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6376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淮南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徽省淮南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徽省淮南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南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王殿卿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丁,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提出了疑问。“汉字落后”论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观点,认为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虽日渐式微,但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汉字行将就木”。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是危言耸听。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了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感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5月04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清末民初,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作为中华文化根基的汉字提出了疑问,其中有人提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观点。B. 20世纪80年代,仍有人认为“汉字行将就木”,“汉字落后汉字难学”“儿童识字有害”的观点还有一定市场。C. 在学习英语可以改变命运这种价值观念影响下,一些人只重视英语的学习,汉字教育受到了直接冲击和削弱。D. 古人认为汉字形神兼备,今人认为汉字是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因而提笔忘字的时候增多。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站在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高度论述汉字教育的意义。B. 文章从现象人手,列举清末以来质疑汉字的种种言论,强调汉字教育的必要性。C.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法,将汉字与拼音文字作比较,突出汉字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D. 文章围绕汉字教育问题,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具体指出汉字拼音教学法的优缺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它既能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这是拼音文字所不能相比的。B.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拼音教学方法,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优点也有缺点,不一定符合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C. 近年来,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形成了“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的汉字教学新理念。D. 为了让学生对汉字感兴趣、生爱恋,甚至实现以字养德,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正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答案】1. B 2. D 3. C【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时间不准确。原文是“清末民初以来”;C项,前提不对。文中只是说“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D项,因果倒置。原文是“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推理论证,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具体指出汉字拼音教学法的优缺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未然说成已然。并不是“形成了”,文中说“探索”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传 承 付树霞不知是因为姓万还是医术高,得珠大爷不大爱说话。晚饭后,得珠大爷爱绕着小镇遛弯。