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78145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一、本大题共40个小题,为单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国准备在xx发射火星探测器,2021年登陆火星。消息一出,立刻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结合地球和火星地理特征比较表(下表)完成下列问题。1. 火星属于( )A. 地月系 B. 类地行星 C. 河外星系 D. 远日行星2. 下列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表面温度高 B. 其轨道有近圆性特点C. 属于恒星 D. 公转方向自东向西【答案】1. B 2. B【解析】考查太阳系行星的分类或类地行星的特征,难度较小。【1题详解】结合图表可知火星地理特征与地球非常类似,应该属于类地行星,B正确,D错误;火星属于银河系中太阳系里的其他行星系,不属于地月系与河外星系,AC错误。故选B。【2题详解】根据地球与火星的特征比较表可知,火星距日更远,表面温度应该低于地球,A错误;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属于行星,绕恒星太阳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其轨道有近圆性特点,B正确,CD错误。故选B。2015年10月5日斯德哥尔摩(北纬5923,东经1800)当地时间(区时)11时30分,xx诺贝尔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3. 斯德哥尔摩所在的时区是( )A. 中时区 B. 东一区 C. 东二区 D. 东八区4. 我国观众要实时观看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收看的北京时间是( )A. 10月5日18:30 B. 10月5日12:30C. 10月5日8:30 D. 10月5日20:30【答案】3. B 4. A【解析】考查时区及其区时的计算。【3题详解】根据题目材料可知,斯德哥尔摩的经度是1800E,位于东一区。故选B。【4题详解】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比斯德哥尔摩东一区区时早7个小时。诺贝尔医学奖在斯德哥尔摩揭晓的当地时间(区时)为10月5日11时30分,故我国观众要实时观看应该在10月5日18时30分。故选A。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5. 与地相比,地(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C. 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D. 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6. 当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 )A. 5时 B. 6时 C. 17时 D. 23时【答案】5. C 6. D【解析】【分析】考查地球自转速度的规律,区时的计算。【5题详解】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级递减,任何地点角速度相等。读图可知,图中地纬度比地高,所以线速度小于地,而角速度与地相同。故选C。【6题详解】图中地位于赤道,日出为6时。已知0经线,可得知共轭经线为180,地位于180经线以东45,故其经度为135W,为西九区,它与东八区相差17个时区,区时相差17个小时,东八区在西九区东边;要加上17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23时。故选D。【点睛】地球自转速度分角速度和线速度两种,其分布规律为:角速度: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均为15/小时;线速度:线速度的大小跟转动半径有关,线速度=角速度转动半径,半径越大,转动速度越快,所以假设地表地势平坦,纬度越低,半径越大,线速度就越大。故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下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状况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7. 四地中,纬度最低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8. 若图中甲地与丙地昼长相同时,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向北移动 B. 向南移动 C. 直射赤道 D. 直射2326N【答案】7. C 8. C【解析】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关系。【7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的昼长时间是18小时,丁地的昼长时间是6小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相同,故两地的纬度数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丙的昼长为12时,地处赤道,纬度最低,C正确。故选C。【8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丙地位于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甲地不位于赤道,一年中只有春秋分时昼夜平分。若图中甲地与丙地昼长相同时,则为春秋分时,此时太阳直射点直射赤道,C正确。故选C。2018年6月14日-7月15日,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将在俄罗斯境内举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9. 本届世界杯足球赛期间(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B. 海南中学昼长变长C. 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变大D. 地球公转速度变快10. 本届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地球位于图中( )A. 附近 B. 附近C. 附近 D. 附近【答案】9. A 10. D【解析】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地球公转特征。【9题详解】本届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为6月14日-7月15日,已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故足球赛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A正确;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方向无法确定,故海南中学昼长及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无法确定,BC错误;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故足球赛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读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图可知,图中位置为秋分9月23日左右,为冬至12月22日左右,为春分3月21日左右,为夏至6月22日左右。本届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为6月14日-7月15日,故地球位于图中附近。故选D。下图为北京市某楼房朝南窗户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S是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1. S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日期为(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12. 当S达一年中最小值时( )A. 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远日点附近C. 该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D.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流动【答案】11. D 12. B【解析】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1题详解】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照进室内阳光面积越大,北京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因此S的面积会最大,故选D。【12题详解】当S达最小值,即夏至日,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A错误;远日点是7月初,故此时6月22日左右,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B正确;北京市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C错误;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错误。故选B。地质工作者深入我国西北地区甘肃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形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 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地壳上升运动 B. 风力侵蚀作用 C. 流水沉积作用 D. 冰川侵蚀作用14. 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A. B. C. D. 【答案】13. B 14. C【解析】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外力作用及其地貌。【13题详解】雅丹地貌是干旱区风力侵蚀古河湖沉积物形成的地貌类型,B正确。故选B。【14题详解】雅丹地貌是河流或湖泊的沉积物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属于沉积岩。