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单文精练一 国学(含解析).docx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73852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单文精练一 国学(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单文精练一 国学(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单文精练一 国学(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文精练一国学(2018厦门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我们对待传统,抱守残缺,故步自封要不得;数典忘祖,粗暴武断亦要不得。重提国学,弘扬国学,不是要拘泥于经典,食古不化,而是要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学术研究本身就包含了“是什么”和“怎样做”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学术研究要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在客观事实中探究真知。“怎样做”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君子有志于学,首先在于学能明道、明理。而通过这种思想创造活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达到寻求真知的目的,即求是;在此基础上有所为而为,则是“致用”,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固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但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导,认为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是讲求功利的实用主义,使学术研究沦为政治的附庸,违背学术求真求是的初衷。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如果仅仅满足于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应对现实问题有用的技巧和方法,那就太实际、太简单化了。国学的使命是什么?这牵涉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国学研究是某些领域的相关人士通过努力获得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对国学自身的推进和完善起着重要作用。国学普及则是学者通过通俗化的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包括前沿成果在内的国学基础知识,让他们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亲近经典,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国学研究是国学普及的前提与基础,国学普及是国学研究的延伸与补充。我们倡导具有包容、和谐、共生共存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借助国学研究与普及创造出与我们当前国家形势相适应的、能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也要吸取外来先进文化并加以融合;不仅要提倡正确的价值观,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内容。(摘编自学理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以及民族精神的载体就是国学。B先秦诸子至宋明理学等思想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优越性。C从研究态度与方法看,我们不能用实用主义态度或方法对待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D国学研究为国学普及提供了内容,而国学普及又是国学研究成果的运用,两者相辅相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阐释国学概念;接着阐述对国学的正确认识,指明对待国学的态度;最后阐述国学的使命。B中国人对待国学的态度、立场、观点关涉国学的弘扬、复兴与发展,这体现了立论的宏观视野。C国学研究应求是还是致用的问题并不矛盾,但作者认为正确理解“求是”方可正确理解“致用”。D文章从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个方面来阐述国学的使命,并以创造新文化为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如果受到损害,可以通过弘扬国学并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等普及方式得到修复。B推行孟子普及等国学教育工作,引导教育受众对所学国学知识用于实践,就能发挥国学的社会作用。C社会国学研究机构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应对现实问题有用的技巧和方法并加以推广,这是一种有益的做法。D国学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只有在普及的过程中不断修复,才能成为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各家对国学的表述不同,但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B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C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表现出独特的胸襟与气质,但存在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D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照用,也不应该全盘否定,认为它落后于时代。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相辅相成,需要与当前国家形势相适应,倡导包容、理解、和谐、共生共存等传统文化。B某些领域的相关人士通过努力获得国学研究前沿性的成果,推进了国学自身的完善,这有利于国学的普及。C不少人认为研究国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实利,这违背了学术研究的初衷,是对“致用”意义的一种错误理解。D国学普及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国人可以以更为简易的方式亲近经典,通过熏陶,确立自己的道德与精神取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更新的特点是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B国学虽博大精深,但并非完全适用于当代,我们弘扬复兴国学应着眼当下,站在发展的态度立场上看待国学。C国学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它需要在普及的过程中修复,这样它才能成为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D国学的使命在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综合考虑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方面意义而得出的判断。答案精析第一组1DA项表述错误,原文是“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B项“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优越性”错,原文表述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表现出独特的胸襟与气质,但也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C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2CC项信息范围在第三段前四句话中。从这几句来看,所谓“求是”,即探寻“是什么”,所谓“致用”,即思考“怎样做”。原文认为“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这里的关键在于“更好地”。也就是说理解“致用”未必一定要理解“求是”,理解“求是”是理解“致用”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而C项的表述将其绝对化了,认为正确理解“求是”才能正确理解“致用”,故有误。3BB项表述错误,说法过于绝对。第二组1B原文说“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这些都是“国学”的具体内容,但这些具体内容都诞生在古代,因此,对其影响的陈述,原文有明确的限制词“古代”。B项少了“古代”一词,扩大了“国学”的影响范围,故不正确。2A根据原文“国学研究是国学普及的前提与基础,国学普及是国学研究的延伸与补充。我们倡导具有包容、和谐、共生共存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借助国学研究与普及创造出与我们当前国家形势相适应的、能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A项中“理解”系无中生有。3D从原文来看,D项信息范围在第四段,“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对国学普及的意义的思考,而非“综合考虑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方面意义而得出的判断”,故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