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86943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杜甫 写作背景 杜甫 712 770 字子美 汉族 本襄阳人 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 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人称为 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 杜工部 也称他杜少陵 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 登高 春望 北征 三吏 三别 等名作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 759 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 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 攻陷汴州 西进洛阳 山东 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 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 由于战事阻隔 音信不通 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 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在古典诗歌中 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 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 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 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 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写作背景 戍鼓 断人行 秋边 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 不达 况乃 未休兵 舍弟 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弟弟 戍鼓 战鼓 断人行 指鼓声响起后 就开始宵禁 秋边 一作 边秋 秋天的边地 边塞的秋天 长 一直 老是 达 到 况乃 何况是 未休兵 战争还没有结束 月夜忆舍弟 译文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 道路上行人无影踪 边城荒芜秋风凉 只听见孤雁哀鸣 今夜霜露格外白 月还是故乡的明 兄弟离散各一方 家已残破 生死消息何处寻 书信久已不能抵 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全诗可分两段 前四句是第一段 内容紧扣 月夜 表面上写景 实际上字里行间流露出 忆舍弟 的感情 戍鼓断人行 真实描绘了面临战争威胁的边城景象 这一句所烘托出的战争气氛 也是诗人当时为什么那样深切怀念诸弟的原因之一 在章法上 这一句与后面的 有弟皆分散 况乃未休兵 相互照应 也使全诗脉络连贯 条理清楚 赏析 边秋一雁声 从前句的地上写到天空 边地 秋日 雁声都是引起人 倍思亲 的原因 一雁声 三个字 还让人想到古人称兄弟为 雁行 的典故 这两句从听觉方面来写 后两句从视觉方面来写 可谓有声有色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这两句诗以 移情 的修辞手法 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成分 借景生情 景随情变 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最后四句为第二段 直接抒写对舍弟们的怀念 有弟皆分散 以致老家无人 又因为 无家 所以想写封信打听一下分散各地的弟弟们的 死生 也是没有办法的 寄书长不达 正承 无家问死生 况乃未休兵 又进一步申说 平时尚且如此 何况又值战乱不已的时候呢 这四句层层紧逼 一环扣一环 真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这两句在炼句上很见工力 它要说的不过是 今夜露白 故乡月明 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 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所以王得臣说 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 多离析或倒句 则语健而体峻 意亦深稳 麈史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名句赏析 读了这首诗 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春望 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 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