年老的年少的见着了,会远远地喊一嗓子:得珠大爷,遛弯呢?通常情况下,得珠大爷眼皮都不抬一下,只从鼻子里“嗯”一声,然后背着手,照旧走自己的路。遇到得珠大爷心情不佳的时候,这声“嗯”会被省略掉。小镇人呢,见怪不怪,半点儿不计较。转天见了面,依旧恭敬地打招呼。小镇很多年轻人不懂,大家都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唯独万姓人二十四过小年。老辈人说,原先他们不是万姓,具体姓什么没有人记得了。只记得万姓是万岁爷赐的姓。据说,万得珠大爷的先人曾用万家的普济药方,救过微服出巡的万岁爷。万岁爷不仅赐了万姓,还特许万姓人腊月二十四这天,单独送灶王爷上天为万姓人言好事。也因此万姓人在小镇上的地位有些特殊。但万家人丝毫不见骄躁,一代又一代传承这普济药方的普济精神。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所以小镇上几乎家家都麻烦过得珠大爷。再加上那时候人们穷,小镇又偏,谁得个小病闹个小灾的,都会往得珠大爷家跑。轻则扎个针灸,重则开三服汤药,保管药到病除。药费呢,有则给,没有得珠大爷眼皮一耷,半句话都不说。小镇民风淳朴,手头不方便的,会先欠着。有那实在拿不出药费的,会在得珠大爷有事要相帮的时候,主动上门。得珠大爷的老伴儿过世时,来的人就海了去了。最为难得的是,只要半夜听到有人把门砸得山响,得珠大爷披衣穿鞋抓着药箱,跟着就走。当然也有得珠大爷治不了的病。得珠大爷会在号完脉后说,送医院吧。家里人就知道这是得了大病了。找车拉人赶紧去医院。到医院拍完片子,医生下的结论和得珠大爷说得不差半分。这不,已经好长时间,得珠大爷没出来遛弯了。小镇人猜测,是不是因为那家新开的诊所。新开的诊所名叫玉泉诊所,是小镇考出去的医科大学的学生开的,毕业后自谋出路,回家乡干起了诊所。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那苦药汤,在玉泉诊所看完病,拿些药片一吃,病好得也快,还省得熬汤药。因此,小诊所的生意挺红火。听说玉泉也会用汤药,得珠大爷有些心动了。医不治己,自个儿病了这么多年,是该找个人看看了。得珠大爷上门求药,言明,不吃西药。玉泉丝毫没为难,笔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药方。得珠大爷抄起药方,扭头就走。回到家里,细细查看药方。不看则罢,一看竟然破天荒地大笑起来。药方竟是红豆七颗、黑豆七颗、小枣七颗、枸杞七颗、核桃七颗,用锅蒸煮,一日一餐。黄口小儿,哪知中医的精深!得珠大爷把那张药方贴在进门必经之处,每看一次,大笑一次。时间长了,郁结之气竞自没了。不知什么原因,普济世人的万家人丁稀少,到得珠大爷这一辈已经是三代单传了。而得珠大爷这辈子竞没得一儿半女,得珠大爷没少为这事长吁短叹。这日,得珠大爷揭下药方,再次登门。玉泉见老爷子精神奕奕,心下欣慰。得珠大爷一言未发,放下药方,侧身而坐。玉泉赶紧奉上清茶一杯,待老爷子润过嗓子,才开口说道,老爷子,这方水土上的人,几辈子都受万家普济药方的恩惠。您身后无人,终日郁郁,其实,我辈都是您的后人。得珠大爷静默半晌端起茶杯,什么也没说,一饮而尽。自那以后,小镇人遛弯,常常看到得珠大爷和玉泉二人,边走边聊。小镇人照旧老远喊声得珠大爷,听得出,得珠大爷的那声嗯,发自心底。(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3期)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镇人对得珠大爷很恭敬,见面主动打招呼,即使受到冷遇也半点儿不计较,由此可见得珠大爷在小镇有着特殊的地位。B. 玉泉诊所开业,并且生意很红火;而得珠大爷恰好也很长时间没出来遛弯。小镇人于是猜测这两件事可能有些关联。C. 得珠大爷上门求药,其实是为了考验玉泉;玉泉开的荒唐药方,却出乎意料地令得珠大爷将心中的郁结之气笑没了。D. 小说结尾写小镇人看见得珠大爷和玉泉常常边走边聊,心情舒畅,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又含蓄地点明了题旨,颇具匠心。5. 小说以“传承”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谈谈你的理解。6. 联系全文,分析得珠大爷的形象特点。【答案】4. C 5. 万家药方的普济精神代代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医学后继有人。既要传承又要发展,正如传承中医不排斥西药。 6. 医术高明。小病药到病除,大病诊断与医院不差半分。善良敬业。病人不给药费半句话都不说,半夜出诊随叫随到。脾气有点古怪。心情不佳时不搭理打招呼者。勇于改过。了解事实后,对玉泉由排斥、嘲笑转为肯定、赞赏。【解析】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C项,“却出乎意料地令得珠大爷将心中的郁结之气笑没了”不恰当。这是玉泉有意为之。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5.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以传承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谈谈你的理解。”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内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认真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再来理解小说的标题“传承”的寓意。第四节的这句话“但万家人丝毫不见骄躁,一代又一代传承这普济药方的普济精神。”该句话帮助理解标题的语意。