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古代诗文阅读 课时检测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384972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古代诗文阅读 课时检测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古代诗文阅读 课时检测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古代诗文阅读 课时检测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检测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题组一文言文分析综合题对点练比对下列选项内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如不符合请指出设误类型。(24分,每小题3分)1.选项内容董晋做事胆大心细。邓惟恭原是李万荣的副手,李万荣去世后皇上任命董晋为宣武节度副大使;邓惟恭存有谋反之心,但董晋不带兵卒直接到军队中去,最后制服了邓惟恭。对应原文会宣武李万荣病且死,诏晋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万荣死,邓惟恭总其军。董晋不召兵,惟幕府驺傔从之,即日上道。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及郊,惟恭始出迎谒。既入,即委以军政,无所改更,众服晋有体,莫测其谋。汴士素骄怙乱,尝介勇士伏幕下,早暮番休,晋一罢之。惟恭乃结大将相里重晏等谋乱,晋觉之,杀其党,械送惟恭京师。比对分析从时间和关键词语的角度设误。皇帝任命董晋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的时间是李万荣没有去世的时候;同时,邓惟恭有谋反之心是在董晋到汴州军队后。参考译文:适值宣武李万荣患病将要去世,皇帝下诏董晋任宣武节度副大使,主持节度使的事情。李万荣去世,邓惟恭统领军队。董晋没有招兵马,只有幕府、随从跟随,当天上路。到达郑州,迎接的人没有来,有人劝说他停下来观察后因利乘便,董晋没有听从这个建议,直接到达汴州。等到了郊外时,邓惟恭才出来迎接拜见。进城后,立刻把军政大权交给邓惟恭,没有任何更改,大家都很佩服董晋办事得体,但又不能明晓他进一步的打算。汴州的士卒向来骄横,常乘乱取利,过去经常安排勇士埋伏在幕府中,早晚轮休,董晋全部撤去。邓惟恭后来勾结大将相里重晏等人图谋作乱,董晋发觉,杀了他们的党羽,押解邓惟恭到京城。2.选项内容姚文然通晓军务。在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查究柯永蓁徇私纵恣案件,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对应原文十二年,调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将军柯永蓁徇私纵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罢。迁左都御史。十三年,疏言:“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吴三桂,中间阻隔,赖有广东。精忠将士旧驻其地,熟习山川形势,倘与延龄合谋相掎角,则广东势危。江西境与福建、广东接,倘侵据赣州南安,驿道中断,饷阻邮梗。宜驻重兵通声援。”上嘉纳之。比对分析从时间角度设误。选项中“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是在左都御史任上,不是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参考译文:十二年,调任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弹劾将军柯永蓁为了私情肆意放纵,让姚文然前往查究,柯永蓁因罪被罢免。姚文然升任左都御史。十三年,上书说:“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背叛朝廷顺应吴三桂,中间有所阻隔,依赖广东。耿精忠的将士过去曾驻守过广东,熟悉广东的山川形势,如果与孙延龄合谋形成掎角之势,那么广东的局势就很危险了。江西边境与福建、广东接壤,如果他们入侵占据赣州南安,那么驿道就会中断,粮草和通讯就会受阻。应当在江西驻扎重兵来声援广东。”皇上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3.