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V).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7052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V)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2.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孔丘周游列国,难偿治国之愿;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说明A游说谋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入仕途径 B人才适应时代的要求关系着个人理想的实现C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 D社会的混乱无序造成用人的无理性3.汉初刘邦要陆贾总结秦亡的教训,作为借鉴。陆贾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这体现了汉初A.把孔孟思想奉为治国思想 B.推行积极无为的哲学观C. 法家思想遭到摧毁性打击 D.抛弃了中央集权的原则4. 某道观朱熹、文昌帝君、孔子三人共同拜祭雕像,把朱熹与孔子放在道观中同等地位一同祭祀。这主要是因为朱熹A. 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 B. 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B.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 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5.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6. 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 B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7.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革新 B.造纸术的改进 C.装订技术的提高 D.科举制的盛行8.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它在无声的倾诉中折射出了时代的光泽。这里“时代的光泽”是指商业兴盛 国家统一 城市发展 市民阶层的出现A. B. C. D. 9. 苏轼在凫绎先生诗集叙中赞扬颜太初的诗文:“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要以伐病。”这表明苏轼在文学创作上倡导A浪漫主义笔法 B现实主义文风 C音节和谐作品 D奇特幻想著作10.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其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兴起的还有A.文人画 B.农书 C.昆曲 D.风俗画11.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中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A.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 B.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12.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13.恩格斯说“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却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材料表明恩格斯的观点是A.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肯定加尔文的改革B.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角度否定加尔文的改革C.加尔文教与天主教在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上是一致的D.加尔文孕育的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14.“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A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B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C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D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15.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A. 殖民扩张时代 B. 文艺复兴时代 C. 宗教改革时代 D. 启蒙运动时代16.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A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1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18.“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与普希金这首诗为相同流派的是A.西风颂B.战争与和平 C.红与黑 D.等待戈多19.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20.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共和制度的确立 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21.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魏源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表明A.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C.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 D.华夷观念被打破22.据记载,因感到“辱国病民,莫此为甚”,广州地区及粤省士子,参加“群众的政治运动”,并因而“蒙昧启辟”、“渐知天下大局之事”,从此滥觞。这一现象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新文化时期23.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令: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材料可以说明A民国沿用清朝审判制度B临时政府政令不为民众知晓C司法部门不执行政府政令 D新文化运动发生有其必要性24.1917年l1月11日,中华革命党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的社论却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民国日报报道的变化表明中华革命党A. 认为彼得格勒的胜利只是暂时现象 B. 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符合国情C. 希望借助苏俄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 D. 认为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暴乱25.“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孙中山的这一思想A突破了民主革命的范畴 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C效仿了苏俄的经济政策 D开始了自身的政治转变26.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C.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27. 毛泽东在同工商界人士的谈话中表示:“在中国消灭资本主义似乎过早,还要实行一段新经济政策,保留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个谈话出现在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人民公社化时期C.“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28.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A.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9.“它解释了微观世界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有力地冲击了经典物理理论为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材料中的“它”()A.完善了牛顿力学体系 B.为解释光电效应奠定基础C.改变了人们时空观念 D.推动了“电气”时代的到来30. 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评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2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池,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材料二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外元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大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 传习录材料三 “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 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6分)(2) 依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时代价值。(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5分)32. 人类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一一 罗素西方哲学史(1)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 (2分) 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2分)材料二 诗人但丁(12651321)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2)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材料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孟德斯鸠和卢梭都是当时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分别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怎样的设想?(4分)结合近代美国(或中国)的相关史实,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是怎样践行孟德斯鸠和卢梭上述主张的?(2分)33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材料二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结合孙中山的实践活动加以说明。(4分) 材料二中,陈独秀又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这给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又有了哪些发展?(4分)高二下学期开学历史测试题答案一、单选(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5 DBBBD 6-10 BADBC 11-15 BCCAD 16-20 ADABB 21-25 BBDCB 26-30 BABBC 二、材料题(共3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3分,33题12分,共30分)31.(15分)(1)主要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一点2分,三点答出两点得4分)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答出一点即得2分)(2)主要观点: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2分)时代价值: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答出一点得2分)(3)相同点: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答出一点1分)不同点: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一点2分,共4分)32. (13分) 普罗塔哥拉;(2分)他的学说强调了人的价值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重要标志。(2分) 历史事件:文艺复兴。(1分)指导思想:人文主义(2分)(3)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学说;(2分)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学说,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主张建立共和国。(2分)(4) 美国资产阶级领导北美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2分)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答出美国或中国其中之一即可)33. (12分)(1)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不可照搬。(2分)说明:仿效西方物质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分)借鉴西方的政治文明,确立三权分立制和责任内阁制,同时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并将民权与反帝相结合。(1分)(2)对待:完全肯定西方文明。(2分)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但使运动带有偏激性,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2分)(3) 发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一点2分,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