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6613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韶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韶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韶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1. 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乙醇是可燃性液体,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答案选D。2. 下图四种操作均有错误,其中有两个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有一个明显错误,A错误;B、图中错误两处:量筒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水不能倒入浓硫酸,有两个明显错误,B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放在纸片上,应放玻璃器皿中,有一个明显错误,C错误;D、溶解操作中要用到烧杯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用于搅拌,可加快物质的溶解,不可摇动烧杯加快溶解,会使液体溅出,有一个明显错误,D错误,答案选B。点睛: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注意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注意掌握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3.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干冰 B. 液氧 C. CaCO3 D. NaHCO3【答案】A【解析】A、干冰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不是自身电离而导电,在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A正确;B、液氧属于单质,不在讨论范围内,故B错误;C、CaCO3为化合物,虽然难溶,但其水溶液能导电,则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D、NaHCO3为化合物,其水溶液或熔融时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4. 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A. Cu B. 熔融的K2SO4 C. 乙醇 D. NaOH溶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Cu是单质,所以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熔融的K2SO4导电,硫酸钾在水溶液中也导电,且为化合物,则熔融的K2SO4为电解质,故B正确;C乙醇不导电,在水溶液中也不导电,乙醇为非电解质,故C错误;D硫酸溶液是混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考点定位】考查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必须为化合物。明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为解答关键,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5. 在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当氧气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时,下列物理量一定不改变的是( )A. 质量、摩尔质量 B. 体积、摩尔质量C. 分子数、电子数 D. 密度、摩尔体积【答案】D【解析】A摩尔质量属于强度性质,不随物质的量变化,而质量属于广度性质,随物质的量变化,A错误;B摩尔质量属于强度性质,不随物质的量变化,而体积属于广度性质,随物质的量变化,B错误C由N=nNA可知,氧气分子数目及电子数目随物质的量变化,C错误;D密度、摩尔体积都是强度性质,不随物质的量变化,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对常用物理量的理解、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明确有关物理量的含义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的理解。6. 实验室里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A. 烧杯 B. 玻璃棒 C. 蒸发皿 D. 酒精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除共同的夹持仪器外,过滤需要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需要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所以都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答案选B。考点:考查对实验仪器的判断7. 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CaCO32HCl=CaCl2H2OCO2 B. CaOH2O=Ca(OH)2C. 2KMnO4=K2MnO4MnO2O2 D. CaCO3=CaOCO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在2KMnO4K2MnO4MnO2O2反应中Mn、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故C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8.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 ()A. 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大小约为109m107m B. 光是一种胶体C. 雾是一种分散系 D. 发生丁达尔效应【答案】A【解析】A、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是形成了胶体,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大小约为109m107m,故A正确;B、 薄雾是一种胶体,故B错误;C、雾与空气的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小水珠是分散质,故C错误;D、雾作为一种胶体,确实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但这也不是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本质特征,注意与胶体的其他性质区别开。难点和易错点为D,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不是胶体的本质特征。9. 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下列气体,其质量最大的是( )A. N2 B. CO2 C. SO2 D. CH4【答案】C【解析】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最大的,其质量最大,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别为A. N2:28gmol1; B. CO2:44gmol1;C. SO2:64gmol1;D. CH4:16gmol1;C选项最大,故选C。10. 