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8466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说法是A. 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物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B. 若髙倍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向应是顺时针的C. 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D. 某正方形物体长1mm,在放大50倍的显微镜下,该物体的面积为2500mm2【答案】D【解析】在用高倍物镜进行观察时,应该现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清晰物物象,并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A错误;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实际流向也是逆时针的,因物像旋转180度后逆时针方向不变,B错误;因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为观察低倍镜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C错误;某正方形物体长1mm,在放大50倍的显微镜下,长度和宽度都放大了50倍,则该物体的面积为15050=2500mm2,D正确。2. 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噬菌体 蓝藻 酵母菌 乳酸菌 支原体 水绵 小球藻 葡萄球菌 链球菌 青霉菌A. B. C. D. 【答案】A【解析】噬菌体属于病毒,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正确;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错误;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正确;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正确;水绵属于真核生物中的低等植物,错误;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中的低等植物,错误;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正确;链霉菌属于原核生物中放线菌的一种,正确;根霉菌都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错误。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考点定位】多种多样的细胞【名师点睛】关注原、真核细胞的8个“不一定”(1)不属于真核生物的不一定就是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非原核生物也非真核生物。(2)带“菌”的不一定都是细菌(原核生物),如酵母菌是真核生物。(3)带“藻”的不一定都是蓝藻(原核生物),如绿藻是真核生物。(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一定都是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5)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如蓝藻无叶绿体。(6)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7)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都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8)细胞不一定都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如受精卵是通过受精作用产生的。3. 细胞学说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孟德尔遗传定律被认为是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C.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答案】C【解析】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A错误;细胞学说内容中并没有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而是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错误;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C正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但是没有揭示多样性,D错误。4. 一场“毒黄瓜”引起的疫病使欧洲一时陷入恐慌。经科学家实验查明,这些黄瓜其实是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食用后可引发致命性的溶血性尿毒症。对这种可怕病原体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病原体为原核细胞,无细胞壁B. EHEC细胞中含有的核苷酸种类是8种C. 在EHEC细胞的线粒体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D. 实验室中培养EHEC必须用活的动植物细胞【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毒黄瓜”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有细胞壁,A错误;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含有8种核苷酸,B正确;大肠杆菌细胞中没有线粒体,C错误;大肠杆菌可以用普通培养基培养,D错误。5. 冬天人们比较喜欢吃的涮羊肉,是羊通过吃草获得元素和化合物后同化形成的。那么,下列关于组成羊和草等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烘干的动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CB. 组成动、植物细胞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却相差很大C. 羊肉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蛋白质、纤维素D.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答案】C【解析】动植物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碳元素,A正确;组成动、植物细胞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却相差很大,B正确;羊肉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C错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D正确。6. 某校利用假日组织学生义务为糖尿病患者检测尿液,看其是否康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所用试剂中的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向尿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摇匀后,再加入CuSO4溶液 向尿液中加入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紫色反应 为了使结果更可信,应该取等量的蔗糖溶液为标准对照组A. B. C. D. 【答案】D【解析】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一般用斐林试剂,其中硫酸铜溶液需要稀释后才能用于蛋白质的鉴定,错误;鉴定还原糖时,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需要混合使用,错误;向尿液中加入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产生,错误;蔗糖不属于还原性糖,不能用于对照实验,错误,故选D。7. 下列有关遗传信息携带者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与甲基绿发生结合的核酸分子只分布在细胞核中B. 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组成中都有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C.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D.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应先后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答案】C【解析】与甲基绿发生结合的核酸分子是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A错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物种组成是核糖、碱基和磷酸,B错误;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C正确;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应先同时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的混合液,D错误。8. 在患急性肠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不慎受伤后,要用0.9%的盐水清洁伤口;在高温作业时,要喝淡盐水。以上三种做法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消毒维持体内水盐平衡是细胞中化合物的组成成分降温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A. B. C. D. 【答案】C【解析】肠炎病人肠道吸收功能下降,不及时补充水分会造成脱水,所以给肠炎病人注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水分代谢平衡();受外伤利用0.9%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是因为0.9%生理盐水是细胞的等渗溶液,且具有清洁作用,并能够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高温作业时,因高温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喝淡盐水可以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故选C。9.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B. 鸡血来源广泛,常用来作为制备较纯净细胞膜的材料C. 细胞膜上的糖被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作用D.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答案】B【解析】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A正确;猪血来源广泛,常用来作为制备较纯净细胞膜的材料,而鸡血红细胞中含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不适于用于制备细胞膜,B错误;细胞膜上的糖被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作用,C正确;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D正确。10. 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轵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来增大膜面积B. 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C. 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来增大膜面积D. 