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第二次双周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78985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第二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第二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第二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第二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 B.区别大宗小宗 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 D.稳定统治秩序2.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A.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 B.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C.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3.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A.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施恩于诸侯子弟4.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5.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国情的产物。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是A.B.C.D.6.罗马史学家普鲁塔克在评价雅典的政治时提到:“判处陶片放逐并不是对卑鄙行为的惩罚,不,表面上这是对威望和权势过高的人一种凌辱和贬抑的办法,但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段”。这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A.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 B.忽视了公民的基本权利C.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影响 D.民主程序存在重大缺陷7.西汉大臣贾谊曾上奏“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不加其身”,得到汉文帝的认可。而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如果让恶人逃脱罪责“就会挖空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由此可见A.罗马法对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影响深远 B.罗马法更强调公平和正义C.罗马法维护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D.中国人法律意识淡薄8.1946年,汪叔棣在其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认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由此可知,汪叔棣认为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C.九一八事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二战开端于1931年是客观的历史事实9.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很多时候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这表明A.皇帝的权力受到了威胁 B.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C.清政府已完全无力控制地方 D.地方督抚掌握了官员任命权力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人民政府应扶助合作社经济发展,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反映了新中国A.照搬苏联斯大林模式 B.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改造C.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 D.确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1.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联苏抗美;20世纪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20世纪70年代联美抗苏;xx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俄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外交理念;xx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合作取代对抗是中国与美苏(俄)关系发展的方向A. B. C. D.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到:“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政体。”这说明美国的建立A.体现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B.深受法国共和政体影响C.实现了三权分立联邦制共和政体 D.是启蒙运动思想的产物13. 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A.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 B.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C.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 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14.16世纪初,中国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6,而欧洲是1:12。据此,欧洲各国将套取黄金作为与中国贸易的重要经济策略,英国东印度公司等明确规定贸易的一定比例是用白银购买中国黄金。这种经济策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A.导致了白银的大量外流 B.推动了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阻碍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15.明朝李鼎在李长卿集中描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主要反映了明代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 C.国内物资交流频繁 D.形成区域商人群体16.宋代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同时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导致宋代文化向下层平民社会普及的主要原因是A.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 B.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D.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逐渐形成17.上海汉口北京安徽芜湖四川长寿吉林黑龙江3521142A.民族工业受到外资企业的排挤 B.南方与北方经济趋于平衡C.近代工业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 D.中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8.费正清在中华民国剑桥史中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20年代世界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的中国,却安全度过了那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灾难。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推动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方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这反映当时A.国民政府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 B.中国没有真正融入世界市场C.中国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世界 D.世界经济重心正在转移19.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20.1952年至1957年,中国的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37.3%上升到45%,轻工业的比重由62.7%下降到55%。同期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到43.3%,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25%。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为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成果显著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 D.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21.民国时期大公报曾刊登一则售卖离婚法论一书的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B.北洋政府加强和健全法治建设C.大公报注重提供法律帮助 D.西方法律已主导中国的婚姻观2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大企业时代到来。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对上述材料的准确理解是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已成了计划经济 B.垄断组织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C.垄断组织消灭了私人生产 D.垄断组织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3.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A.“机械化” 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规模化” 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C.“个性化” 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24.1933年10月,罗斯福政府将长期以来法定的每盎司黄金等于20.67美元改为31.26美元。1934年1月又定为每盎司等于35美元,并以国家债券为担保,增发30亿美元通货。这表明罗斯福政府急需A提高商品价格 B.缓解债务危机 C恢复银行信用 D.促进工业复兴25.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 B.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C.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 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26.霍布斯鲍姆认为:“在1914年至20世纪90年代之间,世界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单一的运作单位。而旧有以领土国家政治为界定的国家经济,却一落而为跨国性作业的复杂体。”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以来A.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C.现代化模式趋同发展 D.“国家经济”丧失独立性27.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 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28.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经济停带倒退 B.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D.国家分裂、国力衰弱29.1896年,梁启超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言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原因是“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需要A.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B.大量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C.大力引进西方科技人才 D.