另外,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要从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两个基本角度进行思考。从表层含义看,显然“传承”从深层含义看,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医学后继有人,那么“传承”则有更深层的精神意义:万家药方的普济精神代代传承。小说的结尾“自那以后,小镇人遛弯,常常看到得珠大爷和玉泉二人,边走边聊。小镇人照旧老远喊声得珠大爷,听得出,得珠大爷的那声嗯,发自心底。”从这来看全文的主旨,医不排斥西药。从社会层面讲,既要传承又要发展,这正是“传承”的语意。 点睛:在小说阅读中,任何题目的解答都离不开“人物”、“主题”、“情节”、“环境”和“结构”,这里面既包含了小说固有的“三要素”,也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的常见要求和规律,同时也成为了我们解答小说阅读题,包括“标题”类试题的一般思路。1.考查小说标题的含意。题目往往一语双关,甚至拥有几层意思,含意丰富。要特别关注三个方面的意义,并结合文意具体回答。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象征意义;情感意义和结构意义。2.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原因、效果、好处、可否替换)。结合主旨看,标题是不是有双关、象征、暗讽、对比等作用,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结合结构看,通读全文,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结合内容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结合环境看,标题是否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6. 试题分析:题干是“联系全文,分析得珠大爷的形象特点。”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该题型的答题思路可以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做题前,先要找到对得珠大爷这一任务形象的直接描写的语句或段落,同时要关注对人物的间接描写。第1节:“通常情况下,得珠大爷眼皮都不抬一下,只从鼻子里“嗯”一声,然后背着手,照旧走自己的路。遇到得珠大爷心情不佳的时候,这声“嗯”会被省略掉。”小说的第5至6节这样说:“小镇上几乎家家都麻烦过得珠大爷。药费呢,有则给,没有得珠大爷眼皮一耷,半句话都不说。小镇民风淳朴,手头不方便的,会先欠着。最为难得的是,只要半夜听到有人把门砸得山响,得珠大爷披衣穿鞋抓着药箱,跟着就走。”第7节中说:“当然也有得珠大爷治不了的病。得珠大爷会在号完脉后说,送医院吧。家里人就知道这是得了大病了。找车拉人赶紧去医院。到医院拍完片子,医生下的结论和得珠大爷说得不差半分。”另外,还有对羽泉诊所的态度变化等表明得珠大爷是一位脾气有点古怪的老人,但是他又是一位医术高明、善良敬业、勇于改过的医者。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跨界多栖的诗家 余 玮身为诗人,叶延滨对这个头衔的解读是:个体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承载者。叶延滨说,现在诗人平民化,但并没有失去价值。“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后,因为符合了大众的审美,所以拥有大量读者。诗歌比较个体化,看上去很弱小,但它坚守个体价值。诗歌证明个体是需要被承认的,它捍卫着个人的尊严,一个诗人哪怕只有一个读者,他也是有价值的。在快餐文化充斥的现在,很多人说中国诗歌正在边缘化,甚至有人说,诗歌正在消亡。对此,叶延滨强调:“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关乎人的内心世界,关乎个人价值,承认诗歌的独特性在于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特情感方式、个人价值。中国从有文化以来就有诗歌,诗歌从来没有成另全民消费的文化,诗歌的生命力在于,它虽然不是处于今天消费文化的中心,但它是延续人类精神的链条,诗歌消灭了,我们的精神情感也就中断了。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诗歌是弱势,要进行调整,要倡导对诗歌的尊重,倡导对诗歌的敬畏之心,然后让下一代受到更好的诗歌教育。”笔耕不辍的叶延滨在诗歌创作的同时,客串撰写了大量有特色的随笔、杂文、散文、评论、小说、歌词等。一行行文字里,看得出他极其睿敏的悟性、涉猎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相当厚实的知识积累。一个在诗歌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作家,他的思想触角和艺术素质不可能不“流注”到文学的其他领域,叶延滨的创作实践正是如此。他的散文,是另一种形式的诗。前不久,叶延滨应邀到湖北赤壁采风,赤壁是有诗意的地方,出过不少著名诗人,这里的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锨粘土都深深地吸引着他,成就了他的散文佳作赤壁三绝。他看到的不只是风景,更多的是人文、历史和情怀。那摩岩石刻、那茶道古街、那陆水大坝,牵引着这位诗家的悠悠情思与历史追问。曾有人说,叶延滨的诗透着杂文的风骨,杂文也常有诗的意象、诗的气质。对此,他坦陈:“诗与杂文是我的两手,让我感动的,美好的,常常笔下成了诗;让我愤慨的,丑陋的,不吐不快的,常常笔下是杂文。