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97542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中的色素只有叶绿素能够溶解在层析液中B. 构成叶绿素的镁和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C. 红光、蓝光和紫外光均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水的光解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无法合成引起的【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及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细胞中的无机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详解】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在层析液中,只是溶解度不同,A错误。叶绿素含有镁元素,但是不含铁,B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紫外光不能被吸收。C错误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无法合成或合成减少引起的,D正确。【点睛】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率不同。2.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措施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A. 增加光照强度 B. 减小昼夜温差 C. 延长光照时间 D. 提髙C02浓度【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意在考查的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详解】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增加有机物的制造,提高产量, A正确。适当提高白天温度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夜间温度有利于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增大昼夜温差可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产量, B错误。延长光照时间,即延长光合作用的的时间,可以提高有机物的产量, C正确。提髙C02浓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D正确。【点睛】产量实际上是作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因而应该从有机物的制造和消耗两个角度分析问题。3.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在叶绿体中H的含量相对稳定,在a点时突然停止供给 CO2,下列曲线能表示叶绿体中H含量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氢;暗反应有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连续过程。【详解】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暗反应停止,于是暗反应对H的消耗减少,H的含量会增加,但其积累又会抑制光反应,所以H的增加减慢,含量又趋于稳定,选D 。【点睛】要有系统和平衡的思想:光反应和暗反应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暗反应减慢,对光反应产物的消耗减少,光反应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反应反应速率,最终达到新的平衡。4.下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A、B、C、D表示叶绿体的结构,示有关物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C5的含量会降低B. CO2进入叶绿体后,通过固定形成物质C. 参与光合作川的酶位于图中的A和C部分D. 用14C标记CO2可在中测到较高放射性【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光合作用的结构、物质变化及相关物质含量变化的分析,意在考查分析图表和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生成的ATP和氢减少,短时间内暗反应中C3还原生成的C5减少,而此时二氧化碳固定对C5的消耗仍在进行,所以C5的含量会降低,A正确。根据图示是糖类,CO2进入叶绿体后,通过固定形成的物质是C3,B错误。光合作用发生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因此相应的酶位于图中的A和B部分,C错误。是氧气,是光反应产物,是糖类,用14C标记CO2可以在中测到较高放射性,但不能在中检测到放射性,D错误。【点睛】光合作用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既有产生又有消耗,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分析其含量变化要从来源和去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5.恩格尔曼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白光束对水绵细胞的不同部位(如图中a处)做点状投射,发现好氧细菌明显分布在叶绿体被光投射处;若将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带状叶绿体的周围。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空气和自然光线对实验结果有影响B. 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C. 用白光束做点状投射目的是形成对照D. 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为叶绿体【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提高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对实验结果检测和分析的能力。【详解】好氧细菌进行有氧呼吸,空气中氧气会影响其分布,而自然光线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影响细菌的分布, A正确。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以此得知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用白光束做点状投射形成了见光与不见光的对照,C正确。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场所为叶绿体,D错误。【点睛】注意总结该实验的巧妙之处:用好养细菌检测氧气的产生部位;点状照射易形成明显的对照;水绵的叶绿体大。6.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 a过程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过程中B. 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C. b、c过程细胞遗传信息执行的情况不同D. a、b、c过程遗传物质一般不会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分析图表、把握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详解】a过程实现了干细胞的自我增殖,个体发育过程中都有发生,A错误。b、c过程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说明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B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遗传信息执行的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细胞分裂和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D正确。【点睛】干细胞在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之外,也有部分子细胞不分化,继续进行分裂,从而实现了干细胞的自我增殖。7.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特有的特征是A. 间期,中心粒进行复制 B. 前期,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 D. 末期,细胞板形成细胞壁【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详解】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A错误。 植物细胞在前期从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B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也排列在赤道板 ,C错误。细胞分裂末期,在高尔基体的参与下,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D正确。【点睛】两个区别:一是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不同,植物细胞靠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靠中心体发出星射线;二是末期细胞质的分配方式不同,植物细胞靠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靠细胞膜缢裂。