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考苑)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含解析).docx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95929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考苑)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湘教考苑)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湘教考苑)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2019广东茂名模拟)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周官(周)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史记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答案C从材料信息看,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分封制,按照等级高低对诸侯分封大小不等的封地,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西周的疆域如何,排除A项;西周时期,周天子对地方控制相对松弛,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诸侯势力大小,排除D项。2.(2019河南八市测评)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D.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答案C据材料中“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等信息可得出分封制的实施扩大了周朝的疆域,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故C项正确。3.(2019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模拟)中国古代的女政治家,如西汉的吕雉、唐代的武则天等一直被看作是不正统的。但欧洲女性位居女皇、女王却很普遍。造成中西方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血缘宗法观念的影响B.女性独立地位的丧失C.女权至上传统的削弱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答案A相比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同时期的欧洲并没有类似中国这样严密和森严的等级制度,故中国仅有的几位女皇一直被看作是不正统的,而欧洲女性位居女皇、女王却很普遍,故A项正确。5.(2019湖南衡阳一模)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国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A.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B.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答案B从材料信息可知,晋献公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造成“晋国无公族”,使政权落入卿大夫手中,最终导致三家分晋。也就是说,晋国没有亲族的支持,导致卿大夫夺权,这说明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A项。材料信息强调公族对大宗的作用,无法体现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5.(2019湖北武汉模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如秦人征服巴蜀,开发西南;燕人北击东胡,开辟辽东和辽西;赵人“胡服骑射”,将势力推进到阴山;等等。各诸侯国的疆域变化()A.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空间B.基因了周王室势力范围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体现了尊王攘夷的策略答案A根据材料“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可知疆域的变化使中华文明不断向外拓展,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礼坏乐崩,各诸侯国纷纷争霸兼并,故B项错误;各诸侯国的拓展疆域,进一步加剧了离心倾向,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称王,发动兼并战争,故D项错误。6.(2019湖南长郡中学周考)家庭文化的礼俗性是指家庭共同体依照世代相传的习俗习惯来维持秩序。礼俗实际上外化了家族共同体的秩序,调节着共同体中各个成员的关系,家族成员也根据礼俗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可见,家庭礼俗()A.协调了宗族内部的矛盾B.有助于基层社会的稳定C.束缚了宗族成员的个性D.具备了国家法律的权威答案B“外化了家庭共同体的秩序,调节着共同体中各个成员的关系”表明家族礼俗能够把家族的秩序外化而形成社会习惯,有助于基层社会的稳定,故B项正确。7.(2018湖南怀化一模)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出身微贱的占26%;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出身微贱的占55%。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东周权力关系变化C.贵族政治彻底结束 D.官僚政治已经形成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从春秋到战国,在政治上活动的人“出身微贱的”比例迅速上升,这反映了当时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权力关系发生变化,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百家争鸣,故A项错误;C项中的“彻底结束”与史实不符,排除;官僚政治形成于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D项错误。8.(2018山东烟台二模)春秋时期盛行盟誓活动,有周王与诸侯间的盟誓、诸侯间的盟誓,也有卿大夫间的盟誓。盟誓时往往举行庄严的仪式,杀牲歃血,宣读盟辞,并记录为盟书作为相互约束的依据。这主要反映()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维护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答案D春秋战国时盟誓不仅有诸侯与周王之间的盟誓,还有“诸侯间的盟誓”和“卿大夫间的盟誓”,这严重冲击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和维护等级秩序的礼乐制度,意味着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故D项正确。9.(2018河南商丘二模)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A.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B.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才干品德C.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D.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答案C古代推行郡县制注重的是政治稳定而非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B项是宗法分封制导致的,故B项错误;过于重视中央集权必然会造成对地方分权的忽视,故C项正确;国家统一是民族发展的必然和前提,故D项错误。10.(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从秦汉时期开始,地方官员任命实行流官制度,即地方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对流官制度认识正确的是()A.易导致官员之间的疏离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D.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治理答案A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流官制度下地方官员经常性流动,且地方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这样使地方官员之间不熟悉,易导致官员之间的疏离,故A项正确;流官制度可有效防止官员与当地势力联合勾结,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促进中央集权的建立,故B项错误;流官制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地方割据,并不能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故C项错误;流官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因地方官员经常性流动,对地方事务不够熟悉,地方官员之间疏离,因而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故D项错误。11.(2018河北保定模拟)据考证,战国之前的传世作品中均无“黄帝”的史料,之后始现“黄帝”之说,如传世的吕氏春秋史记等记载的历史皆从黄帝开始。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这说明()A.百家争鸣的兴起奠定了黄帝至尊的地位B.宗法制对这一共识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C.华夏民族皆源于黄帝的嫡亲血缘D.国家统一有助于血缘系统一体化的形成答案D从“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可知黄帝至尊地位确立是在秦汉时期,当时大一统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会血缘关系有促进作用,故D项正确。12.(2018山东青岛调研)秦始皇在位期间,共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移民主流之一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A.推动了秦代商业的发展B.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答案B秦朝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A项错误;将平民和罪吏徙于边境,能够为边疆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和技术,推动边疆开发,故B项正确;进行移民不会抑制土地兼并的问题,故C项错误;秦朝建立就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山西太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摘编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摘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6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10分)答案(1)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2)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现代”国家的典范。(3)原因: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等思想的传入;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14.(2018山西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摘编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示例二论题: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之风盛行,豪强左右政局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才能的下层平民得不到重用,社会平等性没有体现,政权持续腐败。唐朝开始全面推行科举取士,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下层民众的政治需求,推动了唐初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