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地理暑假补习班终结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如下图)。据此回答13题。1.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年份在芒种时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引起这种天气现象的是( )A. 蒙古高压 B. 江淮准静止锋 C. 亚速尔高压 D. 副极地低气压2. 谚语对农事活动有一定指导意义。我国部分地区流传“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对该农事活动具有明显指导作用的地区是( )A. 珠江三角洲 B. 柴达木盆地 C. 江淮地区 D. 渭河平原3. 太阳直射点纬度与芒种节气约相近的是( )A. 立夏 B. 小暑 C. 大雪 D. 小寒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完成46题。4. 图中PQ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约为( )A. 2200千米 B. 1000千米 C. 550千米 D. 500千米5. 此时( )A.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B. 图示地区日出的地方时早于6时C. 非洲最南端气候高温多雨 D. 北印度洋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6. 有关图中海峡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处于信风带,风急浪高 B. 位于海沟,地壳活动活跃C. 寒暖流交汇,鱼类丰富 D. 纬度较高,结冰期长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充足,气温较低时,大气中的水汽容易饱和凝结形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降低,这种天气现象就是雾。2017年12月13日到14日南京市出现一次特殊的双层浓雾天气现象。下图为此次浓雾出现前后不同高度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斜线柱表示2点前后雾的高度)。据此完成79题。7. 图示时间内,地面最低气温约为A. -0.5 B. 0.5 C. 4.5 D. 5.58. 据图推测,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地面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而成 B. 大气逆辐射强,水汽冷却凝结C. 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 D. 地面辐射冷却带动上层大气降温9. 两点钟后,上层雾和下层雾的变化应是( )A. 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变小 B. 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增大C. 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增大 D. 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变小2018年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国将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俄罗斯等国共同建设“冰上丝绸之路”。下图为北极东北航道示意图。据此回答1012小题。10. 下列因素中,对开辟“冰上丝绸之路”影响最小的是( )A. 航运安全 B. 全球变暖 C. 运输成本 D. 市场分布11. 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发表之时,原有航道中的( )A. 台湾海峡海水由南流向北,风急浪高B. 马六甲海峡正值旱季,海水由西北流向东南C. 索马里洋流自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寒洋流D. 直布罗陀海峡气候温和湿润,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12. 白皮书中说“中国不是北极国家但在地缘却是近北极国家,是利益攸关方”。这句话不能体现的地理学原理(原则)是( )A.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原理 B.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C.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D. 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科考队在大兴安岭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原始地貌为山前冲积扇前缘,土壤分为粗颗粒层和细颗粒层两种。土壤类型主要为淋溶黑钙土。但在背风坡海拔200米处(1223347E ,454501N)发现土壤变为栗钙土,并且该处地层的上部偏红,说明氧化铁(三氧化二铁)在该处富集。据此回答13-14题。13若土壤温度与铁元素的富集能力成正比,则土壤变为栗钙土的条件应为( )A. 高温多雨 B. 低温多雨 C. 高温少雨 D. 低温少雨14当地越靠近冲击扇的前缘方向,土层的变化情况为( )A. 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厚 B. 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厚C. 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薄 D. 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薄15.下图为祁连山区某小流域不同海拔植被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1516题。15该流域()A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B海拔越低荒漠所占面积比值越大C深居内陆,夏季气温高 D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16该流域内阴坡林地明显多于阳坡,主要原因可能是阴坡()A蒸发少 B温度高 C降水多 D坡度大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17. 图示洋流中( )A. 为暖流 B. 为寒流 C. 位于北半球 D. 位于南半球18. 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 洋流北部有大渔场 B. 洋流有降温减湿作用C. 洋流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 D. 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图示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921题。19.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20.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21.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xx,中国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预计到2025年,老龄人口数量将达到3亿人,图为xx-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变化预测图,据此完成22-23题。22. xx-2025年间,老龄化人口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A. xx年 B. xx年C. xx D. xx-2025年23. 