8.人在胚胎时期,要经历有尾的阶段,后来尾部消失,这是发生了A. 细胞凋亡 B. 细胞衰老 C. 细胞分裂 D. 细胞分化【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细胞生命历程中的细胞凋亡的知识,以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详解】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利于个体完成发育,有积极意义。选A。【点睛】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死亡过程。9.下列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A.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C. 蜥蜴受攻击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D. 胡萝卜组织块经离体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详解】种子是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不属于体现细胞全能性的体现,A错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是两个生殖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是生殖现象,B错误。蜥蜴受攻击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是动物器官再生现象,不是体细胞发育成个体,C错误。胡萝卜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发育成新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D正确。【点睛】判断是不是体现全能性要把握两个要点:是不是体细胞;是不是发育成了个体。10.下列不属于细胞衰老的特征是A. 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 B. 线粒体数量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C. 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D. 细胞股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只要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即可正确答题。【详解】衰老细胞的特征有: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糖蛋白减少是癌变细胞的特征,选A。【点睛】衰老细胞和癌变细胞的特征易混,注意比较记忆。1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一般步骤是( )A.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 解离染色漂洗制片C. 染色解离漂洗制片 D. 漂洗解离染色制片【答案】A【解析】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一般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正确,B、C、D均错误。12.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计划防疫工作,规定新生儿必须在六个月内三次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疫苗后的应答反应是A. 浆细胞能在血液中长期保留 B. 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C. 效应T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 D. 吞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对免疫预防知识的理解。接种疫苗是免疫预防的主要措施,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使人体获得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能力。【详解】浆细胞不在血液中循环,它们在生存的2-3天时间里存在于脾、淋巴结的相应组织结构处,A错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B正确。吞噬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 C 错误。 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D错误。【点睛】疫苗通常是被灭活的病原体,没有侵染细胞的能力,所以引起的免疫反应主要是体液免疫;多次接种疫苗可以通过二次免疫强化免疫能力。13.运动员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机体A. 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导致口渴B. 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C. 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显著升高D. 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靠你脑激素分泌【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详解】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口渴,A正确。剧烈运动时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由于血浆中有PH缓冲液,血浆pH不会显著下降,B错误。产热大于散热时,机体可以通过体温调节保持体温相对稳定,不会显著升高,C错误。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下丘脑对抗利尿激素的分泌,D错误。【点睛】剧烈运动可以引起内环境多方面的变化和调节:产热增多引起体温调节;渗透压升高引起水平衡调节;产生乳酸增多引起PH调节。应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14.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是,是传入神经B. 刺激C处产生兴奋,处膜外电位将发生正负正的变化C. 兴奋传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 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突触的方向可知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则是效应器,图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A项正确;刺激图中C处,兴奋传到,引起由静息状态转变成为兴奋状态,最后再回复到静息状态,所以处膜外电位将发生正负正的变化,B项正确;为突触前膜,兴奋传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项错误;为突触后膜,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D项正确。15.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芽和幼叶A. 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 能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C. 能储存较多的ATP D. 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对的理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产生和运输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详解】扦插的枝条生根后才能成活,生长素有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而插条上的芽和幼叶可以将色氨酸经过代谢转变成生长素,因而可以促进插条的成活,选B。【点睛】生长素是激素,生理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不参与代谢也不提供能量。16.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不同器官P点对应浓度值不同B. 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大于PC.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D. 若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识图和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图中横线表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P点是生长素作用的最适浓度;当浓度小于P时,随着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当浓度大于P时随着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当浓度大于M时表现为抑制。【详解】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这与植物器官的种类有关。因此植物不同器官P点对应浓度值不同,A正确。