美中有瑕,诗中也就有讽有谐。吐出心中块垒,人生一大快事,文章自然也神采飞扬。杂文没有风骨不可立身,杂文没有情致也难成美文。”他认为,写诗更多的是内心的表达,大概与情致相关,写杂文更多的是对社会的关注,大概与风骨相关,两者加起来,对他而言就是“书生意气”。“好茶,沸水中无声的舞者修炼到如此春秋一世、生死一回不就是该发芽就发芽该涅槃时就赴汤蹈火不变色吗?”叶延滨在在天姥山重阳宫逍遥楼品茗一诗中如此写道。茶道人生,杯水感悟!有人问叶先生人生到底是什么,他指着桌上的一杯茶水,淡淡地说:“也许这就是人生吧。”一杯茶水,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慢慢体会才发现生活就是这样。钭躺卧椅上,任阳光静谧中流淌,品一壶青砖茶,吟咏一段诗文,看一朵花的盛开,赏一朵云的飘逸,这是简单而奢侈的生活。岁月静好而诗意,叶延滨享受着,珍惜着(节选自中华儿女2016年第24期)相关链接诗歌的无用之用,就是精神上的诗意生存与现实中的诗意栖居。诗歌的无用之用,就是一步步引领我们告别野蛮与低俗,让生活和心灵都洒满文明的阳光(叶延滨无用的诗意)综观叶延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等多方面的作品,虽然题材各异,笔调多变,但我有一个总体感觉是:他无论写什么,怎样写,“骨子里”的精髓是共通的,格调是统一的,艺术风格是相互流贯的。其个性是不能误认的。(石英诗文并峙,卓异辉映简析叶延滨的文学创作品格)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当今中国快餐文化充斥,以至很多人认为诗歌正在边缘化,甚至有人说诗歌正在消亡;但叶延滨并不这么认为。B. 叶延滨虽然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但也创作了大量随笔、杂文、散文、评论、小说、等,且特色鲜明,成就颇高。C. 赤壁诗意盎然,风景秀美,但叶延滨去采风时不写诗而写散文,这是因为他不只看风景而关注人文、历史和情怀。D. 叶延滨写诗重在表达内心,或与情致有关,写杂文重在关注社会,或与风骨有关,两者结合成为其“书生意气”。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叶延滨认为,诗人是个体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承载者;与小说相比,诗歌不但读者量小,个性化强,因而具有“无用之用”。B. 叶延滨认为,诗歌关乎人的内心世界与个人价值,诗歌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延续人类精神的链条,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C. 叶延滨的创作实践证明,一个作家如果诗歌造诣很深,那么,其思想触角和艺术素质也必定会延伸到文学的其他领域。D. 诗与杂文是叶延滨的两手,他用诗来讴歌美好,用杂文来抨击丑陋,因而其诗有杂文的风骨,杂文有诗的意象与气质。E. 叶延滨的作品虽然题材各异,笔调多变,但本质共通,格调统一,艺术风格相互流贯,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9. 联系材料,探究叶延滨先生茶水“人生”的具体内涵。【答案】7. C 8. BC 9. 直面人生,修炼心灵,具有一种从容、淡定、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诗意栖居,善于发现、享受并珍惜生活中的诗意。【解析】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项错在“叶延滨去采风时不写诗而写散文,这是因为他不只看风景而关注人文、历史和情怀。”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只是说“叶延滨应邀到湖北赤壁采风,赤壁是有诗意的地方,出过不少著名诗人,这里的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锨粘土都深深地吸引着他,成就了他的散文佳作赤壁三绝。他看到的不只是风景,更多的是人文、历史和情怀。那摩岩石刻、那茶道古街、那陆水大坝,牵引着这位诗家的悠悠情思与历史追问。”点睛:筛选并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或者“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如本题C项就是强加因果。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阅读原文第2节相关文字和相关链接中的文字,叶延滨只是这样说的“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关乎人的内心世界,关乎个人价值,承认诗歌的独特性在于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特情感方式、个人价值。”D项,“用诗来讴歌美好,用杂文来抨击丑陋”过于绝对。阅读有效答题区间在文章第4节中“诗与杂文是我的两手,让我感动的,美好的,常常笔下成了诗;让我愤慨的,丑陋的,不吐不快的,常常笔下是杂文。”文中有“常常”一词进行限制。E项,“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程度有所夸大。阅读原文的相关链接中的文字为“其个性是不能误认的”。9. 试题分析:题干是“联系材料,探究叶延滨先生茶水人生的具体内涵。”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概括、整合的能力。首先要熟读材料,尤其结合他的诗句来理解的句子叶延滨的“茶水”人生的具体内涵。