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分子,其分子式是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2和H3相同的是( )A. 原子数 B. 分子数 C. 体积 D. 物质的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等质量的H3和H2分子中具有相同原子数,所以分子数一定不同,体积不同,物质的量不同。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相关计算点评:熟记物质的量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题要求进行灵活应用11. 在标况下,0.28g某气体的体积为224mL,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2 B. 56 C. 28 D. 0.02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标准状况下,028g某气体的体积为224mL,n=0224、224=001 M=028/001=28g/mol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所以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12. 1 mol/L FeCl2和1 mol/L KCl溶液中,Cl-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 11 B. 21 C. 31 D. 13【答案】B13. 如图是某市售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数据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3 mol/L B. 8.4 mol/L C. 11.8 mol/L D. 0.5 mol/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1.8moL/L,故选C。考点: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的相关知识。14. 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子可能为( )A. Na+ B. Fe3 C. NO3 D. Mg2+【答案】D【解析】因溶液不显电性,设M离子的电荷为x,由电荷守恒可知,21+12=12+x1,解得x=+2,则只有Mg2符合,故选D。15. 如图所示,已知两瓶容积相同,同温同压下,左瓶内充满氯化氢气体,当右瓶中充满下列混合气体中的某一组时,其所含原子总数与左瓶中所含原子总数一定相等,则该混合气体是()A. O3、N2 B. CH4、NH3 C. N2、O2 D. CO、CO2【答案】C【解析】同温同压的条件下,两瓶容积相同,气体体积也相同,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两瓶中气体的分子个数也相等,左瓶中的HCl为双原子分子,则右瓶中的气体也必须为双原子分子。A. O3为三原子分子、N2为双原子分子,A错误。 B. CH4为五原子分子、NH3为四原子分子,B错误。 C. N2、O2均为双原子分子,C正确。 D. CO为双原子分子、CO2为三原子分子,D错误。正确答案为C点睛:同温同压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数,充分理解该定律,并能灵活应用该定律及其一些重要的推论。16.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K、HCO3-、Na+、SO4 2 B. Ba2、NO3、Cl、KC. Na、Cu2、SO42、Cl D. Ca2、K、CO32、NO3【答案】B【解析】A、HCO3-OH=H2OCO32,故A错误;B、Ba2、NO3、Cl、K与OH-不生成沉淀、气体、水,故B正确;C、Cu22OH=Cu(OH)2,故C错误;D、 Ca2+CO32=CaCO3,故D错误;故选B。17. 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 OH-H+ H2OB. 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 CaO + 2H+ = Ca2+ + H2OC. 铁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Fe + Ag+ = Fe2+ + AgD. 碳酸钙溶于稀硝酸中 CO322H+CO2H2O【答案】B【解析】18. 在反应 2H2S+SO2=3S+2H2O 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2 B. 2:1 C. 1:1 D. 3: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反应2H2S+SO23S+2H2O中,H2S中S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价,H2S是还原剂;SO2中S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0价,SO2是氧化剂;根据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S原子数目可知参加反应的H2S全部为还原剂,参加反应的SO2全部为还原剂,所以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故选B。【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氧化剂、还原剂的关系来解答。氧化还原反应中,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借助化学反应来分析实际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在SO2+2H2S=2H2O+3S反应中,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为0,H2S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0。19. 下列图示中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A考点:考查图示法在表示微粒的性质的应用的知识。20. 工业上冶炼锡的第一步反应原理为2SnO2 + 3C 2Sn + aM+ CO2,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反应中SnO2被还原 B. a的值为3C. 反应后有两种氧化产物 D. 每生成1 mol CO2转移电子8 mol【答案】B【解析】A、反应中Sn元素化合价降低,SnO2被还原,故A正确;B、质量守恒:方程式为2SnO2+3C2Sn+2CO+CO2,M为CO,a=2,故B错误;C、C被氧化生成CO和CO2,反应后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两种氧化产物,故C正确;D由方程式2SnO2+3C2Sn+2CO+CO2可知,每生成1mol CO2,消耗2molSnO2,则转移电子8 mol,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解题关键:用氧化还原的概念去分析反应,把握发生反应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难点为:C选项,要全面分析元素的变价,及变价的元素分布在哪些物质里,把变价的物质找全。题目难度中等。21. (1)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O3),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 ,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_。(2) 1.2g某二价金属的硫酸盐中,含有0.01mol SO42-,则该硫酸盐的摩尔质量为_,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3)在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反应中_ 元素被氧化,_ 是氧化剂 若有2.4mol的H2SO4参与反应,则被还原的H2SO4为_ g【答案】 (1). 