图中岩石为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C正确;是来自地幔的物质,为岩浆,A错误;只有一种形成途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为岩浆岩,B错误;由岩浆岩与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故为变质岩,D错误。故选C。2016年12月7日,某地发生6.4级地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 据地震发生地点判断,这次地震发生在(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C.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D. 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交界处16. 此次地震发生时,当地( )A. 人们先感觉到地面左右摇晃B. 人们先感觉到地面上下震动C. 气候正处于高温晴朗的时期D. 气候正处于寒冷干燥的时期17. 据图可判断出( )A. 地地壳稳定 B. 海域面积将变小C. 海域面积将变大 D. 地附近为消亡边界【答案】15. B 16. B 17. D【解析】考查六大板块分布及边界类型,地震波特点。【15题详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图中地震发生地点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地震发生地点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B正确。故选B。【16题详解】地震发生时,纵波速度快于横波,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正确。故选B。【1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地壳运动活跃,A错误;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带,海域面积将变大,B错误;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海域面积将变小,C错误;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消亡边界,D正确。故选D。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8. 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 B. C. D. 19. 处的风向为( )A. 西北风 B. 东北风C. 西南风 D. 东南风【答案】18. C 19. B【解析】考查等压线的疏密与风速的关系,风向的判读。【18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处等压线最密集,表明气压梯度最大,气压梯度力最大,所以风力最大,C正确。故选C。【19题详解】图中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读材料可知,该地为北半球,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30-45角度,所以形成东北风,B正确。故选B。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写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下图为橘子洲实景图。完成下列问题。20. “橘子洲”形成的原因是( )A. 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突起而成B. 河水湍急,流水侵蚀下切而成C. 河床宽阔、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D. 岩层受水平挤压,中间向上隆起而成21. 此词创作于1925年12月,长沙“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而北国却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体现了( )A. 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 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C. 垂直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20. C 21. A【解析】考查河流地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0题详解】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中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沙洲是流水冲积而成。湘江下游河床宽阔,激流回旋,水流中的沙子在流速慢的地方就会沉积下来,橘子洲由沉积的沙石堆积而成,C正确,故选C。【21题详解】长沙“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而北国却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南北差异,属于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中的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故选A。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2. 图中表示向斜构造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戊23. 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A. 甲 B. 乙 C. 丙 D. 戊24. 图中丙.丁处的地貌作用形成是由于A. 风力沉积 B. 风力侵蚀 C. 流水沉积 D. 流水侵蚀25. 人类大量砍伐森林,雨季时使水循环中( )环节水量明显增多。A. B. C. D. 【答案】22. D 23. A 24. C 25. D【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答题。【22题详解】甲乙丙戊分别对应背斜、断层、冲积扇(洪积扇)、向斜,D正确。【23题详解】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处,不易坍塌不易积水;向斜岩石坚硬,不容易开凿且容易积水;断层处容易隧道断裂;冲积扇处地下水资源丰富,容易积水,A正确。【24题详解】丙丁分别对应冲积扇和河流三角洲,为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C正确。【25题详解】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大量砍伐森林,地表径流水量增加。图中分别对应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D正确。下图为某气象站1月上旬根据观察作出的气象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 据图判断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C. 气旋 D. 反气旋27. 6日的天气特征是( )A. 天气晴朗 B. 阴雨、大风C. 绵绵细雨 D. 降雨、升温【答案】26. A 27. B【解析】【分析】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26题详解】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反气旋等,可以根据天气特征来判断天气系统的类别。如果是冷锋过境,则会引起降温、刮风、雨雪天气,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读图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在56日到达该地区,过境时出现了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和雨雪天气,过境后,气压较高,气温较低,符合冷锋的天气特征。由此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冷锋,A正确。故选A。【27题详解】读图可知,5、6日正处于冷锋过境时,冷暖气体相遇,暖气团被迫抬升,在抬升过程中形成阴雨、大风等天气。ACD错误,故选B。【点睛】常见的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判断冷暖锋系统时,要注意天气特征: 冷锋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天气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暖锋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天气晴朗过境时暖气团徐徐爬升,出现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降低,气温升高,天气晴朗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8. 图中A气压中心名称( )A. 夏威夷高压 B. 印度低压 C. 亚洲高压 D. 冰岛低压29. 此时被A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 )A. 副极地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赤道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30. 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C点盛行风向是(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南风31. 此季节,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 高温少雨 B. 温和湿润 C. 炎热干燥 D. 寒冷干燥【答案】28. C 29. A 30. C 31. D【解析】考查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分布,东亚季风风向及其影响。【28题详解】读图可知,亚欧大陆出现高压中心,故A为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C正确。故选C。【29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亚欧大陆出现高压中心,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1月份)。大陆上的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保留在海洋上,A正确。