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竞赛选拔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83584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竞赛选拔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竞赛选拔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竞赛选拔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竞赛选拔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基2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3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 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朝中书门下内阁 D尚书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4论语卫灵公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以下践行了孔子这种人生选择的是()A王位世袭制 B世卿世禄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6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B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C管辖辽阔疆域的需要 D巩固统一国家的需要7.“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巨相见,无论宣寺不得参,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一现象主要是清代( )A. 政治体制不断强化的产物 B. 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C. 提高办事效率的必然选择 D. 弥补废丞相弊端的结果8.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此材料突出反映了( )A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一个标志B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C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D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9“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 )A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B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C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0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出( )A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 B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封建统治者蒙蔽C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上升 D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反抗性11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颁布后,宣统帝正式退位。有学者将清帝逊位诏书说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下列说法能作为其论据的是()A 两场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重新建立了政权B中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此确立并不断完善C中英两国都由此结束了帝制 D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12“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A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13“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孙中山这段话强调的是 ( )A驱逐满人 B汉人掌权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14. 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工人、农民所占比例示意图。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工人阶级已失去领导地位 B农民的政治觉悟全面提高C农村革命根据地普遍建立 D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15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著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提到:“这样,在1940年6月中旬以后约一个月的期间,曾经是事变行将解决,日中两国最接近的一刹那,中共察觉到日中进行和谈的危机,突然发动了百团大战。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相下来8月下旬,日本首相近卫又写了亲笔信建议继续会谈,遭到蒋方拒绝。”这段材料 ( )A说明百团大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转折点 B凸显了百团大战在中华民族抗战全局中的意义C强调共产党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D表明共产党领导军民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16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江丙坤表示,“九二共识”不仅是两岸和平的基础,也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台湾同胞应该深刻认识到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共同为两岸和平做出贡献。“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认同社会主义制度C承诺实现和平统一D认可“一国两制”17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最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18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A实行“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19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公民具有同一血缘 B公民是政治统治者C公民具有献身精神 D形成了公民共同体20苏联学者涅尔谢相茨在其著作中说:“苏格拉底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等的雅典平民的万能;有一次,他在讲到马匹不足时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的方式把驴变成马。”材料表明苏格拉底()A主张用其他的政治形式代替民主制 B认为民主制必须加强公民政治修养C主张不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政治 D认为有钱的人就是最好的统治者21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这说明罗马法( )A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 B与希腊文化并无关联C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 D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22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23.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C.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 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24.美国当地时间xx2月4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这一事件说明( )A. 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B. 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C. 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 D. 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25“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正起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落魄贵族是法国大革命主导力量B直到此时法国才第一次建立起共和国C1875年宪法标志第三共和国建立D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是妥协的产物26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27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28二战后初期,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的电报中说:在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希望的东西。”乔治凯南的意思是,美国应该()A继续与苏联合作 B采取措施遏制苏联C与苏联分道扬镳D分化社会主义阵营29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30有学者说:“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世界联系日益密切C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1、32、两个小题,共计40分) 31、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当今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20分)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韩非子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四 “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材料五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 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6分)(2) 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 (4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2分)(3)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指出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本质属性。(8分)32.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18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阅读材料:(20分)材料一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请回答:(1) 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哪几种类型?(10分)(2)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谈一谈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点?联系两国实际分析原因是什么?(10分)1-5 CCBDD 6-10 BABCC 11-15 ACCDB 16-20 ADCBB 21-25 ABCBD 25-30 AABDB31,(1)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3分)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程度以维护君主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3分)(2)不同: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主权在民;法律至高无上。(4分)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3)材料一、二是封建性质的法制,维护的是君主专制政体,人民没有政治权利;(2分)材料三、四是中国建设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制,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人民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利;(3分)材料五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制,它确立的是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群众享有更充分的民主权利。(3分)32答案:(1)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材料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类型: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10分)(2)异:英国国王是虚君,权力受到议会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受到皇帝控制。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