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利用生长素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的生长,从而杀死杂草。生长素浓度应大于M, B错误。由图可知,当浓度在P点两侧时,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C正确。由于顶叶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侧芽运输,从而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大造成生长被抑制。所以若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M ,D正确。【点睛】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与生长素浓度、器官的种类和细胞的成熟程度有关;曲线图类似抛物线时,不同的横坐标值可以对应相同的纵坐标值。17.某生物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乙烯对果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不正确的是 A. 实验结果说明乙烯能调节细胞的呼吸速率B. 随着乙烯浓度减小,达到呼吸峰的时间延长C. 随着乙烯浓度增大,呼吸峰值不断增大D. 实验的自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时间【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图表的理解及与相关知识结合在新的题境下的创新应用能力。【详解】由图可知,随着乙烯浓度的增大,呼吸作用到达峰值的时间变短,但峰值的大小不变。因此A、B正确,C错误。除了乙烯浓度影响呼吸作用之外,随着时间的变化好速率也在改变,所以乙烯浓度和时间都是自变量,D正确。【点睛】坐标图的横坐标是自变量;当有多个曲线时,标注曲线差异的量也是自变量。18.关于“探究生长索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做预实脸时需设置组用蒸馏水处理插条的实验作对照组B.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需要取多只插条C. 植物材料的种类、生理状态、处理时间要尽量做到一致D. 沾蘸法适用于较低浓度溶液及空气湿度较大、遮阴环境【答案】D【解析】【分析】以“探究生长索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为背景考查实验的原则、变量控制和预实验等知识,意在考查实验能力。【详解】在对照试验中,为了便于体现自变量的作用效果,即使是预实验也要设置对照组,A正确。实验中为了避免因数量少而造成的偶然性对实验的干扰,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需要取多只插条,B正确。植物材料的种类、生理状态、处理时间是实验的无关量,无关量应保持相同,要尽量做到一致,C正确。由于沾蘸法使插条和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接触时间短,枝条上附着的生长素较少所以溶液浓度较高为好;浸泡法需在空气湿度较大、遮阴环境中处理,D错误。【点睛】无关量通常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环境条件、实验材料和用具的属性、自变量作用时间。19.下列关于下图植物中生长素合成、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的解释合理的是A. 单侧光影响生长索的合成B. a处合成的生长索通过极性运输到达根尖C. 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bcdaD. 根部顶端优势与横向运输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植物生长素合成、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知识和应用相关知识解释有关生长现象的能力。【详解】单侧光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影响生长素的运输不影响合成,A错误。a处合成的生长素可以通过极性运输到茎的相关部位,如侧芽,不能达到根尖,根部生长素主要由根尖合成,B错误。顶叶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而顶叶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根据侧芽的生长的受抑制情况可知浓度高低依次是bcda, C正确。根部顶端优势是由于根尖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向侧根积累,使侧根生长慢,而根尖优先生长,与横向运输无关,D错误。【点睛】植物的生长方向是形态学上端。植物的地上部分向上生长,所以上部是形态学的上端,下部是形态学下端;地下部分向下生长,所以上部是形态学的下端,下部是形态学上端。20.下面关于动植物激索分析比较,正确的是选项比较项目植物激素动物激素A合成部位专门器官专门器官B化学本质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C作用部位特定部位特定部位D运输途径极性运输体液运输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在合成部位、作用部位、分子大小、运输特点等方面的异同,意在考查通过比较总结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详解】植物激素由一定的部位产生,没有专门的器官;动物激素有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A错误。动物激素也有小分子,如甲状腺激素,B错误。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都是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的,C正确。植物激素可以极性运输,在某些组织也可以非极性运输,D错误。【点睛】易错点:动物激素不都是蛋白质。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是脂质,都不是生物大分子。21.下图代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某些阶段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面对其分析正确的是A. 产生的H可在过程中将丙酮酸还原B. H经转移到水中不需要氧气参与C. ADP形成ATP发生在过程D. 过程产生的H是相同的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的能力。【详解】是水的光解,产生的H可在暗反应即过程中还原C3化合物,A错误。 H经转移到水中的过程是氧气和H反应的过程,B错误。ADP形成ATP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无氧呼吸作用第一阶段、有氧呼吸全过程,即过程,C正确。过程产生的H不是相同的物质,前者是NADPH,后者是NADH,D错误。【点睛】易错点: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的H是不同物质。22.从阳生和阴生两种植物上各取一片生理状态相同的叶片,分别放在两个密闭透明盒子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放氧速率的数据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光强mol光子/(m2s)0102550100250500600放氧速率molO2/(m2s)叶片A-20-10-5-15152828叶片B-2-0.51.536101211A. 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取自阴生植物的叶片是BB.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中NADPH、氧气的生成C. 光照强度为50mol光子/(m2s)时,叶片A产生的氧气量小于叶片BD. 光照强度600mol光子/(m2s)时,叶片A放氧速率主要受C02浓度限制【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详解】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叶片A比叶片B在强光下净光合作用强,因此A植物更适应强光环境,A是阳生植物,B 是阴生植物,A正确。NADPH、氧气是光反应的产物,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它们的生成,B正确。无光时氧气的释放代表呼吸作用,有光时代表净光合作用,氧气的产生代表总光合作用。光照强度为50mol光子/(m2s)时,叶片A产生的氧气量为201=19molO2/(m2s),叶片B产生的氧气量为3+2=5molO2/(m2s),所以叶片A氧气产生量大于叶片B氧气产生量, C错误。.光照强度大于600mol光子/(m2s)时,叶片A释放氧速率的限制因素肯定不是光照强度,主要受C02浓度或者其它因素影响,D种正确。【点睛】注意两个关键:阴生植物适合在弱光下生长,阳生植物适合在强光下生长,净光合作用可以代表生长;弄清各个指标所代表的生理作用:气体的释放或吸收、有机物的积累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氧气的产生、二氧化碳的固定、有机物的制造代表总光合;无光时为呼吸作用。23.下图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细胞中含有8个姐妹染色单体B. 该细胞中染色体自始至终成对存在C. 该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前一时期的两倍D. 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的能力。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的分裂,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都是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所以该图是有丝分裂后期。