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囊泡而增大膜面积【答案】D【解析】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A正确;内质网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通过单层膜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增大了膜面积,B正确;线粒体通过内膜的不同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增大,C正确;高尔基体产生囊泡,会使高尔基体膜面积减小,D错误。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 光能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绿色植物B. 衰老细胞中的色素都会逐渐积累C. 一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端粒D. 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等【答案】C【解析】光能自养型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如蓝藻,A错误;动物衰老细胞中的色素会逐渐积累,而植物的叶肉细胞衰老后,叶绿素的含量会降低,B错误;一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端粒,C正确;中心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D错误。12. 荠菜根分生区细胞的能量转换场所是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溶酶体 D. 叶绿体和线粒体【答案】A【解析】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由于荠菜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荠菜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故选A。13. 如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为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则初步水解产物为多肽B. 若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则是储能物质,还可起到保温作用C. 若为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分子,则为磷脂D. 若是糖类,则均可做为能源物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的元素组成是C、H、O、N,若为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则就是蛋白质类的酶,被初步水解产物为多肽,彻底水解产物为氨基酸,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的元素组成是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若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就是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还可起到保温作用,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的元素组成是C、H、O、N、P,若为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分子,则为磷脂,C正确;糖类中的纤维素、核糖、脱氧核糖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14.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细胞在有氧条件下的呼吸终产物与无氧条件下的不同B. 高度分化的成熟叶肉细胞不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C. 种子胚根和胚芽中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D. 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答案】B.15. 有关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膜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B.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C.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D. 癌细胞在体内的分散与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答案】C【解析】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膜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A正确;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保证了生物体作为完整的生命系统进行生命活动,B正确;磷脂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C错误;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D正确。16. 下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的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B. 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C. 图甲中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均有关D. 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因A部分具有亲水性与水面接触【答案】B【解析】图甲中的构成了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可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A正确;是多糖,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B错误;图甲中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磷脂均有关,C正确;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因A部分具有亲水性与水面接触,D正确。17. 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 abc B. acb C. abc D. acb【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内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红细胞会皱缩,如果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会吸水涨破,如果和外界溶液溶度相等时会维持原来形态。由烧杯中的细胞形态可知b浓度最大,c次之a最小,故D正确,A、B、C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吸水与失水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18. 动物细胞膜上有一种物质,称为Na+K+泵(如下图所示),该物质可以在转运Na+、K+的同时催化ATP的水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Na+K+泵是载体蛋白B. Na+K+泵泵能同时转运Na+、K+,说明该物质不具有专一性C. Na+K+泵参与的转运方式属于主动运输D. Na+K+泵也是一种酶【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Na+K+泵是运输Na+和K+的载体蛋白,A正确;Na+K+泵泵能同时转运Na+、K+,图中可以看出两种离子与其结合的部位不同,说明其是具有专一性的,B错误;Na+K+泵参与的转运需要消耗ATP,为主动运输,C正确;Na+K+泵能够催化ATP的水解,说明其是一种酶,D正确。19.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 蛋白质分子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且消耗能量B. 小分子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内C. 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吸收物质时,既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D. 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都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答案】C【解析】蛋白质分子是生物大分子,不能通过载体蛋白进出细胞,A错误;小分子有机物和离子一般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B错误;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吸收物质时,既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C正确;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20.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备“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 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细胞液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B. 质壁分离后完全复原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最终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C. 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D. 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涨破【答案】D【解析】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由于不断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加,吸水能力增加,A错误;由于有细胞壁的保护,细胞不可能无限吸水,因此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液的浓度可能大于细胞外液,B错误;若硝酸钾溶液浓度过高导致植物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C错误;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涨破,D正确。21. 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ATP分子中均含有核糖,而酶均不含核糖B. 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C. 酶与ATP均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D.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答案】B【解析】少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含有核糖,A错误;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B正确;ATP没有专一性,C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合成酶,D错误。22.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A. 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 腺苷C. 