故选A。【30题详解】冬季,受亚洲高压中心的影响东亚盛行西北风,C正确。故选C。【31题详解】此季节是北半球冬季,东北地区受冬季风的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D正确。故选D。读“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32. 甲地气候类型为( )A. 热带草原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33. 乙地气候特点是( )A. 终年温和多雨 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 终年高温干燥 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4. 关于丙地的正确叙述是( )A.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明显 B. 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C. 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 典型景观为热带荒漠【答案】32. D 33. B 34. D【解析】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判读及其气候特点。【32题详解】读“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可知,甲是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正确。故选D。【33题详解】读“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可知,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正确,故选B。【34题详解】读“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可知,丙是全年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是终年高温干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不明显,A错误;热带沙漠气候植被以荒漠为主,典型景观为热带荒漠,缺少优质草场,不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C错误,D正确。故选D。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35. 该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可能是( )A. 温带B. 亚热带C. 热带D. 亚寒带36. 该山地自然带数量较多,其形成与下列因素中关联度最弱的是( )A. 纬度 B. 海拔C. 洋流 D. 相对高度37. 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 信风影响 B. 赤道低压带影响C. 西风影响 D. 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答案】35. A 36. C 37. C【解析】【分析】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气候类型的分布。【3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判断处于温带地区,A正确,故选A。【36题详解】造成这种垂直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海拔高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越丰富,故ABD关联度较强,垂直地域分异受洋流影响较小,关联度最小,C正确。故选C。【37题详解】由于山地基地的自然带即当地的纬向自然带,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可判断当地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或温带海洋性气候。而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上界北坡比南坡高,故推断该温带地区山地的北坡为阳坡,由此可知该地应位于南半球。故确定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形成,C正确。故选C。【点睛】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该山体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影响因素主要山体所在的纬度、海拔高低及相对高度,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关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一般山地的阳坡与迎风坡自然带的分布界线偏高(阳坡、迎风坡上水分和热量丰富),而雪线则是迎风坡较低(因为在迎风坡上降水多)。甘肃省的永泰曾是宜居古城,近几十年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外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8. 导致永泰城中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生态环境因素39. 永泰城中居民外迁,说明当地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人口的精神生活需求 B. 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C. 资源状况 D. 人口的智力及技术条件【答案】38. D 39. C【解析】【分析】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38题详解】读材料可知,材料表明甘肃永泰如今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植被覆盖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外迁,所以导致永泰古城人口外迁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因素,D正确。故选D。【39题详解】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人类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如某地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承载力下降,必然引起人口外迁,人类总是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甘肃永泰因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承载力降低,能容纳人口数量减少,导致永泰城中居民外迁,说明当地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C正确。故选C。【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总体来说,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逐渐减弱,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但在某种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综合生活消费水平因素,地区开放程度等。一个地方的环境人口容量,与自然资源拥有量成正相关,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相关,与地区居民的综合生活消费水平成反相关,与地区开放程度成正相关,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不仅仅取决于本地的自然资源,还与本地获得外来资源的能力有关。40.关于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数量的有限性 B. 资源间的联系性 C. 利用的发展性 D. 分布的均衡性【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自然资源的特点。【详解】可再生资源的分布由于受光、热、水等的限制,一般具有地带性规律,矿产资源的分布不具有地带性,但有一定的地质规律,如金、铜等内生矿多分布在岩浆地区。故自然资源分布有的区域多,有的区域少,分布具有不均衡性,D不正确。故选D。二、本大题共10个小题,为双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41.下列四图,表示北半球西风和南半球信风的是( )A. B. C. D. 【答案】AC【解析】【分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详解】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位置可知,0-30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信风带,北半球风向是东北风,南半球风向是东南风;30-6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西风带,北半球风向是西南风,南半球风向是西北风。所以四个图中A图是北半球西风带,C图是南半球信风带。故选AC。42.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B. 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 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外力力作用形成的D. 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答案】BD【解析】【分析】考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及相互关系。【详解】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但堆积作用也可能使地面变高,A不正确;内力作用中如地壳下沉运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B正确;内力作用总趋势是是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如高大的褶皱山系等,C不正确;一般来说,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只是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D正确。