选项内容侯景之乱,何之元因与蜀中人士阻止武陵王率兵东下而被囚禁在军舰中,后来武陵王兵败,他跟随刘恭到邵陵。对应原文侯景之乱,武陵王以太尉承制,授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民庶抗表请无行,王以为沮众,囚之元于舰中。及武陵兵败,之元从邵陵太守刘恭之郡。俄而江陵陷,刘恭卒,王琳召为记室参军。比对分析从地点角度设误。“他跟随刘恭到邵陵”表述错误,由原文“及武陵兵败,之元从邵陵太守刘恭之郡。俄而江陵陷,刘恭卒”可知,虽然刘恭是邵陵太守,但何之元跟随刘恭到的是江陵,而非邵陵。参考译文:侯景之乱爆发,武陵王以太尉之位而秉承皇帝旨意便宜行事,授何之元为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何之元与蜀中百姓均进言请求武陵王不要东下,武陵王认为他败坏军心,把何之元囚禁在军舰中。等到武陵王兵败,何之元随邵陵太守刘恭到江陵郡。不久江陵陷落,刘恭去世,王琳召何之元为记室参军。4.选项内容钱沣很受皇帝信任。乾隆皇帝一向了解钱沣正直贤良,知道他不会诬陷别人,于是加以重用,把军机处很多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去办理。对应原文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比对分析从词义角度设误。原文“不可谮”意为“他们诬陷钱沣不成”,并不是钱沣“不会诬陷别人”。参考译文:乾隆皇帝知道钱沣正直,再提拔他做御史,让他在军机处当值。钱沣上奏和珅和军机大臣常常旷职的过错,皇帝就下诏告诫、责备他们,认为钱沣说得对,和珅就更加怀恨钱沣。可是乾隆皇帝知道钱沣贤良,他们诬陷钱沣不成,于是凡是军机处中劳累辛苦的事,大多交给钱沣去做。5.选项内容王世充有军事才能。盱眙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上风。对应原文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羸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怎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比对分析从依据与结论角度设误。“洛口之战屡占上风”于文无据,原文“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意为“经过大小一百多次交战,没有大的胜负”。参考译文: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辗转侵犯诸郡。到了盱眙,王世充抵御他,守卫都梁山,分列五座营垒,没有交战,用老弱士兵来显示力弱。孟让笑着说:“王世充是个文法小吏,怎懂兵法?我今天要活捉他,擂鼓进军攻克江都!”当时百姓都进入堡垒,野外没有可掠夺的东西,孟让又苦于五座营垒挡住道路不能南侵,就分兵包围营垒。王世充多次出战,假装失利,逃进营垒。孟让更加骄傲,几天后,渐渐分出兵力向南侵略,留下刚够包围营垒的军兵。王世充知道敌兵松懈,夜晚填平灶坑撤掉幕帐,毁掉墙垣,奋力攻击,大败敌军。孟让率数十名骑兵逃跑。李密进逼东都洛阳,皇上下诏命王世充任将军,带兵驻扎在洛口。经过大小一百多次交战,没有大的胜负。皇上下诏就地授任他为右翊卫将军,催促打败敌人,王世充大败,越王杨侗写信慰劳劝勉,赏赐金帛安抚他。6.选项内容刘隆出身皇室,少有志向。刘隆是南阳安众侯的后裔,因为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失败,其父刘礼和安众侯刘崇都被杀,而刘隆因年纪太小免于死罪。对应原文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谒归,迎妻子置洛阳。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宪平,遣隆屯田武当。比对分析从人物角度设误。“因为参与诛杀王莽”错误,刘礼和刘崇起兵诛杀王莽,而刘隆当时不满七岁,不可能参与这件事。参考译文: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的宗室后裔。王莽摄政时期,刘隆的父亲刘礼和安众侯刘崇起兵诛杀王莽,事情泄露,刘隆因为年龄不满七岁,所以得以免死。等长大后,到长安求学,更始帝任命他为骑都尉。请假告归,将妻子和儿女接出安置在洛阳。听说世祖刘秀在河内,立即追到射犬赶上刘秀,任用他为骑都尉,和冯异一起抵御朱鲔、李轶等人,李轶就杀死了刘隆的妻儿。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任诛虏将军,讨伐李宪。李宪被平定后,派刘隆去武当县屯田。