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6119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单选题1. 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尚虚的观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 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B. 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C. 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D. 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2. 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A. 民报、时务报B. 民报、天演论C. 天演论、时务报D. 海国图志、天演论3. 1926年6月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看法国革命史,乃知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非其新发明,十之八九,皆取法于法国,而改正其经验也,然而益可宝贵也”这表明蒋介石()A. 直接仿效法国大革命的经验B. 对俄国革命持肯定态度C. 遵循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D. 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分裂4. 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A. 社会革命,平均地权B. 政治革命,建立民国C. 民族革命,推翻清朝D. 土地革命,废除剥削5. 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据此推断,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 创立民国,实现共和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6. 毛泽东曾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A. 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代名词B. 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C. 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D. 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7. 1921年6月,孙中山说到:“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A. 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 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 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D. 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份8.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 新民主主义论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9.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10. 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A. 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B.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 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11. 新华社迎接十七人特稿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一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回眸一文中用一下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B. 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C. 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D. 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12.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13.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多次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的中国A. 已经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B. 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探索时期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 开始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4. 老百姓曾朴素地概括邓小平理论:“一块石头两只猫,三个梨儿四只鸡,五十加一百。”所谓“一块石头”,指的是改革开放和搞经济特区前无古人,允许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所谓“两只猫”,指的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那么所谓“三个梨儿”指的是()A. 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5.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到:“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思想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首次明确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16. “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材料二“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材料三“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成什么理论?为了保护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文件的制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先生革命事业”的性质是什么。“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7. 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家风耀中华主题展览上,展出的400余件珍贵图片和文献,展现了古代先贤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革命先辈言传身教的崇高风范、历史名人恪守传承的人生境界和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做人操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风与国风】家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彰显着国风与国魂。“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第二十章(1)“仁”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首先提出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它有利于形成怎样的家风文化? 材料二:【家风与党风】不管是在盒戈铁马的战争岁月,还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共产党人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1921年远在苏联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的张太雷在家书中写道“没有国家民族的昌盛,就不可能有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在张太雷牺牲后,他的女儿正是怀揣这封家书,一路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2)概括说明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的?材料三:【家风与民风】家风文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与城市文化发展一脉相传。 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出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培养孩子树立国家思想,树立自尊、自由、自治、讲权利、讲义务等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博大的父爱给予孩子们细致入微的关爱与指导,使膝下9位子女成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有人曾问梁思礼先生:你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得很肯定:“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支撑了我一生的追求。”梁思礼还曾说过,梁启超对他的最大影响就是爱国主义思想和忧国忧民。抗战期间,梁思礼虽然生活在天津的外国租界里,但是国难当头的气氛,仍然给少年梁思礼很深的印象。他曾说:正是因为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使我牢固地树立了国家必须强盛的观念,这百余年来我们受到的欺负使我感到我们一定要变成一个强盛的国家。 梁思礼(如图):(1924.8.24-2016.4.14),梁启超的第五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 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 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50任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的时代背景。(4)结合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的成长经历,谈谈家风文化对于一个人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知识,旨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调动、运用能力。由材料“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民权”实际上反映了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推进的三个层次:即学习西方军事和近代科学技术、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和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B是三者的共性并符合题意;ACD项在与题干的关系上都有所偏颇,可以排除。故选B。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和三民主义。材料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的信息体现的是三民主义思想,应该出自民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是维新派梁启超的思想,应该出自时务报。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3.【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蒋介石对俄国革命赞赏,与直接仿效法国大革命的经验,A项错误;“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益可宝贵也”,蒋介石对俄国革命持肯定态度,B项正确;蒋介石的观点遵循三大政策中的“联俄”的基本原则,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蒋介石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分裂,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了蒋介石对待俄国革命的态度,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蒋介石对待俄国革命的态度,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益可宝贵也“即可分析得出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太平天国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可知孙中山应从政治体制进行变革即政治革命,为避免该悲剧的再次发生,政治上主张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应为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内容,即“创立民国”,故B符合题意;A是社会革命,C是民族革命,均与此前分析的政治革命不符,排除AC;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的,与孙中山无关,排除D。故选B。5.