【详解】细胞中着丝点已经分裂,因此不含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细胞是有丝分裂,因此一直都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自始至终都成对存在,B正确。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着丝点分裂后,一条染色体只有一个DNA分子,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D正确。【点睛】首先看细胞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有则不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再看有没有联会或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有则是减一,没有则是有丝分裂。24.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 形成姐妹染色单体 B. 染色体数目加倍 C. 着丝点数目不变 D. DNA数目加倍【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变化。有丝分裂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并且细胞进行适度生长。【详解】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B错误。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着丝点,因此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DNA复制使其数目加倍,D正确。【点睛】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的原因和时期都不同。前者是因为间期的复制,后者是因为后期着丝点的分裂。2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Na+ B. 葡萄糖 C. C02 D. 血红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功能。凡是分布在细胞外液中或靠细胞外液运输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成分。【详解】Na+ 主要分布于血浆中,血浆是内环境的一部分,A正确。血糖即分布在血浆中的葡萄糖, B正确。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C02靠血液运输,因此是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成分,是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关键物质,不是内环境成分,D错误。【点睛】易混点: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前者分布于血浆,后者分布于红细胞。26.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类物质不能通过1进入C液B.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C液减少C. 1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D. 若3为肝细胞,D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E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组成的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组织液(C)、血浆(A)和淋巴(B)等。【详解】激素类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再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A错误。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更多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因此会引起C即组织液增多,B错误。1结构是毛细血管壁细胞,内有血浆外有组织液,C正确。肝细胞在血糖浓度高时可以把葡萄糖合成肝糖原,根据血流方向,此时D处高于E处;在血糖浓度低时,肝细胞也可以把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根据血流方向,此时D处低于E处,D错误。【点睛】图中血管和淋巴管的识别,淋巴管是盲管;肝细胞是葡萄糖的中转站,如何影响血糖浓度取决于不同情境。27.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 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B. 饮食过咸,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 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 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内环境的稳态及稳态的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调节能力范围时,稳态就会失调。【详解】血液中钙盐是内环境的成分,因此它不足时引起的肌肉抽搐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A正确。饮食过咸,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减少水分通过尿液的排出,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T淋巴细胞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因此它的增殖和分化不是内环境稳态问题,C错误。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细胞代谢产热增加,体温恢复稳定,正常情况下可以维持稳态,D错误。【点睛】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是稳定不变的,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稳态是相对的稳定。28.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器官等处B. 在寒冷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C. 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D. 在炎热环境中,立毛肌收缩,代谢减弱【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体温的稳态和体温稳定的调节机制,意在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详解】体表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等处,体内温度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等处,A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体表散热加快,使体温降低。在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减少散热,有利于体温稳定,B正确。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C正确。在炎热环境中,体表散热减慢,体温升高。在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立毛肌舒张、代谢减弱从而使产热减少,有利于体温稳定,D错误。【点睛】体温调节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如何变化,可以从环境引起的体表散热的改变情况出发进行分析。若环境的改变造成体表散热增加,则通过体温调节机体的散热应减少而产热增加;反之,则产热应减少而散热增加。29.下列关于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多数神经细胞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Na+内流B. 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形成与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有关C. 人体内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可双向传导D.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突触结构的传递机制,进而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利用知识解释相关现象的能力。【详解】神经细胞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依赖于是钾离子外流,A错误。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刺激时,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人体内神经冲动在整个反射弧中传导也是单向的,C错误。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D错误。【点睛】难点:电位的形成和变化与两个方向的带电粒子的移动有关。外界刺激引起带电粒子跨膜运输,从而引起受刺激部位的电位变化;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的电位差引起膜同侧带电粒子的移动,产生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再刺激临近部位的带电粒子进行跨膜运输。