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理 (I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8904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理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理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理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理 (III)一、单选题1(本题5分)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B(n,p),若E(X)=30,D(X)=20,则n,p分别等于()A. n=45,p= B. n=45,p= C. n=90,p= D. n=90,p=2(本题5分)已知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一个可能图象是( )A. B. C. D. 3(本题5分)盒中装有9个乒乓球,其中6个白色球,3个红色球,不放回地依次摸出2个球,在第一次摸出红色球的条件下,第二次也摸出红色球的概率为( )A. B. C. D. 4(本题5分)曲线与轴围成的一个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A. 1 B. C. D. 25(本题5分)一个三位自然数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依次为,当且仅当时称为“凹数”(如213),若,且互不相同,则三位数中“凹数”有(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6(本题5分)设曲线在x0处的切线方程为2xy10,则a()A. 0 B. 1 C. 2 D. 37(本题5分)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A. B. C. D. 8(本题5分)函数f(x)=xex的最小值是( )A. -1 B. -e C. - D. 不存在9(本题5分)已知变量, 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且变量, 之间的一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681012632A. 变量, 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B. 可以预测,当时, C. D. 由表格数据知,该回归直线必过点10(本题5分)方程在0,1上有实数根,则m的最大值是( )A. 0 B. -2 C. -3 D. 1二、填空题11(本题5分)春节临近,某火车站三个安检入口每天通过的旅客人数(单位:人)均服从正态分布,若,假设三个安检入口均能正常工作,则这三个安检入口每天至少有两个超过人的概率为_12(本题5分)一种报警器的可靠性为,那么将这两只这样的报警器并联后能将可靠性提高到 13(本题5分)设,那么的值为_14(本题5分)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有_回归直线恒过样本点的中心,且至少过一个样本点;将一组数据的每个数据都加一个相同的常数后,方差不变;用相关指数来刻面回归效果;表示预报变量对解释变量变化的贡献率,越接近于1,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若分类变量和的随机变量的观测值越大,则“与相关”的可信程度越小;.对于自变量和因变量,当取值一定时, 的取值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 间的这种非确定关系叫做函数关系;残差图中残差点比较均匀的地落在水平的带状区域中,说明选用的模型比较合适;.两个模型中残差平方和越小的模型拟合的效果越好.三、解答题15(本题12分)已知某地区中小学生人数和近视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解该地区中小学生的近视形成原因,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1)求样本容量和抽取的高中生近视人数分别是多少?(2)在抽取的名高中生中,平均每天学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数为,其中有12名学生近视,请完成高中生平均每天学习时间与近视的列联表:平均学习时间不超过9小时平均学习时间超过9小时总计不近视近视总计(3)根据(2)中的列联表,判断是否有的把握认为高中生平均每天学习时间与近视有关?附:,其中.16(本题12分)某超市在元旦期间开展优惠酬宾活动,凡购物满100元可抽奖一次,满200元可抽奖两次依此类推抽奖箱中有7个白球和3个红球,其中3个红球上分别标有10元,10元,20元字样每次抽奖要从抽奖箱中有放回地任摸一个球,若摸到红球,根据球上标注金额奖励现金;若摸到白球,没有任何奖励()一次抽奖中,已知摸中了红球,求获得20元奖励的概率;()小明有两次抽奖机会,用表示他两次抽奖获得的现金总额,写出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17(本题13分)已知函数 求的极值;若在区间上单调递减,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8(本题13分)已知的展开式中,只有第六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1)求该展开式中所有有理项的项数;(2)求该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参考答案1C【解析】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若,根据二项分布的期望公式以及二项分布的方差公式可得, ,解得,故选C2D【解析】当时, 在恒大与等于零在上,故在递增,排除B,当时, 在恒大于等于零,故在递减,综合得答案选D.3A【解析】设第一次摸出红球为事件A,第二次摸出红球为事件B,则P(A)=,P(AB)=P(B|A)=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件概率.