故选BD。【点睛】地表表面的形态在不断的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与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43.三类水循环都包括的环节是A. 地表径流 B. 降水 C. 地下径流 D. 蒸发【答案】BD【解析】海上内循环不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三类水循环都包括的环节是降水和蒸发,选择BD。44.关于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B.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通常在夏季C. 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D. 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答案】BD【解析】【分析】考查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详解】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影响,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小则流量季节变化小,如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其流量的季节变化很小,A错误;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的变化取决于气温的高低,汛期通常在夏季,流量会随季节变化而相应变化,B正确;C项可依据对A项的判断即可排除,C错误;我国季风气候典型,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季风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故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D正确。故选BD。45.在下列气候类型中,由单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而形成的是(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BD【解析】【分析】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的成因。【详解】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A不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符合;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C不符合;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影响,D符合。故选BD。【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季节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和气候。46.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 )A. 钢材 B. 核能 C. 土地资源 D. 水资源【答案】CD【解析】【分析】考查自然资源的类型。【详解】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可以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太阳能、风能、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都属于可再生资源,CD正确;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短时间内不能更新或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煤、铁矿等),钢材来自铁矿资源,核能来自核资源,如铀、钍、氘、锂等,这些核资源中大部分是矿产资源,故AB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B错误。故选CD。【点睛】核能是一种能量,用于核能的资源称为核资源,如铀、钍、氘、锂等,这些核资源中大部分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47.下列不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A. 修建分洪区 B. 洪泛区土地管理C. 实行防洪保险 D. 加固堤坝【答案】BC【解析】【分析】考查洪灾的防治措施。【详解】加强土地管理;实行防洪保险;建立防洪预警系统都属于非工程性措施,BC符合题意;修建分洪区,加固堤坝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AD不合题意。故选BC。【点睛】洪灾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1)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等。(2)非工程措施:增加人们对灾害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等;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泛洪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和减灾科研投入。48.图为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锋面系统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冷锋B. 锋面过境后,M地的天气状况是天气转晴,气温下降C. 该锋面系统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冷锋D. 锋面过境后,M地的天气状况是天气转雨,气温升高【答案】BC【解析】【分析】考查锋面气旋天气系统与天气。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风向箭头,并结合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差异和冷锋过境的天气特征等内容即可判断,注意结合图示和选项比较分析。【详解】图示风向向左偏,故判断位于南半球,A错误;图示即将经过M地的锋面为冷锋,C正确;冷锋锋面过境后,可能出现气温下降、天气转晴,B正确,D错误。故选BC。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49. 上图中属于暖流的是( )A. B. C. D. 50. 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 增温B. 增湿C. 降温D. 减湿【答案】49. AC 50. CD【解析】【分析】考查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9题详解】读图可知,为北赤道暖流,为北太平洋暖流,AC正确;和从高纬流向低纬海区,属于寒流,为千岛寒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BD 错误。故选AC。【50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具有降温减湿作用,CD正确。故选CD。【点睛】一般来说,从低纬流向高纬海区的洋流为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从高纬流向低纬海区的洋流为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三、非选择题(共5道大题)5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地球自转示意图 (1)图示节气为北半球的_,时间为_日前后(2)A点的地理坐标为_;(3)此时,ABC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点(4)此时B点的太阳高度为_,其日落时间为_(5)此时C点的地方时为_,其昼长为_小时。【答案】 (1). 夏至 (2). 6月22日 (3). (6634N,150E) (4). A (5). B (6). 0 (7). 18 (8). 4:00 (9). 16【解析】【分析】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详解】(1)根据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所以图示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的节气为夏至日。(2)A点位于位于北极圈,纬度为6634N;A点位于位于0经线以东150,即150E。故A点的地理坐标为(6634N,150E)。(3)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ABC三点中A点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值最大,故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C三点中B点位于赤道,故B点自转线速度最大。(4)读图可知,此时B点位于晨线上,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故此时B点太阳高度为0;图中B点位于赤道,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日落时间为18时。(5)读图可知,图中B点位于晨赤交点线上,地方时为6时,C点所在经线位于B点所在经线以西30,故C点地方时比B点晚2小时,故此时C点的地方时为4:00;此时C点位于晨线上,为日出时刻,故其昼长为2(124)=16小时。5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至点,气压最高的是_,气压最低的是_(2)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若图示环流为南半球中纬环流,则A地气压带为_,其成原因是_(热力或动力)原因;(3)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若仅考虑热力环流,城市比乡村更多_(晴天或雨天)。【答案】 (1). (2). (3). B (4). 副热带高气压带 (5). 动力 (6). A (7). 雨天【解析】【分析】考查有关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其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高空等压面的凹凸入手,逐步推理。