关于老龄化快速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教育体系中应该积极发展退休前教育和老年教育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果在生活中的应用均不会受影响人群患病率增加,医疗保障体系面临较大压力就业人口由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A. B. C. D. 下表是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预测表。读表,完成下题。排名地区时间排名地区时间排名地区时间1上海xx10广东202419河南20272天津xx11山东202520青海20273北京xx12陕西202521海南20274辽宁202113福建202522江西20275江苏202214四川202523安徽20286吉林202315山西202624甘肃20287浙江202316重庆202625云南20288黑龙江202317湖南202626贵州20299湖北202418河北202724.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人口零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越多,人口零增长出现得越早B人口零增长出现时,各地区人口将不再发生变化C人口零增长出现只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D人口零增长出现的早晚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25题21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28题9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3分)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哈萨克游牧民族的牧民们从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不同海拔上的高山和高山森林草甸、低山丘陵和山前地带、平原河谷和荒漠地区,相应地变换着牧场。材料二下图为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材料三高原、山地的夏菜是利用西北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1)分别叙述阿勒泰地区四季牧场的分布特征。(6分)(2)试分析哈萨克牧民转场的原因。(10分)(3)你认为西北高海拔地区能否大规模生产优质夏菜?试说明理由。(7分)26(11分)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确保国家的资源安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各国的共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要素表征指标对比(占世界总量比重%)。可耕地面积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森林面积CO2排放中国15.311.617.013.94.925.0十国均值16.821.417.57.310.117.0材料二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安全系数。(1)(3分)从材料一分析我国与世界十个人口大国相比,在资源环境要素中最具优势的是_。材料二中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高的国家是_,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低的国家是_。(2)资源环境安全系数10的国家,从资源环境要素看,有哪些共同特点?(4分)(3)为确保未来我国的资源安全,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分)27(18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2xx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出生的男婴数)变化折线图。材料二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xx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97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为1.7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材料三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表。(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1分)_。该人口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3分)(2)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6分)(3)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问题,国家实行全面二胎政策。对此,你是否赞成?理由是什么?(3分)(4)根据材料三描述我国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的区域差异,(3分)并分析西藏、贵州、宁夏等省区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较晚的原因。(2分)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xx高三暑假补习班终结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1.B 2.C 3.B考查二十四节气。【解析】1. 江淮地区梅雨天气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天气系统形成的。故选B。2.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中国的古文明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材料中有种植稻子,故选C。3. 芒种节气在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是夏至前半个月的节气,夏至后半个月的节气是小暑,故太阳直射点纬度与芒种节气约相近的是小暑。故选B。4. B 5. A 6. D【试题分析】4. 根据图中经纬度变化规律可知,PQ两点位于60N纬线上,而且两点之间的经度差是20;根据纬线上两点之间的计算公式可知,PQ两点间距离为111cos 60201 100 千米,故选项B正确。5. 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可知,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表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图示地区日出的地方时晚于6时,故排除选项B;非洲最南端处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此时为夏季,应该炎热干燥,故排除选项C;冬季时北印度洋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故排除选项D;冬季同纬度的陆地比海洋降温快,气温低,所以亚欧大陆气温低于同纬度的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故选项A正确。6. 图中海峡是白令海峡,处于北极圈附近,受极地东风带影响,故排除选项A;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部位形成的地貌,而白令海峡处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汇处(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部位),故排除选项B;北极圈附近受单一寒流影响,没有寒暖流交汇,故排除选项C;由于白令海峡处于北极圈附近,纬度较高,结冰期长,故选项D正确。