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 一腺嘌呤【答案】D【解析】因为ATP是由腺苷和3个磷酸分子构成的,腺苷是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构成,图中圈出的是ATP中的一分子腺苷,A错误;图代表DNA,构成DNA的含有A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错误;图代表的是RNA,构成RNA的单位之一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错误;图指的是核苷酸,一分子的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五碳糖、一分子的含氮碱基组成,所以图指的是腺嘌呤,D正确。【考点定位】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DNA和RNA分子的结构【名师点睛】DNA与RNA的区别之一就是DNA含T不含U,RNA含U不含T;ATP是由是由腺苷和3个磷酸分子构成的,腺苷是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构成,一分子腺苷和一分子磷酸构成一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23. 如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镜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B. 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 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D. 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短【答案】B【解析】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A错误;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正确;甲和乙细胞中DNA含量相同,甲的染色体数目是乙的一半,C错误;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相对长短,D错误。24. 从洛阳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有氧呼吸减弱,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B. 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C.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D. 由于02缺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第二、三阶段的进行【答案】D【解析】由于氧气浓度降低,有氧呼吸减弱,导致细胞产生的能量减少,A正确;人进入高原后,由于缺氧,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B正确;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C正确;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的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氧气减少直接影响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错误。25. 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 酵母菌常被用作研究细胞呼吸的实验材料,主要原因是其属于兼性厌氧生物B. 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应将空气持续通人酵母菌培养液中以保障02供应C. 酵母菌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 酵母菌产的酒精能与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答案】B【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常用来作为研究细胞呼吸的实验材料,A正确;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先将空气通入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再通入酵母菌培养液,以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错误;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正确;酒精能与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D正确。26. 如下图所示,甲是绿色植物在有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02的实验装置图;乙、丙、丁是另外三个实验装置图。欲验证绿色植物是否在有光照条件下释放出02和验证在有光照条件下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02,对照实验装置图依次是A. 乙、丁 B. 乙、丙 C. 丙、乙 D. 丙、丁【答案】B【解析】要验证绿色植物在有光照条件下释放出O2的,有无光照是此实验的自变量,能否释放氧气为因变量,所以设置实验时,空白对照组是正常组(甲组),实验组为缺少光照的一组(乙组),其他的无关变量都相同。因此要验证绿色植物在有光照条件下释放出O2的,选择对照实验装置图乙。验证在有光照条件下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O2的实验中,绿色植物是自变量,能否放出氧气为因变量,所以设置实验时,空白对照组是正常组即甲组,实验组为缺少绿色植物的一组,即丙组,其他无光变量都要适宜光合作用的进行并且都相同。因此要验证在有光照条件下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O2的,选择对照实验装置图丙,故选B。27. 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个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0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A.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C. 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D. 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培养的植物会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且光合作用较强。由于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跟着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28. 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中都会产生H。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A. 中,H将C3还原B. 中,H将02还原C. 中,H将丙酮酸还原D. 和产生的H都全部来自于水【答案】D【解析】图中可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H和氧气,在暗反应中,H作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剂,A正确;图中可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B正确;表示无氧呼吸,葡萄糖先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接着H将丙酮酸还原,C正确;产生的H来自于葡萄糖和水,产生的H全部来自水,D错误。29. 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间期,DNA复制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 在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 在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此时线粒体可为DNA的复制供能D. 在末期,高尔基体参与形成新的细胞壁【答案】D【解析】细胞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导致其含量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洋葱是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B错误;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C错误;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向周围扩展形成子细胞壁,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D正确。30.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 癌症病人化疗时,会导致大量白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B. 细胞凋亡不会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C. 皮肤表面每天脱落死亡的大量细胞属于细胞凋亡D. 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都是受基因控制的,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B【解析】癌症病人化疗过程中大量白细胞死亡是化学药物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A正确;细胞凋亡发生在整个生命力程中,B错误;皮肤表面每天脱落死亡的大量细胞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都是受基因控制的,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31. 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B. 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C. 它们中的全部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D. 并非该草原上的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答案】D【解析】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是生物圈,A错误;牛、羊、鹿都可能包含多种,所以不一定是3个种群,B错误;群落是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C错误;草原上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正确。32. 分析下图多肽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化合物有5个游离氨基、4个游离羧基B. 该多肽中含有4个肽键、4个R基团C. 该多肽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和ATP参与D. 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蛋白质之间的区别在于氨基酸序列不同【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该化合物有1个游离氨基、1个游离羧基,A错误;该多肽中含有4个肽键、5个R基团,B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需要ATP的参与,C正确;蛋白质之间的区别在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D错误。33.