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创高杯”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77932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创高杯”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创高杯”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创高杯”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创高杯”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学习地理,一定要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日常所见的现象中,蕴藏着许多地理知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肉眼所见的天空中明亮的太阳为太阳大气最外部的日冕层B晴天时所见的太阳光为太阳活动释放的能量C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所见的点点繁星都是恒星D与阴雨天相比,晴天的正午较热是因为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2秋冬季节的早晨,我们常看到地表物体上有露、霜形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阴雨天的夜晚,气温较低,易形成露、霜B出现露、霜的夜晚,大气逆福射一般较强C露、霜不参与水循环的运动过程D露、霜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大气逆辐射较弱图1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米尔迪拉市(约34S,143E)的太阳能热力塔式发电站景观图。它由200面大聚能镜和一个大铁塔组成,镜子聚焦将太阳光反射至塔上,塔内产生的热量与天然气.水混合后,形成太阳能热发电。塔底镜子的朝向和角度还可以随时进行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36月22口,想要获得最强太阳辐射能,镜面与地面的倾角应调至( )A3234 B1034 C 5726 D56读图2,回答下面小题。4以下四地对应的地区成立的是()A 青藏高原 B 撒哈拉沙漠 C 巴西高原 D 南极地区5关于地太阳辐射量及年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年太阳辐射总量大B58月降水多,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量较小C纬度高,太阳辐射年变化小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引起太阳辐射年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下图中的甲、乙分别表示两种地震波在地球内部波速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B是地壳,是地幔,是地核C甲波是横波、乙波是纵波 D甲波和乙波都无法通过地幔7图中的X处波速变化明显,该处为( )A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面 B内核与外核界面C莫霍界面 D古登堡面北京时间2018年5月18日9时45分在新西兰某海域(34.5S,178. 5W)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完成下面小题。8该震源最不可能位于( )A岩石圈 B软流层 C地壳 D上地幔9此次地震的发生地大致位于( )A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xx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完成下列问题。10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图示“黑龙江满州龙化石”是地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地质作用表现形式,字母表示物质类型,其中D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黑龙江满州龙化石”常见于哪类岩石()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1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反映该化石形成过程的作用是()A B C D13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U”型冰川谷夏威夷群岛的形成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A B C D下图中的甲图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喷出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岩浆侵入作用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上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15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海洋方向推进 B位置稳定C反复进退 D向陆地方向推进16月球上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月球距离太阳太远 B.月球是地球的卫星C.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D.月球昼夜交替的周期太长17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B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D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从数量上看,的原因是()A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B大部分被大气吸收C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大气对具有削弱作用19阴天夜晚比晴天夜晚气温高,是因为()A减弱 B增强 C增强 D增强20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反射作用,提高夜间的温度 B阻止太阳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地面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所谓湖陆风类似海陆风的形成,属于基本的热力环流。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 位于洞庭湖东北部岳阳市某日19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1该日,湖陆风有明显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A陆风转湖风8:309:30 B陆风转湖风10:0011:00C湖风转陆风12:0013:00 D湖风转陆风13:0014:00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 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0点风向为()A或 B或 C或 D或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自 xx 年 5 月 3 日开始持续喷发了数月,产生了大量火山灰。完成下列各题。 23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绝大部分飘向( )A西南方 B东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469月是孟加拉湾地区的雨季,主要原因是受()A东北季风影响 B西南季风影响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图为世界四个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若不考虑海拔的影响,则四地由南到北的排列顺序为()A甲乙丁丙 B乙丙甲丁 C丙甲乙丁 D丁甲丙乙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50分)26下图所示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质构造与地貌景观,A、B两图分别为、两地的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_,丙处的地质构造是_,甲处地貌是_。(6分)(2)处地貌是_型谷地,影响处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4分)(3)A、B两图所示地貌类型的名称分别为A_,B_ 。简述B处地貌的特征_(8分)(4)图中到之间河段,河流表现为_蚀。(2分)27为了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我省某中学高一学生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13分)实验过程:在一个比较大的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火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 在玻璃柜底而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 (如甲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 观察纸片A、B的偏动情况。图乙是根据实验所得出的结论绘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还未绘制完成)。(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A向 _ (左或右)偏,甲图中电炉对应乙图中的_(填字母。(2分)(2)乙图中ABCD中气压最大的是_,最小的是 _;如果A位于B的西方,则AB之间的风向为_。(3分)(3)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填入相应方框内。(3分)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发生水平运动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4)在乙图中,用四个箭头表示A、B之间的热力环流。(4分)(5)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夜间的海洋与陆地之间,则甲图中电炉代表_ (海洋、陆地)。(1分)28读“亚洲1月和7月气压和风向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7分)(1)东亚地区冬季盛行_季风,夏季盛行_季风,成因_。(6分)(2)冬季,陆地与海洋相比,_气温低,气压高,风由_吹向_。夏季,陆地与海洋相比,_气温低,气压高,风由_吹向_。(6分)(3)冬季风盛行时,亚洲东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夏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降水量_,往西北内陆,雨量逐渐_,中国西北内陆和蒙古境内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_,属于_气候。(5分)地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50分)1-5 DDCBD 6-10 ADBBA 11-15 DBCCB 16-20 CBDBC 21-25 BAABB二、综合题(50分)26.(20分)(1)向斜 背斜 褶皱山(6分)(2)V型谷地 流水侵蚀(4分)(3)冲积扇; 三角洲(4分) 地势低平;河汊纵横(4分)。(4)侧蚀(2分)27.(13分)(1)右 B(2分)(2)A D 西北风(3分)(3) (3分)(4)逆时针方向,ABCDA (4分)(5)海洋(1分)28.(17分)(1)西北 东南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6分)(2)陆地 陆地 海洋;海洋 海洋 陆地(6分)(3)寒冷干燥 多 减少 少 温带大陆性(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