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75369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I)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天下为公 B.家国一体C.中央集权 D.官僚政治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当时虽未必有此语,固已用此意矣。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这表明( )A.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B.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C.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控制 D.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3.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卿大夫封地:卿大夫长子、长孙A. B. C. D.4.秦朝规定,最高统治者的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子也有专门的称号。以上体现了( )A.皇权至上 B.皇帝独尊 C.中央集权 D.皇位世袭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筑长城 D、统一度量衡6.“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该材料中“上从其计”的结果是( )A抚慰了异姓功臣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提高了诸侯力量 D加强了中央集权7.“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应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君主立宪制8.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9.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C.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 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10.雍正帝在奏折批复中提到,“两路军机,朕筹算久矣”,军需事宜交给怡亲王等大臣办理,“是以经理两年有余,而各省不知有出师,运晌之事”。这表明军机处的行事(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有利干防范机密泄露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促进了中央政令畅通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 )A扩大民主权利 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C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D实现雅典民主政治12.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以下选项最能反映材料本质的是 ( )A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是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方式B雅典民主政治,其实就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政治C雅典民主的泛滥,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D用豆子抓阄的办法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13.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家的元首”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D“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14.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本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共和政体的确立C.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15.“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16.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 )A林肯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应予以否决 B林肯的做法是独裁,违背三权分立原则C违背宪法,林肯宣布的结果无效 D符合法律规定,法案最终将得以落实17、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18.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C.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19.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20.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日记中说:“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下列内容中与此书有关的是( )A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C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第一个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D仿照西方国家法律,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民主政体21.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两者都主张()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 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C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 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22.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文化大革命23.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4.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25.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表明( )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26小题21分,27小题17分,28题12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秦朝,以御史监察和谏(议)大夫为主的谏官谏议,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明代要求“(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且“新进初仕,不许除授御史”。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职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 摘自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2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材料三、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1972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5名亲信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頓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8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5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为例,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8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实不多见。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二、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材料三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即命教育总长蔡元培负责征求国歌。同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制度方面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主要表现。(4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1870年后,德国短时间内完成经济起飞的政治基础?(4分)材料中的“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2分)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政治制度上向美国学习的具体表现。(2分)分析近代中国未能建立起欧美式民主政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28、材料一、近代中国沦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民族的深重灾难,国家的积弱不振,社会的贫弱穷困,正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李文海先生曾形象地指出:“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像蚊子吮血似的将坚船利炮的尖刺刺入近代中国的孱弱肌体,造成近代中国的大出血。”-摘编自李育民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总序材料二、只有蒋廷蔽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谈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时明确说:“条款虽很多,主要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他认为开放通商,密切与西洋的关系是必要的,关键是要自己振作。在看到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这点上,他是先驱者。-袁南生近代不平等条约另一面(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不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4分)(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认识。(4分)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ADBBDCBBBCC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CDDBBCBBCCC二材料题(共3题,共50分)26.(1)特点:“以小驭大”、“位卑权重”;选任御史、谏官有严格的制度和要求;拥有相对独立的行使职权的权力;重视对地方的监察。(6分)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2分)(2)特点:公民监督(自下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3分)目的:维护民主政治。2分)(3)以宪法来避免绝对权力(实行权力制衡),从体制上扼制腐败的产生;制定反腐败法律,规范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实行独立的舆论监督;加强道德规范。(8分)27.(1)确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或议会制度)、责任内阁制、资产阶级政党制度(4分)(2)政治基础: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巩固统一。(4分)错位: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2分)影响:德意志帝国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使德国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2分)(3)具体表现: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实行三权分立制。(2分)根本原因:中国是帝国主义操控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而且列强也不允许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3分)28题(1)影响: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4分)(2)另一面:加强了中国同外国的联系,推进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4分(3)认识: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自觉或不自觉地起了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作用。(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