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 0l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 0l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错误;01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错误;01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C错误;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的走势,明确01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24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34.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细胞膜结构的多样性B. 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C. 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中线粒体、核孔数目都很多D.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答案】D【解析】细胞膜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多样性,A错误;癌细胞属于异养细胞,B错误;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没有核孔,C错误;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D正确。35. 如图是对菠菜叶片叶绿体色素分离的结果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将滤纸条剪去两角的目的是方便层析液的吸附B. 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C. 如果带宽减小一定是忘记添加碳酸钙D. 画滤液细线前先用铅笔画细线能够促进色素的层析【答案】B【解析】制备滤纸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目的是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A错误;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所以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最快,处于滤纸条的最上端,B正确;如果(叶绿素)带宽减小可能是忘记添加碳酸钙,也可能是材料不新鲜,叶绿素含量减少,C错误;画滤液细线前先用铅笔画细线,能够使得滤液细线画得细而直,D错误。36. 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 管腔中N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上皮细胞B. 管腔中氨基酸通过协助扩散进入上皮细胞C. 上皮细胞中氨基酸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组织液D. 上皮细胞中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组织液【答案】B【解析】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动力是钠离子的浓度差,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被动运输),C正确;上皮细胞中Na+进入组织液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两种物质通过上皮细胞膜时的浓度关系、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等条件,判断各自的跨膜运输方式。37.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末端的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的是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32P标记的ATP是新合成的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水解A. B. C. D. 【答案】B38. 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降低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B. 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 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 B点后适当降温,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答案】C【解析】图示曲线b为最适pH条件下的曲线,因此降低PH,酶的活性降低,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将降低,A错误;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B错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C正确;图示曲线b为最适温度条件下的曲线,若B点后适当降温,酶活性将降低,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此时的酶活性最强,改变温度或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曲线下降。39.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B. 若细胞既不吸收02也不放出C0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C. 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 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02与释放C02的摩尔数不同【答案】C【解析】与成熟组织细胞相比,分生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呼吸速率快,A错误。某些植物组织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过程,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B错误。降低氧气浓度,有氧呼吸减弱,有机物消耗减慢,C正确。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相同,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名师点睛】熟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40.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甲中AB段形成染色单体B. 图甲中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C. 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D. 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甲图中AB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加倍,表示间期DNA的复制,复制的结果是DNA的含量加倍,出现了染色单体,A正确;图甲中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但是不能表示后期,B错误;图乙中着丝点分裂,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甲图中的CD段,C错误;图乙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曲线中相关变化判断细胞分裂方式以及各区段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特别是图中的AB段和CD段的含义。二、非选择题41.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图表示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其中表示相关结构名称。请根据图所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过程体现出生物膜系统在_上的紧密联系。细胞内的囊泡系统,繁忙地运输着细胞内的各种“货物”,在该过程中_(填细胞器序号)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2)若对图示细胞中的氨基酸用3H进行标记,在胰岛素形成和分泌过程中,放射性物质在细胞器间依次出现的顺序是_(填序号);直接为此过程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填中文名称)。(3)该细胞分泌出的胰岛素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结合,起_作用。(4)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与蛋白质_脂质一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相比,其完善之处体现在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 (1). 结构和功能 (2). (3). (4). 三磷酸腺苷 (5). 受体 (6). 信息传递,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7). 膜蛋白分布不均匀、膜具有流动性【解析】试题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据图分析,图中是内质网,是核糖体,是细胞膜,是线粒体,是细胞核,是高尔基体。(1)图示胰岛素合成与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生物膜系统的交通枢纽是高尔基体。(2)根据胰岛素 的合成与分泌的过程分析,放射性的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合成多肽,然后进入内质网初步加工,在进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因此放射性物质在细胞器间依次出现的顺序是,为该过程直接提供能量的是三磷酸腺苷(ATP)。(3)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调节靶细胞的生命活动,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4)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与蛋白质_脂质一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相比,其完善之处在于提出了膜蛋白分布不均匀、膜具有流动性等。【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并能够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表示的细胞结构的名称。42. 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用实线表示)与能量转化(用虚线表示)的模式图,图中ag为物质,为反应过程。请据图作答:(1)叶绿体色素a吸收的光能一部分通过转变成c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一部分用于过程_;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2)图中g物质是C02,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突然降低g物质的供应量,则短时间内图中C5的含量将_;在g物质供应充足时,停止光照,C3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在短时间内将_。(填“减少”、“不变”或“增加”)。(3)将g物质用14C标记,最终在(CH20)中检测到放射性14C,则14C的转移途径是_(用图中符号表示)。【答案】 (1). 水的光解 (2). 类囊体薄膜上 (3). 增加 (4). 减少 (5).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以确定图中表示水分的吸收,表示ATP的合成,表示水的光解,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表示糖类的生成;a为色素、b为氧气、c为ATP、d为ADP、e为还原型辅酶(NADPH)、f为辅酶(NADP+)、g为二氧化碳。