7.选项内容胡松年认为身体力行特别重要。担任参详官时,亲自认定沈晦为第一名,得到皇上的嘉许;在皇帝决意亲征时,他说任何事情都要身体力行才能有效。对应原文胡松年字茂老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曰:“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谍报金人侵我边鄙。松年奏:“臣愿疾驰以赴其急。”诏遣松年往江上,与诸将会议进讨,因觇贼情。帝决意亲征,遂次平江,命松年权参知政事,专治战舰。松年曰:“议论既定,力行乃有效,若今日行,明日止,徒纷纷无益。”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比对分析从依据与结论角度设误。原文中“力行乃有效”的意思是“尽力去做才能收到实效”,从后文看,其意思是要尽心尽力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同时“认定沈晦为第一名”不能认为就是身体力行。参考译文:胡松年字茂老任殿试参详官,以沈晦为第一名,徽宗大喜说:“我很早就听说了沈晦的名字,今天才得到他。”间谍报告金人入侵边疆。胡松年上奏:“我愿意急驰赶赴那里以应付紧急。”诏令派遣胡松年前往江上,同诸将商议进讨之策,并观察敌情。皇上决意亲征,于是到平江,命胡松年暂任参知政事,专门负责修治战舰。胡松年说:“商议已经有了结果,尽力去做才能收到实效,如果今天行,明天止,徒增纷扰而没有益处。”不久因病主管洞霄宫,居住在阳羡,虽然居闲但不忘国事,多次上书论说和籴科敛、防秋利害,皇上都嘉奖采纳。8.选项内容魏顺甫性格和顺,对罪犯宽容大度。担任刑部官员时宽容大度,在讨论相关案件时总是从宽容罪犯的角度出发,不怕与长官争论,但一般都是魏顺甫的看法正确。对应原文时于鳞已弃官里居,一切谢客。魏顺甫三及门而不见,以一苍头报谢。人或谓曰:“与若部民何倨也?”顺甫益往候之。于鳞不自得,乃出饮,谈诗甚欢。顺甫性宽简,无所过从,所过从必于鳞,即伺于鳞亦无他客也,以是竟其任时。或谓顺甫文章,士心易之。然其为刑部,甫莅事而宽大,同参议狱,争于其长及执政,莫能难也。比对分析从人物角度设误,选项的有些内容文中没有体现。“总是从宽容罪犯的角度出发,不怕与长官争论”于文无据。文中介绍了魏顺甫的宽容,也表述了在刑部与其他官员的争论,但没有说是因为宽容罪犯争论的。参考译文:当时,李于鳞已经弃官回归故里,谢绝一切访客。魏顺甫三次上门拜访而没有见到李于鳞,李于鳞只是让一个老头出来答谢。有人对魏顺甫说:“这是你属下的百姓,为什么这样倨傲呢?”魏顺甫就更加谦恭地去拜访。李于鳞感觉内心很不舒服,就出来与魏顺甫一起饮茶,特别高兴地谈论诗歌。魏顺甫性格宽容简放,没有交往的人,交往的只有李于鳞,随即他看到李于鳞也没有其他的访客,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他任职期满。有人说魏顺甫的文章,使读书的人心性都能改变。魏顺甫在刑部,刚担任官职的时候十分宽大,同时参与谋议案件,与长官和执政者争论,没有能够责难到他的。题组二语篇综合练(2018合肥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王晞,字叔朗。幼而孝谨,淹雅有器度,好学不倦,美容仪,有风则。魏末,随母兄东适海隅。母终后,仍属迁邺。遨游巩、洛,悦其山水,浩然有终焉之志。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带常山王演友。王复录尚书事,新除官者必诣王谢职,去必辞。晞言于王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朝廷文武,出入辞谢,宜一约绝。”王纳焉。及帝崩,济南嗣立。王谓晞曰:“一人垂拱,吾曹亦保优闲。”晞曰:“如圣德幼冲,未堪多难,而使他姓出纳诏命,必权有所归。”王默然思念,久之曰:“何以处我?”晞曰:“周公抱成王朝诸侯,摄政七年,然后复子明辟,幸有故事,惟殿下虑之。”王不答。是时诸王公将校四方岳牧表陈符命。乾明元年八月,昭帝践祚。诏晞曰:“比日何为自同外客,略不可见。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怀,随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径进也。”帝欲以晞为侍中,苦辞不受。孝昭崩,哀慕殆不自胜,因以羸败。武成本仇其儒缓,由是弥嫌之,因奏事大被诃叱,而雅步晏然。性闲淡寡欲,虽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在并州,虽戎马填闾,未尝以世务为累。良辰美景,啸咏遨游,登临山水,以谈宴为事,人士谓之物外司马。齐亡,周武以晞为仪同大将军、太子谏议大夫。隋开皇元年,卒于洛阳,年七十一。