原文最后连接说:“叶延滨在在天姥山重阳宫逍遥楼品茗一诗中如此写道。茶道人生,杯水感悟!他指着桌上的一杯茶水,淡淡地说:也许这就是人生吧。一杯茶水,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慢慢体会才发现生活就是这样。热爱生活,诗意栖居,善于发现、享受并珍惜生活中的诗意。 “斜躺卧椅上,任阳光静谧中流淌,品一壶青砖茶,吟咏一段诗文,看一朵花的盛开,赏一朵云的飘逸,这是简单而奢侈的生活。” “美好的,常常笔下成了诗;让我愤慨的,丑陋的,不吐不快的,常常笔下是杂文。美中有瑕,诗中也就有讽有谐。吐出心中块垒,人生一大快事,文章自然也神采飞扬。”他写诗更多的是内心的表达,与情致相关;写杂文更多的是对社会的关注,他的“书生意气”表现在他直面人生,修炼心灵,炼就了从容淡定、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安丰王元猛,字季烈。太和五年封,加侍中。出为和龙镇都大将、营州刺史。猛宽仁雄毅,甚有威略,戎夷畏爱之。薨于州。赠太尉,谥曰匡。子延明,袭。世宗时,授太中大夫。延昌初,岁大饥,延明乃减家财,以拯宾客数十人,并赡其家。至肃宗初,为豫州刺史,甚有政绩,累迁给事黄门侍郎。延明既博极群书,兼有文藻,鸠集图籍万有余卷。性清俭,不营产业。与中山王熙及弟临淮王或等,并以才学令望有名于世。虽风流造次不及熙、或,而稽古淳笃过之。寻迁侍中。诏与侍中崔光撰定服制。后兼尚书右仆射。以延明博识多闻,敕监金石事。及元法僧反,诏为东道行台、徐州大都督,节度诸军事,与都督临淮王元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综既降,因以军乘之,复东南之境,至宿豫而还。迁都督、徐州刺史。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庄帝时,兼尚书令、大司马。及元颢入洛,延明受颢委寄,率众守河桥。颢败,遂将妻子奔萧衍,死于江南。庄帝末,丧还。出帝初,赠太保,王如故,谥日文宣。所著诗赋赞颂铭诔三百余篇,又撰五经宗略、诗礼别义,注帝王世纪及列仙传。又以河间人信都芳工算术,引之在馆。其撰古今乐事,九章十二图,又集器准九篇,芳别为之注,皆行于世。(节选自魏书文成五王列传第八)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B. 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C. 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D. 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短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加侍中,指加授侍中这一官职,被加者享有佩戴貂蝉珥珰等标志性饰物与侍从皇帝左右的礼制待遇。B. 戎夷,指戎和夷,泛指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戎,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夷,中国古代称西部的民族。C. 太保,亦指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为辅导太子之官。其副职为太子少保。D. 铭诔,多指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很多是因当时某臣子身故,其君主表彰其功勋,亦表哀思。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延明继承父亲的爵位,在地方和朝廷都担任过官职,因为政绩显著,得到朝廷的赏识,不断升迁。B. 元延明博览群书,通古知今,很有才华,但他本性清俭,喜好金石,不喜钻营,才华一直未被赏识。C. 元延明既能著书立说,一生留下多种著作,又善于治理地方,在徐州颇有政绩,受到百姓的赞誉。D. 元延明很有军事才能,曾经讨伐过反贼元法僧,招降敌将,收复失地,并接受元颢委任率军守河桥。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延昌初,岁大饥,延明乃减家财,以拯宾客数十人,并赡其家。(2)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答案】10. B 11. B 12. B 13. (1)延昌初期,有一年发生严重的饥荒,元延明于是拿出自家的财产,用来拯救宾客好几十人,并且养活宾客的全家。(“初”“岁”“减”“以”“赡”)(2)徐州接连经受战事,人烟稀少,元延明招抚新旧百姓,人们都安居乐业,百姓全都归顺他。(“师旅”“凋敝”“招携”“安业”“咸附”)【解析】10.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题中,名词做主语的,就在名词之前经常停顿。如:“尚书李宪”“萧衍”“延明”“远近”作主语。名词做宾语,在名词或代词后面停顿。如“徐方”。动词作谓语,其后有时有宾语,有事没有宾语,如:“招怀”“讨法僧”“归之”,那么就在在动词或动词的宾语后停顿。另外,注意专有名词之间不能断开,如:“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萧衍”“豫章王综”。同时,可以借助句中的虚词进行断句,比如“之”作代词时,常在句尾。“与”作介词时常在句首。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个位置要记牢。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短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B项关于少数民族“夷”和“戎”,说法颠倒。