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微经典 主题五 廉洁奉公学案(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385582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微经典 主题五 廉洁奉公学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微经典 主题五 廉洁奉公学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微经典 主题五 廉洁奉公学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五廉洁奉公廉洁奉公(一)子罕辞玉【品培养语感利“断句”】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注“文化常识”厚素养】子罕:人名,是春秋时代宋国的司城(掌管工程的官),又名乐喜。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请死:请求免于死难。【读熟读成诵意自知】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宋人或得玉(有人)B纳此以请死也(上交)C使玉人为之攻之(攻打)D富而后使复其所(使富裕)解析:选C“攻”,加工。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置诸其里以示玉人 玉人以为宝也A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也相同。B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不同。C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相同。D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解析:选A均为兼词,“之于”的合音;均为介词,“把”。3下列句子中补充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宝也。B若以(之)与我,皆丧宝也。C(献玉者)稽首而告曰。D(玉人)富而后使复其所。解析:选D主语应为“子罕”。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译文: 参考答案: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玉工替献玉人加工好那块玉,使其富裕后再让他返回他的家。【译素材积累助写作】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自留有各自的宝物。”献玉的人跪拜着对子罕说:“小人带着玉璧,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玉工替献玉人加工好那块玉,使其富裕后再让他返回他的家。廉洁奉公(二)鲁相拒鱼【品培养语感利“断句”】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史记循吏列传【注“文化常识”厚素养】高弟:一作“高第”,指才优而学业品第高。受大者:领取俸禄多的人,指官位高的人。取小:占小便宜。茹:蔬菜的总称。园葵:菜园中的冬葵菜。家妇:妻子。工女:此指织妇。【读熟读成诵意自知】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史记循吏列传【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客有遗相鱼者(赠送)B闻君嗜鱼,遗君鱼(极为喜好)C疾出其家妇,燔其机(烧)D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同“仇”,仇恨、仇怨)解析:选D“雠”,售。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以高弟为鲁相以嗜鱼,故不受也今受鱼而免 食茹而美A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也相同。B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不同。C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相同。D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解析:选A介词,因为;连词,表顺承。3下列句子中补充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仪休)以高弟为鲁相。B(汝)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C(吾)闻君嗜鱼,遗君鱼。D疾出其家妇,(家妇)燔其机。解析:选D整句话的主语为“公仪休”。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译文: 参考答案:公仪休吃了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译素材积累助写作】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得占小便宜。有位客人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他不肯接受。客人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绝不能接受。”公仪休吃了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想要让农民和织妇到哪里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呢?”廉洁奉公(三)孔明治家【品培养语感利“断句”】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注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诸葛亮传【注“文化常识”厚素养】外任:旧指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读熟读成诵意自知】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诸葛亮传【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初,亮自表后主(从前,当初)B初,亮自表后主(表达、表述)C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仰仗、依靠)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多余的钱财)解析:选B“表”,上表,向表明心志。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悉仰于官至于臣在外任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劳师以袭远A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也相同。B意义、用法相同,意义、用法不同。C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相同。D意义、用法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解析:选C介词,引进对象,不译;“至于”固定搭配,不译;连词,表目的,“来”。3与“以负陛下”中的“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秦贪,负其强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C徐衍负石入海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解析:选DD项与例句相同,均解释为“辜负”;A项,凭借;B项,背负;C项,抱持。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译文: 参考答案: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穿衣吃饭全靠当官的俸禄,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译素材积累助写作】从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十五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自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穿衣吃饭全靠当官的俸禄,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到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而辜负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廉洁奉公(四)杨震拒金【品培养语感利“断句”】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后汉书杨震列传【注“文化常识”厚素养】杨震(?124):东汉名臣,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人。邓骘(?121):东汉外戚,字昭伯,南阳新野(今新野南)人。茂才: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读熟读成诵意自知】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后汉书杨震列传【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邓骘闻其贤而辟之(征召)B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调职)C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赠送)D性公廉,不受私谒(请求)解析:选B“迁”,升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当之郡,道经昌邑/以此遗之B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轩东故尝为厨C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以此遗之D密愧而出/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解析:选BA项,动词,到;代词,代“子孙后代”。B项,均为副词,原先,从前。C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3下列句子中补充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茂才,(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B当(杨震)之郡,道经昌邑。C(王密)性公廉,不受私谒。D故旧长者或欲令(杨震)为(子孙)开产业。解析:选C应为“杨震”。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译文: 参考答案: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译素材积累助写作】杨震小时候喜欢学习。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四次升官,官至荆州刺史、东莱郡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黄金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请求。他的子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故交长辈中有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廉洁奉公(五)忧国忧民【品培养语感利“断句”】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宋史杨万里传【注“文化常识”厚素养】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孝宗:宋孝宗赵昚(11271194),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周必大(11261204):南宋名相,字子充,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韩侂(tu)胄(11521207):南宋人。