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Ⅰ)2019版高考生物 高分突破名师猜题卷(一).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4428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Ⅰ)2019版高考生物 高分突破名师猜题卷(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Ⅰ)2019版高考生物 高分突破名师猜题卷(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Ⅰ)2019版高考生物 高分突破名师猜题卷(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名师猜题卷(一)(时间:3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细胞中含磷化合物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核糖体无膜结构,但其组成成分中仍具有含磷化合物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增加C细胞核与线粒体中的含磷化合物只有DNA和RNA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体现膜的流动性解析核糖体是由蛋白质与rRNA构成的,RNA中含有P元素,因此,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中具有含磷化合物,A正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增加,B正确;细胞核与线粒体中的含磷化合物有DNA、RNA及磷脂等,C错误;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进入突触间隙,体现了膜的流动性,D正确 。答案C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用健那绿给活细胞染色时会杀死活细胞B提取绿叶中光合色素时未加SiO2,导致滤纸条上叶绿素色带偏窄而类胡萝卜素色带无变化C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取D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对比实验法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健那绿是一种活细胞染色剂,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A错误;提取绿叶中光合色素时未加SiO2,导致绿叶研磨不够充分,滤纸条上叶绿素色带和类胡萝卜素色带均变窄,B错误;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取,C正确;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对比实验法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答案C3研究发现脑细胞中,淀粉样蛋白大量沉积产生毒性,诱导中枢神经系统中胆碱能神经元凋亡,乙酰胆碱浓度不足,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症状,进而形成老年痴呆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胆碱能神经元凋亡之后,不能通过存活的神经元增殖填补,导致脑内乙酰胆碱浓度下降B用淀粉酶水解淀粉样蛋白,减少淀粉样蛋白含量可以预防该病C乙酰胆碱脂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抑制剂可用来治疗该病D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解析淀粉样蛋白本质是一种蛋白质,不是淀粉(动物细胞中的多糖是糖原,植物细胞中含有淀粉),需要用蛋白酶水解,B错误。答案B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激素的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在生物体内发挥信息分子的作用B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催化ATP合成的酶是相同的C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D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将底物与不同温度条件处理后的酶液混合解析产生激素的细胞是活细胞,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酶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激素才是生物体内的信息分子之一,A错误;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两个生理过程都能合成ATP,酶具有专一性,催化ATP合成的酶是相同的,B正确;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温和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和pH等,在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酶的活性下降甚至丧失活性。因此酶的催化效率也可能低于无机催化剂,C错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单一变量是温度,若室温下的底物溶液与不同温度条件处理后的酶液混合会造成混合溶液的温度不可控,干扰单一变量的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正确的操作应该是不同温度条件下将底物溶液和酶液单独处理相同时间,然后将同一温度下的底物和酶液分别混合后再保温相同时间,使之充分反应,D错误。答案B5大肠杆菌色氨酸合成过程中基因的转录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色氨酸调控机制和胞内色氨酸的浓度呈正相关B该复合物需要穿过核孔才能结合色氨酸操纵子C该过程体现了大肠杆菌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D大肠杆菌D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色氨酸解析由图可知:当大肠杆菌细胞内的色氨酸含量不足时,阻遏蛋白失去活性,无法与色氨酸操纵子结合,进而RNA聚合酶和启动子结合开始转录,合成色氨酸。当合成色氨酸含量达到一定量时,阻遏蛋白和色氨酸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色氨酸操纵子结合,RNA聚合酶无法与该操纵子上的启动子结合,基因“关闭”。色氨酸调控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大肠杆菌该基因的表达和色氨酸量有关系,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孔,大肠杆菌D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RNA、mRNA等,不能合成氨基酸。因此A、B、D错误,C正确。答案C6农田中引入鸭子后,鸭子与蝗虫的种群数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某生物兴趣小组构建了二者的数量变化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引入鸭子后,该农田蝗虫的K值为N3Ba点时,蝗虫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abc过程中,鸭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利用性引诱剂降低蝗虫数量属于化学防治解析种群数量稳定后将在K值附近波动,引入鸭子后,蝗虫的K值应为N2,A错误;a点时,鸭的种群数量最低,此时蝗虫的数量呈增长趋势,故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确;abc变化过程中,鸭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错误;利用性引诱剂降低蝗虫数量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4分)29(9分)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为研究碘摄入量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将若干生长状态一致的同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高碘组、低碘组和对照组。饲养180天后,测量结果如下表:组别饲料饮水甲状腺重量/mg滤泡上皮高度/m甲状腺滤泡腔直径/m对照组动物常用饲料自来水3.654.2127.91低碘组6.257.9513.19高碘组低碘饲料碘剂人工脱碘水12.522.18102.57请回答下列问题:(1)低碘组提供的饲料和饮水为_,该组甲状腺重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最可能的原因是:碘缺乏时合成_激素不足,通过_调节,引起垂体分泌过量的_,导致甲状腺肿大。(2)据表中数据可知,高碘组同样导致了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滤泡上皮细胞可进行细胞分裂,滤泡腔的主要作用是储存胶质碘。推测低碘主要是通过促进_,导致甲状腺肿大;而高碘则是因为_,导致甲状腺肿大。(3)科研工作者对高碘地区和碘适量地区的调查显示:高碘地区甲状腺肿大发病率为19.19%,碘适量地区甲状腺肿大发病率为1.2%。根据此数据,请对我国的加碘盐政策提出合理的建议:_。解析(1)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可以确定低碘组提供的饲料为低碘饲料、饮水为人工脱碘水。该组甲状腺重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最可能的原因是:碘缺乏时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足,通过(负)反馈调节,引起垂体分泌过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肿大。(2)据表中数据可知,高碘组同样导致了甲状腺肿大。滤泡上皮细胞可进行细胞分裂,滤泡腔的主要作用是储存胶质碘。推测低碘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所以主要是通过促进滤泡上皮细胞的增殖,导致甲状腺肿大;而高碘则是因为滤泡腔储存胶质碘增多,滤泡腔体积增大,导致甲状腺肿大。(3)因为不同地区含碘量不一样,所以根据不同地区饮食、饮水中碘的含量,制定不同的碘盐含碘标准。