正确的是:戎是西部民族,夷是东部民族。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喜好金石,不喜钻营,才华一直未被赏识”是对选文“性清俭,不营产业”“敕监金石事”等句意的误解。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3.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初”:“初期”;“岁”:“有一年”;“减”:“拿出”;“以”:“用来”;“赡”:“养活”。第二句关键点:“师旅”:“战事,战争”;“凋敝”:“稀少”;“招携”:“招抚”;“安业”:“安居乐业”;“咸附”:“都归顺”。参考译文:安丰王元猛,字季烈。太和五年封,加授侍中。外出任和龙镇都大将、营州刺史。元猛宽厚仁慈英勇刚毅,十分有威望谋略,戎族人畏惧喜爱他。在州中逝世。追赠他为太尉,谧号为匡。延明,是安丰王元猛的儿子,元猛死后,元延明继承了爵位。魏世宗时期,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延昌初期,有一年发生严重的饥荒,元延明于是拿出自家的财产,用来拯救宾客好几十人,并且养活宾客的全家。到魏肃宗初期,担任豫州刺史,政绩很好,多次升迁到给事黄门侍郎。元延明既博览群书,又有文才,收藏了书籍一万多卷。性格清廉俭朴,不经营产业。和中山王元熙及其弟弟临淮王元彧等人,一同因为文才和美好的声望在当时出名。他的风流倜傥虽然比不上元熙、元彧,但是研习古事淳朴忠厚胜过他们。不久升迁为侍中。朝廷命他和侍中崔光拟定服饰制度。后来兼任尚书右仆射。因为他博学多闻,任命他监督关于钟鼎碑碣的事务。元法僧反叛的时候,朝廷任命元延明为东道行台、徐州大都督,统领各路兵马,和都督临淮王元彧、尚书李宪等征讨元法僧。萧衍派遣他的豫章王萧综镇守徐州。元延明从前在徐州作过徐州牧,很得民心,于是朝廷派他到老地方招降萧综,远近的人都投奔他。萧综投降以后,元延明就率军队乘胜出击,收复了东南地区,到达宿豫才回师。升任为都督、徐州刺史。徐州接连经受战事,人烟稀少,元延明招抚新旧百姓,人们都安居乐业,百姓全都归顺他。魏庄帝时期,兼任尚书令、大司马。元颢进入洛阳的时候,元延明受元颢的委托,率兵驻守黄河大桥。元颢兵败,元延明于是带着妻子儿女投奔萧衍,在江南去世。庄帝末年,灵柩被运回。出帝初年,追赠元延明为太保,王爵照旧,谥号为文宣。他所著作的诗、赋、赞、颂、铭、诔,共三百余篇,又撰写了五经宗略、诗礼别义,注释帝王世纪及列仙传。又因为河间人信都芳善于数学,把他请来安置在书馆里。元延明著作的古今乐事、九章十二图,又收集器准九篇,信都芳另外为它们写了注释,都在世上流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 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黄 河 罗隐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注: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此诗借事寓意,首句以“阿胶”为喻,生动描绘了读书人蜂拥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B. “银汉”,即银河,在这里被用来指代皇室和朝廷;“昆仑”同“银汉”一样,也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C. “高祖誓功衣带小”,借用汉高祖封功的典故,意在表达功臣的爵位永远不会失去。D. “仙人占斗客槎轻”,“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这句足说封建贵族霸占了爵位,读书人人仕的希望将永远渺茫。E. 全诗句句紧扣黄河,又句句别有所指,言辞激切,表达了作者对科举的绝望与怀才不遇的激愤。15.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借“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的。【答案】14. AD 15. 首联:借黄河的水无法澄清,来暗示当时科举考试的虚伪,揭露官场和黄河一样混浊;颔联:表面说黄河通天是因河道曲折,实际指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须使用不正当的手段,科举之初就混浊不堪;颈联:用典,指出封建贵族世代霸占朝廷爵禄,求官之人一经援引很容易平步青云;尾联:借“黄河千年一清”,没人能等到,揶揄朝廷和科举的黑暗也是改变不了的。【解析】1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项,首句是说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全部倒进去,也无法改变黄河的混浊,暗示官场亦如此。D项,“读书人入仕的希望永远渺茫”错,原意是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把持朝政的封建贵族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力了。15. 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借“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的。”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借对黄河的描写有所揭示和抨击。