【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3 000米高空附近A地等压面下凹,B地等压面上凸,B地上空的气压高于A地上空的气压或点气压大于点气压(由于点的气压值相等,点气压又大于点气压,点气压大于点气压,故点气压大于点气压),故图中至点,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2)由上题分析可知,B地高空的气压高于A地高空的气压,说明B地空气上升,A地空气下沉,从而可以判定A地冷却,B地受热,高空气流从B地流向A地,近地面气流从A地流向B地。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则A为海洋,B为陆地;若图示环流为南半球中纬环流, A地垂直方向是下沉气流,则A地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是由于空气堆积被迫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故其形成是动力原因。(3)由上题分析可知,A地垂直方向是下沉气流,B地垂直方向是上升气流。城市热岛环流中城市地区比郊区气温高,气流上升,故B表示城市,A表示郊区;城市地区盛行上升气流,且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故仅考虑热力环流,城市比乡村更多的雨天。5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是“亚洲季风图”(1)左图是亚洲季风图,此时对应右图中的_ (填 E、F、G 字母)(2)此时,B 处盛行_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_(3)在B季风影响下,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呈_(顺/逆)时针方向流动(4)风带名称是_(5)受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_气候,其降水特点为_。【答案】 (1). E (2). 西南 (3).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4). 顺 (5). 东北信风带 (6). 热带草原气候 (7). 分干湿两季【解析】【分析】考查季风气候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洋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详解】(1)根据风向判断季节,我国东部是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图中我国东部盛行东南季风,所以左图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右图中E图符合。(2)读图可知,B处是南亚印度半岛附近,南亚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因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改为向右偏转而成西南季风。(3)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吹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吹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由上题分析可知,B季风是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此时北半球是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4)读图可知,风带位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赤道低压带之间,故为东北信风带。(5)图中为赤道低压带,为东北信风带。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的季节高温多雨,受信风带控制的季节炎热干燥,故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特点为干湿季分明。5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 (1)河流甲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月,其补给类型是_(2)河流甲_(有或无)断流现象,其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和_地区(3)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补给形成的,分布在我国的_地区。【答案】 (1). 8 (2). 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3). 有 (4). 西北 (5).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6). 雨水补给 (7). 东北【解析】【分析】考查河流补给类型。首先要读懂两幅图,这两幅统计图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各代表径流量和月份,径流量随着月份的变化而变化。其次,根据径流量变化的特点,分析这种特点产生的原因、对应的补给类型,推出它在我国的分布状况。【详解】(1)读甲图可知,河流甲最大径流量出现在8月,其径流量变化主要与温度有关,故其补给类型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2)读图甲可知,河流甲在1、2月份无径流量,因气温低于0C,冰雪不再融化,河流没有补给水源,故有断流现象;世界上冰川主要分布于高山与高纬度地区,我国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西北高山地区。(3)根据乙图可知,乙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该河终年径流不断,每年于4月和8月分别有A、B两个汛期。A汛水量不很大,且出现于尚无降水的春季,因此其形成只能是季节积雪融水所致;B汛水量大,时间长,出现于89月,很明显是雨水补给形成的。根据径流补给类型和径流变化的特点,可以推断该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5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其中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气候(填名称)(2)图中D表示的自然带是_,H地山脉的基带是_(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 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_(4)从DEF自然景观变化是_、草原、_(5)在图中的各个字母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两个自然带(字母)是_和_。【答案】 (1). CH (2). 温带海洋性 (3).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 从赤道向两级 (6). 热量 (7). 森林 (8). 荒漠 (9). A (10). B【解析】【分析】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分布和更替规律,重点关注影响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气候及各主要自然带所处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并且还要求掌握非地带性分布规律。【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A是苔原带,B是亚寒带针叶林带,C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E是温带草原带,F是温带荒漠带,G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H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是C、H;C、H自然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中温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2)读图可知,图中D位于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形成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H地约为35-50大陆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山脉的基带与当地水平基带相同,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读图可知,图中自然带DCBA南北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主要是不同纬度的热量差异,故其形成的基础是热量因素。(4)图中DEF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不断减少,故自然带为森林草原荒漠,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5)南北半球的陆地面积不一样,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对比中可知,南半球在南纬45-65之间基本为海洋部分,缺少大块陆地分布,所以在南半球中高纬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其对应着图中的字母分别为B与A。【点睛】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1)北半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与气候类型分布相一致,由于自然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2)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主要有: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有从赤道要沿海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热量差异的影响;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水分差异影响。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水热差异影响。(3)南北半球的陆地面积不一样,在南半球中高纬有缺失的陆地自然带,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