3:2 (2). 1:1 (3). 120gmol-1 (4). 24 (5). 铜 (6). 浓硫酸 (7). 117.6g【解析】(1)设质量都为mg,则有:n(O2):n(O3)=mg/32gmol1:mg/48gmol1=3:2;由于都由O原子组成,则质量相同时O原子个数相同,比值为1:1;(2)二价金属的硫酸盐中,金属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盐的物质的量,则:M=m/n=1.2g/0.01mol=120gmol1,所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96=24;(3)铜由0价升高成+2价,故铜元素被氧化,浓硫酸中硫化合价由+6价降为+4价,浓硫酸是氧化剂; 该反应中有一半的硫酸是氧化剂,一半的硫酸起酸的作用,所以若有2.4mol的H2SO4参与反应,则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1.2mol,其质量=1.2mol98gmol1=117.6g。22. 实验需要0.1mol/LNaOH溶液950mL,根据溶液配制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除了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要的其他仪器有_。(2)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_g。(3)下列操作对所配浓度有何影响(填写字母): 偏大的有_;无影响的有_。 A称量用了生锈的砝码B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C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D往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E.定容时仰视刻度线F.定容后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答案】 (1). 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 4.0 (3). AB (4). C【解析】试题分析:(1)没有950mL规格容量瓶,所以选用1000mL容量瓶.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ml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根据提供的仪器可以知道,还需仪器有玻璃棒、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玻璃棒、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1L0.1molL-140g/mol=4.0g.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4.0g.(3)A生锈后砝码质量增重,故称量出的药品的质量偏高,故浓度偏大;BNaOH在烧杯中溶解时放热,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则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C最后需要定容,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移入容量瓶中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E.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F.摇匀后液面下降,一部分溶液留在瓶塞与瓶口之间,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以溶液浓度偏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考点:溶液的配制23.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分离Na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供选试剂:Na2SO4溶液、Na2CO3溶液、K2CO3溶液、盐酸(1)操作的名称是_(2)试剂a是_,试剂b是_(3) 加入试剂b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 (1). 过滤 (2). Na2CO3 (3). HCl (4). BaCO3+2H+= Ba2+ +CO2+H2O【解析】分离Na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可先溶于水,然后加入过量Na2CO3使BaCl2转化为沉淀,过滤后沉淀加入盐酸可生成BaCl2溶液,经蒸发、结晶、干燥后可得固体BaCl2,操作所得滤液为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为NaCl和Na2CO3,应加入过量盐酸可得NaCl,沉淀A为BaCO3,洗涤后,加盐酸,蒸发得到固体B为BaCl2,(1)将固体配成溶液,应加水溶解,操作为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为过滤操作;(2)固体溶解后加入过量Na2CO3使BaCl2转化为沉淀,过滤后沉淀加入盐酸可生成BaCl2溶液,经蒸发、结晶、干燥后可得固体BaCl2,则试剂a为Na2CO3,试剂b为HCl,固体B为BaCl2;(3)加入试剂b,BaCO3沉淀加入盐酸可生成BaCl2溶液, BaCO3+2H+= Ba2+ +CO2+H2O。24. 室温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由可移动的活塞隔成A、B两室,分别向A、B两室充入H2、O2的混合气体和1 mol空气,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1)A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所含分子总数为_。(2)实验测得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4 g,则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条件下氦气密度的_倍。(3)若将A室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恢复原温度后,最终活塞停留的位置在_刻度,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之比为_。【答案】 (1). 2 mol (2). 2NA(或1.2041024) (3). 4.25 (4). 2 (5). 12【解析】试题分析:(1)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4/2=n(混合气体)/1,因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所含分子总数为2NA;(2)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4/2gmol1=17gmol1,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圧条件下氦气密度的17/4=4.25;(3)令H2的物质的量xmol,则O2的物质的量(2x)mol,根据平均摩尔质量的定义,2x32(2x)/2=17,解得x=1,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2H2O2=2H2O,室温状态下,H2O为液体,氢气完全反应,氧气过量0.5mol,因此A和B的体积之比为1:2,隔板停留在2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为1:2。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推论和定律、摩尔质量的计算等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