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先要明白何为“讽喻”手法,再逐一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讽喻,既是一种修辞方法,带有讥讽风格的比喻;也是一种语言方式,用比喻进行讽刺。可结合诗下注释。诗中看似句句写黄河,实则句句别有所指,即讽喻科举制度,批判科举制度的黑暗。黄河弯弯曲曲,实际上是说科举制度是求取功名的一种“曲”的手段,即不公正的手段;黄河水浑浊不堪,讽喻科举考试制度的黑暗与虚伪;全诗流露出了诗人对科举的绝望(失落)与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回答该题时,要一联一联回答,除了回答诗句的表面意,还要结合题干中的“讽喻”答出诗人借黄河,揭露官场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混浊不堪。 点睛:政治讽喻诗反映国事民生,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对政治黑暗进行揭露,对统汉者进行规谏和讽喻;另一类是反映民生疾苦,特别是人民的苦痛,对黑暗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政治讽喻诗,抨击统治者的荒淫奢侈,揭露政治的弊端,表达了内心的怨恨与不满,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艺术特色上:以叙事为主,穿插有精辟的议论,表明作者的立场;运用简练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各种人物形象;语言浅近通俗;常用对比手法,有时运用比喻,强化或形象的表现主题。政治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1.思想情感:揭露黑暗政治,批评朝政得失,对统治者进行劝谏;反映民生疾苦,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达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怨愤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2.内容题材:恶政(赋税徭役过重;官吏欺压百姓;权贵骄纵豪奢)、民情(百姓艰辛的劳动和凄惨的生活)3.手法:对比;比喻(象征);叙议结合,卒章显志。4.语言:朴质平实,语含讽刺(或委婉含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卫风氓中,表现女子的品行端正,但男子却已变心的语句是“_, _”。(2)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用“_”句,领起全词,为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抒写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伏笔。(3)赤壁赋中,苏轼用夸张、想象的手法,侧面描写箫声悲伤感人的句子是“_, _”。【答案】 (1). 女也不爽 (2). 士贰其行 (3). 塞下秋来风景异 (4). 舞幽壑之潜蛟 (5). 泣孤舟之嫠妇【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爽”“贰”“行”“塞”“舞”“幽壑”“潜”“孤”“嫠”理解字义去记忆。另外,较长的句子,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不能掉字。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游芜湖老街,听广济寺的晨钟暮鼓,观青弋江上若隐若现的云蒸雾绕,芜湖,宛如一位静默美丽的女子,让深陷尘世的我们得到一种沐浴和抚慰。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但从不张扬,善于听取别人的学术意见,在团队合作中与人相处融洽,是一位深藏若虚的谦谦君子。报告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说空话套话,措施具体而微,于细微之中处处体现着政府对百姓民生问题的呵护之情。小王最近刚做了父亲,这本是一件高兴的事,但他的母亲却生病住院了,更不巧的是,他又被单位派到了离家很远的分支机构上班,每天奔波两地,实在是左支右绌,心力交瘁。王教授退休后,在注重保养身体的同时,积极参加老年大学的各项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整个人看起来红光满面,白头如新。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成语使用都不正确。“晨钟暮鼓”:佛寺、道观早晚仪式。早上敲钟,晚上打鼓。现多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说暮鼓晨钟。用在这里,望文生义。“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使用对象错误,不用于“措施”。“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用在这里,望文生义。成语使用合乎语境,都正确。“深藏若虚”:把宝贵的东西收藏起来,好像没有这东西似的。形容人有知识才能但不爱在人前表现。“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所以选A项。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寿县报恩寺院内有两颗银杏树,树高20多米,体型饱满庞大,遮天蔽日,已有近1 400多年的树龄,被认定沟国家一级名木。B. 