(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表示水的光解;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2)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突然降低二氧化碳的供应,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消耗的五碳化合物减少,而五碳化合物的生成不变,所以短时间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在g二氧化碳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会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从而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导致三碳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在短时间内将减少。(3)二氧化碳实现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再还原形成含碳有机物,因此14C的转移途径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名称以及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名称,并能够利用物质变化过程分析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改变对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含量的影响。43. 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2N=6)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丙图特有的变化过程,判断该图表示的是_(填“植物”或“动物”)细胞,主要依据是_(写出两点)。(2)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_。(3)上述细胞分裂过程的顺序是_(用图标和箭头表示)。【答案】 (1). 植物 (2). 没有中心体,出现细胞板 (3). 甲、乙 (4). 乙甲丁丙【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甲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且核膜、核仁正在解体消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丙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丁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1)丙图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且没有中心体,由此可以判断该图表示的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2)甲、乙细胞中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而丙和丁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丙处于有丝分裂末期、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所以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乙甲丁丙。【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判断图中各个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44. 图1表示酵母菌生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表示过程。图2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新鲜的食用酵母菌与5%的葡萄糖溶液制成的酵母菌培养液,简称酵母液)。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产生物质B的过程和的酶分别存在于酵母菌的_、_;物质A、C依次是_、_。(2)产物为E+B的总反应式为_。(3)如果用装置一测定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状况,则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是_。(4)若实验后,装置一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二的红色液滴不动,则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若实验后,装置一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二的红色液滴右移,则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答案】 (1). 细胞质基质 (2). 线粒体基质 (3). 丙酮酸 (4). H (5). C6H120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6). 遮光 (7). 有氧呼吸 (8).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为丙酮酸,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酒精。图2中,装置一中氢氧化钠可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红色液滴会左移;装置二,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若只进行有氧呼吸,红色液滴不移动,若进行无氧呼吸,红色液滴会右移。(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因此催化该过程的酶也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因此催化该过程的酶也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A表示丙酮酸,C表示H。(2)图中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E、B分别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该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062C2H5OH+2CO2+少量能量。(3)若要测定装置一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状况,应该进行遮光处理,以防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4)若装置一中的红色液滴左移,说明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红色液滴不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相等,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若装置一中的红色液滴左移,说明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红色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氧气量,可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2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根据两个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判断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的类型。45. 下表是某小组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请依据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操作步骤操作方法试管甲试管乙1加体积分数为3%的H202溶液2mL2mL2加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lmL/3加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lmL4加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2滴2滴5观察产生气泡较少产生气泡较少(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2)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改进方案是增加丙试管做空白对照。具体做法是在第二步中改为加入_,第三步不做处理,其他步骤不变。(3)在完成改进方案后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是_;_。(4)酶的催化作用机理是_;如果用出现同一结果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那么所需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_。【答案】 (1). pH (2).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3). lml蒸馏水 (4). 丙试管产生大量气泡,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影响(过酸和过碱抑制酶活性) (5). 甲、乙、丙三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情况基本一样,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受pH影响 (6).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7). 低(弱)【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探究的问题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故实验变量为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观测指标是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设置试验时应注意设置对照组。(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变量为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2)本题探究的问题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根据表格分析可知,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应该有对照组,即应该增加丙试管,在第二步中加入lmL蒸馏水,其他步骤与甲、乙试管相同。(3)改进方案后,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是:相同时间内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较少,丙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影响;甲、乙、丙三支试管中产生的气泡的情况基本一样,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受pH影响。(4)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如果用在不同pH下出现同一结果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酶促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所需的时间越长,说明酶促反应越慢,酶的活性越 低(弱)。【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验目的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能够根据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判断表格中存在的两个明显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