赠仪同三司、曹州刺史。(节选自北齐书王晞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B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C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D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解析:选B从动词“入”分析,其宾语应该是表地点的“洛”,所以“洛”后应停顿;从动词“署”分析,其宾语应该是“开府记室”,其后应停顿;从专有名词“晞”和被动句式分析,“伤”后要停顿;同样地,从形容词“笃”分析,其修饰限制的是“困”;从专有名词“齐”“神武”分析,“齐”前要停顿。最后,按照分析,使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私第,是相对于官吏办公的地方而言的,即官员们私人置办的住所。B垂拱,本义指垂衣拱手,文中指帝王的无为而治。C摄政,文中指古代国王年幼不能亲自处理政事时由其亲族暂代执政。D谈宴,“宴”通“”,指好友们一起高谈阔论后再饮酒行乐的状态。解析:选DD项,谈宴,指一边谈话一边饮酒。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晞雅有风范,侍亲孝谨。王晞自幼孝顺、恭谨,有器度、风范,魏代末年随着母亲和兄长到海边生活,等母亲去世后就回到邺城,在巩、洛一带游历。B王晞见解独特,敢于表达。王晞在担任常山王近臣时常提醒常山王,看到朝廷官员被任官、辞官时都来拜访他,便提醒他这是触犯法纪,应该拒绝拜访者。C王晞哀慕昭帝,惹恼新帝。王晞因孝昭帝驾崩哀伤过度而身体柔弱,武成帝就更加嫌弃他,虽上奏时大被呵斥,但他依然步履舒缓,心态安然。D王晞喜爱山水,超脱尘世。虽然国家大事十分繁忙,但王晞不被事务所累,从没改变自己高尚的操守,经常以聚谈饮酒为事,人称超脱尘世之外的司马。解析:选AA项,“母亲和兄长”错误,“母兄”指母亲的兄长,即“舅父”。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如圣德幼冲,未堪多难,而使他姓出纳诏命,必权有所归。(5分)译文: (2)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怀,随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径进也。(5分)译文: 参考答案:(1)如今圣上年龄幼小,经不起多难,而让外姓出纳诏令,必使权力归于他人。(2)从今不用凭借官衙主事之人,只要有所想,随时应该写一呈文,等有空闲直接进献。参考译文:王晞,字叔朗。自幼孝顺而恭谨,学识渊博而器度高雅,好学不倦,容颜仪表美好,有风范。魏末年,随舅父到海边。母亲去世后,乃寄迁到邺城。在巩、洛一带游历,喜欢这里的山水,大有隐居此地的志向。等到西魏将领独孤信到达洛地,任命他为开府记室。王晞称此前被狗咬伤,病势沉重不能起身。齐神武帝寻访朝廷中忠孝谨慎细密的人,让他们与众子弟交游,任命王晞兼任常山王高演近臣。常山王再总领尚书事宜时,新任官员必到常山王那里谢职,离任必定辞别。王晞对常山王说:“接受天朝爵位,在私宅谢恩,自古认为是触犯法纪。朝廷文武官员,调出调入辞别和谢恩,应一律辞绝。”常山王采纳了他的意见。皇帝驾崩后,济南王继位。常山王谓王晞说:“一个人垂衣拱手,不亲理政务,我辈也得悠闲。”王晞说:“如今圣上年龄幼小,经不起多难,而让外姓出纳诏令,必使权力归于他人。”常山王默然思考,很久才说:“我应处在什么位置?”王晞说:“周公抱着成王让诸侯来朝拜,代理政事七年,然后还政于君,幸好有过去的事,希望殿下考虑这件事。”常山王不回答。此时众王公、将领、四方封疆大臣上表陈述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符兆。乾明元年八月,昭帝登基,诏令王晞说:“这些天为何把自己当外人,全不可见。从今不用凭借官衙主事之人,只要有所想,随时应该写一呈文,等有空闲直接进献。”皇帝想让王晞任侍中,他苦苦推辞不接受。孝昭帝驾崩,他哀伤思慕几乎不能承受,因此身体瘦弱。武成帝本来气愤他的柔弱,由此更加嫌弃他,因奏事大被呵斥,而他行走安然。王晞生性闲淡寡欲,虽然王事纷扰繁忙,而高尚的操守也不改变。在并州,虽然兵马充塞闾巷,也未曾被世务所累。良辰美景,啸咏遨游,登临山水,以聚谈饮酒为事,人们称他为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司马。北齐灭亡,周武帝任王晞为仪同大将军、太子谏议大夫。隋开皇元年,在洛阳去世,时年七十一岁。追赠仪同三司、曹州刺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