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第2课时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84861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第2课时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第2课时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第2课时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时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学考要求 世界主要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的分布一、地质灾害1定义: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2类型(1)地震概念:指大地突然发生的震动。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危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引起火灾、水灾、煤气、有毒气体泄露、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一般情况下,震级越高,震源越浅,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主要分布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滑坡概念: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频发区:山区。危害: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造成破坏和河道阻塞。(3)泥石流概念: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分布:山区。中国、日本、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意大利等国较频繁。危害:不仅具有滑坡的危害,还对城镇、矿山、乡村等造成毁灭性冲淤。主要地质灾害1地震的基本要素(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极震区。(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特别提醒影响烈度的因素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多个,包括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它们的关系如下:2滑坡和泥石流区别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定义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如图: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如图:条件一是岩体比较破碎;二是地势起伏较大;三是植被覆盖差一是地形陡峭;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三是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危害会破坏和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特别提醒(1)易发生滑坡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泥石流的爆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2)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3)滑坡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泥石流与滑坡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弈良县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公里)和5.6级(震源深度10公里)的地震,震中位置如下图所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2)据材料分析,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解析第(1)题,地震的破坏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地震震级本身的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即离震中的距离大小;离地表破裂带的距离;当地的土质,岩性等地质条件;房屋建筑物的质量。依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级并不高,但是震源深度只有十几公里,比较浅,故破坏性大;而且是连续发生,当两次地震叠加时,破坏性会增大。依据图中震中位置可知,震中附近人口密集,即震中距较小,且人口密度较大,故破坏性大。根据图中提到的地震发生位置:横断山区附近。此处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差,故破坏性大。因当地经济条件落后,故建筑物质量较差,故破坏性大。材料中还提到“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说明地震引发了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救援,还会增大地震所产生的危害。第(2)题,可从滑坡形成的条件入手。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形成条件是:地表物质松散;形成一定的软弱面;有一定的动力(重力或者雨水冲刷等)。材料中提到“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说明由于地震导致地表物质破碎,容易形成软弱面,又因多日降水,导致土层松动,软弱,面很脆弱,容易形成滑坡。答案(1)两个地震先后到来会有叠加效应,余震多;震源较浅,导致烈度大;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筑物抗震强度低,倒塌情况严重;震中位于县城,人口密度较大。(2)前期发生多次地震,岩体破坏,土质疏松。灾后持续的降雨,导致土层松动,易形成滑动面。二、海洋灾害1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2风暴潮(1)成因: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造成。(2)类型:热带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3)危害: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建设,造成人员伤亡。(4)分布:热带与温带沿海,尤其是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沿海。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1风暴潮的类型及危害项目具体内容概念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类型热带风暴潮、温带风暴潮危害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提醒两种风暴潮的比较成因类型发生季节特点地区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夏秋季节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受台风影响的中低纬度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2.赤潮的成因及危害项目具体内容概念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分布赤潮大多数发生在内海、河口、港湾或有涌升流的水域,尤其是暖流内湾水域危害造成沿海地区养殖和野生的各类鱼虾大量死亡,危害甚大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17年3月22日,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2016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亿元,死亡(含失踪)60人。其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总直接经济损失的92%;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的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解析由于我国地跨热带、温带地区,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都有。由于海南岛位于热带海洋,受热带气旋影响;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所以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减灾对策从风暴潮的预报和监测、建设沿海防护林等方面去分析。答案(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三、生物灾害1概念: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2类型:生物灾害包括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农林牧生物灾害。3森林火灾、草原火灾(1)成因:因雷击、煤自燃等自然火源或人们生活、生产用火不慎等引起。(2)危害:烧毁林木、牧草,造成人畜伤亡,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引发灾后水土流失。生物灾害种类与危害分类农林牧生物灾害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概念在农耕区、林区、牧区,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农作物、森林、牲畜等生物中,病害、虫害、草害、鼠害暴发或流行的现象属于广义的生物灾害,指的是由于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危害常常给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林业局政府网2012年6月2日讯据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消息:2日9时5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发生森林火灾。大兴安岭森防指已紧急调动3 020名扑火人员(其中森警450人)赶赴火场扑救。在灭火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火势得以控制。材料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近60年高强度开发,可采成熟林蓄积量已由开发初期的7.8亿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6 600万立方米,整体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材料三自2008年8月以来,围绕林区可持续发展,大兴安岭地区采取多种措施,从实施生态教育、资源管理、防火安全等生态战略上入手,全力保护森林资源。(1)森林火灾是导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_(季节),原因为_。(2)除森林火灾外,导致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哪些方面?(3)大面积天然森林破坏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解析森林火灾的发生主要是气候等方面的自然原因。森林减少除和森林火灾有关外还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森林减少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珍稀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物种减少等。