如此循环,兴奋依次传导。30.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不影响激素的分泌B. 激素除了传递信息,还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D. 激分子弥散在体液中,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详解】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时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A错误。激素的作用是传递信息,调节生命活动,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也没有催化作用,B、 C错误。激素分子弥散在体液中,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是因为只有靶细胞上有相应激素的特异性受体,D正确。【点睛】易错点: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但只作用于特定的细胞,只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传递信息。31.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T细胞能识别抗原,只参与细胞免疫过程B.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促进浆细胞的增殖分化C. 浆细胞受抗原刺激,能增殖分化成记忆B细胞D. 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淋巴细胞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通过比较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详解】T细胞也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淋巴因子,A错误。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浆细胞不识别抗原,也不能增殖分化,只能分泌抗体,C错误。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之裂解,释放抗原,D正确。【点睛】易错点:免疫细胞中只有浆细胞不识别抗原;T细胞既是细胞免疫的主力军,也参与体液免疫。32.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HIV侵入人体的途径包括与艾滋病患者拥抱、握手和共同进餐等B. HIV侵入人体后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是多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C. HIV破坏人体的T淋巴细胞,因此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D. 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艾滋病的发病原理和预防措施,并普及卫生保健知识。【详解】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A错误。HIV侵入人体后,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使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能力,患者常常死于多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B正确。HIV破坏人体的T淋巴细胞,使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能力,因此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C错误。HIV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因此也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点睛】艾滋病既是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也是免疫缺陷病。由于HIV破坏人体的T淋巴细胞,机体丧失的不仅是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也几乎全部丧失。33.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 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C. 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可以通过“激素E内分泌腺D”,使其恢复正常D. 内分泌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以通过“D激素神经系统”实现【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神经和内分泌对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的理解,进而考查不同情境下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统的能力。【详解】饭后,血糖升高刺激下丘脑,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肝脏等器官,从而降低血糖,即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A正确。当人的手被针刺时,通过反射弧发生缩手反射,这是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即通过“外刺激AB”,使手缩回,B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可以反馈性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即通过“激素E内分泌腺D”,使其恢复正常,C正确。内分泌腺和神经系统相互影响,其中包括“D激素神经系统”,D正确。【点睛】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不一而足,有的是神经调节,有的是激素调节,有的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相互影响。34.科学家使用燕表胚芽鞘中段进行了如图实验,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中A会向左弯曲生长,乙中B不生长B. 甲、乙的对照实验可以证明生长素极性运输方向的规律C. 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胚芽鞘切段前后实验结果不同D. 将图中供应块与接受块的位置互换,实验结果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意在考查对知识理解和应用极性运输原理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详解】根据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的特点可知,甲中接受块中有生长素,而乙中的接受块不含生长素。甲中胚芽鞘放置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所以A会向左弯曲生长;乙中因接受块不含生长素,因此B不生长,A正确。甲、乙对照实验的结果:甲中接受块含有生长素,而乙中的接受块不含生长素,可以证明生长素极性运输方向的规律,B正确。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所以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胚芽鞘切段前后实验结果不同,C正确。将图中供应块与接受块的位置互换,则B会向左弯曲生长,A不生长,实验结果改变,D错误。【点睛】甲、乙实验的自变量是供应块和接受块在胚芽鞘切段上的位置的不同,因而实验结果可以证明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35.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长素和乙烯都能促进果实生长发育B. 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幼小细胞的纵向伸长C.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速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D. 植物根的生长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多种激素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多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生长素的运输特点,进而考查在比较中把握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的能力。【详解】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A错误。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B正确。生长素除了进行极性运输外,也能进行非极性运输,例如,成熟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正确。植物根的生长以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分裂、分化为基础,因此需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多种激素的调节,D正确。