【答案】D【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反帝和民族平等,与中庸无关,故A项错误;“创立民国,实现共和”主张政治上推翻帝制,实行民主,这是严肃的阶级斗争,不能体现中庸思想,故B项错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意味着国民党主动寻求与俄国、中共的合作,支持农民和工人的利益诉求,其中无关中庸之处,故C项错误;“平均地权”有反封建的动机可是却没有彻底反封建,在改善农民待遇和限制地主之间寻求平衡,“节制资本”在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之间寻求平衡,故D项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还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本题考查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三民主义的内容和理解“中庸”的含义。6.【答案】C【解析】本题极容易错选A,主要原因在于分辨不清三大政策与新民主主义的关系错以为三大政策属于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之一分析毛泽东的观点可以推知,毛泽东认为新三民主义是蕴含了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所在,A说法片面,B说法笼统,D 是错误的说法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内容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这种关系包含了以下两层含义:(1)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的纲领,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新的民族主义要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体现了“联俄”的精神新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表明革命派已经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这就体现了“联共”的主张新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思想(2)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方法和手段作为既反帝又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来说,联俄因而获得国际支持,联共因而能把革命的力量真正联合起来,“扶助农工”因而唤起广大民众觉醒参加革命使革命获得根本动力正如毛泽东所言:“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三民主义思想的认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依据材料“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可知,孙中山强调了民生主义对民族独立的重要性,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比较,A错;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当时共产党还没成立。故选C。8.【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可知毛泽东提出中国的革命道路,放弃从城市突破,是从农村中开始。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体现出来的。B、D 两项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发表的,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C项发表于建国后,是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从共产党创立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1921-1927)是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阶段。毛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是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提出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1949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9.【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综合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思想、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邓小平理论的共性,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和题意可知,20世纪20年代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提出是在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而提出的;毛泽东是根据中国国情选择的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在自由经济政策失败的情况下提出来的;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所有这些都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D正确。毛泽东开创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并没有学习资本主义,故A错误。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无法反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劣,故B错误。C项评价不够全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作物,忽视了客观条件和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故C错误。故选D。10.【答案】B【解析】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故A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故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重大事件,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出东方”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星火燎原”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至1937年)的“工农武装割据”;“力挽狂澜”指长征途中1935年的遵义会议;“灯塔指引”应该是指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进京赶考”是指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党中央进入北京城,筹备新中国的建立等事宜。综上,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只有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C。12.【答案】B【解析】从题干“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中可以看出是在肯定其“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本题旨在通过材料分析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1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经济改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确立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故A项错误;题干所述为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中共十四大,排除C项;D项“开始”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出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故选B。14.【答案】A【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三个梨儿是指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邓小平理论中评价工作是否有效的三个指标。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提出来的。C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没有体现出三这个特点。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四个特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要求学生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来分析材料。三个有利于,指的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1992年初由邓小平在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时提出,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15.【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时间是一九七八年十二月,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始是78年上半年材料批判了人本主义思想迷信和思想僵化,是对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批判材料强调如果依照本本主义就会亡党亡国,说明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材料不是首次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刚开始就强调了要实事求是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要求学生结合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具体的内容来分析材料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6.【答案】(1)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井冈山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析】(1)本题考查同盟会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同盟会的纲领。后来孙中山将这一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又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本题考查中国革命性质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从事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完成了辛亥革命未竟的事业。(3)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识记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邓小平则是领导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7.【答案】(1)第一小问的思想家,结合所学可知,“仁”的思想是孔子的主张。第二小问的家风文化,依据材料一“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结合所学可知,家风文化是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2)本小问的表现,结合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史实可知,毛泽东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是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本小问的时代背景,结合中国近代的史实可知,背景是西方列强侵华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4)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三的描述可以看出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能够成人成才,除了自身勤奋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两家的家风,因此家风文化对家族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1)孔子。家风文化: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2)毛泽东: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时代背景:西方列强侵华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4)影响: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能够成人成才,除了自身勤奋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两家的家风,因此家风文化对家族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家风文化。考查孔子的“仁”的思想及其对家风文化的影响;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的措施;“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的时代背景;家风文化对于一个人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掌握孔子的思想、毛泽东与邓小平的事迹;梁启超的思想等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