答案(1)春季春季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2)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居民烧柴;不合理的采伐方式等。(答出三点即可)(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珍稀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物种减少。(答出三点即可)教材P17活动(上)提示在地震级别相同的情况下,浅源地震的破坏性最大。教材P17活动(下)提示1.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2受神户地震影响较小的岛屿是北海道和九州岛。3A、B两地测得的震级相同,A地的烈度比B地的烈度大。教材P18活动提示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2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3(1)伊朗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2)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引发大火、水灾、有毒气体泄露以及海啸、崩塌、地裂缝等其他次生灾害。教材P21活动提示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现在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赤潮一般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以能分泌出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无毒赤潮是指体内不含毒素又不分泌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因会大量消耗水中氧气,造成生物缺氧而死,对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基本不产生毒害作用。1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日,山东省平阴县林业局森保站监测人员首次发现了美国白蛾虫卵的一种新天敌,初步判定为瓢虫的一种。材料二据监测报告显示,山东全省美国白蛾的繁殖呈加快态势。材料三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1979年在辽宁省被首次发现,其幼虫食性很杂。美国白蛾传播途径:一是老熟幼虫爬行及成虫飞翔传播,但成虫飞翔能力不强;二是幼虫、蛹随寄主植物、交通工具等远距离传播。(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白蛾传播到我国的途径是_。目前美国白蛾传播速度有_的趋势,分析其原因。(2)美国白蛾属于_灾害,它主要危害_。(3)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美国白蛾灾情?(4)请你为山东防治美国白蛾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解析美国白蛾的传入多与木材及木包装进口有关。 美国的白蛾属于生物灾害,对森林危害最大。气候变暖使美国白蛾繁殖加快,灾情扩大。要从政策、生物等措施消灭美国白蛾。答案(1)随着木材和木包装传入境内加快各地货物贸易交流的增多。(2)生物森林(3)气候变暖使白蛾繁殖增快,灾情扩大。(4)加强检疫;人工防治,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生物防治,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灯光诱杀成虫。2“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珠江口为赤潮多发区之一(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水域赤潮现象严重,简要分析其原因。(2)简述防治赤潮现象发生的措施。答案(1)珠三角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污水排放量大;纬度低,水温高,水生生物繁殖快;海岸线弯曲,水流弱,稀释作用小。(2)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加强入海污水源的控制;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加强对近海养殖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1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2010年全球发生的部分地震材料二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材料三海地多年来政治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屋拆除。材料四首都时间震级震源深度(km)距震中距离(km)伤亡情况海地2010年1月12日7.31016伤亡约55万智利2010年2月27日8.860320死亡近千人(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2)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_板块、_板块、_板块的交界处。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_。(3)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解析世界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前者。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的原因应从距震中的远近、震源的深浅,以及建筑物的抗震性等几方面对比分析。答案(1)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2)印度洋亚欧美洲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任答两点即可)(3)智利首都的震中距远于海地;智利的震源深度大于海地;智利的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解析第(1)题,泥石流是山区沟谷发生的含有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发生需要松散的地质条件、坡度较大的沟谷和大量快速汇聚的地表径流。分析图中甲、乙两地的等高线可知,甲处于坡度较大的河谷,是山地东侧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甲地泥石流发生概率较乙地高。第(2)题,丙地处河谷地带,泥石流发生会阻塞河道,同时有铁路经过,泥石流会冲毁路基,影响交通等。答案(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3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据观测: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的浪高分别达0.3米、2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明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浪高不同的原因。(2)简述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浪高不同的原因主要从岛屿和大陆架对海浪的削减作用考虑。第(2)题,应对海啸的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加强沿海防护工程建设、提高防灾减灾与自救、互救能力等。答案(1)甲地与震中之间有岛弧链阻隔;甲地的大陆架开阔,海域较浅,对海啸削弱作用大。乙地与震中之间岛屿少;乙地的大陆架狭窄,海域深,对海啸削弱作用小。(2)措施:建立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加强沿海防护工程;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等。4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暴发提供了_。 (2)海水的pH值一般在8.0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值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值上升的主要原因。 (3)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值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赤潮的形成、影响,综合性比较强。第(1)题,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海水中营养物质大大增多,才能形成富营养化。第(2)题,需要用到化学的有关知识,海水pH值增加,即海水酸性减弱,其原因是水中CO2含量减少。第(3)题,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主要有:赤潮生物覆盖,降低海水透光率;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水体缺氧及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等。答案(1)营养物质(N、P等营养元素) (2)暴发的赤潮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值上升。 (3)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处于消失期的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使水体缺氧;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下图为发生在我国某海区的某次风暴潮的海面水位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1)请说明此刻渤海地区的风向及受灾严重的地区。(2)请说出减轻风暴潮灾害的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海区的海面水位,东部水浅,西南部水深,说明风把海水吹向西南方向,所以应是东北风。海水被吹向西南部,所以渤海湾、莱州湾沿岸受灾严重。第(2)题,减轻风暴潮灾害,要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海岸堤防工程,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答案(1)东北风。渤海湾、莱州湾沿岸(或西南沿海)。(2)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3点即可)。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西班牙地处欧洲西南部,东南临地中海,西北濒大西洋。境内山地高原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该国森林火灾频发,灾损较严重。材料二20012012年森林火灾情况统计表(资料来源: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提供)。火灾数量(次)过火面积低于1公顷的火灾数量(次)过火面积超过1公顷的火灾数量(次)受灾面积(公顷)受影响森林面积(公顷)20012011年每年平均16 81910 8485 97137 811113 88920012011年每年前4个月平均5 5793 0112 5684 17726 0702012年前4个月7 4934 5232 9706 99544 063根据图表信息,简述20012011年期间西班牙森林火灾的特点,并推测2012年前4个月发生频次明显多于往年同期平均值的可能原因。解析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可以看出西班牙的森林火灾呈现出年发生频次多、大型火灾发生频次多、受灾面积广的特点。2012年前4个月,该国受盛行西风影响,可能这段时间盛行西风势力较弱,导致降水比往年同期明显偏少,当然,人为原因造成的失火次数偏多也是可能的。答案特点:年发生频次多,大型火灾发生频次多,受灾面积广。可能原因:受不稳定的大气环流(或盛行西风)影响,降水比往年同期明显偏少;人为失火次数偏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