【点睛】易混点: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二、非选择题36.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代表各种物质,甲、乙代表两种细胞器。图2表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1、S2、S3代表有机物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增加膜面积主要是通过_,物质利用光能分解产生图1中_物质(填写图中序号)。(2)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则图1中“”的循环不能进行的原因是缺少_和_。(3)图2中B点时,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BD之间,C02的释放量为_(填“正值”成“负值”),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S2为_(填“正值”成“负值”),理由是_。【答案】 (1). 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2). (3). ATP (4). H (5). 甲和乙(叶绿体和线粒体) (6). 负值 (7). 正值 (8). 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及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识图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详解】(1)叶绿体增加膜面积主要是通过类囊体,物质是水,水利用光能分解产生氧气和H,是图中的。(2)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光反应无法进行,不能产生ATP和H,因而暗反应即图1中“”的循环不能进行。(3)图2中B点二氧化碳既不释放也不吸收,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因此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能产生ATP,相关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BD之间,C02的释放量为负值,即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S2为正值。【点睛】图2中的纵坐标大于零时表示释放二氧化碳,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等于零时表示既不吸收也不释放,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小于零时表示吸收二氧化碳,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弄清指标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37.科学以小麦胚穿鞘和向日葵下胚轴为材料对植物向光性进行如下探究:实验一 为了探究单侧光照射是否会导致小麦胚芽鞘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图中生长素含量较多的是_侧,原因是_。实验二 下表是科学家探究单侧光照射是否会导致向日葵下胚轴生长素和黄质醛分布不均匀的实验结果。生长素百分比黄质醛百分比弯曲的角度向光侧背地侧向光侧背地侧用单侧光照射前(黑暗)50.149.949.950.0直立生长用单侧光照射后50.050.065.535.5弯向光源15.1(1)由上述结果推测,黄质醛的生理作用是_。(2)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向日葵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弯曲是因为_。(3)单侧光如何导致黄质醛分布不均匀的,请作出假设:_。【答案】 (1). 背光侧(右侧) (2). 单侧光照射下,发生从向光侧向背光侧的横向运输 (3). 抑制生长 (4). 抑制物质(黄质醛)向光侧多于背光侧 (5). (单侧光导致)黄质醛由背光侧向向光侧发生了横向运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发现史中相关实验,意在考查把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实验材料中,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详解】实验一 由于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在假定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的前提下,图中生长素含量较多的是右侧。实验二(1)根据题意,向光侧黄醛多而背光侧少,植物向光弯曲,说明黄质醛抑制植物生长。(2根据实验事实可知,单侧光导致了黄质醛分布不均,向光侧比背光侧含量高。(3)假设是解释实验现象的可能的原因,一个实验可以有多种假设。参照教材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内容,可以做出如下假设:(单侧光导致)黄质醛由背光侧向向光侧发生了横向运输。【点睛】实验二解题的关键是类比教材关于生长素发现史中对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探索,分层次解释该题中的实验现象。38.下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请据图回答:(1)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_期,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最多有_条染色体。(2)图B中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包括完成_和S段进行的_。(3)A图DNA含量相当于处在C图的_阶段(填“2” “24”或“4”)。(4)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体外培养的细胞,图C中DNA含量为_(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答案】 (1). 中 (2). 8 (3).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 DNA分子的复制 (5). 4 (6). 2【解析】【分析】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借此考查识别图和图文转换的能力。【详解】(1)图A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因此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该动物一个细胞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染色体数目最多,有8条。(2)图B中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包括完成蛋白质的合成和S段进行的DNA复制。(3)A图DNA已经复制,含量加倍。C图表示正常DNA为2的细胞的分裂。因此相当于处在C图的4阶段(4)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体外培养的细胞,则DNA不能复制,数量不能加倍,因此图C中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点睛】细胞分裂图的识别主要根据染色体的特征,坐标图的判断主要根据DNA数量变化规律。39.临床研究发现,某些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明显升髙,而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降低。回答下列问题:(1)TSH由_细胞分泌,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甲状腺,这是因为甲状腺细胞具有_。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提髙细胞的_,从而使机体产热增加。(2)从分子水平分析,细胞癌变是_和_突变的结果。(3)有研究表明,TSH能促进甲状腺癌细胞的生长。医生常建议患者适当补充甲状腺激素以预防术后复发。从TSH和甲状腺激素关系的角度分析,医生提出此建议的依据是_。【答案】 (1). 垂体 (2). TSH的受体(相应的受体/特异性受体) (3). 代谢(物质氧化分解/有机物氧化分解/呼吸)速率 (4). 原癌基因 (5). 抑癌基因 (6). 甲状腺激素堪多,会抑制TSH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解析】【分析】以甲状腺癌为背景综合考查癌变的机理、激素分泌的调节和激素生理作用等知识,进而考查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1)TSH由垂体细胞分泌。激素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这是因只有靶细胞上有相应激素的特异性受体。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使机体产热增加。(2)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3)TSH能促进甲状腺癌细胞的生长,若能降低TSH的含量则可达到抑制癌细胞的作用,适当补充甲状腺激素使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偏高,会(负)反馈性抑制垂体分泌TSH,降低其含量,抑制癌细胞生长。【点睛】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素含量偏高时,会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从而保证激素含量的稳态。理解此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