答案(1)低碘饲料、人工脱碘水(1分)甲状腺(1分)(负)反馈促甲状腺激素(1分)(2)滤泡上皮细胞的增殖(2分)滤泡储存胶质碘增多,滤泡腔体积增大(2分)(3)根据不同地区饮食、饮水中碘的含量,确定不同地区的碘盐含碘标准(2分)30(10分)如图表示钾离子泵学说解释气孔运动的机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保卫细胞与叶表皮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叶绿体,那么白天保卫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2)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保卫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光活化的ATP酶H泵水解ATP泵出H,激活K、Cl等通道,K和Cl进入保卫细胞,使得_,从而水分进入保卫细胞,气孔张开。根据此学说,尝试写出两个影响气孔开闭的环境因素:_。(3)将图示叶片放入0.3 g/mL的蔗糖溶液中,气孔会_。(4)气孔开放的意义是_(答出两点)。解析(1)白天保卫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所以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K和Cl进入保卫细胞,使得细胞内液体浓度增大,细胞渗透压增大。由题意知光合作用使ATP酶H泵活化,所以光照强度能够影响气孔开闭,ATP酶等酶的活性可由温度影响。(3)将叶片放入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失水,气孔关闭。(4)气孔是叶片的气体交换通道及水分的蒸腾途径。答案(每空2分)(1)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缺一不得分)(2)细胞渗透压增大光照强度、温度等(答“叶片水含量”不得分)(3)关闭(4)吸收CO2,放出O2,进行蒸腾作用31(8分)如图表示的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是生物繁殖和_的基本单位。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如图所示的_模型。(2)图中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_,种群数量在此阶段时,该种群中的生物_最激烈。(3)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型,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4)若将该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初期数量会呈现类似“J”型增长的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_(答出两点)。解析(1)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2)图中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ab之间,种群数量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时种内斗争最激烈。(3)A点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在增加,说明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当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A点后,曲线的上升幅度变缓,说明种群的增长速率减小。(4)刚迁入新环境的种群,若气候适宜、空间足够大、食物足够多、无天敌等,会导致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类似“J”型增长。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1)进化数学(2)ab之间种内斗争(3)增长减小(4)气候适宜、空间足够大、食物足够多、无天敌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32(12分)果蝇眼色形成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控制果蝇眼色的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眼色的遗传遵循_定律,由题可知,基因决定眼色的性状是通过_。(2)某科研人员以紫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粉眼雌性果蝇紫眼雄性果蝇11。图中有色物质的颜色是_,亲本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3)若果蝇中有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Ee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受精卵致死(注:EE、ee、XeXe、XEY、XeY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果蝇共301只,其中雄性101只,由此可知,控制这一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若F1代雌果蝇中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若F1代雌果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让F1随机交配,理论上F2成活个体中基因E的频率为_。解析(1)控制果蝇眼色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有色物质的合成进而决定果蝇的眼色。(2)由题意可知,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AAXbX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图中有色物质为粉色。(3)由F1中雌果蝇和雄果蝇的比例为21,说明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e为致死基因,则XEXeXEY,后代为XEXE、XEXe、XEY、XeY(死亡);若E为致死基因,则XEXeXeY,后代为XEXe、XeXe、XEY(死亡)、XeY。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2分)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分)(2)粉色(1分)aaXBY(1分)(3)X染色体(2分)e(1分)E(1分)1/11(2分)三、选做题(共15分)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纤维素通过纤维素酶的作用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利用葡萄糖可以酿酒,因而秸秆可以作为酿酒工业的原料。纤维素酶可以从纤维素分解菌中分离获得,其操作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菌落(1)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的碳源为_,除了碳源外,培养基中还应该含有的营养成分有_。(2)测定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它们分别测定的是_(选填“活菌”或“活菌死菌”)数量。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测定菌体的数目,其原因主要是_。(3)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中加入了_,该物质能与纤维素形成_复合物。(4)步骤的操作中应挑选产生了_的菌落。在鉴别培养基中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1)纤维素(1分)氮源、水和无机盐(2)活菌、活菌死菌许多菌体不能充分分离,导致许多菌落并不是由单个菌体形成的(3)刚果红红色(4)透明圈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物保持细菌生长过程中的pH稳定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科学家研发出抗HPV的单克隆抗体可高效准确检测出HPV,从而及时监控宫颈癌的发生。科学家以HPV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回答下列问题:(1)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有_(答出两点)。(2)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在进行融合实验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只考虑两两融合),可能还有_,_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杂交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普通淋巴细胞相比具有的特点是_。(3)对于所得的抗体检测呈_(填“阴”或“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应尽早进行克隆化培养。由相关过程生产出的单克隆抗体不能直接用于人体,理由是_。(4)据报道,科学家从某些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了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除利用上述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外,请再简要写出一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思路:_。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1)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2)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染色体数目加倍(3)阳小鼠形成的抗体对人体来说是抗原,存在着排异反应(4)通过基因工程向浆细胞中导入prG;还可以利用核移植技术将浆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无限增殖细胞中(答对其一即可得分,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