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为韩琦五世孙。父娶宋高宗皇后之妹,韩侂胄以恩荫入仕。掖垣:代称门下、中书两省。因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故称。后世亦用以称类似的中央部门。邸吏:古代地方驻京办事机构的官吏。【读熟读成诵意自知】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宋史杨万里传【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偏指一方)B侂胄恚,改命他人(发怒)C属万里为之记(通“嘱”,托付、委托)D亟呼纸书曰(屡次)解析:选D“亟”,立刻,马上,急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杨万里为人刚而偏/落笔而逝B孝宗始爱其才/家人知其忧国也C皆其柄国之日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D属万里为之记/杨万里为人刚而偏解析:选B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B项,均为代词,代“杨万里”。C项,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介词,替;动词,做。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不相同的一项是()A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解析:选DD项为宾语前置句;例句与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译文: 参考答案: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一句好话,因此他没有被起用。【译素材积累助写作】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一句好话,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曾经修筑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许诺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说:“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韩侂胄怨恨在心,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心国事,凡是官吏所言的时政之事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从外面回来了,忽然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哭,急忙叫人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廉洁奉公(六)包拯清廉【品培养语感利“断句”】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注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宋史包拯传【注“文化常识”厚素养】茔:坟地。【读熟读成诵意自知】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宋史包拯传【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恶吏苛刻,务敦厚(追求)B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嫉妒)C不伪辞色悦人(取悦)D故人、亲党皆绝之(断绝往来)解析:选B“嫉”,恨。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虽甚嫉恶B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门虽设而常关解析:选CA、B、D三项中的“虽”,均为连词,虽然;C项,连词,即使。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译文: 参考答案: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有贪赃枉法的人,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译素材积累助写作】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官吏苛杂刻薄,追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邪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有贪赃枉法的人,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廉洁奉公(七)海瑞宦囊【品培养语感利“断句”】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民怀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金陵琐事【注“文化常识”厚素养】都御史:明代监察机关都察院的最高长官。刚峰海公:海瑞,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明嘉靖举人,官至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户部:明代掌管财赋户籍等事务的官署。宦囊:做官所得的财物。端:古代帛类的长度单位,以二丈为一端。司寇凤洲: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明代文学家,嘉靖进士,后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司寇,古代掌管刑狱的官员。【读熟读成诵意自知】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民怀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金陵琐事【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死,去世)B同乡宦南京者(做官)C苏检点其宦囊(查点)D即千万言谀之(阿谀)解析:选D“谀”,赞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能加于此评乎B同乡宦南京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即千万言谀之/匪来贸丝,来即我谋D苏检点其宦囊/其孰能讥之乎解析:选BA项,介词,在;介词,比。B项,均为定语后置标志。C项,副词,即使;连词,就。D项,代词,代“海瑞的”;表反问的语气词。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同乡宦南京者”不相同的一项是()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选CC项与例句不同,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与例句相同,为定语后置句。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译文: 参考答案: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译素材积累助写作】都御史海瑞在官舍死了,在南京做官的同乡,只有在户部做事的苏民怀一人。苏民怀检查清点海瑞做官所得的财物,竹箱子里只有八两银子,麻布两丈,几件旧衣服罢了。这样的都御史又有几个?司寇王凤洲评价他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结党)。”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廉洁奉公(八)我心有主【品培养语感利“断句”】元许衡注尝于暑日过河南渴甚道旁有梨众取啖之衡独危坐不顾或问之衡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或曰世乱此无主衡曰梨无主吾心亦无主乎卒不取后其乡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许止净谓导之以礼义则物各有主恣之以邪侈则物皆无主任意肆夺见金不见人矣君子小人之分义利之间而已许衡自正其心遂使化行一乡士君子欲正己化人者可不知所本乎二十四廉【注“文化常识”厚素养】许衡(12091281):元初中国北方的理学家、教育家,字仲平,学者称之鲁斋先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读熟读成诵意自知】元许衡,尝于暑日过河南,渴甚。道旁有梨,众取啖之,衡独危坐不顾。或问之。衡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或曰:“世乱,此无主。”衡曰:“梨无主,吾心亦无主乎?”卒不取。后其乡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许止净谓:“导之以礼义,则物各有主;恣之以邪侈,则物皆无主。任意肆夺,见金不见人矣。君子小人之分,义利之间而已。许衡自正其心,遂使化行一乡。士君子欲正己化人者,可不知所本乎?”二十四廉【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众取啖之(吃)B衡独危坐不顾(端正)C卒不取(同“猝”,仓促)D恣之以邪侈(放任)解析:选C“卒”,最终。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非其有而取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导之以礼义/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C许衡自正其心/则或咎其欲出者D恣之以邪侈,则物皆无主/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解析:选CA项,均为连词,表转折。B项,均为介词,用。C项,代词,自己的;代词,那些。D项,均为连词,那么。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导之以礼义,则物各有主”不相同的一项是()A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B盛以锦囊,负而前驱。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D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解析:选CC项为判断句;例句与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导之以礼义,则物各有主;恣之以邪侈,则物皆无主。译文: 参考答案:用礼义来教导(人们),那么事物都有自己的归属;用奸邪来放任(人们),那么事物都没有自己的归属。【译素材积累助写作】元朝的许衡,有一年在大暑的时候,路过河南这个地方,他非常口渴。路旁有一棵梨树,众人见了就去摘梨来吃,只有许衡独自一人很端正地坐着,也不去看那些吃梨的人。有人问许衡(为什么不去摘梨来解渴)。许衡说:“不是我的东西而拿来自己享用,是不可以的。”那人又说:“世上已经大乱了,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呀?”许衡说:“梨子没有主,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了吗?”他始终不去拿梨子来吃。后来,许衡居住的乡村里果子树上的果子熟透了落在地上,孩子们从树下路过,却没有一个孩子去看一眼。许止净说:“用礼义来教导(人们),那么事物都有自己的归属;用奸邪来放任(人们),那么事物都没有自己的归属。任意地大肆争夺,就只能看见钱看不见人了。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就在这义和利之间罢了。许衡自己能够端正品行,于是使一乡的人行为都得到了感化。士大夫君子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并且感化教育别人的话,能够不知道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么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