条件概率一般有两种求解方法:(1)定义法:先求P(A)和P(AB),再由P(B|A) ,求P(B|A)(2)基本事件法:借助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先求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A),再求事件AB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AB),得P(B|A).4B【解析】曲线与轴围成的一个封闭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曲边图形,可以由积分得到,解和x轴的交点为, 故答案为B。5C【解析】根据题意,分2步进行分析:、在1,2,3,4中任选3个,作为a,b,c,有 种情况,、由于“凹数”要求ab,bc,将取出的3个数中最小的作为b,剩余2个数全排列,作为a、c,有 种情况,则一共有42=8种情况,即有8个“凹数”;本题选择C选项.点睛: (1)解排列组合问题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按元素(或位置)的性质进行分类;二是按事情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步具体地说,解排列组合问题常以元素(或位置)为主体,即先满足特殊元素(或位置),再考虑其他元素(或位置)(2)不同元素的分配问题,往往是先分组再分配在分组时,通常有三种类型:不均匀分组;均匀分组;部分均匀分组,注意各种分组类型中,不同分组方法的求法6D【解析】,故曲线在x0处的切线方程为2xy10,即:,从而a12,即a3.本题选择D选项.7A【解析】,令,则,解得,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故选点睛: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的步骤: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对求导;令,在定义域内解不等式得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令,在定义域内解不等式得 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8C【解析】函数f(x)=xex,求导得: .令,得.当时, 单调递减;当时, 单调递增.故最小值为: .故选C.9C【解析】由题意得,由,得变量, 之间呈负相关,故A正确;当时,则,故B正确;由数据表格可知, ,则,解得,故C错;由数据表易知,数据中心为,故D正确.故选C.10A【解析】,令,所以,则在单调递减,所以,所以的最大值是0。故选A。11【解析】根据正态分布的对称性,每个安检人口超过1100人的概率: .所以这三个安检人口每天至少有两个超过1100人的概率为.12 【解析】略13-1【解析】, ,令式中的,得, ,故答案为.14【解析】回归直线恒过样本点的中心,可以不过任何一个样本点;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加上同一个常数后,根据方差公式可知方差恒不变;用相关指数来刻面回归效果;表示预报变量对解释变量变化的贡献率,越接近于0,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若分类变量和的随机变量的观测值越大,则“与相关”的可信程度越大;.对于自变量和因变量,当取值一定时, 的取值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 间的这种非确定关系叫做相关关系;残差图中残差点比较均匀的地落在水平的带状区域中,说明选用的模型比较合适;.两个模型中残差平方和越小的模型拟合的效果越好.故答案为:15(1)36;(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求出学生总数,从而求出抽取的高中生人数(2)结合题目信息计算填表(3)运用公式求出的值,作出比较得结论解析:(1)由图1可知,高中生占学生总数的,学生总数为人,样本容量为.抽取的高中生人数为人,由于近视率为,抽取的高中生近视人数为人.(2)列联表如下:平均学习时间不超过9小时平均学习时间超过9小时总计不近视18624近视241236总计421860(3)由列联表可知,没有的把握认为高中生平均每天学习时间与近视有关.16()()【解析】试题分析:(1);(2)的可能取值为0,10,20,30,40,写出分布列,求出期望。试题解析:()设事件,事件则所求概率为()的可能取值为0,10,20,30,40的分布列为所以, 17(1)极大值为,极小值为;(2).【解析】试题分析:(1)令,求根后,结合函数单调性即可得极值;(2)由,得减区间,所以是子集,列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和4别是的两根,根据单调性可知极大值为,极小值为.由上得,由故的单调递减区间为,解得:m的取值范围: 点睛:利用函数的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有两种题型,一种是求单调区间,只需令导数大于0求增区间,令导数小于0求减区间;另一种是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若已知函数单增,只需函数导数在区间上恒大于等于0即可,若已知函数单减,只需函数导数小于等于0即可,或考虑为单调区间的子集.注意等号!18(1)所有有理项的项数为6项;(2).【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只需令该展开式中x的系数为整数可得;()设第Tr+1项的系数最大,可得关于r的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可得r的范围,可得系数最大的项试题解析: (1)由题意可知: ,. 要求该展开式中的有理项,只需令,所有有理项的项数为6项.(2)设第项的系数最大,则 , 即 ,解得: ,得.展开式中的系数最大的项为点睛:求二项展开式有关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求展开式中的特定项.可依据条件写出第r1项,再由特定项的特点求出r值即可.(2)已知展开式的某项,求特定项的系数.可由某项得出参数项,再由通项写出第r1项,由特定项得出r值,最后求出其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