7. A 8. C 9. B【解析】7. 雾的形成条件是有逆温现象,图示时间内,2点后出现浓雾。根据气温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出现逆温现象后,地面最低气温值应位于8点附近的地面,温度范围约为-1-0,可能是0.5,A对。B、C、D错。8. 据图推测,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属于平流雾,C对。地面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而成,易形成降雨,不是雾,A错。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水汽不易凝结,B错。地面辐射冷却带动上层大气降温属于辐射雾,从地面开始出现,D错。9. 上层才是冷空气侵入形成的平流雾,随着冷空气下沉,两点钟后,应是上层雾下沉,A、C错。上层雾和下层雾叠加到一起,下层雾浓度增大,B对,D错。10. A 11. D 12. A【解析】10. 由材料可知,冰上丝绸之路经过地区为北冰洋沿岸的俄罗斯境内,航运安全问题对其影响最小,A对。而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会影响航行,B错。运输成本较高,C错。沿线人口稀少,市场分布狭小,D错。故选A。11. 由材料可知,白皮书发表为我国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此时台湾海峡海水自北向南流动,A错。马六甲海峡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季节变化不明显,B错。此时索马里附近盛行东北季风,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暖流,C错。直布罗陀海峡为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北半球冬季,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动,D对。故选D。12. 白皮书中说“中国不是北极国家但在地缘却是近北极国家,是利益攸关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共同性原则,也说明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不能体现差异性,故选A。13.C 14.B15.D16.A解析:第15题,该山脉山麓地带多为草原、中部森林面积最大、上部主要为裸岩,依据森林和草原对水分需求不同可知,中部降水多于山麓和上部,故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第16题,林地多说明水分条件较好,可能是降水多或蒸发少,而该地降水主要是偏南风带来的,故阴坡不可能降水多,则主要原因是蒸发少。17. C 18. C【试题分析】17. 图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的东岸,为寒流;为中低纬环流圈,为顺时针,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为暖流,为寒流;位于低纬大陆西岸,该大洋环流为顺时针,是北半球寒流。选C正确。18. 洋流南部有大渔场,A错;是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B错;是寒流,减温减湿会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C正确;是寒流会减少沿岸地区降水量,D错。选C正确。19.D 20.B 21.C22. A 23. B【试题解析】22. 读图可知,xx年老年人口增加0.16亿;xx年老年人口增加0.08亿;xx3年间人口增加0.19亿;xx-2025年10年间人口增加0.79亿。因此. xx年增长最快,故A正确。23. 为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教育体系中应该积极发展退休前教育和老年教育,比如开设老年人大学等,正确;老龄化发展会导致人群患病率增加,医疗保障体系面临较大压力,正确。老龄化快速发展会促进以服务老年人为宗旨的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说法错误。服务于老年人的养老机构等属于第三产业,因此老龄化快速发展吸引就业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错误。故B正确。24.解析:表中信息显示,经济发达程度高的上海、天津、北京等地较早进入零增长,则说明零增长出现的时间早晚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答案:D25.解析:第(1)题,牧场分布特征要结合图示位置,以及材料一中不同海拔分类来描述。第(2)题,转场原因首先是某个固定位置的牧草不能满足全年需要,其次是该地不同海拔牧草有较大的季节差异。第(3)题,可从区位条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可行或不可行。答案:(1)夏季牧场分布在高山、亚高山和森林草甸上部(山地森林带以上的高山草原草甸);春秋牧场分布在低山丘陵、山前平原地带(山地森林带以下的山前平原或山麓地带草原);冬季牧场分布在平原河谷和荒漠地区(河谷平原和盆地中心的草原和荒漠草原)。(6分)(2)阿勒泰地区深居内陆,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夏季,山地降水丰富且有高山冰雪融水,高山林带以上水草肥美,利于放牧。冬季,高山牧场气温低,冰雪覆盖;而平原河谷荒漠地区海拔低,气候较温暖,利于放牧;春秋季节则在介于二者之间的山前平原放牧。(10分)(3)可以。理由:光照强、夏季光热资源充足;可垦土地资源丰富;可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7分)或者不可以。理由: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规模种植将导致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加剧;当地劳动力不足。(任选一种观点作答即可)26.解析:第(1)、(2)题,通过分析图表材料即可得出结论。第(3)题,结合材料一,从人口、科技、资源保护等方面分析。答案:(1)能源资源俄罗斯日本(3分)(2)人均耕地面积大,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很丰富,环境良好。(4分)(3)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等。(4分)27.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偏高,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影响。第(2)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可结合材料来分析。第(3)题,任选一方面来分析,理由充分即可。第(4)题,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描述区域差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原因。答案:(1)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1分)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影响。(3分)(2)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青壮年负担过重等。(6分)(3)赞成。(1分)可以改变我国的年龄结构,减轻青壮年和社会的负担。(2分)不赞成。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仍很快;将进一步加大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4)区域差异:总体上,东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早,中、西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晚。(3分)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