引进西学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30.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 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与西方国家来比相对单一 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31.伽利略认为木星有若干卫星,卫星像月亮围绕地球那样绕着木星转,天体也许具有和地球一样的实质,地球和天空之间的传统区分开始引起怀疑。约翰多恩表达了17世纪初新天文学扰乱人心的影响。他写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调了。”这主要表明“新天文学”A.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B.引起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C.动摇了人们对封建神学的迷信 D.推动了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32.某幅画作给人的感觉是人物棱角分明好像“用斧头砍出来”,人物头部严重变形,其中一个人的鼻子在脸上折成扁平,说明了该画派的一个原则同时从几个不同的视点描绘对象。该幅画作体现的风格应是A.浪漫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第II卷(非选择题)33.(25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主制度。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经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加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材料二 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影响。运用相关知识说明在“电力的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哪些?(15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科技成果从发明到运用有什么特点?(2分)这些成果的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8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从图中任选三个关键词,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以下为选做题,任选其一,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题目涂黑。3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1分)他们为什么要提出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3分)(2)以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西欧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潮流。(9分)36.(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20世纪70年代末,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万枚,约占世界核弹头总数的97%,足以把人类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毁灭20次,使世界上每个人头上顶着3吨炸弹过日子。材料二近年来,一些大国与我国纷纷建立各种“伙伴关系”,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等。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后,中日双方宣布致力于建立“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1950年到1990年,世界货物出口额增长了311倍,1989年至1996年,商品、服务越过边境的贸易额以平均每年62%的速度增长,几乎是同一时期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2倍。到1997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总额持续增长,达67万亿美元。材料三高技术武器造价非常昂贵,如一枚“爱国者”导弹价值100万美元,一枚空对空“麻雀”导弹价值169万美元。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发射各类导弹5500多枚,仅导弹一项一天耗资就有1亿美元。(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制约现代战争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指出确定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2分)20世纪以来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5分)3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阿卡德米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跟他的老师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述都像是如同柏拉图对话,但师徒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例如,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柏拉图认为,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1)据上述材料,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一个什么哲学问题?(1分)各持怎样的观点?(8分)(2)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态度?(6分)承德一中xx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双周考历史试卷答案及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BAACCBABDDACBCC题号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答案CADAABAADBDCDBCD33.(1)影响: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欧洲,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武士阶层日益衰落(或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指南针的使用,为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促进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12分)关键成就: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成熟(3分)(2)特点: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或科学成果从发明到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快)(2分)作用: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电话为代表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改变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电和电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8分)34.(12分) 评分标准参见下表等次得分观点论证表述第一等810分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思路清新、表达确切第二等47分观点基本正确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有基本思路,表达不够确切第三等03分观点不准确未能结合史实,仅列举部分史实缺乏条理性,表达欠通顺示例1:关键词:中外朝制度军机处科举制观点: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汉武帝时提拔亲信近臣,构成新的决策机构中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等官僚机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加强了君主专制。唐朝时期科举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和皇帝手中,为君主专制选拔人才。清朝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示例2:关键词:天人感应存天理灭人欲科举制观点:儒家思想一定程度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董仲舒新儒学宣传“天人感应”鼓吹君权神授,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程朱理学将儒家伦理纲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南宋末年后成为官方哲学。明清时期科举制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示例3:关键词:天人感应存天理灭人欲黄宗羲观点:儒家思想既有约束君主专制的一面又有维护君主专制的另一面。维护:程朱理学将儒家伦理纲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专制统治。约束: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用天意来限制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促使行仁政。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等具有民主色彩的新儒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专制。示例4:关键词:科举制黄宗羲军机处观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并达到顶峰明清时期科举制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等新儒学主张,反映了当时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清朝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其他主题,言之成理即可。本题据图片材料“中外朝制度、军机处、科举制、天人感应、存天理灭人欲、黄宗羲”即可从图中任选三个关键词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例如:从“中外朝制度、军机处、科举制”的角度即可提炼出观点: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再结合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相关知识即可加以论述,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加强了君主专制;唐朝时期科举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和皇帝手中;清朝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5.(1)共同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2分)不同: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1分)原因:西欧资产主义兴起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兴起,要求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3分)(2)资本主义:其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3分)民族主义:宗教改革提出世俗政权高于教权的主张,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3分)人文主义:以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焕发出创新精神和生活热情。(3分)36.(1)因素:核战争毁灭性后果;国家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现代战争的巨大消耗。(6分)(2)依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2分)变化: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2分)理由:制约战争发生的因素增多,各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第三世界的崛起等。(5分)37.(1)讨论物质与意识(精神)的关系。(1分)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着理念(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8分)(2)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非常敬仰,但在科学上决不盲从,把真理看得高于一切。“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是他的名言。(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