救助站始终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服务宗旨,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C. 事实上,不仅列王的纷争属于为数不多的国产策略游戏,而且也是少有的以海外国家为主题背景的国产游戏。D. 王国维曾讲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治学境界,他想告诉我们,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我们绝不能轻言放弃,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拼搏。【答案】D.19.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 家人齐聚,庆贺岳母过寿,大女婿作为代表致祝酒词:“祝泰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B. 再过一个礼拜,敝人的大作就要出版了,到时一定敬请您拜读啊。C. 小弟因公务在身,未能在此恭迎大哥光临寒舍,还望大哥海涵。D. 我接手这个项目,完全是想扭转困局,如果觉得我是另有所图,那我就只能敬谢不敏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B项,“大作”,敬词,称别人的作品,不能用于称自己的作品。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文学与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_,关于这一点,人们是普遍认知的。每当谈到文学的创作基础和来源,可以引申出很多方方面面的相关话题,_,欣喜的是丰富多影的客体赋予了文学不同的价值和发展潜力。令人担忧的是人们存在着_。要知道,即使文学能够多元化地反映社会生活,也不能否认它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有区别的。【答案】 (1).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2). 这是令人欣喜又担忧的 (3). 文学等同于社会生活的思想21. 请参照的方式,反驳对方的观点。A有个佛教徒当众宣讲“轮回报应”的佛教教义,他说,人们不能杀生,因为今世杀猪,来世就会变成猪。反驳:既然今世杀猪来世就会变成猪。那么我们就只有杀人了?B总有人以成败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_。C中国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有人担心中国会因此变成资本主义社会。_。【答案】 (1). 既然失败了就不是英雄,那么荆轲就不再是英雄了? (2). 既然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科学技术就会变成资本主义,那么我们每天喝牛奶就会变成奶牛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请参照的方式,反驳对方的观点。”这题其实是考查论证推断的合理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A句“人们不能杀生,因为今世杀猪,来世就会变成猪。”这句话的推理明显有问题,前后句并没有因果关系。即“今世杀猪,来世就会变成猪”并不是“人们不能杀生”的理由。而且“今世杀猪,来世就会变成猪”的本身推断就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今世杀猪”,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来世就会变成猪”。所以反驳对方时,要抓住对方论证思路的漏洞。反驳的话为:“既然今世杀猪来世就会变成猪。那么我们就只有杀人了?”仿照的方式,B句“总有人以成败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因为是不是英雄并不是根据这个人或这件事的成败来判定的。C句“中国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有人担心中国会因此变成资本主义社会。”把反驳的意思表述出来即可。同样,中国是否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靠中国是否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判定的。点睛:准确,这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3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该题中考核“这样可以”“只要”“就能”这些用词。要找出语段推断存在问题分三步走:首先要阅读读例句,定写法;然后再推导分层次,看前后;最后再检查代原文,求连贯。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学校,老师会帮助你学习,到公司却不会。如果你认为学校的老师要求你很严格,那是你还没有进入公司打工。因为,如果公司对你不严厉,你就要失业了。 比尔盖茨材料二:一位中国留学生假期去一家华人开的中餐厅打工,结果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了五分钟,于是被解雇了。他没有想到,第一次因为迟到就受到了这样严厉的惩罚。而最令他醍醐灌顶的是那个华人老板的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