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E 负责一本书的校对组织工作 做好校样的流转 登录 归档工作ACD 2003年试题讲解 多选题47 对校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包括 A 本校B 点校C 读校D 平行点校E 折校BCDE 2003年试题讲解 多选题48 使用计算机排版后 据文字稿排出的校样上可能出现的字母差错包括 A 大小写差错B 字母头脚颠倒C 分写或连写差错D 遗漏字母E 字母左右反转ACD 2003年试题讲解 综合题74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文初校样 请运用理校法纠正其中的各种错误 并直接在短文上作出修改 20世纪八十年代初 改革开放之风吹绿神洲大地 敦煌学也同别的学科一样 从谩长的寒夜中苏醒过来 一批中青年学者们脱颍而出 在不长时间内出版了大量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著作 如 敦煌学五十年 敦煌话语 敦煌学近况 等等 斐声中外 事实胜于雄辨 外国同行不能刮目相看了 2004年试题讲解 单选题11 三校一读 制度中的 三校 是指 A 作者 编辑 校对共同参与校对B 编辑人员校对 校对人员校对 计算机校对C 由不同校对人员进行三次校对D 由一名责任校对校读三次C 2004年试题讲解 单选题12 对校法的具体操作方式有点校 平行点校 读校四种 A 编校B 折校C 他校D 理校B 2004年试题讲解 单选题13 书稿中的别字指的是 A 繁体字B 笔画 结构写得不正确的字C 异体字D 误用的字D 2004年试题讲解 多选题46 关于本校法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这是在通读校样时采用的方法B 要通过对本书前后 左右的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C 须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 对疑点通过推理分析作出是非判断D 责任校对利用本校法查出讹误后 应在校样上及时改正E 须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 先看原稿 后看校样 逐字逐句进行校对AB 2004年试题讲解 多选题47 计算机校对软件的优势在于 A 校对范围广 查错率高B 校对速度快 功能多C 开放性能好D 既能校异同 又能校是非E 有可能将错误之处认作正确 但不会将正确之处认作错误ABC 2004年试题讲解 多选题48 计算机排版时 如果计算机系统不兼容 容易出现 等错误 A 个别文字变成乱码B 音同形似的别字C 字体或字级变更D 一些符号变形E 文字头脚颠倒ACD 2004年试题讲解 综合题74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文稿初校样 请通读并纠正其中的错误 著名画家达 芬奇出生于一四五二年 前半生际迂坎珂 怀才不遇 直到43岁时 才有一个公爵让他去给一所修道院的饭厅画装饰画 这是一件举足轻重的活计 一个普通的匠人即可完成 但是他却顷尽全力去创作 经常一连三 四天画到暮色沉沉也不肯从脚手架上下来 这幅创作于十四世纪未的璧画 就是现今人所周知的 最后的晚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